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声乐教学论文(精选15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浅谈声乐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浅谈声乐教学论文 篇1
摘要:百色学院作为地处偏远山区的地方高校,近年来为了适应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在声乐科目教学中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创新教学理念,以培养出更多在新时代背景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合格人才。本文将以百色学院声乐教学为例,分别从教学现状、观念、模式及内容等几个方面浅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声乐课教学改革。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声乐教学;模式;改革
一、声乐教学现状
声乐课是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声乐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声乐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发声方法,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能够精准阐释歌曲的美,从而为其未来的歌唱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百色学院,每年大一开学第一周,声乐教研室都会进行一次新生水平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制定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案。声乐学习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过程,在教学时间安排上每个学生每周一个学时,形式上对大一、大二实行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大三、大四以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的方式。在各个年级段期末结业考试时,学生也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大部分学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在大四阶段从很多学生的就业实习单位反馈来看,学生们很难与实习单位的要求相适应。出现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声乐教学缺乏对社会发展的关注,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比较单一,为了适应这种就业的变化,声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声乐教学观念的改革
(一)新型的办学定位。学校的办学定位就是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既需要大量的学术型高端人才,也需要大批从事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应用型人才。在这种背景下,必须明确一个原则来培养人才。百色学院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毕业之后去了广西当地中小学从事教师工作,也就是说声乐教学要从以前的声乐表演型向师资型人才倾斜。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声乐的学习不仅要学会如何唱歌,而且还要学会教别人如何唱歌,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舞台实践能力,还要具备说课、做示范的能力。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培养的音乐表演学生必须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办学思想和办学定位上要突出自己的特色,使学生学有所长,学即能用,培养以为社会音乐文化服务为宗旨,集理论、表演、教学、演唱于一身的应用型人才。
(二)教学角色的转换。以往的声乐教学和别的其他科目教学过程一样,教师和学生是传授知识和被传授知识的关系,教学的中心是教师,学生唯师是从,学生很难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还有的教师十几年不换教材,声乐教学曲目和时代脱节,使学生学习的曲目难以满足社会需要,教学效率、效果大打折扣。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教师必须制定新的教学方案,不断改变灌输式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去经历、去探究、去比较、去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以协助者的身份只在关键性步骤上略加指引,鼓励学生增强自我意识和创新意识,正确面对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总结适应自己的学习方式,使教学效果大大提升。
三、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小组课与个别课的改革。个别课就是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非常适合因材施教,教师会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方案,非常具有针对性,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歌唱天赋,而且还能够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这也是我国声乐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延续过来的教学模式,几乎存在于所有音乐院校。随着教学的深入,小组课也有它的弊端,特别是在知识的信息量上了解偏少,无法使学生系统性、完整性地了解声乐教学规律。另外一方面一对一的教学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并不适用,无法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及时消化,还会加剧他们的疲劳,这时就需要小组课的加入,让基础较差的学生们在谈论比较中逐渐掌握声乐学习技巧,提高声乐表演技能,然后教师逐步对他们进行一对一指导。
(二)分年级教学模式安排。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声乐教研室将教师四个学年教学计划进行了重新规划,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方面。一年级新生主要是声乐基本技能的'训练,每个月三次“一对一”的个别课,教师主要讲解呼吸、发声、咬字吐字及共鸣等方面的知识;一次小组观摩课,让学生们彼此评价,分辨正确的发声、呼吸方式。二年级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情感处理,主要是以个别课和小组课交叉结合为主,教师结合音乐作品本身进行详尽讲解,同时进行启发式引导。三年级以声乐实践训练为主,模式上主要以小组课、集体课、合班课为主,同时带领学生到声乐实践基地进行实地演出训练,培养学生舞台表演综合能力。四年级是实习训练阶段,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和水平,带领学生深入学习基地,为学生赴社会实习保驾护航。
(三)启发式教学的反馈。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以问题设置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多开一些小组课、集体课、合班课,教师以讲座式的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设置一定量具有引导性、启发性的问题留给学生在课下自己解决,在下次回课的时候教师就不同学生所回答之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点评,鼓励学生多思考、勤实践,自我创造、更新,从自身出发去学习和掌握声乐技能,在相互了解中提高学习进度。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独自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近一步的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演唱水平和舞台实践能力。
四、声乐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在以往的声乐教学中,在教学内容上主要是以教师的口传心授、模仿、范唱为主,专业课的学习只让学生在演唱技能上得到了提高,关于声乐基础理论方面的知识就相形见绌了。所以在学生大一、大二两学年,学校就将学生的主专业课改叫声乐基础,这个基础除了小组课、个别课之外还涉及声乐演唱发声的原理与方法、歌曲艺术风格处理、嗓音保护、钢琴伴奏与演唱声部的配合等相关理论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能够更好地使学生对声乐专业术语进行掌握,了解演唱审美,明确声乐演唱基本方向,为学生以后从事声乐教学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突出地方特色。众所周知,广西是山歌的海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布置适量的山歌让学生学习是必要的,引导学生发现壮族山歌的艺术美,定期带领学生到民间采风,向当地的歌王、山歌传承人请教,设置相关教学环节带领学生去户外举行山歌对唱,或者是晚会、歌圩等。这种不拘泥于课堂的交叉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声乐教学内容,而且还使学生掌握了不同的演唱技能。
(三)歌唱语音的训练。歌唱语音在声乐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是声乐教学内容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来说,歌唱语音训练在声乐教学中分为嗓音歌唱发声训练和声乐作品训练两个部分,在百色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台词正音这门课也在一定程度上起歌唱语音训练的任务。为了集中解决学生在歌唱语音知识和语音发声训练中遇到的问题,学校必须开设包含歌唱语言学、歌唱语音学、普通话语音、意大利语音等专门的歌唱语音训练课程。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了应对一些英文、德文、法文、俄文歌曲的唱歌要求,还可以开设这些不同语言的训练课程,这是因为学生不可能只学习一种语言的歌曲,世界上有几百个国家,语言种类更是成百上千种。所以唱未经改编的歌曲是最能领会作曲者的创作内涵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习者对歌曲风格的把握,进而完美诠释歌曲内涵。通过语音课程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语言学、语音学和歌唱语音发声技巧,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控制语音发声能力,改正不正确的发声习惯,进而提高语音歌唱控制技术,最终达到吐字、咬字符合歌唱发声要求,完美诠演绎唱语言内涵。
五、结语
声乐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跟社会的发展步伐,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增强学生业务能力,使其能够使用今后的社会发展。作为一名应用型本科高校声乐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更新声乐教学观念、变通教学模式、改进教学内容,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引导学生深入声乐作品的本体,挖掘与声乐作品相联系的音乐知识,带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型、适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林雯.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声乐教学改革[J].艺术百家,
[2]张春阳.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刍议[J].艺术研究,
[3]李首明.关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声乐教学模式的探讨,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J].
