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催眠理论探新
1引言个体差异是催眠领域的核心特征之一(Kirsch & Lynn,1998).催眠个体差异的决定因素可能因暗示语性质不同而不同(Woody等人,1997);催眠感受性的个体差异可能是类型上的而不是维度上的(Oakman&Woody,1996).也就是说,在催眠感受性高的人和感受性低的人之间,有一些根本区别;另一个有关个体差异的研究,将催眠感受性高的人分为易产生幻觉与不易产生幻觉两类,功能性脑表象揭示出这两类人脑激活的模式有显著差别.这种差别不仅表现在幻觉这样的复杂情境中,也表现在简单情境中,因此催眠感受性高的人们中也可能存在重要的个体差异(Szeehtman等人,1998.)Woody和Sadler将以上发现与现今的催眠分裂经验、分裂控制、社会认知模型整合双进重系统行为模型中,从而建构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意志一非意志行为模型.
作 者: 吴明霞 作者单位: 西南师范大学心理系,重庆,400715 刊 名: 心理科学 PKU CSSCI 英文刊名: PSYCHOLOGICAL SCIENCE 年,卷(期): 2000 23(3) 分类号: B84 关键词:【催眠理论探新】相关文章:
创新与管理创新理论探新04-26
直觉的心理机制探新04-28
冯·赖特归纳逻辑理论探赜04-29
浅析催眠术与催眠疗法04-30
保险理论新议二题04-29
理论付诸实践之前的预先检验方法浅探04-28
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常规探新04-29
皮亚杰晚年的新理论及其思考04-26
对新古典利率决定理论的反思04-30
协同学习理论与大学英语大班教学浅探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