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与经济发展

时间:2023-04-30 20:44:20 经济贸易论文 我要投稿

发展经济学与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学与经济发展1

经济学是一门人类配置资源的致用之学.本文从历史、思维、文化、理论等角度,对发展经济学提出一些自己的认识.这一整合建立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只求多角度的认识和澄清.

作 者: 杜宝元 作者单位: 韶关电大经济教研室,广东韶关,512026 刊 名: 景德镇高专学报 英文刊名: JINGDEZHEN COMPREHENSIVE COLLEGE JOURNAL 年,卷(期): 20xx 19(3) 分类号: F061.3 关键词: 发展经济学 木桶理论 启示

发展经济学与经济发展2

  摘要:在国家推行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大环境下,我国模板工程仍广泛使用高物耗、高能耗和产生大量垃圾污染环境的低质、低效素面木胶合板模板,有违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通过对两种对立的模板发展观研讨,提出模板工程推行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模板周转次数;节能减排;模板发展观;低碳经济;木材资源;森林碳汇

  当今,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全球共识。所谓低碳经济,是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特征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我国作为碳排放大国,政府明确了减排目标,即到20xx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xx年下降40%~45%,并将作为约束性标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我国目前处于发展建设阶段,有资料显示,我国的建设规模占世界规模的44%,我国每年新竣工总建筑面积约20亿m2。建筑业是资源和能源消耗的大户,低碳经济发展形势下的革新也关系到模板、脚手架应用领域的节能减排。所以,节能、高效、环保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模板发展的潮流和趋向。

  1高物耗、高能耗的木胶合模板

  1.1低质低效木胶合模板是高物耗模板据国家发改委木材节约发展中心主任介绍:组织有关专家对北京20xx~20xx年41个工程项目进行调查统计,我国用量最大的木胶合模板周转1~3次的占总量的78%,其中周转3次的占总量的24.5%,周转2次的占总量的42.7%,周转1次的占总量的10.8%。由于我国大部分木胶合模板为低质脲醛胶素面木胶合模板,也只能周转使用1~3次。20xx年10月14日住建部发布(建质[20xx]170号)规定胶合板模板周转使用次数为30~50次。虽然与国外优质胶合板模板相比,已大幅降低周转使用次数标准,但我国现行的低质、低效木胶合模板仍比国家规定的现行标准多消耗木材资源20倍,即木材有效利用率只有5%,所用的95%的木材资源是被白白浪费掉的。

  据有关文献,我国某地区用于模板的木胶合板产量已占该地区木胶合板总产量的80%以上,据国外经验,用于模板的木胶合板最高占木胶合板总产量的50%。保守估计,以占木胶合板总量60%计算,以20xx年为例,全国木胶合板的总产量为3 540.86万m3,则当年我国建筑模板消耗木胶合板可达2 125万m3,生产1m3木胶合板需耗用2.53 m3原木,则20xx年建筑模板用木胶合板需耗用5376万m3原木,若按现行规定标准,仅需269万m3原木,相比之下多用了5000万m3,浪费惊人。

  森林是环保型资源,可改善人的生存环境。同时,它更是天然的“减排”型资源,由于森林通过光合作用,能大量吸收导致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森林每m3年吸收二氧化碳量约为1.8t。以20xx年为例,由于我国广泛使用低质、低效木胶合模板造成多用5 000万m3的原木,这样巨大数量的原木(本文由中国论文库整理提供)可吸收9000万t的二氧化碳,即相当于减排9000万t二氧化碳,所以,保护森林意义重大。

  1.2低质低效木胶合模板是高能耗模板低质、低效木胶合模板比符合现行规定标准的模板产量高20倍,仍以20xx年为例,我国全年共耗用2125万m3的低质木胶合模板,若按现行规定标准生产模板,只需木胶合板106万m3,则20xx万m3的低质木胶合模板所消耗的生产能源是多用的、浪费的。20xx万m3的低质木胶合模板,由生产企业运至施工现场,必然消耗大量的运输能源,该能源消耗也是多用的;同时,经1~3次使用后的低质木胶合模板又成了污染环境的建筑垃圾,建筑垃圾要运出工地并进行垃圾处理,又要消耗运出和垃圾处理的能源;生产20xx万m3低质木胶合模板需要5000万m3原木,这些原木从林场运到生产企业,又要消耗大量的运输能源。综上所述,由于低质低效木胶合模板的有效利用率只有5%,则95%的生产能耗和各项运输能耗都白白浪费,当然是高能耗模板。