浅谈声乐教学论文 篇2
摘要:美声和民族唱法在当下声乐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声乐教学中逐渐将两种唱法相互借鉴与融合,这样的歌声将具有美声和民族声乐的特色,弥补了各自单一歌唱中的不足。本文简单探讨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差异对比及融合的措施,希望能够给声乐教学一点新的启发。
关键词:声乐教学;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融合
声乐即人声演唱,声乐教学包括美声和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按字面意思即优美的声音,即唱法本身就涵盖了优美的特点。民族唱法,是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根植与本土的民族文化和地域特点,产生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和地域风格的歌唱形式;由于我国民族众多,涵盖的民歌也是多种多样,因此民族唱法更具有多样性。声乐发展至今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是中国现代声乐的两大重要标志,同时两种唱法本质区别较大,教学如果能将两种唱法有机融合,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效。
一、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对比差异
1、气息运行的异同
声乐,是由人声来演唱表达情感的音乐形式。声乐教学不管是美声还是民族唱法都需气息的运用。中国唐代音乐文献《乐府杂录》中说:“善于歌者必先调其气”,可见气息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两种唱法中共同需要严格练习的。民族唱法,气息运用讲究从中腹部(丹田)酝酿,胸腔而发。美声唱法,气息却是由胸腔和腹部共同呼出。教学中有专业三点强调,即印堂、横膈膜、下腹部这三点,就是歌唱中气息运行呼出的关键。实际演唱中,民族唱法教学强调唱出细致清晰的单线型声音,即重视气息和声音的一致性,而美声唱法则重视气息的保留和存储,强调尽量能用最少的声息发出最动听的声音,演唱中关键在于气息的呼出,配合协调声门,让气息平缓而舒畅。所以说,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都强调气息的运行与呼出,强调腹腔对于气息的把握与控制,只是在实际声门呼出,最后形成的声音效果上存在很大差异。
民族唱法重视声音的线性流出,强调声音的强度与清晰度,气息运行期望达到的效果是歌唱情感、歌词、音乐的交汇,展现出民族独具特色的唱法音调。美声唱法始终重视声音发出后的优美度和动听度,所以在运气方面大多予以保留,并不在意声音是否清晰,是否具有线性凝聚力,只要气息能够顺畅的在声腔中流动,让气息运行下的唱词展现出优美的表现形式即可。所以从最终声音效果上看,美声唱法的气息较深厚,声音柔美、饱满且稍显松散,重视共鸣,善于将唱词与气息运行交汇合成,通过气息运行表现唱法的整体共鸣之美。而比较民族唱法,声音铿锵有力,气息强且浅,声音明朗且冲击力度大,声音效果亮、薄,真声频繁,气息运行抒发快且相对彻底,带来的是直接而透彻的听觉体验。此外,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在语气上也有很大差别。民族唱法语气相对多变,不拘泥于一种固定音调,气息运行多变,有提气、歇气、换气等。美声唱法要求唱词不允许被语气打破,基本就是按照曲调转变,乐句的分句来换气。
2、嗓音运用的异同
嗓音运用是整体声乐教学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其重点在于嗓音的运动方式,强调嗓音的运用技巧。不论民族方法和美声唱法,声音都是由人体的咽喉器官流出,只是流出方式上两者还是有着显著差异的。民族唱法具有悠远的历史,形成过程中受地域文化、生活习俗等,特别是受民间戏曲和说唱艺术的影响非常之深;所以不同地域在唱法风格上有着显著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又在固定范围内,都有着单纯、直接、铿锵有力的特色,彰显我国整体民族共同的文化信仰。民族唱法共鸣教窄,声音单纯,一般唱词明朗,情感鲜明而直接,歌唱特色亮、脆,歌唱效果、柔,嗓音流出真声较多。美声唱法重视嗓音流出的技巧,一般嗓音力度稍弱,气息有所保留,配合嗓音部分的气息都是对应合理划分的,以便能够在完美的气息配合下发出最为动听的声音。美声唱法为确保嗓音发出较为清晰、圆润、松弛,一般会将喉头位置放低,强调声音流出靠近口腔上方,实现宽广、统一的音域开拓,歌唱情感表达是贯穿、连续的。另外,在嗓音的运用上民族唱法有一个有别与于美声唱法的特色之处。民族唱法具有“润腔”的独特技巧,润腔过程一般带有演唱者的表情传达,体现出演唱者的主观刻意技巧添加,是民族唱法情感表达的直接性的鲜明特色。润腔技巧的表现过程一般带有颤抖、连滑,伴随假唱,在各种民族歌曲中随处可见,若缺少润腔技巧,即会失去民族唱法的灵魂特征。润腔是民族唱法有别与美声唱法的独特之处。
3、共鸣展现的异同
美声唱法的共鸣之处在于整体统一,整体统一的共鸣效果能够最大化的将声音传达,提高演唱者的嗓音的穿透力,最大提高美声唱法的表现效果。声乐教学中对于美声唱法的共鸣训练尤为重视,通过口腔的打开,最大化提高共鸣展现空间,因此对于咽喉部的运动要求非常细致。头腔共鸣是美声唱法展现共鸣效果的最基本方式,头腔共鸣能够将嗓音聚集高位置产生面罩共鸣,使得整体嗓音具有高度的穿透力和悠远的.传播距离,声音效果更加饱满、圆润。民族唱法的共鸣主要是其民族音乐文化和音乐审美决定的,因此每种民族唱法的共鸣效果都有其特定性。大体上民族唱法共鸣多表现在局部,展现方式大多是口腔共鸣和鼻咽腔共鸣,有别于美声唱法的胸腔共鸣。民族唱法的局部共鸣特色使得整体的民族歌曲演唱各部分间会有鲜明的对比效果,强化了歌曲艺术的跌宕起伏感,提高了演唱情感的表达张力。民族唱法发声嗓音很多出力与鼻咽腔,使得嗓音流出前倾,表现出的嗓音明朗、敞亮,柔和而妩媚,唱词随曲调自由切换,不刻意追求气息与嗓音的配合度,而侧重在嗓音流出的张力,使得嗓音共鸣展现方式富有戏剧性感染力。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共鸣在表现方式和唱法技巧上虽有明显不同,但是两者追求的共鸣意义和共鸣效果却是共通的。两者共鸣展现技巧、共鸣汇集位置在认识上具有共通性,同时表现共鸣效果的嗓音流出技巧方面也有很多理论相通性。
二、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方式
1、从声乐观念上融合美声和民族唱法
声乐教学不只局限于演唱技巧和演唱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的舞台演唱表演能力。声乐舞台表演能力不仅是舞台演唱过程中演唱能力和演唱技巧的表达,同时需要学生具有足够的舞台表演组织和演唱排练组织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都是需要具体的声乐课堂给予足够的教学培养,教学培养的指导理念便是树立学生正确的声乐观。声乐观念是所有学习声乐艺术的人必须有的对于声乐艺术的基本价值观念,它的本质是个人对于声乐艺术的爱好,表现个人对于声乐艺术的探索精神和目标追求。目前声乐教学普遍存在两种极端现象,即喜爱民族唱法的学生对于美声唱法毫无借鉴,更没有融合意识,只是单纯局限在民族唱法教学本身的规范要求上,反复练唱那几种固定形式和技巧,封死了民族声乐的发展空间,使得学习单调而枯燥。另外喜爱美声唱法的学生同样有这种现象,学生使用始终辗转在美声唱法的嗓音技巧和共鸣表现上,很少涉猎民族唱法领域,美声唱法也固封在领域,得不到发展和革新。这种现象使得声乐教学想要将两种唱法顺利的融合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声乐观念入手,教导学生理性辩证看待每种唱法,认识到每种唱法都有其不可忽视的优势和不可避免的缺陷,从而进一步认识唱法融合带来的声乐综合演唱效果的提升。所以声乐教学必须要求学生同时具备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技巧和能力。
2、从技巧借鉴上融合美声和民族唱法
声乐教学属于音乐文化传播范畴,所以教学内容本质上存在地域文化差异。美声唱法源自于欧美,唱法的灵魂就是表现美感,因此对歌唱效果的动听度要求极高,演唱效果追求灵动曼妙,极富艺术性,往往有华而不实的空洞。我国民族唱法体现的是各个民族在悠久的历史文化影响下结合生活劳作,表达出一种最直接真挚感情,所以唱法表现的直接生动,追求给听众最真切直白的情感传达,要求歌唱效果必须明朗透彻、生活气息浓厚,不过往往有肤浅的世俗之嫌。两种唱法的融合将会各自弥补单一唱法的单薄寡淡,给声乐注入不一样的灵魂和活力,因此融合教学应从两种唱法的技巧上相互借鉴,深入开发融入应用领域,这种教学理念可以作为各大高校声乐教学的一个主要教学方向。美声唱法毕竟和民族唱法虽有诸多差异,但是融合教学只要摸清其中的有效切入点,找出具体融合方式,就可以更好的实施。目前各大高校已经给出了具体的声乐教学改革方向,要求美声唱法的必须加强民族风格的投入,而民族唱法必须重视声乐美感的提升,所以这样的改革方向也给声乐教学关于两种唱法的融合带来明确的教学方法指导,便于实施两种唱法技巧上的相互借鉴,实现整体的教学目标。
三、结束语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各有利弊,高校提出两种唱法融合的教学模式确实从源头解决了各自唱法单一的缺陷。不过两种唱法作为整体声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只有完全教会学生各自唱法的基本理论和技巧,才有机会进一步融合贯通。
参考文献
[1]耿俊超.试析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薛靖淳.民族声乐教学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融合[J].教育艺术,
[3]张海强.微探民族声乐教学对美声唱法的融合[J].课程教育研究,
作者:向章元 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浅谈声乐教学论文 篇3
【摘要】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的许多方面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这也是高校声乐教学必然融入传统音乐的缘由,本文就对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传统音乐文化;融入策略
当前教育事业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高校教育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许多高校教师开始意识到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这就需要声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创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将传统音乐文化与现代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普及学生传统音乐文化知识。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声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实现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及发展。
一、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意义
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推动声乐教学的发展。部分高校声乐教师缺乏创新意识,教学理念落后,过于重视音乐技能与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对传统音乐文化学习加以忽视,影响教学效果。我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大国,拥有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这就需要教师将传统音乐文化的作用加以充分发挥,构建具有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加强声乐教学与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实现声乐教学的良好发展。二是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音乐作为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是一个民族文学、地理、宗教和历史等传承的有效路径。只有了解一个国家的音乐史,才能了解其历史发展脉络、民俗民风、地理风情、传统文化等[1]。当前音乐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代表着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特色,能够利用欣赏与传唱的方式来加以传递,易让人们接受和认同。因此发展音乐文化有利于发扬民族精神,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三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把握音乐知识和发声技巧,还需要掌握好历史的精髓,详细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创造更为完整的音乐,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可以说,学生通过学习音乐,能够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实现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策略
(一)运用感知能力
学生在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对民族音乐的感知也有所不同,呈现多样性的感知,这些都是对美的体验与享受。对于民族音乐而言,其没有对美的限制,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需要,对民族音乐之美加以体会与感知。当学生欣赏民族音乐之后,可以自身的感悟为依据提出问题,如民族音乐的文化背景、感情体验和唱法等,然后进行讨论与演唱,在感知和实践中强化自身的能力与知识[2]。此外,教师在掌握歌曲的气韵和意境之后,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技术要素,如调式、调性、力度、速度、音色、节奏和音高等,使其更加深入理解音乐的含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
(二)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与先进,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事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高校声乐教学,为其提供了原唱资料。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欣赏原汁原味的音乐,对声乐作品中的情感与内涵进行深入理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审美水平。以《山路十八弯》为例,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原唱,设置相应地音乐背景,让学生欣赏音乐,感受弯弯的山路,体会歌曲中对家乡的热爱及对山路的赞美之情。另外,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技术的视频、录音和图片等功能,将传统音乐文化进行展示,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强化学生的歌唱技巧与传统音乐文化水平。
(三)重视情感的融入
音乐是人们宣泄情感的重要方式,情感作为音乐文化中的核心内容,其传递是音乐发展的重点。教师在开展声乐教学活动时,需要对音乐文化中蕴含的情感加以重视。引导学生了解声乐作品的历史文化与创作背景,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情感变化情况,全面了解作品的情感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和感悟作品的情感,感受音乐的魅力,促进声乐教学效果的提升[3]。如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师可先介绍该首歌曲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对其音乐背景和生活背景具有一定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然后教师可讲述民族音乐的唱法,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嗓音来进行训练,演唱出具有自身风格的歌曲,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常建萍.高校声乐教学中如何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策略分析[J].黄河之声,
[2]刘琨.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融入研究[J].黄河之声,
[3]刘小番.浅谈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音乐时空,
浅谈声乐教学论文 篇4
