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有关机制工艺课教学的探讨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分析了机械制造工艺课难教的主客观原因,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改进课程教学的方法和建议,结合具体教学中的生动案例,探讨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论文关键词:机制工艺课;教学探讨;师德;多媒体
机制工艺课是技工学校机械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知识点较多,概念较抽象,理论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感到教学尺度不易把握,学生则感到学习内容枯燥模糊,并由此产生畏难情绪,不仅会影响本课程的学习,还会对后续的专业课学习产生消极影响。笔者拟结合多年来在机制工艺课教学方面的经验,谈一谈个人的认识和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将这门课的教学质量加以提高。
机制工艺课难教的主客观原因
学生的基础知识差机制工艺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较为抽象的课程,并且与其他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有着紧密的联系,具体涉及金工学、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课程的内容,而且本课程又是各相关工种工艺课的基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衔接环节。技工学校学生尤其是中技生,其生源基本是升高中的落榜生,文化基础较差。虽然技工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已相对地简化,但由于自身素质以及课程开设仍有一定的跳跃性(学生的生产实践、操作经验基本没有),所以在基础课的学习过程中,仍会在学习上感到吃力。一旦基础课的基础未能打好,再进一步学习专业基础课,学生的准备知识肯定不充分,难以对学习唤起足够的兴趣,同时也会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理论课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不足在机制工艺课中,很多理论知识都来源并应用于实际生产使用的机器设备中。例如《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八章“铣削”中介绍的万能分度盘的使用,其中涉及的手柄、主轴、侧轴等零件对分度的操作都具有关键作用。倘若教师不知道这些零件的实际安装要求、作用及与铣床各部件的连接关系,在讲到此处时,就只能照本宣科,代入计算公式,无法进一步深入讲解,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技工学校的理论课教师大多是本、专科毕业后直接入校教书的,受到各个学校设备的限制,对各种机加工实践知识缺乏深刻的认识,有时会在教学中遇到一定的困难,出现讲解模糊、照本宣科的现象,这都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材内容求全而缺乏发展性技校使用的机制工艺教材,内容上分为热加工工艺、冷加工工艺和装配知识三大部分,知识点较全面,基本上将机制工艺方面的相关加工方法和加工设备都包括在内了。但笔者认为,技工学校培养的是紧密联系实际发展需要的技术工人,对于一些热加工工艺工种,如铸造,应将重点内容放在铸件的用途或新型铸造方法的原理上,而砂型制作包括型砂的特性不应要求详尽掌握。因此感到教材编排过于求全,而缺乏对新技术、新设备的介绍。在使用时,由于受课时量的限制,课程进度快,知识点内容又太多,教师不易把握教学尺度,学生则难以掌握过多的知识,从而容易失去学习兴趣。
改进机制工艺课教学的方法
针对机制工艺课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围绕着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加强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理论联系实践的水平
(1)加强师德教育。要让教师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爱护学生,将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技工教育事业中,只有如此,才能一心一意地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位,才能毫无保留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2)提高自身质素。教师是传播知识的主要途径,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教师应当不断地补充知识,完善自我,在不知不觉中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可以给学生做一个良好的表率,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良好学风。平时可通过上网,多了解新工艺和新技术,参加技师职称考核,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水平。