  1.3低质低效木胶合模板是易污染环境模板20xx年,北京住总集团王宝申总经理等三人联名著文表述:据北京、上海两地的统计数据显示,每1万m2的住宅建筑施工就要产生500~600t的建筑垃圾,而建筑施工产生的垃圾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模板周转次数低(有的仅为1~2次),大量低质,甚至劣质模板跻身于建筑市场和工地现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北京建工集团三建公司副总经理曹勤在20xx年的模板租赁委员会年会上表述:作为模板,目前普遍使用的多为竹、木模板,以木模板为例,往往周转1~3次即出现开胶、起皮、鼓包、变形等质量问题,影响混凝土表面观感;一个工程结构施工完成后,现场破旧模板堆积如山,这样既浪费了资源,又为社会产生了大量垃圾,不经济也不环保。庞大的模板用量必然给施工现场带来巨大的堆场压力、环保压力和垃圾模板处理压力。

  2我国模板行业如何实施低碳经济

  2.1转换观念、充分发挥正确舆论导向作用

  转换观念就是要从以浪费资源、牺牲环保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转换为节能、高效、环保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要完成这样的转换,首先必须扫除认识上的障碍,充分发挥正确舆论的导向作用。业内有这样的观点:“木胶合板模板是我国模板的发展方向。”“在经历了10年后,我国木胶合模板得到迅猛发展,年产量增长了13倍,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并以此成就而自豪,这是一种观念。可是10年来,我国木胶合模板的质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初期周转使用10多次,一路迅猛下滑到3~5次,近几年又下滑到1~3次。这是典型的只讲发展、不讲质量和效率的粗放型发展模式。

  业内也有这样的观点:“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国政府均鼓励多用木材,木材需求的扩大,可以激发人们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刺激森林增长。”笔者认为,欧洲芬兰舒曼木材有限公司的.维萨木胶合模板最具代表性,模板周转次数50~100次,而我国现行低质木胶合模板周转次数1~3次,二者相比,我国模板要多用木材资源达30倍以上,即他们用材只相当我们的1/30。

  美国赛盟公司木胶合模板周转次数为50次,与我国现行低质木胶合模板相比,我国模板要多用木材资源达25倍以上,即他们用材只相当于我们用材总量的1/25。日本,由于废旧木胶合模板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政府严格控制木胶合板模板的使用。智利,10年前木胶合模板的市场占有率为90%,经过10年“以钢代木”的努力,目前木模板市场占有率仅为10%,广泛使用的是钢模板体系。

  事实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节约木材和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都很重视。

  业内还有这样的观点:“1998年以来,木胶合板模板在国内建筑工程中开始大量应用,发展迅速,极大地推动了胶合板企业的发展和胶合板产量的增长,以至有专家提出‘严禁使用木胶合板模板,对待木胶合板模板的对策’‘不是发展,而是治理,不是鼓励,而是限制’。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意见呢?是木胶合板模板的性能差,使用不方便,影响工程质量?不是,这种模板具有表面平整光滑,容易脱模,耐磨性强,防水性好,模板强度和刚度较好,使用寿命较长、材质轻,适宜加工大面模板等特点,(本文由中国论文库整理提供)能满足清水混凝土施工的要求,是理想的模板材料。是模板的价格高,施工企业难以接受?不是,这种模板是各种模板中价格最低,也是施工企业应用最多的模板。”笔者将这段论述进行疏理,提出以下质疑。