摘要:信息技术的创新与突破促进了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变革,反映了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多媒体技术作为先进的教学媒介在声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声乐教学不仅能够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本文通过分析声乐教学特点、现状和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提出几点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声乐教学;运用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也得以日益完善。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手段变革有关键性作用。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声乐教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学生也能够乐在其中,享受声乐课堂,提高学习效率。可以说,多媒体技术对促进声乐课堂教学形式改革有重要作用,对声乐教学影响深远。在声乐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研究其应用策略,是声乐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的有效途径。
一、声乐教学特点分析
声乐是一门表现性很强的艺术学科。它是一门以歌唱的方式把音乐、文学、舞蹈乃至戏剧等多种艺术元素表现出来的综合性艺术表达形式。由此可见,声乐并非指单纯地把歌唱好,而是要具有优越的生理条件,熟练的演唱技巧,丰富的声乐知识和优秀的文艺素养。声乐教学主要是指教师通过讲解丰富的乐理知识,欣赏风格迥异的乐曲给人们带来的不同感受,培养学生的唱歌技巧,从而使学生体验声乐的魅力,感悟声乐对生活的影响。声乐教学是引导学生走入音乐世界的基石。声乐是语言与音乐交融展示的过程,因此声乐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唱歌,更要培养学生的声乐素质与人文情怀。
二、声乐教学现状
声乐教学综合性较强,它不是简单培养学生唱歌技巧与能力的过程,而是要结合社会需要,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音乐素养的过程。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精神领域的要求越来越高。音乐作为活跃生活,调节情绪的大众化表现形式越来越受欢迎。人们对音乐的高标准,高要求无疑对声乐教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一)课程设置不平衡,缺乏文化教育
声乐教学强调对学生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因此大部分课程的设置都是围绕专业展开。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一味重视乐理知识的讲解,歌唱技巧与方法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以至于学生对声乐知识理解不深入,大部分学生空有技巧而缺乏对声乐内涵的认识。当今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声乐教学只有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培养社会所需的全面人才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二)声乐教学特色不突出
声乐教学应突出声乐特点,注重教学方式,才能突出声乐教学特色,优化课堂教学目标。但传统的声乐教学手段过于保守,不利于学生专业水平的发展与综合能力的提高。一方面,重理论,忽视学生理解程度。教师对乐理知识的讲解过多,但乐理知识往往包含大量的专业性术语,大部分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没有理解透彻,也就无法突破自我,提高唱功。另一方面,缺乏专业训练。大部分教师还停留在单独讲授的阶段,没有给学生留有理解消化的空间。而声乐学习离不开真实的训练,学生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掌握不同音符的特点,不同节奏的韵律。
(三)声乐教学方式单一
我国声乐教学仍处于发展阶段,声乐教学方法不够新颖,跟不上时代发展潮流是不争的事实。声乐教师缺少研究性教学,墨守陈规,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思想被教师单一的方法禁锢,缺少创新意识。这严重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成绩无法提高。
二、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传统的声乐教学存在多种弊端,声乐教师要根据声乐教育发展形式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就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多媒体技术对声乐教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一)增添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单一枯燥,缺乏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因。对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弊端。一方面,多媒体技术能将图像、声音、文字与图像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生动的画面感。另一方面,多媒体技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利于帮助学生改变对以往课程的认识。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帮助,学生能够提高学习意识,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教师则能够设计趣味性展示环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
声乐教学难度大主要体现在对乐理知识的讲解与文化渗透的结合方面。而理论性知识的讲解又是声乐教学中难度最大的一部分。在以往的教学中声乐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口述为主,学生则是靠听来理解。这对学生而言是十分枯燥无味的过程,学习效率也大打折扣。多媒体教学把理论知识通过图片,录像等手段展示出来,学生通过听、看、说等多种形式学习,自然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地理解,同时也能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课堂习惯,提高教学质量
很多学生缺少正确的学习习惯成为声乐教学中典型问题。随着声乐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的声乐程度参差不齐的现象逐渐显露。学生起点不同,学习能力不同,这对声乐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是培养学生课堂习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在短时间内调整学生的学习程度,促进课堂进程。学生乐于走进声乐课堂,自然愿意端正学习态度。
三、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突出教学特色,丰富形式
声乐教学是培养学生歌唱技巧的学科。在声乐教学中突出这一学科的教学特色,丰富课堂形式是多媒体技术运用的主要目标。声乐教学离不开音符,节奏等专业问题的讲解。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能够把琴键,节奏韵律等课程内容通过生动直观的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现给学生。多媒体教学技术既丰富了声乐教学形式,又体现了学科特色,对声乐教学意义深远。
(二)注重感情投入,激发情感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选择多媒体技术作为声乐教学的主要手段是促进教学有效性提高的重要方式。目前,针对于多媒体技术的种种优势,在声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普遍现象。但是没有情感投入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技术毕竟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不能成为主宰课堂的中心方向。声乐是情感的表达,学生只有体会其中蕴含的真情实感,才能理解声乐的价值与意义。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要考虑激发学生的感情,不能忽视情感投入。
(三)优化教学设计,突出功能
归根结底,教学是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教学理念为一体的过程,声乐教学必须考虑到其中每个环节。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主要起到的是辅助作用,声乐教师首先要认真备课,做好教学准备,才能通过借助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设计,从而突出多媒体的作用与功能,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声乐教学。
四、结语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声乐教学发展的有效推动剂。多媒体技术能够通过图、文、声、像的完美结合促进教师整合教材内容,丰富课堂形式。教师不断研究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使学生最大化地掌握乐理知识,提高歌唱技巧,提升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是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展现音乐,创新音乐的重要手段。探索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是声乐教师提高课堂效率的主要方式,相信在广大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声乐教学一定会蓬勃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娅立,尹萌.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青春岁月,
[2]于艳杰,李成志.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浅谈声乐教学论文 篇5
摘要:在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学中,声乐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职学校一直沿用的声乐教学模式是较为单一、刻板的,一些教学方法忽视了中职学校学生的自身特点,没能做到因材施教。这样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变革和经济发展需要了。因此,我认为在现在的形势下,中职学校声乐教学体系中要有新的构建和突破,从而促进中职学校声乐教学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生特点;发展
声乐被称为艺术歌唱,它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中职学校的声乐课中,教学目的不是培养歌唱家,而是想通过全面的系统教育培养出诸多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当下,中职学校必须通过拓宽专业知识途径、更新教学观念、开拓多元化的音乐课程、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使中职学校的声乐教学能够实现良性发展。
一、声乐教学内容
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行为自制力也比较差,缺乏专业学习的思想,对知识的深层理论理解能力还比较欠缺。针对这样的学生,作为中职学校声乐教学应从这样的学生特点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学生身心成长的自然规律,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声乐授课体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学形式的改革
中职学校声乐课程的开设形式不要像以前那样的死板,一个老师面对一个班的学生进行授课,或是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而是采取小组课的教学方式,这样有利于让学生观察老师对其他同学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要在这其中去体会老师是怎么提出其他同学身上的不足点,和老师怎么去帮这些同学改进他们的缺点。通过这样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直接教育或间接观察,学生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综合声乐素质。
2.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
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是与歌唱姿势、科学的发声方法的协调统一密不可分的。掌握正确良好的姿势是学习歌唱的第一步,是练习好发声和歌唱的重要课题之一。歌唱时,身体自然直立,精神饱满;双脚稍分开,重心站稳;头眼平视,双肩略向后,小腹微收;脸部自然,根据歌曲内容而做出相应的表情;演唱时,要处于精神振奋状态。如果姿势不正确就会使演唱者的形象、音质、音量、音色受到影响等,所以只有养成良好的歌唱姿势,才能更好地歌唱。
3.正确的科学发声方法
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声乐艺术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仅凭理论知识和文学资料去进行学习是非常困难的,它主要是通过正确的发声训练和不断的歌曲演唱来逐步完成的。那么什么是科学的发声方法呢?声乐家管林曾定义:“所谓科学,就是合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一种唱法,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能适应一定的作品,能充分地表现出来;二是能适应一定演员的声音条件。如果这两方面都得到满足,那么这种方法就是科学的。”
4.加强歌唱中“字与声”的结合
声乐是一门语言与音乐相结合的艺术,是文学语言与音乐语言有机结合的产物,它通过艺术的咬字,吐字,归韵,收声和旋律的完美结合,深刻、细致、形象地表达出歌曲的内容和情感。然而,中国名族声乐的传统建立在“以言为本”的基础上,字正腔圆为其重要的审美原则。字的发音直接影响着歌唱者的声音走向。只有“字与声”有机结合并融为一体,才能使歌声富于艺术感染力,音乐的主题思想和形象才能表现出来。因此,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字与声”的协调练习是声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5.强调歌唱的处理和表现――“声情并茂”
“声情并茂的演唱”是声乐教学者与学习者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演唱作为音乐的表演门类之一,有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它带给观众的感受是最直接、最真实、最有力的。好的演唱者通过塑造真挚、生动、深刻的感情形象去拨动人们的心弦,让人随着音乐的旋律律动,感受着歌者饱满的激情。或喜悦欢愉,或悲伤愁苦,或平静深沉,或跳跃激昂。它给人的教导与启迪也是潜移默化的,能引起观众的共鸣的。重中之重,莫过于一个“情”宇,对歌曲情感的真实感受让演唱者充满激情,演唱时真情的自然流露感染着观众;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反过来又影响着表演者,从而达到演唱艺术的最高境界。然而,一些中职学校声乐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唱技巧,但是对系统的声乐理论知识的教学却经常忽视。作为声乐教师应通过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完整科学的,并且有层次感的系统的声乐理论知识体系来指导学生的声乐专业学习,把基本的声乐基础理论课和声乐艺术实践表演课融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二、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应对中职学校的学生声乐学习做到因材施教。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的、科学的和正确的训练,逐步提高中职学生的声乐专业水平。声乐演唱艺术是一种复杂的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要求演唱者积极热情地投入,所以,教师要努力激发和培养中职学生学习声乐艺术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
(1)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引导学生多读音乐书籍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3)要改革声乐教学方法,让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环节中来,以便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激发学生内在潜能,进行作品二度创作
