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初探

时间:2023-04-30 15:26:54 教育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音乐教学初探

音乐教学初探1

如何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呢?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音乐教学法的'学习,我初步总结出 "群体参与doremi--一赏、演、评"教学模式.

音乐教学初探

作 者: 曹金凤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同江市第三中学,黑龙江同江,156400 刊 名: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 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20xx ""(6) 分类号: G632 关键词: "赏、学、演、评"教学模式 转变教育观念 激趣导入

音乐教学初探2

  音乐欣赏是低年级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音乐欣赏活动,可使低年级学生接触更多的优秀音乐作品,开阔他们的音乐眼界,丰富他们的音乐经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喜爱之情,并使他们初步发展起感知、理解、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感受音乐形象,理解音乐语言,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呢?

  1、多媒体技术与欣赏教学有效整合,使教学丰富而生动

  音乐艺术是以声音为形象塑造载体,它需要欣赏者具备各方面的知识,在聆听音乐时自发地产生一种联想。由于低年级学习的生活、知识经验有限,所以在音乐欣赏过程中那些无法捉摸的音乐形象经常令老师尽管费尽口舌,小朋友听起来也如坠入云雾之中。而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便可将欣赏时所需要的图像、声音、色彩等信息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特定画面的引导下来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2、将“道具”与欣赏教学有效结合,帮助低年级学生感受音乐意境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一样物品在大人手中也许不觉得有趣,但到了孩子们手中,便如同一件宝贝,能生出不少的玩法。采用合适的“道具”帮助孩子们感受音乐,也不失为一种化抽象为直观的好办法。这样的话孩子们就能沉醉在音乐中,体会到音乐中延绵不断的、轻柔的美。引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和无限的遐想,开启孩子们想象的闸门。

  3、将游戏与欣赏教学有效结合,帮助低年级学生认识音乐结构

  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欣赏活动,能使低年级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自然地掌握音乐知识。音乐伴随游戏,给孩子们带来了愉悦的心情,虽反复聆听,仍乐此不疲。随着游戏次数的不断累积,孩子们对音乐知识也就了如指掌。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得的音乐知识,不再是机械的、被动的、认知记忆,而是通过自身的实践探索,在感性和理性两个层面中获得提高。

  4、将色彩与欣赏教学有效结合,帮助低年级学生感知音乐情绪

  音乐与色彩在人的感觉上的联系是多方面的,除了音色与颜色之间的联系之外,还有曲调、和声、节奏、调性、音区等。它们都能使人与各种色彩联系起来。在历史上就曾有人把不同风格的作曲家的作品与色彩联系起来,有人说莫扎特的'音乐是蓝色的,肖邦的音乐是绿色的,瓦格纳的音乐则闪烁着不同的色彩。在欣赏活动中,通过将色彩与音乐对应,来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的情绪。颜色的暗示使孩子们很快感受到了乐曲的两种不同的情绪。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手段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音乐学习为低年级学生所喜欢,教师应把握好这种优势条件,除知识技能的教学之外,还要善于发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对学生实施有效教育。

音乐教学初探3

  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正如莎士比亚所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课堂上学生能不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老师讲授,能否乐意地去接受新的知识,并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自觉地用脑、用耳、动嘴、动手去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关键在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作为非主课的音乐课,兴趣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愉快的心情是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堂音乐课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他们始终在轻松愉快、欢乐活泼的状态下进行学习,课堂的教学效果将是事半功倍。

  如何运用愉快教学法?我认为,应当先从教材中的快乐因素入手。在视听、节奏、听音、表演等基本功训练中,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在愉快的环境中获得各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我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我从下面几点谈一谈具体方法:

  一、多种视唱教学法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视谱能力,是我们的教学目的。但是,在视唱曲谱方面,学生往往重视不够,老师必须选择较优美的曲调,通过多种的视唱方法,使学生能较准确把握音准问题。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好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学生看的东西多,听的音乐也是五花八门,大部分同学模唱能力一般较强。但是,一旦离开音响、老师和琴,他们便失去了依凭,茫然无措。因此,要让学生重视视唱,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采用“音阶填空法”。

  在视唱过程中,常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唱不准“4”、“7”这两个偏音的自然音程。如果视唱25、52、63等等,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但是,如果音阶中有“4”或“7”时,情况就截然不同了。例如同样纯四度14和25,“1”“4”就不容易唱准,往往把“4”唱得偏高,要是音阶中前后出现“4”和“7”时问题就会更大。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这困难?这就可以采用“音阶填空法”。请学生在钢琴上弹“4”下行至“7”的音阶(上行也行),让他们找出音程结构。学生懂得为什么“4”、“7”不容易唱准,因为它是减五度音程。然后老师在琴上只弹出“4”让学生顺下行音阶找到“7”的音高(中间被填空的三个音“43217”只能默唱),这样学生很快记住47的音高

  第二,采用“相同音程代替法

  在带有变化音的视唱曲中,我利用“相同音程代替法”帮助学生唱准变化音。

  例一,171|2—|5—|232|13|2176|5——|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分析它们的音程结构,在启发学生找出与它们结构相同的自然音程。