  (1)低质低效木胶合模板是“强度和刚度较好”的模板吗?(2)该模板是“使用寿命较长”的模板吗?(3)该模板是“各种模板中价格最低的”,但是,是不是经济性好的模板呢?(4)是不是只有该模板才能满足清水混凝土施工要求,非它莫属呢?(5)多元代木是否应尽早得到共识?笔者认为:面对不同观点的争议,应该发扬技术民主,百家争鸣,各抒己见。本着摆事实、讲道理、讲政策的科学态度,求得明辨,正本清源,以便充分发挥正确舆论的导向作用,促进行业向低碳经济发展。

  2.2产业转型、建立与低碳经济相适应的生产方式

  当今,发展低碳经济已成全球共识,我国现行木胶合模板属高能耗、高物耗、易污染环境的模板产品,生产此种产品的企业将面临产品淘汰、产业转型的严峻形势,是大势所趋。有些人认为:“我国木胶合板企业遍布全国各地,产量庞大,木胶合板模板不可能不用。”在此,笔者善意提醒: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措施,对不可持续的、违背低碳经济目标的、违背基本国策的企业和项目,该整治的是要整治的,该关闭的会坚决关闭。比如:国家为了保护土地资源,坚决关闭实心粘土砖生产企业。鉴于此,木胶合板生产企业应尽早转换观念,自觉提高认识,按国家现行规定的技术标准,生产可周转30次以上的双面覆膜优质木胶合模板,以适应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积极投入力量开发与低碳经济相适应的经济耐用、对环境友好的高附加值模板新产品。对于设备简陋、缺技术、缺人才的家庭式作坊企业,应早作产业转型准备,寻求新商机,比如转产制作包装箱等。

  2.3建立与低碳经济相适应的消费模式和市场机制

  我国模板行业走低碳经济之路,首先要引起地方政府住建主管部门领导的极大关注与重视,同时,要唤醒施工企业的低碳经济意识和环保意识。根据国家发展低碳经济战略部署要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12个国家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木材节约和代用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xx]58号)、住建部发布《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xx]223号)以及住建部发布《关于做好〈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xx)〉推广应用的通知》(建质[20xx]170号),建议各地方住建主管部门为贯彻落实上述诸文件的要求,应制定具有约束力的强制性地方法规,地方法规中的实施细则应涵盖:进入施工现场的木胶合模板周转次数不少于30次的规定,建立生产企业准入证的规定,建立监督机制的规定,对施工企业使用优质或违规木胶合模板的奖惩规定等,以达到严格控制低质、低效木胶合模板进入施工现场的目的。另外,努力使施工企业的老总们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自觉抵制低质、低效木胶合模板的使用。与此同时,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住建主管部门对开发多元代木新型工具式模板的关注和支持,促进我国各地区模板租赁和专业化施工的发展,使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绍民.我国模板发展战略问题的研究与思考[J].建筑技术,20xx,42(8):678-682.

  [2]糜嘉平.模板与脚手架设计施工应用[C].中国模板协会年会论文集,北京,20xx.

发展经济学与经济发展3

  【内容摘要】发展经济学是诠释发展中国家如何由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发达的经济学,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主题,发展经济学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对我国后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更是具有普适性。

  【关键词】发展经济学;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一、发展经济学的产生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谈到一个国家如何由穷变富的问题,实质上已涉及到发展经济学的研究主题。亚当斯密关于经济发展的构想是: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一个宏观经济问题,是国民财富和社会财富的集聚与增长。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和劳动力人数的多少决定了国民财富的增长。这是发展经济学的雏形。但是,发展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则产生于二战后。当时一些国家为摆脱殖民压迫,纷纷独立,迫切需要发展经济。当时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在实践上,一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二是当时战败国的经济复苏问题;要么对原有理论加以改造,这比较容易,要么建立新的理论,这相对困难。一些学者深入研究各发展中国家之后发现,其环境与发达国家最初完全不一样,传统理论无法复制和拷贝到发展中国家。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理论由于条件不同、问题很多、相去甚远,也无法照搬到发展中国家。所以当时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迫切需要一门新理论,由此发展经济学诞生了。早在1939年,克拉克(Clark,C.G.,1939)就出版了《经济进步的状况》一书,对后来经济发展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40年代出版的《落后地区的工业化》和《东欧与东南欧工业化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在发展经济学的发展中具有引领性和开创性的历史地位,是发展经济学的标志性文献。