二度创作在我们接过我们一份从未见过的乐谱的时候,就意味着开始了。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反复地朗读歌词,以达到弄清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中职学生还处于入门时期,他们对自己往往不是很了解,在这方面,老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声音条件和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选择适当的歌曲进行教学,然后根据这类的声乐歌曲,要求学生还没有进入演唱前要朗读歌词,分析主题和歌曲结构,从而发挥自己潜能的演唱。
四、声乐教学必须要和艺术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从实践的成败得失中调整和提高自己
声乐教学不经过艺术实践的检验就不是成功的教学,可以说艺术实践是声乐课堂教学的扩展和外延,艺术实践和课程教学两者之间彼此补充、彼此促进。学生的艺术实践是他们在声乐课堂上学到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巧的再现。艺术实践活动不仅能促进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而且可以起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作用,可以净化学生心灵和升华学生的思想。通过实践教学还可以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帮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艺术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胡钟刚,张友刚.声乐实用基础教程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
[3]潘春荣.中等艺术学校声乐教学改革思考[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浅谈声乐教学论文 篇6
【摘要】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在较少的课时之内,让学生的音乐素养获得更明显的进步,这是每一位音乐教师都用心探究的重要课题。在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问题上,小学音乐教师要立足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活动,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专业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有效性;因材施教
作为音乐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有效性的不断提升,也是提高音乐教学学科地位的重要途径。同时,更重要的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音乐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要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际上也是为了给学生减负,给学生未来人生的发展提供更多可以选择的机会。因此,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一、教师要重视备课工作,将备课环节做扎实,做牢固
通过在小学音乐备课环节,投入更多的精力,教师就可以将教学设计有机渗透到整个教学环节中去,让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安排,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更多音乐素养的熏陶。音乐这门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同时,在备课环节中要注意把对音乐教材的研究心得跟课堂教学具体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严格按照分层教学与分类指导等相关教学原则,结合不同的学生之间存在的不同的知识经验以及不同的个性,在备课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将课程的设计做到科学化条理化。教材是备课的主要依据,所以,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充分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在教材的提示下进行教学改革。备课的过程中,也要参考以往的教学经验,将以前教学中好的经验,融入到新的课程当中,也要避免以往出现的问题。
二、小学音乐教学要充分联系学生实际,开展分层的因材施教
学生的音乐素养是不同的,为了真正照顾到所有的学生,让学生们在音乐课堂上都能学有所获,教师要注重开展分层次的教学活动。小学生由于家庭的成长环境各不相同,有不少学生家庭比较重视学生的音乐培养,经常给学生一定的辅导,有的从小就已经在家买了钢琴,并请专业老师进行辅导,有的对音乐从小就有天赋,在幼儿园就有了一定的基础。另外,还有很多的学生在音乐方面没有什么基础,他们接受能力比较弱,基本的乐理知识也非常缺乏,在音乐的课堂上,他们的信心也相对不足,所以在这样学生水平层次不齐的情况下,教师既要照顾到全体,又要照顾到个人。例如,学习舒伯特的《摇篮曲》,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让学生听音乐的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美感;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他们可能早就练习过这首音乐,就可以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这首音乐的主题,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从中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也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尽快追赶上来。
三、优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在目标的指导下,高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具体指导,所以目标一定要明确,而且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目标明确,可行性强。在以往的教学中,音乐教师经常会感到,教学目标,如果处理的不够清晰,在教学环节中,就容易因完不成目标而感到慌乱,也容易出现目标早已达成,而课堂时间还有很多冗余的情况。传统的教学目标设定是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解决若干个知识点为教学的具体目标,然而这样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自身感受,这样的传统目标设定,让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他们甚至会对音乐课堂的兴趣逐渐降低,所以,音乐教学目标要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处罚给学生创造温馨和谐的音乐学习环境,让学生对音乐课堂保持持久的兴趣,让他们主动的进行音乐的学习。
四、在应用课堂上,要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语言和表情动作等与学生进行交流,如果提前能够精心设计自己的语言,用更加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感到更加快乐,他们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自然也会提高。语言的趣味化生动化,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的,最主要的是教师要在平时多下功夫。要帮助学生用更加通俗的语言去理解音乐的基础乐理知识。要从学生的用语习惯角度,多用一些学生经常使用的习惯用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要通过语言的暗示作用,提高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中的信心。也要通过语言的幽默化特点,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受到更多人文智慧的熏陶。在音乐教学中,经常需要学生自主练习,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去了解学生练习的情况,主动与他们交流。对学生的情况了解越多,就越能够为学生设计更加有效的课堂。
总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其有效性,就要重视备课环节,也要重视课上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环节,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教学创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具体的教学理念和目标,充实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参考文献:
[1]吴海芸.小学音乐有效教学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浅谈声乐教学论文 篇7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素质教育是国家培养新世纪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是高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音乐鉴赏能力来实现的。
音乐是通过歌唱、演奏等独特的表现方式反映生活与大自然的方式和手段。它是一种通过鲜明的节奏、欢快的乐曲、优美的歌声和丰富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启迪人的特殊艺术形式。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它通过特殊的表现形式赋予教学独特的魅力,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有直接的作用和功能。
关键词:普通高校音乐教学音乐素质
1.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音乐课成了最受大学生欢迎的课程。近年来音乐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可喜的新现象,音乐课堂生机盎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课堂气氛热闹非凡。很多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在努力探索如何在教学中实现互动,提高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乐趣,真正实现培养学生音乐素质的目的。
2.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音乐欣赏活动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有人认为“欣赏是音乐活动的中心”,音乐的创作、演唱、演奏,最终都是为了听,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欣赏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
音乐是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它的最大特点是感染人。音乐欣赏的过程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又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2]。音乐欣赏具有普遍性,无论是音乐专业学习者还是非音乐专业学习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都能有所体验,只是感情体验的深度与广度不同而已,由于每个人的个性差异,所欣赏的角度不同,欣赏深度也就不相同。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质是最好的方法和手段。
3.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习惯时,要帮助学生树立对音乐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只有建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激情,逐渐地培养音乐素质[3]。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是现阶段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校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进一步增强学生参与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体验和鉴赏音乐的能力,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识,促进当代大学生身心和谐与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是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要具备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学生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感受音乐、体会音乐,感受音乐作品丰富的情感,体会音乐作品中美的.境界。这样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提高文化修养,为提高音乐素质做好铺垫。
4.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由于前期受教育程度和个人自身条件不同,以及各地区教育发展不均衡,普通高校大学生音乐素质是存在差异的,普遍的问题就是音乐素质往往不高,而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高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的,每一位大学生都可以接受音乐教育,每一位音乐教师的最终目的都是把每一位受教育者的音乐潜能挖掘出来,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普遍提高,最终喜欢音乐,终身受益。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及课本的不断改革和深化,我们要使学生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高校音乐老师要明确学生间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为不同程度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音乐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在音乐中享受快乐。音乐教师应该不断开发音乐课程,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动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培养全面音乐素质人才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5.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我们要致力于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创作精神和创造能力,激发音乐创造力,为以后学生的音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创造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更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音乐潜能。
6.结语
总之,在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关系到学生的全面成才与发展。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音乐理论,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适应、满足社会需求,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丹红.大学音乐鉴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65-66.
[2]陈海丹.高校音乐教学欣赏之我见[J].东方企业文化,2011,(5):172-173.
[3]叶高峰.高中音乐鉴赏能力结构分析[J].中国音乐教育,2005.