  例二,545|6—|2—|676|57|6543|2—|

  练唱时,先唱准以上比较容易的例二。然后,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唱例一,一组唱例二。这样交替反复练唱几遍,最后过渡到练唱例一,这样例一的音准问题基本可以解决。

  第三,采用“哼唱法、接龙传唱法”。

  “哼唱法”是用“m”音哼出每个音符的高低,这样可以使学生随时跟琴校音,同时可以提高他们对音乐的记忆力。“接龙传唱法”时把每条视唱谱分为若干句,每位同学唱一句,按座位接唱。也可以划分为小组接唱。学生们经过反复练唱,对乐曲已十分熟练,音准、节奏已准确无误,在这一情况下,同学们一句紧接一句地传唱,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歌声此起彼伏,一浪接一浪,学生的情绪很快达到高潮,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种击拍训练法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是视唱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我应用了以下各种击拍法,取得了不俗的效果。

  1、划、念、拍、唱有机结合法。对于乐曲中的一些节奏难点,运用此法学生很快就掌握。首先,把难点抄于黑板上,先划拍、接着边划边念、然后口手并用、最后再用双手把节奏拍出来。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把节奏练熟后在唱曲。由于眼、口、手三者并用作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因此学生印象特别深,难点便迎刃而解了。

  2、强弱拍交替击拍法。在全体学生拍一种节奏的基础上稍做变化,换成两个声部强弱交替击拍,这样有变化也比较生动,看下面的例子。

  例:2/4(拍手)|0x|0x|

  (跺脚)|x0|x0|

  3/4(拍掌根)|0__|0__|

  (拍掌心)|x00|x00|

  两个声部还可以在音色上做一些对比:如强拍踩脚、弱拍拍手,这样强拍声音深厚、弱拍声音清脆,便形成鲜明的音色对比。

  3、不同节奏击拍法。即左手拍节拍节奏,右手拍旋律节奏,学生一边唱歌曲旋律。这种方法适用于节奏感较强的视唱曲,可训练一脑多用和左右手的协调性。下面这一例子可以让我们更好得认识这一方法:

  例|63333|4463|22221|2236|

  (右手击拍)|____x|____|____x|____|

  (左手击拍)|__|__|__|__|

  4、多层次节奏的击拍法。在以上几种击拍法的基础上,进行多层次节奏的击拍法。

  例二,给予固定的节奏,让学生创造不同的拍打方式。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下列节奏句型,让每个学生根据节奏采用不同拍打方式进行自由创作。

  音乐的感知形象是多方面的,节奏千变万化。在视唱中用恰当的节奏,分声部击拍进行多层次练习,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他们在练习过程中感受到丰富的、多层次的节奏效果,身心感到无比的.愉快悦和欢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

  三、留住空间,教学相长

  要使音乐课上得生动活泼,关键一点是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有种种,其中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是个很好的方法。现在学生中有很多同学有音乐天赋,有许多同学键盘乐器弹得很好,有的会指挥,有的会独唱……。如何发挥学生的长处,创造一个让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做大量的工作。

  我在上初中学生(8个班)的音乐课时,我让学生自己上台弹伴奏、指挥、领唱……。例如,教唱《国歌》、《歌唱祖国》、《保卫黄河》、《毕业歌》、《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七色光》……,我都这样做,让学生上台充分表现。但是,要做到这一点,老师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有的放矢。课前把要上的歌曲的伴奏谱先交给学生,要求学生用课余时间弹好伴奏,熟悉乐谱。这样,上课时就能做到让学生自己上台伴奏、指挥、领唱,老师一边做好指导。课堂上形成老师和同学紧密结合,连成一片,做到了教与学相辅相成,教学相长。克服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课堂上生动活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型,大大地提高了素质教育。

  一堂音乐课,如果能科学地充分地运用以上教学方法,就能做到愉快教学,避免那种呆板拘谨的课堂气氛,极大地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去感受美、创造美、表现美,这样学生就会在音乐的王国里开始自由地遨游。

音乐教学初探4

  论文关键词:钢琴音乐教育高师

  论文摘要:高师钢琴教学这一课题是一个发展性课题,还有很大空间去挖掘。随着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对此关注的视点将更加广泛,深入。笔者期望通过中国高师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钢琴课的教学能够“会当凌绝顶”,“更上一层楼”!

  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科目中,钢琴课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高师音乐教育的迅猛发展,社会对音乐教师的需求加大,钢琴课也应紧跟时代步伐,在教学内容,方法,形式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需要。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师生,如何从事钢琴课的教学,,如何采取科学理性的方式,将这门复杂的功课做好,这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程度因材施教,学会分级教学

  随着国脚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入学率大幅提高,学生们的钢琴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入学前已经学过多年钢琴,基本功扎实,音乐表现力丰富,他们大多数会选择钢琴主修专业。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们教学难度不是太大,除了采用《高师钢琴基础教程.》第三,四册之外,常常辅以肖邦部分练习曲,夜曲,圆舞曲,贝多芬早期奏鸣曲,以及巴赫平均律等技术与音乐艰深的曲目,其目的是丰富学生的技术面,提高其音乐表现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与耐力。

