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课前准备策略论文
摘要: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在课堂层面的必然要求和体现,其实施策略包括课前准备策略、课堂实施策略和教学评价策略。本文重点论述课前准备策略——用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学整体设计策略和教学单元设计策略替代基于“知识传授教学模式”的学期授课计划编制策略和教案编写策略。
关键词:高职教育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策略
通过示范院校建设,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层面,初步克服了基于教育层次观念而制订的“学科压缩型”专业教学计划的弊端,开发出基于教育类型理念的“工学结合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层面,初步克服了以学科为中心的“本科压缩型”教学大纲的弊端,开发出凸显职业能力培养的“学习领域”课程标准;但在课堂教学层面,由于涉及面更广、涉及的问题更复杂,许多高职院校在这个层面的实质性改革相对滞后,因而形成了所谓“专业和课程建设停留在纸上,课堂教学传统依旧”的情形。
事实上,专业是宏观层面的教学工作,课程是中观层面的教学工作,课堂教学是微观层面的教学工作——如果说专业是龙头、课程是抓手,课堂教学则是核心。为了将专业和课程建设的新理念转化为教师和学生的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行为,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文件”上;切实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必须在课堂教学层面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将传统的“知识传授教学模式”转变为“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包括课前准备策略、课堂实施策略和教学评价策略。本文重点论述课前准备策略——用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学整体设计策略和教学单元设计策略替代基于“知识传授教学模式”的学期授课计划编制策略和教案编写策略。
教学设计与传统意义上的备课是有明显区别的,备课主要是基于教师的教学经验,侧重于计划自己在课堂上“讲什么”和“如何讲”,主要依据为“教学大纲”;而教学设计要求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内容、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主要依据为“课程标准”。
一、教学整体设计策略
传统的学期授课计划,其编制依据是课程教学大纲,而教学大纲的编制依据则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是以传统的学科教学理论为根据,是我国学习前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理论的结果。“教学大纲”是根据不同学科内在特点确定的,它的重点是该门学科的内在逻辑关系,突出学科知识结构。“教学大纲”的陈述方式多采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方式,这种陈述方式意味着行为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教学大纲”不仅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且用大量的篇幅具体规定了日常教学中可能涉及的所有知识点的要求,大多数课程的教学大纲还规定了具体的教学顺序及各部分内容所占的课时数,教师在学习和使用教学大纲时,主要关心的是知识点发生了哪些变化?增加或删减了哪些内容?具体的要求和课时数是多少?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标?哪些知识需要“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哪些知识需要“掌握”?“教学大纲”是一个指导性的文件,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大纲”,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执行的。
基于教学大纲,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科化教材;主要目的是知识传授;内容自然采用的是教材目录中章节的标题;重点难点主要是“知识点”;教学方法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作业主要侧重于知识巩固。其通行的格式见表1。
表1、传统的学期授课计划格式
新的学期授课计划必须根据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理论依据是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以及发现式学习理论和实用主义现代教育理论。“课程标准”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来确定的,它体现了职业岗位(群)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其标准来自行业、企业、职业和生产实践。“课程标准”采用的是行为目标的陈述方式,陈述的角度是从学生出发,行为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教师在使用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各门课程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特别是能力培养——是单项能力、综合能力还是职业能力?这些能力用哪些合适的项目或任务来训练?“课程标准”只规定该课程要达到的标准,只是对教学结果的描述,教师可以自由灵活地安排教学活动及活动的场所,设计教学过程,控制教学进度,甚至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确定考核方式,只要达到这个标准,就达到了教学的目标,教师教学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基于课程标准,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材料(包括教材和学材);主要目的是能力培养;内容原则上采用学习情景、项目、任务的标题;教学方法主要是老师指导、学生操练;作业主要侧重于能力训练和拓展。这是对教学进行较为系统的整体设计,其通行的格式见表2。
表2、教学整体设计格式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大众的高等教育,其目的是要培养各行各业急需的,掌握了技能,又有一定理论基础的技术骨干。生产一线的岗位,对理论的严密逻辑性要求不高,而对各种活动的整体操作性的把握却有较高的要求,所以传统的学期授课计划编制模式,不适应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教学整体设计模式代替传统的学期授课计划编制模式,有利于高职教育专业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的教学改革真正落到实处,使这些“逻辑思维智能优势不突出,而形象思维智能优势突出”的高职院校学生真正受益,掌握一技之长。
二、教学单元设计策略
教师上课前要备课写教案,传统的教案编写一般包含以下内容——复习、导入、新课讲授、小结、作业布置、课后体会等六个基本教学过程,前四个教学过程一般包括教学内容、教法(教学方法、手段)、学法(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等四个基本要素。
教学的这种设计,以掌握知识为目标。既然知识以概念、判断、推理等符号、图表形式存在,是可以讲清楚的,所以教法设计以教师讲授为主,由概念引入,以逻辑推理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知识也是可以听懂的,所以学法设计以学生被动地听为主,了解、理解进而掌握、应用知识;课堂上最多只有“知识问答”的练习,并没有真正的能力训练,其通行的格式见表3。
表3、传统的教案格式
新的教案编写应包括内容引入(展示上次学生成果,引入本次任务项目)、训练(掌握初步或基本能力)、深化(加深对基本能力的体会)、归纳(知识)、巩固拓展、小结、作业布置、课后体会等八个基本教学过程,前六个教学过程须包括教学内容、教法(教学方法、手段)、学法(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等四个基本要素,对教学进行单元设计。 教学的这种设计,以培养能力为目标。既然能力不可能以符号等抽象形式存在,也不可能讲清楚,所以只能设计能力训练的实际载体——学习型项目或任务。项目(任务)确定后,教师要恰当地设计能力实训的过程。学生要动手操作,学生才是课程教学过程的主体。当然,教学并不是不重视或放弃理论,同样有能力训练之后的知识归纳和总结,其通行的格式见表4。
表4、教学单元设计格式
由于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项目化教学材料(包括教材和学材)尚未完全开发出来,而高职院校的教师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以,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改革推行和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甚至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都感到困惑和不适应,不知道教案怎么写,特别是从来没有认真思考和研究过教学的能力目标,不能很好地用具体、明确、可检验、可遵循的词语,如学完本次课后学生能做××,描述××,辨别××,画出××,编写××等,准确描述课程实施后学生能够达到的能力目标;还在习惯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抽象、含糊、难以测量的、常用来描述知识目标的词语。没有或缺乏实际生产经验的教师,也不能很好地根据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岗位要求,恰当地选择和设计能力训练的项目或任务。不少教师还习惯于在讲台上当“演员”,让学生看表演;而不是走下讲台当“导演”,让学生自己表演。
“让学生(有兴趣)学起来和动起来,而不是教师(一相情愿)讲起来和动起来”——这才是职业教育改革的精髓所在。依据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学习领域”课程标准,传统的教案是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的体现,无法达到职业教育的目标,必须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进行能力本位的教学单元设计,才能使职业教育的每一堂课都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7—19。
[2]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5]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6]齐武福李倩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历程与出路[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39-41。
[7]李华齐武福变革观念科学构建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J].中国地质教育,2008(03),60-67。
【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课前准备策略论文】相关文章:
关于构建能力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论文05-02
项目导向型教学模式探索论文05-02
行动导向下的电工电子教学论文05-02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培养模式探索04-30
论文化导向型英语教学模式04-30
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模式分析论文05-02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力培养模式探讨04-29
高职教育中订单教育模式初探教育论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