浅谈声乐教学论文 篇8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人们普遍要求开展素质教育,而小学音乐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小学音乐学习过程中,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鼓励小学生个性化发展,融入音乐游戏教学法。可以利用游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节奏鲜明的音乐、不同的音乐节奏、丰富的旋律变化等,都可以为儿童创建生动形象的游戏情境,在音乐学习中引入游戏,不但与儿童喜欢游戏的天性相一致,还可以有效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儿童爱上音乐,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游戏;应用
一、音乐游戏的重要性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游戏,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人类由于拥有了音乐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所以说音乐是一门高级艺术。其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主要特点就是,具备较强的感染力与表现力,音乐利用歌唱、倾听、舞蹈等各种形式感染人的情绪。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不拘一格,如戏剧、嘻哈、说唱、美声等,小学时期的音乐学习不可能涉及上述各种类别,但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全面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更丰富的音乐知识,对音乐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引入音乐游戏,在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可以增加对音乐的认知,使小学生主动投入到音乐学习过程中。利用引入音乐游戏不但可以创建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还能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呈现各种各样的游戏,让学生一边参与游戏一边学习音乐。小学生年龄还小,都喜欢做游戏,利用音乐游戏可以进一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得到学生的信任,推动音乐教学的顺利开展。小学阶段的学习对人的一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小学学科当中存在着大量理论性内容,小学生不易于掌握与学习,会遇到各种困难,而利用音乐游戏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音乐游戏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1.应用情景再现音乐游戏
小学生因为认知原因,还不能理解较为深奥的学习内容,利用引入音乐游戏可以为学生呈现形象直观的学习问题,要注意引入的游戏不易过难或简单,要与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接受能力相适应,教学内容要融入学生的现实生活,这些材料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场景,学生置于学习情境中可以主动参与音乐学习,主动去探索去研究音乐知识。利用情景再现结合音乐游戏,要求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学习内容,然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呈现课堂情景,不但要实现学习情景的再现,保证其中的情节发展必须一致,同时还需为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以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受到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深入了解不同人物的所思所想,从而再现教材内容,从事角色扮演的学生不但可以在表演过程中牢固掌握音乐知识,而且观看的学生也可以被学生的表演所折服,从而投入自己全部的身心,集中了注意力,可以使音乐游戏收到更好的效果。利用情景再现的音乐游戏不但可以吸引学生,还可以将学生引进学习情境中,保证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从而顺利掌握各个音乐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大多学生对这种学习模式充满着探究欲望,而且希望上课时再次进入这样的情景当中,由于提高了音乐课堂的活跃度,表明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应用于音乐教学当中,而且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可以应用,音乐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内容科学选择最为合理的游戏,做到这一点才能将全体学生引入学习情境当中,提高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掌握更加完善的音乐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如在学习《小花猫和小老鼠》时,首先要求学生说出小花猫与小老鼠的性格特点与兴趣爱好,接着要求学生分别扮演小花猫与小老鼠,鼓励学生一边说一边唱一边表演。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可以充分感染学生的感情,使学生沉浸在同伴间的表演当中。又如教师在教学音符时,与可以引入游戏的做法,可以将抽象的音符转变为形象的游戏,鼓励小学生分别扮演小青蛙,将1、2、3、4、5五个音符作为五个台阶,当扮演小青蛙的学生踏上第一个台阶时,全体学生学唱“1”,踏上第二个台阶时,学唱“2”,如此循环往复,在提高学生参与兴趣的过程中提高了学习效率。
2.利用游戏学习音准
小学音乐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是音准的练习,只有掌握准确的音准,才能开展后面的音乐学习。小学生由于思维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而音准学习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难点,利用游戏设计来解决音准学习中存在的困难,顺利开展音乐教学。教师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开展音准教学,为了帮助学生顺利理解理论知识,可以引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物,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所以,在音准学习中引入游戏的做法,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同时,也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教师将小猫爬楼梯作为音阶,利用小袋鼠的跳跃作为小跳音程等,利用这些生动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概念,学生可以利用身边熟悉的事物学习抽象的音乐理论,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3.通过主题游戏激发学生的参与能力
在小学音乐学习过程中,音乐游戏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投入到音乐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游戏情境,鼓励学生积极扮演其中的'角色,如在学习《两只懒乌鸦》的歌曲时,学生在演唱时,应该使用充满表现力的声音来表现歌曲内容,必须要正确演唱四分休止符。教师可以首先讲解歌词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认识到辛勤劳动的重要性,不能在生活中无所事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将《明日歌》与《两只懒乌鸦》结合在一起学习,鼓励学生参与不同角色的表演,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而且也帮助学生掌握了音乐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小学音乐学习中引入音乐游戏,可以创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利用充满吸引力的游戏,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小学生的音乐印象,可以达到提高音乐素养的目的。所以,小学音乐教师还要转变音乐教学理念,不断学习,掌握高水平的专业教学方法,研究与小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游戏教学手段,充分利用音乐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小学音乐教学的顺利开展。另外,游戏与音乐知识还需协调一致,音乐游戏只是音乐教学的一种工具,要认识到过度使用徒劳无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音乐游戏,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是在音乐教学中引入充满吸引力的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从而顺利掌握音乐知识,提高音乐能力。因此,需要小学音乐教师要及时转变音乐教学理念,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教学技能,积极研究与学生认知规律相协调的音乐游戏教学法,大胆创新、敢于探索,帮助小学生掌握更为丰富的音乐技能,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梦娇.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与实践[J].音乐时空,2016,(06).
[2]杨璨.如何调动儿童在钢琴演奏初级学习阶段的主观积极意识[J].音乐时空,2015,(23).
[3]李理.音乐游戏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探讨[J].艺术科技,2015,(02).
[4]韩雅楠.小学音乐教学与影视音乐结合的实践与探究[J].北方音乐,2015,(02)
浅谈声乐教学论文 篇9
摘要:音乐教学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分支,也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通过音乐教学,可以教会幼儿积极、阳光、快乐的看待世界,从音乐的情感体验中得到美的享受。如何通过有效的音乐教学活动设计,实际提高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效果,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体会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点是从幼儿角度出发,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方案,总结先进的教学思路,创建有效的教学模式,通过歌曲教学,歌曲欣赏,充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认识世界,感悟美好的能力,提高其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及审美能力。鉴于我国的教育方针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如何有效开展幼儿音乐教育,取得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这是当前幼儿音乐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1]。以下就结合幼儿身心特征,谈几点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体会。
一、遵循幼儿身心特点展开音乐教学
传统幼儿音乐教学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教唱,让幼儿记住歌曲旋律和歌词,音乐教学中不能融入情感,音乐教学表现的较为死板、机械,教师占据了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歌曲演唱无论从曲调、节奏、快慢等方面全部听从教师的要求一字一句的.学习,最终使幼儿通顺的唱出整个曲子。这样的教学方式完全没有遵循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身心特点,忽视了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幼儿音乐教育的成败取决于教师能否结合音乐教育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所以要想提高幼儿音乐教育的效果,就要从源头出发,紧紧围绕其身心特点,不断尝试,同时要选取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创新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其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选择适合幼儿认知层次的音乐教材
幼儿音乐教育中教材的选取是提高教育有效性的关键,音乐教材的选取既要突出教育意义,又不能忽视趣味性,趣味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只有充满趣味的教材内容,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起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当前的幼儿音乐教材中虽不乏优秀作品,但其中也有一些不适合幼儿认知层次的曲子,如有些曲子歌词内容太复杂,太老套,还有些与幼儿的生活没有关联性等,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幼儿难以理解歌曲所要传递的情感。适合幼儿认知层次的音乐教材一定是内容健康阳光、让幼儿感兴趣,能令幼儿产生快乐的情感体验的。幼儿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接触,能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眼光,幼儿音乐教材的选取除了要有经典歌曲,还应该选取一些幼儿熟知的流行歌曲,如幼儿喜欢看的动画片或电视节目中的插曲,像《我是一粒沙》、《爸爸去哪儿》等这类歌曲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对这类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进行适当的改编和简化,使歌曲更能创造快乐活泼的学习氛围,这样幼儿就会在放松快乐的环境中习得了简单的乐理知识,并能为他们解决难理解的问题,还能促使幼儿形成与时俱进的思维意识。
三、通过音乐欣赏提高幼儿的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鉴赏能力是通过人类对音乐的欣赏,而后在意识中形成一种形象画面感的而实现的,是一种丰富的内心活动夹杂情感体验的心理过程,对幼儿进行音乐鉴赏能力锻炼,是幼儿音乐教育中比较重要的部分,由于幼儿年龄太小,暂且不具备独自欣赏音乐的能力,他们对音乐的理解需要依靠教师的讲解指导以及歌词的引导,然后才能完整的完成欣赏。对歌曲内涵的表达方式,歌词是比较直观的一种,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可根据歌词大意为幼儿进行讲解,比如《粉刷匠》这首歌,教师可让幼儿闭目聆听,在歌曲播放的过程中,根据歌曲进度进行讲解,幼儿跟随教师的讲解展开想像,脑海中便形成小粉刷匠衣服上、帽子上、鼻子上全部粘满了油漆,踩在小梯子上快乐刷墙的画面,无形之中做到了理解歌词大意及体会歌曲内涵,不但使幼儿更好的感受到了音乐艺术之美,而且让幼儿明白劳动最光荣的道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画出每个人所理解的歌曲画面,例如《数鸭子》这首歌,教师可让幼儿一边欣赏歌曲,一边利用笔在纸上画出歌曲里面都唱了些什么,画完后教师进行检查,理解力稍强一些,仔細一些的幼儿会画出大桥、小河、一群小鸭子等,教师要及时给予这些幼儿鼓励,还有一部分幼儿可能只画了几只鸭子,对于这部分幼儿,教师要稍加引导,让他们明白歌曲中表现的场景除了鸭子,还有小河、大桥、长胡子的老爷爷等。通过这样开发想象力的音乐欣赏,提高幼儿的音乐鉴赏能力,展现出艺术的教育意义及影响力。
四、通过游戏化教学模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比较活泼好动,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游戏化教学模式恰巧符合幼儿的这一特点,在幼儿音乐教学中融入游戏化教学模式,能让幼儿在愉快玩耍的过程中掌握音乐知识。例如歌曲《小老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幼儿动手做老鼠和猫的面具,然后让幼儿分组扮演猫和老鼠,然后跟着音乐的节奏,让他们模仿猫和老鼠的动作,以此提高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享受到音乐的魅力。需要注意的是,游戏的设计要从幼儿角度出发,要适合幼儿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否则将会对幼儿音乐教育产生不了任何效果,或许还会适得其反,让幼儿产生厌学情绪。
五、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身心发展特点,选择与时俱进的、适合幼儿认知层次的音乐教材,通过有趣的教学游戏设计,结合有效的音乐欣赏辅助手段,使幼儿在快乐轻松的教学氛围中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确保每一位幼儿都能获得德、智、体、美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雯.幼儿园音乐教学体会[J].甘肃科技,2015,18:93-94.
