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谈《孟子》的仁政思想
孟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提出 “仁政”学说的思想家,孟子“仁政”学说的政德思想继承了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发展,同时是对孔子政德思想的超越。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谈《孟子》的仁政思想,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谈《孟子》的仁政思想
孟子认为,实行“仁政”的前提是要有“仁心”,并加以扩充,通过仁政得到民心,实现政德。
所以,对孟子政德思想的论述主要体现在仁政、民本以及王道思想三个方面。从仁政方面讲,孟子以性善论为基石,进一步推行仁政理论;在民本思想上,孟子重视民心的向归,并提出民贵君轻的重要理论;在王道思想方面,孟子重视王道仁政,强调以德治国,以德服人。
01仁政:人之性善,以仁推政
孟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性善论的人,同样孟子也强调“四善端”学说。孟子认为人的本质是心的这种状态要始终一致趋向善的目的。
孟子的政德思想就是从他的人性本善的理论出发,注重施行仁政。孟子政德思想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其性善论思想,在人性本善的基础上,孟子将为政的手段归结于仁政。
仁政思想继承的是孔子所提倡的仁学,孟子进行继承发展,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仁政的思想家。孟子作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被誉为“亚圣”,在儒家的地位仅次于孔子。孟子将人性归结于善的一方面,认为人生来都是具有善心的,且具有良知良能的,这就是其仁政思想的理论基础。
孟子如此重视仁政,就是在当时社会中本来就想通过此种手段缓和阶级矛盾的,最终目的就是用来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最后其政德思想的重要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政治上,而且就孟子提出的实行仁政的具体举措在促进农业生产上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孟子的“仁政”思想主要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在孟子的“仁政”思想中十分强调“君德”,“天下之本在国”、“君仁,莫不仁”、“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在孟子眼中,天下治理的根本在于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但是对于国家而言,君主怀仁且正直便是根本,孟子同样重视君子治国。在孟子眼中,能够称得上君子的人,就是有仁德的人,有仁德就能够推行仁政。
当然,孟子依然看重的就是君子应该加强对自身的修养,修己身之后就能够做到去平天下的目标。儒家思想自始至终都是非常重视“立身”与“平天下”的关系,想通过“立身”去做“平天下”的事。
孟子的政德思想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其仁政思想,主张为政者在政治上施行仁政,重视道德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所以,孟子在政德思想的最具有借鉴价值的就在于他所性善论基础上提出的仁政学说,进一步奠定了儒家政德思想的重要地位。
02民本:民贵君轻,民心所归
孟子的政德思想还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民贵君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孟子曾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认为,在君主和社稷面前,人民才是最重要的。
孟子是第一个将人民主体地位提出来的思想家,并且以民贵君轻的思想奠定了儒家民本思想的理论基础。民本思想是先秦儒家政德思想的施政基准,孟子同样特别重视人民群众在治国中的力量。
孟子说:“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认为要想当天子,就不能放弃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正所谓心系百姓便能胸怀天下。
在孟子眼中,就算是当时的“丘民”也要做到心中有数,做到爱戴人民,这才是符合天子的做法,如此才能在政治上做出一定的政绩并且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孟子还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同样以历史上的亡国国君为例,阐述了人民在推动社会发展以及治国中的重要地位。
孟子是民本思想提出的奠基者,并且进行了系统的论证,将民本思想比较系统的阐述到为政之中,在当时能够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就是比较先进的思想,并且能被后世的思想家不断继承发展。
由此可见,在孟子眼中,政权的更迭,取决于对民众的态度。在孟子政德思想中,就是要重视人民群众在政治中的重要地位,为政者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人民群众的力量。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强调的,人民群众就是历史的创造者。
孟子认为为政的过程中,最应该看重的就是人民的重要地位,认识到民众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或者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君和民相比,民众才是有决定性作用的那一个。
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政德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确实有其历史合理性和现实意义,其“民贵君轻”的政德思想既是一种政治主张,同时又是社会道德理想,特别是对于“民心”的高度重视,表明其“仁政”是关于“民心”的一种政德方式,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确有借鉴意义。
但是在当下,就是要借鉴其有利的部分,摒弃与时代不相符的地方,这就是当代研究和运用儒家政德思想最大的价值所在。孟子能够站在整体的角度,提出民贵君轻的历史论断,不管是在当时还是当代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03王道:以德行仁,以德服人
孟子政德思想中的王道思想,同样也是不可忽视的。孟子的“王道”思想是对孔子之道及当时的时代精神的反思。
孟子的“王道”思想是通过用道德的力量来统一天下的“王道”。“王道”的核心是实行仁政,是一切为使百姓的生活安定而努力。孟子主张“王道仁政”,实行王道就能无敌于天下。同时,他劝诫君王要“得道多助”,要居安思危。
在孟子看来,王道的内容包括以德化民、尊贤使能与以民为本。“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霸道只能使人力量不足短暂臣服,王道却能使人心悦诚服。
孟子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这说明王道的重要目标就是“保民”。保民爱民的思想,同样体现在他的民本主义思想之中,最重要的应该是孟子在政治上主张的德治思想。“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推行王道就是其以德行仁,实现为政以德统治的重要体现。
孟子王道思想的核心内容还是离不开他的仁政学说,仁政思想的核心基于政德思想,即为政以德思想。在孟子眼中,实行王道思想,就是要道德去感化人民,人民都能拥有道德。并且还要重视对人才的选拔和任用,最终提出以民为本的思想,目的就是更好地实现为政治国,维护好统治秩序。
不仅仅如此,孟子还强调要以德服人,重视道德在为政过程中的作用,以此将儒家政德思想中德的地位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
由此可见,孟子的王道思想就是其政德思想的重要内容,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通过强调德在统治中的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其思想提出过于理想化,施行具有一定的困难,这也是孟子王道思想的局限性。
综上所述,孟子政德思想的主要内容首先体现在他所提出的仁政之中,这也在儒家政德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部分内容,仁政思想后世影响巨大。
再者,孟子系统全面的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进一步提出了人民主体地位,即便是在当代都是比较积极的思想。
最后,孟子以王道思想作为其政德思想的归结点,论证了为政治国中需要具备的一系列条件。
【谈《孟子》的仁政思想】相关文章:
试论孟子的仁政思想及现代价值12-08
孟子的“仁政”学说12-11
试析孟子的仁政说12-10
谈《周易》和孟子的教育思想12-09
孟子“仁政”学说的心理基础11-02
弘扬孟子仁政思想精华促进建设和谐小康社会12-10
孟子与朱熹仁政说之比较12-09
试论孟子仁政理想的三重困境12-10
谈孟子教育思想与现代素质教育的联系与区别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