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层次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问题,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角度,从六个方面进行论述:关注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做好大学生新生的入学教育;以生为本、寓“爱”于教;引导学生追求真知、科学审美;引导学生合理设置成就目标;关注学生的优势需要。
论文关键词: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大学生的政治方向,是引导大学生全面而正确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其内容和方法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热烈讨论。本文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出发,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讨论,以促使大学生具有正确的思想方向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拥有一颗宁静的心灵。
马斯洛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把人的需要分为7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这七个层次的需要是依次由低级到高级,即生理需要处于最低级,自我实现处于最高级。他还认为,只有低一层次的需要满足或部分满足后,上一级的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出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关注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
“特殊群体”主要指大学生中的贫困生群体。马斯洛认为,生理需要是人对事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等,生理需要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最重要、最有力量。可以说,生理需要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如果人的生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则其它的需要就不会出现或很少出现。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的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中也出现了贫富差距。一项调查表明:富裕层学生的比例一般在10%~20%之间,贫困层学生的比例一般在30%左右,其中特困生的比例一般在10%~20%左右,这两项加起来占到了学生总数的近50%。这种贫富存在差距或不同经济水平的学生在行为和心理上出现差距,贫困生受经济影响更会出现负性的心理状态。据调查显示:对生活状况不满意的贫困生占被调查贫困生的62.93%,体会不到幸福的占被调查贫困生的58.00%,存在着抑郁状态或抑郁倾向的占被调查贫困生的51%。因此,需要对贫困生特别关注,要满足他们最基本的温饱等生理需要。他们只有在满足低级需要的前提下,才能更加用心于求知等高级需要。
二、做好大学生的入学教育
这一举措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安全需要”而言。马斯洛认为,安全需要是人对生命财产的安全、秩序、稳定、免除恐惧和焦虑的需要。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个体就会感到威胁和恐惧。
刚入校的大学生对校园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不确定的因素很多,包括校园的环境、学校的管理等。所以,给他们进行入学教育,告之学生的权利、义务等,以使学生的陌生感降低,生活环境的不确定性降低,他们才能处于一个舒适的、安全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
三、以生为本、寓“爱”于教
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以生为本就要满足学生的尊重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尊重的需要是个体希望有稳定的地位、得到他人的高度评价、受到他人尊重并尊重他人的需要。尊重包括自尊与他尊。如果个体满足这种需要,则能体验到价值从而增强其信心;如果这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则会产生自卑,失去信心。寓“爱”于教,就是满足学生的爱和归属的需要。马斯洛认为,爱和归属的需要是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的需要,隶属于某一群体并在群体中享有地位的需要。爱的需要包括给他人的爱和接受他人的.爱。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让他们增强信心,体验到自身价值,有信心去处理自己面临的问题。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要有“爱”,“皮革马立翁效应”的启示是:爱的力量是无穷的。“三师一友”(思想导师、专业教师、生活良师和知心朋友)辅导员教育也基于此。具体的做法是,不要仅以成绩论英雄。
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有的人在这方面的能力较强,而有的人在另外一个方面的能力较强。因此,应发现学生的优点,让他们在班级、学校中突显出来。让每一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优点,让每一个人都是他人关注的对象,让每一个人都能体验到自己的价值,让每一个人都有信心去处理自己遇到的问题,让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自己是班级、学校中的一员。
四、引导学生追求真知、科学审美
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看,学生追求真知就是满足求知的需要。马斯洛认为,求知的需要指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个人的兴趣有助于问题的发现,兴趣可分为个体兴趣、情境兴趣。个体兴趣与个体的知识、从事的活动等有关。情境兴趣是由情境中的某一事物突然激发的兴趣。所以,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既要积累自己的专业知识,又要关注身边的变化及疑难问题。
科学审美是对大学生在审美过程中提出的要求。马斯洛认为,审美的需要是指对对称、程序、完整结构,以及对行为完美的需要。科学审美要求有一个审美的标准,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审美的标准注重内在美、心灵美。
五、引导学生合理设置成就目标
马斯洛认为,个体存在一种最高等级的需要,就是自我实现需要,指的是人们追求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每一个人根据自己不同的实际情况,自我实现的形式和设置的成就目标不一致。在成就目标设置上,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目标的实现将增强个体的信心,目标不能实现则会产生挫败感而自卑。
设定怎样的目标才算成功呢?成就目标理论提出了三原则,即任务标准(是否达到活动的要求)、自我标准(现在是否比自己以前做得好)和他人标准(是否比群体中的其他人做得好),将成就目标分为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掌握目标是将个体目标定位在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上,只要达到目标就算成功;成绩目标是将目标定位在好成绩或好名次上,只有赢了才算成功。前者采用的是任务标准和自我标准,后者采用的是他人标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根据成就目标评价的三原则来引导学生合理设置目标。
六、关注学生的优势需要
人的需要是不断出现的,旧的需要得以满足则新的需要随之产生。新出现的需要将成为支配个体意识的占主导的需要,叫优势需要。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状况及面临的任务,其优势需要包括恋爱的需要和就业指导的需要。
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理论,成年早期(18~25岁)的主要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爱的品质。这一时期亲密感的范围较大,包括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和恋爱关系等。虽然这一时期的个体脱离了孩子群体,但尚不能履行成人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常被称作“边缘人”。由于这一时期的个体的性生理的发展和成熟,男女间相互吸引而建立恋爱关系。大学生中的恋爱是正常的,但因为两者都没有接触社会这个大熔炉,所以其恋爱关系不稳固,常会失恋。针对恋爱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学生让其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正确对待恋爱中的挫折。要让学生认识到爱情不是一厢情愿的,要保持“天涯何处无芳草”的积极心态,做到失恋不失德。同时,随着各行各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其就业指导的需要由此产生。对大学生的择业应根据所学专业、本人的人格特点以及职位的特点而进行,争取做到最佳的人职匹配。对于就业指导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学生让其增强择业意识的自主性,促进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择业要积极主动,要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及自己的兴趣、能力、人格特点,等等。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李希影.贫富差距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经济师,2008,(11).
[3]张民堂.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1).
[4]郭念锋.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需要层次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论文】相关文章:
迁移理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07-21
接受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06-14
浅谈呼吸理论在民族管乐演奏中的运用论文04-25
会计理论判定的方法及运用会计理论论文04-13
陶行知教育理论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10-22
双因素理论在高校教师激励中的运用论文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