浅谈声乐教学论文 篇10
【摘要】本文主要以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为重点进行阐述,以当下音乐教育的发展模式为主要依据,首先说明了小学音乐概述;其次分析了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包括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结合音乐创作背景,加强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和通过交流互动,引发学生用心感受音乐三个方面。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教学;情感教育
在小学教育教学阶段,音乐是一门丰富多彩的教学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小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而且能够升华小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促进小学生的良好发展。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完善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喜爱,积极主动学习音乐相关知识,为小学生在音乐艺术中茁壮成长奠定基础。笔者通过分析音乐本质进而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情感。
一、小学音乐概述
音乐为人类彼此之间传递情感的艺术,其由跳跃的音符和丰富的韵律组成,带给大众一种美的享受。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要以“情”为主,带着对音乐的喜爱之情进行音乐活动才会实现音乐教育的目标。换句话说,音乐教学指的是音乐情感教学。音乐的产生来自生活,通过生活许多美好的事物使人类感情进一步提升,并以此对人类心情和精神上加以完善和补充。音乐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音乐的思维和想象内容多样化,并且蕴涵着大量情感。所以说音乐是众多情感艺术中最美好、最具特色的'一种艺术。人类的自身情感也是丰富多样的,在内容上可与音乐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基于此,教育工作者可以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安排情感教育,使小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情操,以便更有效地实现人生理想。
二、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1.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情感的来源和感悟是音乐教育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又可以促进学生在音乐学习中领悟生活的真谛,健康快乐地进行学习和生活。如何在教学中引入情感?这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适当创设问题情境,所谓情境,是指在教育教学中设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并主动与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一种教学方式。小学生处在对新鲜事物存有好奇心的年龄,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教学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进而实现情感教育教学。例如:在开展苏教版小学一年级《小花鼓》音乐活动中,教师设置问题,乐器种类繁多,同学们最喜欢哪种乐器呢?借助乐器引出小学生的思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出本节音乐课的主题。由此,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有效促进音乐情感教学的进行。
2.结合音乐创作背景,加强学生对音乐的了解
小学阶段的许多音乐教材中都包含经典音乐,这些音乐作品皆是在特殊背景下创作出来的,而创作背景又与音乐家的成长历程有着紧密联系,成长经历促进音乐的形成。一个良好的音乐作品中通常寄托着音乐家的某些情感,在音乐作品中人类也能够体会音乐韵律,在了解音乐背景基础上研究音乐的本质和价值体现,进而能够感受作者的真实情感。例如: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我爱我的家乡》,教师在课堂中介绍作者在创作音乐时包含着对家乡的无比喜爱和热情,在这种强烈感情下唱出《我爱我的家乡》,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深刻情怀,学生就会以自豪和愉快的心情学习和感受。这样,在每节音乐课中适当介绍创作背景,学生便能积极主动地体验音乐世界,从而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并丰富情感。
3.交流互动,引发学生用心感受音乐
在教育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是真实存在的个体,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思想会有所差异,影响教学进度。积极主动的学生会勇于和教师或学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交流,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提高学习音乐效率;消极被动的学生会把自己封闭在自我世界里,不愿和他人沟通交流,影响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面对这种情况,小学音乐教师需与学生交流互动,使学生敞开心扉,培养其自信心,进而引发学生用心感受音乐的奥秘,并从中获得真实情感,以此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有效性。例如:苏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春天来了》,这首乐曲写的是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为了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对“春天的事物”这个话题进行交流谈论,教师问学生“在春天会出现什么新鲜的事物?春天这个季节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是否喜欢春天中的某一个事物或者景象?”等问题,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及互动,最后让学生大胆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对这篇乐曲产生好奇心,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音乐的真谛在于如何向人们传递自身情感,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主动和学生交流互动,才能使学生更深了解音乐韵味,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质量提高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赵炳燕.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四步教学法[J].儿童音乐,2010(2):74-75
[2]张红敏.浅谈小学音乐教学实施情感教育[J].软件:电子版,2014(9):82-82
[3]许智英.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分析[J].明日风尚,2016(7):56-78
浅谈声乐教学论文 篇11
[摘要]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提升初中学生审美观念的重要一课。通过音乐教育,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对于人文教育、美育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初中教育作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人才的启蒙和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审美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中学音乐教学必须对青少年的美育教育进行合理的渗透,使之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大纲》也对此做出明确指示:“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音乐教育的价值在于通过不同的音乐体验,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平衡综合的逻辑思维,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因此,音乐教育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提出了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策略的几点建议,希望对当下中学音乐教育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初中音乐教学的审美价值
1.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正确审美
音乐美是一种声音艺术美,它是依靠乐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的变化和对比相合组织起来,形成音乐形象,并依靠人们的听觉来感受的一种艺术,它不仅有利于保护学生和嗓音,还能转换学生大脑中枢的兴奋中心,更好地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正确地审美还可以陶冶和培养学生具有优良的品格和高尚的情操,更好地启发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理想。总之,借助于音乐的娱乐性能、教育性能和审美性能,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引导中得到发展,更客观地去认识世界,使他们有意识地要求自己努力做到语言美、行为美和心灵美,从而有益于社会风气的净化,更进一步鼓励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为将来为祖国多做贡献奠定基础。笔者在初中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深感:在音乐教学中只要时刻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倾听音乐,学会欣赏音乐带给人的无形之美,就能够宏观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角度,对审美认知的形成也有极大的助推作用。音乐通过营造氛围,能够对人产生心灵的净化作用,通过正确引导,能够对人的审美能力进行深入挖掘,提升审美的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习惯,在听前教师要提出启发性问题,要求学生带着一两个问题来听,欣赏当中需要做必要的讲解,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讲解一定要少而精,切忌烦琐,在学生欣赏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再做简要的讲述,是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的关键。生动的语言、富有意境的图画或幻灯、录像等,都可以在生活经验和音乐间架起联想、想象的桥梁,最终达到引导学生“以听审美”的教学目的。
2.初中的音乐教育能够立足于社会美德
孔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大凡深有造诣的教育家都深谙此道,因为音乐作为万德胚胎的源泉,可以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格要求,这就是正所谓的:人心自有语言难通而音乐可通的领域。因此,音乐教育要帮助学生辨是非黑白,知善恶美丑,要担负起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善品德的重任,使学生形成鲜明的爱憎感情。众所周知,现代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能对人的感官引起强烈的感染力,美好的音乐缓缓地传进学生的.内心,唤起美好的感觉,达到心灵上的共鸣。教育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这对于培养学生正确审美情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操是十分关键的。初中的音乐教育引导人们积极向上,立足于社会美德,引导人们的内心对美的感悟,对人才的审美认知进行优化,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健康的审美价值观。音乐教材中丰富的歌、多彩的曲都蕴藏着美,美善合一的理念贯穿于学习的始终,音乐情感所表现的多态美使孩子情感丰富,适时诱导,适度拓展,促进学生在聆听、演唱过程中产生共鸣,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求真、向善、爱美。如中国传统器乐影响的代表作之一《梅花三弄》这首古琴曲,它的主题音乐节奏平稳,曲调流畅,音调高亢。它以梅花挺拔、刚健来比喻超尘脱俗的形象,以梅花抗严寒、傲风雪的性格来比喻不屈不挠的高尚品格,隐喻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是一首美善合一的经典古琴曲。
二、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策略
1.建立平等师生关系,创造良好课堂氛围