(3)加强与实践的联系。机械专业的教师应当不仅具备机械方面的理论知识,而且对在生产中使用的各种机加工方法、机床及机器的有关知识也应当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与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熟练地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上起课来得心应手,既可将教学铺排得较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将枯燥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变得浅显易懂,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校就曾组织理论课教师到各机械工种的车间进行实操,由实习教师安排一定的生产任务,由理论课教师完成。通过加工不同的零件或进行装配和拆卸,了解了大量课本上没有的细节,丰富了课堂教学的素材。 合理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想将课上得形象易懂,采用一些教学模具、挂图是必要的。但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设备及教学手段也不断得到发展和加强。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的使用使得教师要将枯燥的课堂变为生动活泼的课堂不再是梦想。例如,可以把各种机械加工方法在实际生产中的操作录制出来,制作成多媒体光盘,在上课时播放,抽象的文字叙述在此就可以变成具体形象的图像,简明易懂,学生的兴趣也得以调动,积极性得到提高,学习效果自然也会明显。以切削刀具的讲解为例,在讲刀具的组成时,角度的讲解是难点,因为涉及空间基准坐标平面,由于是假想,刀具上本身没有,所以学生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才能理解,而实物又很难表现用基准坐标平面切削的场景。如果运用多媒体,通过3D-Max画出刀具的立体图,并模拟出用坐标平面切削的场景,再转动刀具模型,把要观察的面正对学生,这样学生就能很快明白角度是如何在基准平面上得到的。当然,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比喻也可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好难点、重点,以铸造方法中的浇注系统为例,其系统由浇口杯、直浇道、横浇道和内浇道4部分组成,其具体位置关系和作用学生很容易混淆,通过比喻法,把铁水进入铸型型腔比喻为学生进入教学楼的本班教室,浇口杯就相当于教学楼的大门,它是浇注时最先进入的通道,同时其截面面积又是最大的;楼梯相当于垂直方向的直浇道,而走廊相当于水平方向的横浇道,最后教室的门口相当于内浇道,引导“铁水”进入最终的目的地(型腔),内浇道可以有多个,就好像教室有前后门一样。通过这样贴近生活的比喻,学生听后都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抽象难记的知识点就这样理解了。再如,锻压方法中的冷却方法有空冷、堆冷、坑冷、灰砂冷和炉冷5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把它们的特点和冷却快慢的次序搞乱。在课堂中,笔者将一堆需冷却的零件比喻成一群站在站在露天球场中的学生,空冷就相当于学生各自分开,光着膀子与空气接触,这种方法是冷却速度最快的;堆冷就相当于学生虽然还光着膀子,但开始抱成一堆,通过吸收彼此的热量减慢冷却的速度;而坑冷则相当于学生从空旷的足球场回到教室,由于有墙壁的阻隔,热量进一步积聚,冷却速度更慢;而灰砂冷则相当于学生不但在教室里,而且还穿上了棉袄,身上的热量进一步积聚,冷却速度更慢;而炉冷则相当于在教室里装上了空调,是冷却速度最慢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比喻,不但可轻易地记住知识,还可从中学会在联系中记忆的方法。
使教学与本校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机制工艺课是各个工种的专业基础课,与各工种工艺课联系紧密。技校教师应灵活处理教材,发挥技校现有机床设备的作用,在举例讲解时,尽可能使用学校现有设备,由于学生见过甚至使用过,对知识的理解就更容易,也更牢固,这样可将不利因素化为有利因素。如我校的钣金车间就有空气锤、剪切机和火焰反射炉等锻造机器和设备,车工车间更是有车、磨、铣、刨等各式机床,在教学中,可以安排一定的课时,让学生到机床前具体观察、体会,由实习教师和工人讲解、解疑,不失为解决教学难题的一个有效途径。甚至可以将工人的操作过程用DV或数码相机录下来,制成多媒体课件,这样,学生在得到感观认识的同时,又可有侧重点地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不会因参观现场太窄而看不到,或因新奇感而限于走马观花。
总之,要提高教学质量,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不能单纯追究学生或教师的责任,应在学校的支持与配合下,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我的知识结构,大胆进行改革,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并且要在教书的同时不忘育人,如此才能使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机制工艺课教学的探讨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卫生职业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探讨论文04-07
风险投资税收优惠机制探讨论文05-01
船舶管路与安装工艺课程特色教学方法探讨05-01
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评价机制探讨论文04-30
高职学校德育管理机制的探讨论文04-27
高职生物制药工艺课程改革探讨04-29
药品回收机制探讨04-27
空间教学在成人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探讨论文05-01
关于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探讨的论文04-27
探讨纪录片形态及其生成机制探索论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