  二、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发展经济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根据其政策演化和发展思路的差异性,发展经济学家将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末到20世纪60年代末的结构主义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新古典主义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后的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第一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末到20世纪60年代末的结构主义发展阶段,其结构主义思想,是这一时期的主导思想,后来也成为发展经济学的主流学派。二战结束后,很多发展中国家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经济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诸多阻碍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展滞后、经济变量弹性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明显的刚性结构。因此,结构主义认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实完全不同,市场不完善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价格刚性,有时还会出现市场机制的失灵,经济在没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下难以达到均衡状态。因此,结构主义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不是静态资源的重组和优化配置,而应建立在动态调整可投资资源和保证供给增长的前提下,使社会经济结构作出相应的调整。

  (二)第二阶段。发展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新古典主义发展阶段。结构主义发展思路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是,结构主义还存在理论上的缺陷和实用上的局限性,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复活而成为发展经济的新的主流思想。概括起来,新古典主义的主要观点是:一是社会的发展应是综合的发展,满足人的基本需要是经济发展的目标;二是重视人力资本,纠正唯物质资本的缺陷;三是强调对外贸易在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显著拉动作用;四是新古典主义突出了市场机制、资源优化配置、微观经济基础等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三)第三阶段。发展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后的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阶段。同样,由于新古典主义在实践中和理论上也存在诸多缺陷,于是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开始盛行,新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经济学思想表现在如下:一是可持续经济发展观念的产生;二是新增长理论的快速发展;三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

  三、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存在着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即都存在着发达地区和和相对落后的后发展地区。发展经济学主要讨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发展中大国又具有不同于一般发展中小国的特征。现有的`研究已经表明发展中的大国发展经济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发展中大国人口数量众多,消费需求旺盛,市场容量的绝对数相比较发展中小国要大。第二,发展中大国人口基数大,幅员辽阔,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和实现产业的集聚、调整、优化,必须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庞大的基础设施,同时满足不断增长的庞大的国内需求,需要资金数量大,依靠外援或外资几乎不可能解决问题。第三,由于发展中大国在工业化起步阶段缺乏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动因,实现的是内向型发展的政策,工业化起步阶段建立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也就是必然选择。第四,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丰腴是发展中大国良好的资源禀赋,国内市场规模大,但是,发展中大国在经济发展中也存在如下难题:一是遗产和文明传统的重大影响;二是沉重的人口压力、严峻的就业问题和低下的经济效率;三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四是落后农业与工农业协调发展问题;五是内部发展与对外开放的适度选择。发展中大国与发展中小国相比较,其工业化过程亦不同:一是资本积累。发展中小国既可以自身积累,也可以依靠国际资本。而发展中大国则不行,尽管利用外资绝对量不少,但所占比例有限。二是产业结构。发展中大国的产业结构要求门类相对齐全,这是由发展中大国的资源状态和国内需求状况共同决定的。三是国内市场与国际贸易。发展中小国幅员小,国内统一市场较易形成;发展中大国幅员辽阔,建立交通和通讯网络需要巨额投资,且耗用时间长。所以,发展中大国不同于发展中小国,发展中大国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更为严重,更为棘手。比如中国,存在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处于末端的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大。发展中大国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层级性。

  四、发展经济学适用于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与其他国家的后发地区相比较,我国西部地区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历史条件等方面都具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第一,我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相对恶劣,自然资源丰富。第二,区域经济基础薄弱,二元结构典型。第三,教育科技落后,基础设施差,社会发育度低,资本形成能力弱。第四,西部民族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发展经济学致力于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如今,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内部,亦存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进地区和落后地区,即存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后发展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学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问题探索了良好的范例,提供了成功的借鉴,那么用它来解决一国内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也是可行的。这是因为一国内部后发展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条件和现实情况与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类似,所以,发展经济学完全可以用来解决中国后发展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后发展地区具有普适性。