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老师已经不再是传播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多种途径获取想要学习的内容。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老师不再是教育的掌控者,领导者,不再是教学的中心,而是“平等地位的首席”。音乐老师在初中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转变思维,不要把自己放在一个领导者的位置上,应该和学生平等沟通,教学相长,作为参与者加入到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使学生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有效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老师要积极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氛围中敢于质疑、敢于提问。在老师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老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能对过程中的不足及时予以提醒,让学生恰当地进行改正和完善。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获得全方位能力的提升,同时,对初中音乐教学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比如在讲解《友谊地久天长》时,我先是表达了一年多来与同学们共处过程中体会到的一些感动细节,以此来表达我与同学们除了师生情之外,更多的是一份永久的友谊,接着再动情示范,在教室里边走边唱《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歌曲,使学生更加直接地感受音乐作品所传递的信息,沉浸在我的真情表达之中,渲染良好的学习氛围。接着我引导学生一起与我合唱,通过互动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情感表达,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更好地活跃了课堂气氛,为接下来的讲解做出了有效的铺垫作用。同时,现代技术的迅速发展,让初中教育在生动活泼氛围中进行成为了可能。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好奇心。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质疑,在质疑和解决质疑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不断进步。
2.在课堂中建立良好的审美情境
音乐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的途径,通过在课堂中建立良好的审美情境,能够使学生很好地完成审美教育的目标。情景的设置是音乐教学中情感化的基础和重要保证,通过审美规律设计音乐审美情境,能够更加贴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产生共鸣效应,使学生在不自觉间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在创设情景中需要注意,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创设的情景起着不同的作用。例如,在教《大海啊故乡》时,我先是配乐请学生朗诵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等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思乡诗,将学生引入到思乡的意境中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母亲、对家乡以及生活的热爱。在同学们的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后,我再适时引入《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进行示范唱,示范唱时要求学生划拍默唱;再引导学生跟琴学唱,学唱过程同样要注意力度的处理以及前后情绪的变化;之后我又解释了类似“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走遍天涯海角,总在我的身旁”等歌词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大海的宽阔和多姿多彩。使学生感受到生命源于海洋、音乐源于生命,号召同学们向往美好,热爱生活。实践证明,将音乐情景教学用于教学过程中的连接,能够使学生更加熟悉相关的情景设置,能够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使得学生对新事物的审美接受得更快。如果将音乐情景教学,用于教学内容中,能够极大地丰富原有的审美内容,使得审美效应更加怡人、感人、化人。因此老师在设置音乐审美情景时,要明确教学目的,将音乐审美情境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大。让音乐审美情景能够对审美教育起到铺垫、烘托和促进的作用。
3.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
音乐鉴赏能力是通过认知声乐和器乐作品,来提升自信自身的情感内涵,是一个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愉悦身心。而引导学生学会在音乐中感受到美的存在,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音乐情趣,审美能力和表现创造力。要想正确地引导学生在鉴赏当中感受美、表现美,首先就需要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鉴赏的过程中,随着音乐的变化,不断地改变自身的思维。通过联想将感性的审美思维,转变为理性的分析体验中。当学生运用音乐要素对相关作品进行审美分析时,能够不断提升自身感知音乐作品艺术形象的能力,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例如在欣赏音乐《动物狂欢节》中《狮王进行曲》段时,可适时运用语言构成悬念,如乐曲中将会出现狮王威猛吼叫声,而且这种吼叫声会在音乐进行中出现若干次,悬念形成,剩下的只是让学生在音乐声中结合他们从生活中得来的知识进行印证了,这正是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联想加深对音乐作品的领悟与理解。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又使学生在应用、拓宽和延伸的活动中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情感的满足。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收音乐的熏陶,并在其中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进而在生活中处处表现美。因此,在进行音乐鉴赏课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身的感官体验到的美的感受,变成具体的文字和图画,久而久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从而实现学生的全身心发展。
三、结语
总之,我们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将音乐学习作为一个审美体验,只有通过审美教育,才能培养出学生的个性、自信心和创造性。我们一定要增强以审美为核心的观念,以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旭蕾.浅议新课程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32):104—105.
[2]李锋.审美与鉴赏教学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13(46):184.
[3]李振奇.高校音乐教学渗透审美教育的探析[J].北方音乐,2014(03):23.
[4]徐中睿.师范音乐审美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
浅谈声乐教学论文 篇12
【摘要】随着职校教育的迅猛发展,职校院校的音乐艺术教育也如火如荼,并成为素质教育中的生力军。作为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生力军的职校院校,开展音乐艺术教育自然也是当仁不让。但由于种种原因,职校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缓慢。本文针对职校音乐教育现状,对如何发展职校音乐艺术教育展开了进一步讨论。
【关键词】职校 音乐教育 现状 思考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一个热门话题。作为素质教育中的生力军,艺术教育也进入了一个全面启动的新阶段。音乐教育不仅可以抒发情感、陶冶情操,发展人的形象思维,提升人的审美能力,还能培养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进而加强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
作为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生力军的职校院校,开展音乐艺术教育自然也是当仁不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职校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缓慢。本文针对职校音乐教育现状,对如何发展职校音乐艺术教育展开了进一步讨论。
一、职校音乐教育存在的现状
作为素质教育中的生力军,艺术教育也进入了一个全面启动的新阶段。但职校音乐艺术教育依旧存在不少误区,主要体现:
1、职校的音乐教育未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由于教学模式大都沿用师范音乐学院式的教学模式,缺乏实践性,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知识结构、培养方向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合理因素。
2、音乐教学缺乏专业性,教师的专业水平整体不高,学院缺乏学术和科研的氛围。
3、人才培养目标与任务不明确。“鲜明的职业岗位针对性”和“培养社会发展的应用性人才”是职校教育的重要特征,但在培养目标与任务上存在步入本科师范院校误区的倾向,使得自身发展现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造成社会认可度不高,影响了招生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就业困难等。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现实,在遵循高职教育的基本规律上,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职校音乐类专业的自身建设,在办学特色上下足工夫,并打造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加强职校音乐教育发展的策略
1、改进课程设置,适应自身特点。在新时期基础音乐教育大改革的形势下,职校院校音乐教学课程模式应该相应地作出改革。职校音乐教育,应当在借鉴音乐专业本科院校以及其他职业音乐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在音乐课程设置上有所侧重:综合性职校院校应以基础音乐教育为目标,以求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另外,还应当要求学生能用正确的方法来指导和教授学生,把全面放在首位,在全面的前提下能有一门专长;对于艺术类职校院校,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之后,应当突出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二次理解能力、创造性独立演绎音乐作品的能力。由于现行的专科教育在校学习时间大都为三年,实际专业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到两年半,而本科比专科学生多出一年时间,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可以弱化某些空洞乏味的公修课,调整某些专业课,多建设直面实际工作的选修课(如形体、语音、作曲、市场营销、院线管理、器乐演奏,等等),突出应用,此外,学校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将有关联的科目合并,而没有必要像本科院校将课程划分得那么细,如《音乐欣赏》和《音乐史》可合并为《音乐史与名作欣赏》;《初级和声》与《歌曲分析与写作》《键盘编配》合成《音乐创编》等等。
2、要加强师资建设,适应教学的需要。“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高职校院校要不断加强音乐师资队伍建设。
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无论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还是在教学能力、科研水平,整体上并不尽都合理。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学校应当招贤纳士、积极引进优秀教师,聘请知名的专家教授和在某一领域有成就的人才,到校讲学或担任某学科的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带动专业学术氛围、科研水平,提升本专业知名度。另一方面,则要引导教师“厚德崇教、为人师表”,在音乐知识与能力的言传身教中感染教育学生,还要为年轻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专业深造提供积极鼓励与大力支持。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健全教师奖励机制和优秀教师带动机制,鼓励在职教师做学习型教师,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从而打造一支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的音乐教师队伍。
3、明确培养目标和任务,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职校音乐教育首先要充分明确新时期自己的培养目标和任务。职校院校音乐教育虽然是一种艺术教育,但它的根本属性仍然是职业技术教育,也必须坚持就业导向,不能像专业音乐院校那样过于注重舞台,而应当针对社会的需求,注重学生从教能力以及相关技能的培养,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为社会量身打造音乐人才。艺术实践教学是职校音乐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对于职校音乐教育来说,如何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艺术时间体现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艺术实践教学,学校可以从三方面开展:
(1)因地制宜开发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课程,增加实践课程比例,除常用的声乐、舞蹈、钢琴演奏外,还应当增加各种类型的排练课,从而确保实践教学任务落实。
(2)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如将院校课堂音乐教育与教学与企业艺术社团,群众性音乐艺术文化站等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相结合。
(3)充分利用院内实践教学基地,组织举办各种形式的音乐会和各类比赛,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高雁南.职校的音乐教育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8).
[2]吴明思.浅谈职校院校音乐教育的多元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3).
