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培养方案论文

时间:2023-05-04 13:53:59 经济贸易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职高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培养方案论文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而现代国际商务活动的迅速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传统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专业课教学模式下,学生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不仅对相关的理论知识难以理解掌握和融会贯通,而且在完成学业后也难以很快适应快节奏、多变化的实际工作需要。如何改革传统的专业课教学模式,如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生了解、接触实际工作的意识和能力,已成为高职高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因此,本着“先进、务实、高效”的原则,笔者对高职高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进行了深入分析,以加快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发展建设,从而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高职高专的教学科研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职高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培养方案论文

  一、传统的专业教学模式下所面临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课程设置不科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普遍将人才培养定位为“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的模式。实际上,由于这种定位不够明确,导致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1)重理论、轻实践。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能力、技能方面的培养是一些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直接导致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工作后不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2)重样本、轻操作。学生对单证的认识只局限于教材中的单证样本,而忽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不知从何下手。(3)重典型、轻变化。外贸单证种类繁多、用途各异,在不同贸易条件下所用的单证种类不尽相同,并且不同的外贸公司在某些单证的缮制格式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单证之间存在差异等方面的引导,将会影响学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

  (二)学生英语水平低,获取外界信息能力较差。

  英语是一门语言,更是一种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的工具,所以,在掌握相应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学生更应该具有英语应用能力,这样才可以自主地阅读各种国外资料,以便及时了解国际市场的行情和各个贸易国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是从事进出口贸易,特定的工作环境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要求极高,学生在工作中既要熟练地用英语与客户进行沟通与谈判,又要准确及时地用英文来缮制进出口合同并处理各种单证和信函,因此,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英语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三)实训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实践经验不足,专业对口岗位就业难度大。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较高,很多企业需要那些业务能力强、工作上手快的毕业生。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实训主要局限于校内实训,以纸质资料和实训软件为主对相关贸易环节进行了解及操作。但是,单一的校内实训并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国际贸易业务的整个流程,并不能使学生真正熟悉并正确操作每个环节,这主要源于实训课时不足、相关实训设备老化及实训资料、软件更新及升级方面的滞后,因此,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对现行的国际贸易业务流程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了解,而实际上,对国际贸易业务的众多环节的学习是需要较长的实训周期的。因此,相当数量的考试成绩优秀的毕业生由于操作能力欠缺而无法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四)师资队伍建设落后,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目前,师资队伍建设还不能够满足新时代对外经贸人才培养的需要。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师大部分是从校门到校门的高校毕业生,或由其他专业教师改行而来,缺乏实际的国际贸易从业经验,在授课方面倾向于纸上谈兵,这成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一大瓶颈。此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仍然以“课堂讲授”为主,很难将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生动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因此,这种模式下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是“理论扎实,技能低下”,即使走向了对口的工作岗位,也很难在短期内适应工作的需要。

  二、高职高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

  (一)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加强实训环节训练,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

  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在设计新的课程体系时,应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出发,一是按大类实施模块教学,在教学中加强案例教学,以增强学生的适应性;二是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校内的国际贸易实务实训室、商务谈判实训室及校外各实训基地,将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并把各阶段实践性教学环节有机地衔接起来,系统地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三是各门课程之间学科内容有机衔接,设置综合性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尽可能反映出学科发展前沿动态的内容,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二)积极推行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好转,国际贸易的发展将会需要更多的既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又精通英语的专业人才。随着阿里巴巴等国际贸易平台影响力的扩大,大宗的国际贸易可以借助于该平台达成,这就要求该专业的学生具备较强的英文商务谈判和英文书信的撰写能力,因此在师资力量允许的情况下,通过引进和采用国外原版教材,不仅有利于实现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和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进而有助于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及时了解国际贸易领域的最新发展动向。

  (三)努力推行多证书制度,扩展学生的就业渠道。

  由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构成的多证书制度是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之一。在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高职高专院校应以国际贸易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建立基于国际贸易岗位职业能力的“岗证结合”式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毕业时必须取得计算机等级证书、实用英语A级证书,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还应鼓励学生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并积极考取由中国国际贸易协会组织的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证书以促进学生就业的国际化。

  (四)以“双师型”为目标,进行师资队伍建设。

  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高专院校可以有计划地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以“双师型”为目标,进一步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在注意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的同时,更加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以丰富专业教师的实际从业经验。同时,为了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应鼓励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高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在鼓励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方面,院、系部可以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质量考核办法、学科带头人、双师型教师、双师素质型教师等考核办法,尽快建成一支综合素质高,知识、能力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长期以来,国际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际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国际贸易人才,而高素质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更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因此,高职高专院校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过程,构建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质量,力争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国际贸易人才。

【高职高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培养方案论文】相关文章: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论文04-30

国际经济贸易论文04-28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描述04-29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04-29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排名04-29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论文05-02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04-28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答辩讲稿04-28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04-29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业前景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