  五、发展经济学视角下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要发展经济,就必然要走工业化道路。但是,对工业化的理解不同,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结构主义和激进主义所采取的工业化,既忽视农业的发展,又只采取单向的工业品导向,虽然使工业获得较大的发展,但也导致了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不但农业发展严重滞后,而且工业发展亦后劲乏力。张培刚教授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曾指出,完整的工业化是包括农业发展在内的工业化。后来发展经济学之所以陷入危机,是因为发展经济学没有完成使命,广大农村依然贫困,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如今许多发展中国家开始重视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与工业的协调。我国后发展的民族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差距,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类似,作为一个整体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而民族地区又更为落后,暂时还不具有全面进行工业化的现实条件,发展中国家在由传统的农业化国家向工业化国家转化时,应具备较强的物质资源的储备,包括:数量庞大的、可使用的资本储备,劳动技能较高的、符合现代工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资源储备;先进的科技发展水平、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良好的基础设施等。显然,西部民族地区在整体上还不具备这些条件。从资本资源来说,西部民族地区资本形成能力弱,资本使用效率差;从适合现代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资源来说,西部民族地区科技教育水平低下,具有一定人力资本存量的劳动力资源稀缺、素质差;就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与先进的现代管理制度的适应性来看,就连东部沿海地区目前都还不够成熟,何况西部民族地区;从基础设施建设来看,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地势地貌和气候和水资源发布等特征,其基础设施相当落后,其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当困难。因此,西部民族地区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应该是这样的路径选择:一是继续做好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工作。因为一个民族、一个区域如果还没解决温饱问题,怎么奢谈现代化。二是在国家扶持下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关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现代化工业建立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西部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不能搞重复建设,要从自身特点和优势出发,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有潜力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四是发展科学技术,注重人才培养。实现西部民族地区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化,毫无疑问应是后发展的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主题。

  【参考文献】

  [1]张培刚.新发展经济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

  [2]谭崇台.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3]郑长德.世界不发达地区开发史鉴[M].北京:民族出版社,20xx

  [4]齐良书.发展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xx

  [5]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对发展经济学的反思[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xx,7

  相关文章推荐:经济学本科实验教学改革

  【内容摘要】高校近年都在进行本科教学改革,探讨如何建立起特色人才培养机制,使学生的发展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学本科实验教学改革,旨在以学生为本,通过经济学实验教学,使理论知识具体化、动态化、过程化,培养学生的实证思维模式,牢固掌握经济学理论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经济专业;本科教育;实验教学改革

  一、经济学实验在经济学教学改革中的意义

  经济学是一门与现实紧密相联的对现实经济现象作出合理性解释并探究经济发展规律的学科。在一定假定条件下,其理论大多可以用现实经济活动去验证。经济学实验指用仿真方法,创造与实际经济相似的一种实验环境,以检验已有的经济理论及其前提假设,它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经济学专业是理论和实践兼重的学科,需要在实践中去深化对理论的理解。经济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理论基础和专业实践能力并重的复合型人才,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学专业为例,其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坚持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着力培养富有创新潜质,有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适应社会需要,有着宽厚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就业方向基本上是国家各级经济管理部门、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经济咨询机构、国际贸易部门等。用人单位对经济类人才的需求不仅须有良好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也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提出了更高更专业化的要求。而根据对近五年学生实习和就业所做跟踪调查得到的信息,和有效专业教学软件的实践教学缺少有关,学生不懂实务操作,因此在银行、证券、商务贸易公司等单位实习遇到较多困难。因此,经济系迫切需要建立独立的经济学综合实验室,不仅在宏微观经济学的实验教学方面,同时在主要核心课的专业方面,如会计实务、财务管理、信贷管理、国际结算、证券投资、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计量经济学等,通过实操和模拟,巩固和消化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使其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工作需要。经济学本科教学过去是传统教学法,基本上是以课堂和教材为中心,主要采取理论阐释、演绎和模型推导教学模式,比较枯燥、单一,不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济学实验教学是在教师对主要理论进行讲解后,借助于计算机模拟系统将经济学中的基本理论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来巩固课堂和教材知识。学生通过参与、体验,会加深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提升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经济行为现象的感性认识,更好地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二、本科实验经济学教学的主要形式与实验内容