[3]郁文武,谢嘉辛.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浅谈声乐教学论文 篇13
摘要:多媒体手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应依据多媒体教学的特点,结合多媒体教学的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关键字:多媒体手段;小学音乐;音乐素养
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学科,通过音乐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由于音乐教学的特殊性,传统的音乐教学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单纯的依靠教师的授课,照本宣科的教学使得音乐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音乐教学的改革进程中,将多媒体技术引入音乐课堂中,运用生动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音乐课堂更加生动,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
一、多媒体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特点
(一)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全球的资源信息共享,学习的内容不再受到课本知识的限制,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较,多媒体技术极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结合相应的视频、文字、动画等方式,让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音乐的魅力。如在学习“找春天”这节课之前,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并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春天里的美丽景象。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拓宽知识面,不要将视野局限在教材内容中,以直观的视觉和听觉的刺激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以后接受更深层次的音乐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过程的生动性。音乐的教学过程与其他教学过程不同,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描述不能充分的展现描述教学内容,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教学过程枯燥、缺乏生动性。小学音乐教学过程可分为基础音乐知识教学环节、歌唱教学环节、音乐欣赏环节等,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例如播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音乐教学视频,学习著名音乐家的演唱曲目,观看音乐剧等,这样不仅能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也显著提高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是现在教学理论中交互性的必然要求,交互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进行及时的互动和交流,以便提高教学质量。这样教师能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能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提高学习效率和提升学习质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平台,与学生进行歌曲的演唱、对唱、合唱等,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二、多媒体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注意力很难集中,所以小学的音乐教学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运用丰富的教学内容,生动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依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直观形象的描述更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从听觉和视觉等方面更能帮助学生全面的学习音乐知识。如在学习摇篮曲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歌曲《小宝宝要睡觉》《唱给妈妈的摇篮曲》等,让学生跟随歌曲进行表演、演唱,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二)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传统的音乐教学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教师不能完全准确恰当的描述有关的音乐知识,使得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学习十分有限,限制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现在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课堂的运用,学生学习欣赏音乐不用再依靠教师的现场演奏,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极大的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教师可将有限的精力放在其他音乐环节的教学中,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学生也可以欣赏到优秀的音乐作品。如在上海世博会期间,著名歌唱家波切利演唱的《今夜无人入睡》,虽然学生不能到现场感受到美妙的音乐,但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和学生也能欣赏到同样精彩的音乐盛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丰富了音乐学习的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具备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自然而然的,音乐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也就逐步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音乐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音乐爱好,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多媒体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能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带给学生美的体验,使学生欣赏到优秀的音乐作品,从视觉和听觉多方面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提高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如在欣赏歌曲《春天来了》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春天视频,在视觉上形成美的刺激,然后播放歌曲,在听觉上形成刺激,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春天到了,万物复苏,风和日丽的美丽景象,真正感受到歌曲的内在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小学音乐教学中将多媒体技术与音乐教学实际内容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应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为学生日后的音乐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辉.多媒体教学——音乐课堂上的双刃剑[J].成功(教育).2012(04)
[2]杨俐嘉.多媒体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利弊分析[J].儿童音乐,2011(02)
[3]温虹青,温桂生.论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度”的把握[J].江西教育科研,2010(06).
浅谈声乐教学论文 篇14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校本课程开发成为讨论的焦点,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音乐课程起步较晚,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处在一种尴尬境地,同时面临着挑战和机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与大家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关键词:高校 音乐欣赏课 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课作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可靠性、可检测性、服务性、易操作性,大学阶段正是开展音乐教育的最佳时期,万万不可错过。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与专业音乐教育体制不同。它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通过音乐教育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艺术活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审美情操,培养其创造美的能力。
一、选用适当的教材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我国教科书政策也从“一纲一本”走向了“一纲多本”,教材选用由教研室或任课教师根据教材选用原则和教学大纲要求决定。高校音乐欣赏课教材品种多,性能各异,有多种多样的组合方式,加上教师教材的选用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因此应根据高校音乐欣赏课的需要择优选用,高校领导必须严格把关,严格审查,确保选用教材的质量。由此可见择优选用音乐教材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首先,注重“多学科、新知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多学科、新知识的渗透,对知识结构的挖掘和构建,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从学科综合知识的角度来提高音乐分析能力均是有很大帮助的。其次,注重教学内容的实时性和连贯性。教师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选择,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同时,更需要有效地在音乐课程中整合学科教学内容。
二、创新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音乐公共课教学要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课前如何合理规划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研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分析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目标,选择应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过程。
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体现了教学实施的方向和达到的预期效果,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它贯穿于整个课堂,在教学活动中起着“指南针”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目标要指向清晰,尽可能量化,表述具体。教师在上一节课时,要想实现哪些课堂任务,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就必须根据音乐课本身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实现角色转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欣赏《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等作品时去理解其音乐内涵,突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政治思想等多元化方面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挑战自我的机会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具有进取心和荣誉感,尤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感染下,学生的竞争意识日益显著。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适时引进竞争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是一种行之有效地教学策略。例如:利用业余时间举办一些小型的民族歌曲演唱或民族乐器演奏比赛等,再用精神奖励的方法予以鼓励,让学生们讨论、评价,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引导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展示自我、表现自我、提高自我、不断完善自我,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老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关键在于音乐教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充分做好铺垫。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学生们的主体能动性。只有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接受,才能多思考、多练习、多比较,寻找出自己的问题,促进自我能力的、基本技能的提高,将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总之,高校音乐欣赏课即是一种艺术语言,同时也是一门唯美的艺术,作为高校音乐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音乐欣赏课本身的魅力去折服学生,当然教师自身首先应被音乐课的魅力深深地打动,要做到“育人者先育己”。
参考文献:
1.李平.关于改革高师音乐传统教学模式的探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3).
2.戚序.21世纪中国高校审美教育解读[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浅谈声乐教学论文 篇15
摘 要:在本文中,将从本科院校音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本科院校音乐改革与当代音乐学科发展的关系,本科院校音乐教学现状几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提出进行本科院校音乐教学改革创新和促进当代音乐学科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本科院校院校;音乐教学;改革;创新
一、本科院校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1. 管理机制不完善
音乐教学在高校发展的历史相对较短,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我国高校在音乐教学管理没有机制、未建立诚信经营、管理人员的职位空缺出现时,非理性的管理机构,如学校的音乐教学管理人员的内部问题,不会有大量的职业教育管理人员,虽然这也可以归因于缺乏教育和管理人才,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是高校音乐教育管理工作人员不专业的事实。
2.学科课程设置不合理
今天,有一些高校已按照以前的课程模式,专业课程教音乐课基本上是一种形式。一些普通高校,抄袭其他专业艺术院校的学术课程设置,而不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导致不合理的课程,发展潜力小等特征。
3. 教学与实际联系少
艺术是现实的产物,实际教学自然离不开的产品。在我们的本科院校音乐教育,最大的弊端是音乐太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在中国的传统教育最注重死记硬背,而中国的这种教育,对后来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本科院校音乐教学改革与创新,并能促进音乐教学发展的措施
音乐教学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有效的措施进行调整,从本科院校音乐教学的现状出发,并为了促进当代音乐学科发展,我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措施:
1.提高学科重视程度,完善教育管理机制
虽然有着一系列发展音乐教育文件作为音乐教育发展的政策基础,但是在音乐教育发展中,相对其他与其他学科,重视程度是不够的,并没有完善的教育管理机制。因而,在本科院校音乐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摆脱传统的音乐教育观念,大幅度提高学科重视程度,建立重视与发展并存的观念。在音乐教学学科设置中,一定要抓住重点,联系学生实际,开设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助于影响社会的学科。完善的管理机制,是确保音乐教学改革持续有效发展的重要保障,在管理机制设置中,要保证人员配置合理,机构设置齐全,管理制度有用。具体操作可以是,学校加大音乐教育学科重视程度宣传,教师联系教学实际进行学科设置探索,教学管理制度严格执行。
2. 拓宽音乐学习渠道,改革音乐教学方法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拓宽音乐学习渠道,改革音乐教学方法 第一,立足音乐课堂教学,注重音乐实践活动中音乐与文化的结合,充分体现音乐教学的人文性。第二,注重音乐课堂教学资源的拓展,弥补音乐课堂教学资源的不足,积极发挥丰富的课外 资源的优势 如果仅仅依赖于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力拓展音乐学习的渠道,充分发挥课外音乐资源的作用 譬如充分引进广播音乐、电视音乐、网络音乐等资源,合理整合音乐课程资源,真正实现课程资源的最优化设置。第三,要关注学生对音乐风格的把握和对音乐文化的了解,要遵循音乐教学的听觉艺术特征,确立学生在课程开发中的地位,努力寻找 人文性与探究性的有机结合点。
3.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优势,创新音乐教学手段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各行各业之中,特别是本科院校音乐教学更是不可或缺,这是由于计算机网络平台为本科院校的音乐教学工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源,高校音乐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创新音乐教学手段,构建具有本科院校音乐特色的`网络教育平台,以便于确保最大化的利用音乐资源作为教学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一套网络系统,使得学生能结合自身技能水平的高低有针对性的选择相应的网络课程,并安排教师把课程教学模块内容发布在局域网,将音乐基础知识与训练和欣赏等方面的内容融入这一网络系统之中,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训练,在训练的同时欣赏音乐带来的愉悦作为本科院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有针对性的购置音乐资源数据库,以便于学生能够系统全面的借助视听材料,提升自身的音乐文化素养与此同时,本科院校还应建立健全一套网络原创音乐交流系统,并鼓励学生创作并表演音乐本科院校构建网络音乐教学平台,不仅很好的补充了课堂教学,既缓解教师教学压力,也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且有利于课程的预复习和加强与巩固 既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教学优势,也创新了音乐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范巧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J].歌海,2010(02).
[2]洪波.浅析高校音乐教育中电脑音乐的应用[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8(12).
[3]徐颖周.浅析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1).
【浅谈声乐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作文教学论文08-10
浅谈语文教学论文11-11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1-03
声乐论文范文08-28
浅谈语文教学论文15篇11-11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论文范文10-13
浅谈低年级写字教学论文11-04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3篇11-04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论文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