- 相关推荐
试析自然科学课程改革新理念科学论文
历史跨进了xx世纪,培养创造新人材是时代的要求和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鲜明特征,与之相适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施能力业已成为当前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所以要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符合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规律,激发受教育者创造性的新型教育模式,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努力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激发学生成长的主动性,实现全面发展,因而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观念,建立新的教学法理念。保持自然科学旺盛的活力,素质和教育才能落实到实处。
一、自然科学课程教育的新理念
把培养科学素养作为自然科学课程的教育价值中枢.新颁布的新课程标准形成了一系列的教育理念,概括如下:
1.面向全体学生,培养科学素养;
2.激发学生兴趣,倡导探究学习;
3.扩展认识视野,理解自然科学与社会的联系;
4.促进学生装发展,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可见课程的核心是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与当今世界科学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向是吻合的。
新课程所提出的“科学素养”及“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标准包括一个人所具有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技能以及他在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科学能力,思维方式以及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认知兴趣、态度、情感、价值观、精神等,因此科学素养就是培养能理解科学技术并有进取精神的人和主动运用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去分析、探究和处理要解决的问题,并做出科学的判断、解释和结论。
新课程标准同时也要求教师应该通过有目的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过程”来培养他们的科学方法、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二、自然科学课程内容革新的理念
1.从重学术性转向重普及性,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中选材新课程特别重视教育内容的过程。一方面是降低了对科学概念和原理的要求,另一方面则重视扩展知识的面,重视加强科学与技术、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体现出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和进行体验学习的特点。比如,新课程就增加了与生活非常紧密的一些有益于扩展学生视野,丰富价值观教育内容的阅读性材料。
2.从重视科学发展到既重视基础,也重视跨学科学习
新课程强调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增加跨学科综合学习的内容,通过三种途径来实现这些要求:其一,在课程内容中纳入一定的综合性内容,如人口、环境、能源、资源、健康等问题;其二,是加强学科间以及科学的交叉联系,如自然科学本身的生物、物理、化学之间的联系,自然科学与技术之间的联系。其三,是加强实践学习活动,如观察、调查研究、主题讨论、辩论、兴趣实验探究、科普活动等。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从而通过学习中的探究来使学生达到轻松愉快地学习自然科学的目的。
因此,使用新课程必须做到:
①重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程度,给予宽泛有价值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做科学”的环境;
②在学习中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帮助他们认识科学探索的特征和科学事业的特点;
③运用丰富的现代科学成果、科技成就、新方法等去扩展自然科学学习的内容,以促使学生能够从多种角度认识自然科学,以及在社会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④注意把学校中的科学教育、科学普及教育、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及课题探讨等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的运用价值。
三、新课程教学实施的新理念。
1.体现探究,培养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是指科学家在探究科学问题时,为获取依据和解释而采用的研究途径,自然科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则主要是指在促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重视培养学生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同时,也让学生学习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了解科学家研究科学问题的途径,这关键在于培养学生提出的问题,收集资料的能力,以及猜测解决问题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2.体验探究方法,培养科学学习方法
探究过程是指为完成特定探究任务而设定的由一系列具体探究环节构成的实践途径,主要是:
①提出或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②收集适合问题解决的资料;
③提出假设;
④验证假设;
⑤导出结论。
3.改变学习方法,倡导轻松愉快学自然科学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改变学习方式,轻松愉快学习自然科学的观念,新颖且有价值,为此,需要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途径:
①选择“以联系学生生活实践为基础”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必须改变“惟书是书”的现象,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包括:知识能力、个性、创造性等),把科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接近学生生活,使之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并立足课堂知识向课外辐射延伸,让课堂节奏与社会发展共频共振。所以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来丰富课内知识从而使课内外知识相互补充,互相渗透,有助于学生完整知识结构的形成。
②设计“以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笛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学法多种多样,但不论什么样的方法都必须服从于一般的教学原则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好的教法体现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法上,使学生能学、肯学和会学。其中能学是起点,肯学是动机,会学是方法,能学即从学生的原有的知识水平出发,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感到新知识不新,旧知识不旧,轻松起步。肯学是指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和意识,教师要以知识为载体,创设情景,酝酿冲突,利用知识魅力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学习过程中感到学习是自身的需要,学习是快乐的。同时会学是学习方法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创新学习环境中,积极思考,善于动脑,提出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动用已有的知识,采取多种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盲点、考点巧妙点拔,不仅向学生提供“黄金”,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点金术”,掌握“塑金”的方法。因此,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法的多样性,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如果学习的责任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那么很多奇迹会出现,学生的学习潜能就会充分发挥,也就会使我们的课堂充满吸引力。
四、新课程的教学评价及学生的评论。
⒈自然科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教学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倡导把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作为自然科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和宗旨,既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情况,也更要求重视评价学生探索能力、科学情感、科学态度与科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突出评价的整体性,综合性、开放性和真实性,注意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⒉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①采用“纸笔测验”方式,注意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
③采用“活动表现评价的方式,即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能力及综合素质等进行评价,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实施评价不能只限于依据考试成绩,而要注重通过学生参与诸如撰写”有关酸雨的危害“报告,开展“有关当地河流污染与治理的方案”的辩论活动,进行“有关农药,化肥在蔬菜生产中的使用情况及有害性调查”来评价学生的发展水平,为综合地评判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状况提供可信的结论,
④实施“以激励为主要目的”学习评价,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一直把学生是否“学会”为准绳,作为评价标准,创新教育时代赋予学习评价新的涵义,把以“检测为主”的评价功能转变为“以激励为主要目的”。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思考,提出问题,敢于发表独到的见解,敢于争辩,善于发展教师或学生的不足和错误。对于说错做错问题的学生不应指责、堵塞、训斥,应以友好、亲切、鼓励的语言加以引导,对其敢说敢问的精神给予表扬,为学生装大胆创设环境,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给予引导和激励,进一步激发创造力,把评价作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理念应跟上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应有新的理念。创新应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创新还是课堂教学一个活鲜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刘知新.更新课程观念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2002,(9):6—9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0—11
【试析自然科学课程改革新理念科学论文】相关文章:
课程改革方案04-23
课程改革教研体会08-09
课程改革的文化使命04-27
实行新课程改革的反思08-10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心得05-02
中学课程改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08-12
新课程改革总结(精选20篇)01-30
课程改革总结(通用15篇)10-20
中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04-11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