  经济学实验主要有验证型实验、模拟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等三大类。本科开设经济学实验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掌握经济学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因此经济类本科实验经济学教学应侧重验证型和模拟型实验。验证型实验是为验证已学的理论知识而设置的实验,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结果,最后整理出实验报告。这一项实验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环节,主要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经济学原理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经济学原理偏重于理论,比较抽象,学生学习难度较大。而传统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比较枯燥,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且无法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经济学原理为基础的实验课,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理解经济学的关键知识,并结合现实案例,在系统的引导下让学生完成对经济问题的分析,从而掌握经济学理论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主要实验包括:

  (一)验证类实验课。

  1.微观经济学。市场供求均衡、消费者行为与生产者行为理论实验、边际效益理论、完全垄断市场实验等。

  2.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市场货币流通实等实验。宏微观经济学每章内容都有一些较抽象难懂的概念和理论,需要借助实验去理解。

  3.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主要是通过统计的方法来验证数理经济模型中各种变量的关系是否和社会现实相一致,实践性较强。要求学生将经济学知识、计量经济理论与方法以及计量软件相结合,用计量软件进行计量建模和分析,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计量经济理论方法。主要有回归分析过程,序列自相关模拟实验等。

  (二)模拟类实验课。

  1.市场营销。市场营销综合实训主要通过传统营销管理的仿真模拟、商战体验、丰富的典型案例训练锻炼市场营销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在模拟市场营销环境中运用所学的营销学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企业营销实际问题。

  2.商业银行实验。通过对模拟银行软件和相关银行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具体操作,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银行实务中所涉及的基本业务流程,熟悉业务操作中的关键要素,掌握最新的银行实务操作流程。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巩固和消化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增强学生对各种银行、证券等业务流程和功能特征的进一步了解。

  3.国际商务实验。通过模拟操作,使学生对国际商务整个业务流程和做法基本掌握,从交易准备直至最后的核销退税,综合操作和成套设备贸易等,并能够以从事外贸业务人员的角色,包括进出口商及银行等角色去仿真地操作,对业务反馈作出正确的处理。

  4.财务会计实验。通过模拟操作,主要有货币资金、应收应付账款、成本、负债核算、报表编制等,帮助学生理解财务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

  (三)实验教学理念和多元化经济实验教学方法。

  1.实验教学理念。为适应现实的需要,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需要更新,建构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体自我建构的过程,教师从以讲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创设学习情境、指导学习方向、与学习者双向互动、发现和解决学习疑难为主。在经济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担任的角色主要是组织者、指导者、辅导者和促进者,充分利用情境、协作、沟通等学习环境要素,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模拟的类似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2.多元化实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主要有协作法、参与式与互动教学、自主学习法、体验式教学、网上交流、专题讨论等,并通过实验反馈、调查问卷等形式分析这些方法对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和效率的影响。协作法就是实验过程中的各环节由实验团队的多名成员协作完成,大大增强了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配合的能力。参与式与互动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当学生完成一项实验后,让学生自己介绍过程与经验,和同学、老师进行互动交流,相互间的讨论争辩,可以互相激发、相互学习,师生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专题讨论就是以专题主题为导向,设计真实性任务,把学习设置到问题情景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对实验团队的活动适时进行点评,给予指导。充分利用学校教务网络平台,将相关的经济学教学大纲、教案、习题、案例分析、参考文献等上网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建立网上答疑、讨论、测试系统,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使学生随时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进行自主性学习、讨论和向教师求教,实现超时空的教与学。

