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秦安一带中新世黄土堆积区沉积-地貌演化

时间:2023-04-28 08:03:53 天文地理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天水-秦安一带中新世黄土堆积区沉积-地貌演化

前人的构造地质学研究,将天水-秦安一带的中新世黄土分布区划归两个不同的构造单元.文章基于野外调查和已有年代地层学工作,结合前人成果,对该区新生代沉积-地貌演化历史进行研究,并划分为以下主要阶段:1)古近纪初南部秦岭山地的剥蚀,使本区在原有基岩准平原地形的基础上,形成以冲洪积平原为主的地形.古近纪末-新近纪初的构造活动使冲洪积平原解体,在秦安地区形成基岩台地与沉陷盆地相间、天水-西和地区形成拉分盆地与隆起山地交错的地貌景观,这些高地为中新世黄土堆积提供了地形基础.2)中新世从22Ma到11Ma,基岩台地和相对平缓的高地上堆积典型黄土-古土壤序列,盆地内则主要发育次生黄土等洼地沉积,表明研究区类似于今天的黄土高原.3)中新世晚期约11Ma起发生的一次侵蚀事件,使研究区的一些小盆地内发育河流相和间歇性浅湖相沉积,秦安一带的黄土堆积也遭到侵蚀,形成的洼地内发育黄土状土或洼地静水沉积,其中包含较多哺乳动物化石,而大范围的相对平坦高地上一直继续发育黄土-古土壤序列.这次侵蚀对本区内甘肃群的沉积多样性有重要贡献,但一直没有深水湖泊发育的条件.4)发生于3.5Ma以后的另一次重大侵蚀,奠定了该区今天狭窄长墚地形的基础,是第四纪黄土堆积在本区保存较差的主要原因.

作 者: 袁宝印 郭正堂 郝青振 彭淑贞 乔彦松 吴海斌 肖国桥 葛俊逸 孙斌 周鑫 尹秋珍 梁美艳 秦利 刘恋 姚政权 刘东生 Yuan Baoyin Guo Zhengtang Hao Qingzhen Peng Shuzhen Qiao Yansong Wu Haibin Xiao Guoqiao Ge Junyi Sun Bin Zhou Xin Yin Qiuzhen Liang Meiyan Qin Li Liu Lian Yao Zhengquan Liu Tungsheng   作者单位: 袁宝印,郭正堂,郝青振,刘东生,Yuan Baoyin,Guo Zhengtang,Hao Qingzhen,Liu Tungsheng(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彭淑贞,Peng Shuzhen(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泰山学院,泰安,271021)

乔彦松,Qiao Yansong(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吴海斌,Wu Haibin(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西安,710075)

肖国桥,葛俊逸,周鑫,姚政权,Xiao Guoqiao,Ge Junyi,Zhou Xin,Yao Zhengquan(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西安,710075;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孙斌,尹秋珍,梁美艳,秦利,刘恋,Sun Bin,Yin Qiuzhen,Liang Meiyan,Qin Li,Liu Lian(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刊 名: 第四纪研究  ISTIC PKU 英文刊名: QUATERNARY SCIENCES  年,卷(期): 2007 27(2)  分类号: P931 P941.74  关键词: 地貌演化   黄土堆积   中新世   秦安  

【天水-秦安一带中新世黄土堆积区沉积-地貌演化】相关文章:

内蒙古红格尔勘查区早白垩世煤田沉积规律浅析04-27

储层沉积-成岩过程中物性演化的主控因素04-27

龙门山断裂带走滑方向的反转及其沉积与地貌标志04-27

利用基本地震属性对目标层段的沉积演化解释研究04-26

黄土高原区耕地保护与对策建议04-27

黄土高原塬区麦田土壤干旱特征04-27

上海地区晚新生代地层划分与沉积环境演化04-27

煤矸石堆积区地下水污染效应研究04-27

关于秦安的作文(精选16篇)02-25

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演替生态位研究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