  三、经济学实验教学课开设取得的效果和展望

  近两年经济学实验课的开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所学知识的真实性和实用性,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学生们感受很深,评价颇高。在调查教学效果学生反馈中,摘录几段:印象比较深的是总效用和边际效用实验,即让学生进入消费者角色并根据消费者均衡作出决策,合理分配收入得到最大总效用。这个实验让我体会到在不同的消费偏好下,消费者决策是不相同的,但是总效用却可能相同。上机实验将平时所学理论与模拟实验相结合,更好地理解了一些经济学原理。由于相对真实地进入了这些理论的角色方,我们对理论的`接受度更高了,这些有趣的实验也增加了我们对微观经济学的兴趣。不得不说,这次的上机实验十分令人难忘和受教。在试验中,我们对这些经济学理论有了直观的而且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观看十遍同一个微视频并在每一阶段给出看后的边际效应评分,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消费者边际效应递减的状况;在啤酒与电影票的分配试验中,我们体会到了经济人的选择问题与个人喜好的差异。在这次试验中,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效用递减理论实验。

  平时在课本的学习中,我们似乎并没有很好地感受到效用递减的实际效果,甚至不太能理解为什么效用水平会成为一个负值。通过这次试验中的视频观看,我们深深地感觉到,即使是一个能够带来欢笑的视频,在许多次的重复之后也会变得索然无味,甚至让人厌烦,这大概就是实际操作带来的更深层的理解吧。由此我们感受到,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的确为做上机实验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而在实验中,我们更加感同身受地体会微观经济学理论的真正用处,更加能够与实践相联系起来。通过做这些实验,我们对于从课本上获得的经济学的知识有更深的了解,更加能够设身处地地思考经济学问题,将经济学原理融入生活之中。虽说经济学不像工科课程那样要求非常多的实验操作,但在我看来,经济学实验算得上是课程内容的精华之一,因为平时所接受的各种经济变量与经济活动都是以抽象的形式记忆在脑中,若是对其没有足够的理解,就很难在现实世界应用,而经济学实验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以本次在经济学实验室所做的宏观经济学实验为例,我们进行了经济增长分析、市场货币流通等四项实验,每项实验均是以互动的形式完成,学生、老师和计算机三方互动协作,推动实验进展。

  想想平日脱离实验所做的各种练习,那都是在纸上通过计算完成的,而计算数据和经济变化过程都是题目所指定的,我们要做的仅仅是算出某项结果,这样一来就少了自己动脑分析进行经济决策的过程。而在经济学实验中,我们有多方互动,这意味着我们不光巩固了如何进行经济运算,更锻炼了对于经济市场运转的把握能力。譬如老师那边供给货币,而我们作为银行,要留出存款准备金,之后发放贷款,再接收存款,这样的过程一轮轮进行,我们所能看到的不仅是某一项经济数据的结果,更亲自参与到其中的某一环节,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这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它的运作机制。目前已开设的经济学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体验型实验。还可根据条件和需要适当开设研究创新型实验等。研究型实验层次是一种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模式。利用此实验室平台,对少数拔尖学生强化基础,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发挥其特长,鼓励学生参与各个级别的大学生竞赛。根据形势的需要,将开设大学生创业实践训练课程,从了解创业、培养创业能力、体验创业,到企业经营管理实训,循序渐进地培养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能力,并通过大量实训让学生体验创业的过程,训练创业过程中及创业后的经营管理能力,培养大学生具备成功创业者的素质。同时,根据学校已有项目资源,将具体建设学校冯如杯、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指导中心。通过以上教学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有助于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型思维。同时,实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一体化,形成整体的课程体系,通过实验教学补充学生的知识体系。教师要努力探索以科研带教学,紧跟学术前沿,利用科学研究成果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做到教学科研一体化。

  总之,近几年来的经济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经济学实验室是我们教学科研的技术支撑体系,它对学生巩固经济学基础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闵娜.应用经济学实验教学方法初探[J].当代经济,20xx,5(下)

  [2]涂晓今.论经济学实验方法的改进与创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24

  [3]钟小兵,秦嗣毅,迟岚.开设经济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应用能力[J].黑龙江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4

【发展经济学与经济发展】相关文章:

FDI对中国经济发展作用的经济学分析04-27

经济发展与减灾04-30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选择04-27

宏观经济发展04-27

海洋经济发展探析04-28

经济发展诚信先行04-29

发展电子商务加快经济发展04-27

发展特色经济加快经济发展--关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考04-28

对林区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03-08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