  还有的学生入学之前只学过一年左右的钢琴,他们只是学习一到两首曲目来应付高考,其本身钢琴演奏的技能很薄弱,基本功不扎实,弹奏动作僵硬,识谱很慢,用数字来标示五线谱的学生不在少数。对于这类学生,钢琴教师应在教学中给予更多的'关注,他们需要老师更多的细心,耐心与爱心。对于他们,老师在教学上进行严密的安排与部署,需要最大限度的去开发其潜能,加强他们的基本功训练,在有限的两年中,使他们除了掌握一定的表演技能以外,还能够掌握钢琴即兴伴奏的知识,以适应其毕业以后得工作实际需要。

  二、教学中应贯彻融合性原则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目的是突出“一专多能”甚至“多专多能”的培养目标,走的是一条培养综合素质高的音乐人才的道路。它要求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演奏能力,同时对其他相关的学科的理论知识也应熟悉和了解,并且有独立的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高师音乐教育的学生,除了会演奏钢琴以外,还有会教钢琴,用钢琴为个唱,合唱伴奏,在音乐欣赏课堂会用钢琴教学等等。

  因此,要求钢琴教师在教学中应提倡综合式,融合式的教学,讲究课程的整合,按照音乐教育规律实现教学的协同效果,最终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作为音乐科目的基础课,钢琴课与其他终点科目,比如视唱练耳,和声及作品分析,西方音乐史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科目中与钢琴没有任何联系的少之又少。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钢琴课与其他姊妹学科的联系,能够渗透其他学科的部分内容,拓宽教学视野。当然,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也应保持钢琴本学科的侧重点以及自身个性,绝对不能将钢琴课上成音乐欣赏课,这就要求老师们有一种驾驭全局的教学功底,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

  三、教学目标要明确,要细致分析教材

  钢琴教学的内容制定与教学目标,对象密切相关。老师在教授演奏技术的同时,应重视理论的教学,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对于具有独立思考习惯的“90后”学生,演奏与教学理论的研究可以使他们对钢琴技术的了解更加深入。学生通过老师的理论指导,会拓宽演奏与联系的思路,学会逻辑的分析自己的技术训练,最终突破技术的瓶颈。教师应明确的向学生阐述自己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习的方向更加清晰,从而能够活学活用,学有所思,学有所用,为自己将来从事教学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一名负责任的钢琴教师应随时根据教学大纲制定并修整自己的教学纲要,这样才能使教学更加系统化。

  作为工具,高师钢琴教材在实际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性的方向作用。教师应该明确教材的的作用是:通过它系统的传授给学生演奏技能;通过它研究中外音乐大师的经典曲目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通过学习它使得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心智得到发展等等。教师在明确其作用后,更应该研究教材的训练目的,明了教材所选曲目的艺术价值,能够准确分析所选曲目的曲式,和声特点。为了能够使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胜任毕业后从事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工作,部分高师音乐教材还增添了中外乐曲的钢琴伴奏曲,同时为了促进学生的协作能力,又编选了一部分四手连弹曲目,教师应对这两类曲目同样重视,这样才能使教材的应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四、拓宽教学视野,提倡创新意识

  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应大胆实践,不断拓宽自己的新的教学思路,不能拘泥保守,一成不变。钢琴课作为高师音乐教育的重要技能课,核心课,基础课,本身应该具备开放,多元,发展的特色。教师不应将视野只局限在狭窄的琴房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应该更加关注我国高师音乐教育发展的大方向,关注国内外新的教育理念,通过学习再学习,使自己的教学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高师培养出来的大部分学生,面临着社会整体钢琴教育的重任,他们身后是几千万的琴童,这就要求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主科教师们迫切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自身的努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教师。一方面,他们要立足本土,通过观摩,学习周先生等老一代教育家的教学法,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等多媒体了解国外钢琴专家的演奏与教学,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视野更加广阔,更加多元化。

  以上是笔者在观摩部分高师音乐教育钢琴教学之后产生的一些思索。高师钢琴教学这一课题是一个发展性课题,还有很大空间去挖掘。随着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对此关注的视点将更加广泛,深入。笔者期望通过中国高师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钢琴课的教学能够“会当凌绝顶”,“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吴铁英孙明珠《简明钢琴教学法》

  [2]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答钢琴学习者388问》

  [3]司徒壁春陈郎秋《钢琴演奏法》

  [4]谢嘉幸郁文武《音乐学习与教学法》

  [5]吴跃跃《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研究》

音乐教学初探5

  论文摘要:系统教学法是把教学活动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其中的每个阶段均为学习者提供特定情境的教学模式。系统教学法具有注重信息传输系统、完善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注意随堂记忆、允许免交作业、重视单元过关、明确教学目标和强调意义接受等特点。在高校音乐欣赏课中运用系统教学法的课堂设计分为四个阶段:①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探究,并进行知觉;②教师重点讲解,促使学生透彻理解知识点;③学生整理吸收和记忆音乐欣赏知识;④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并及时将作业反馈。

  论文关键词:高校音乐欣赏课 系统教学法 课堂设计

  高校音乐欣赏教育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之一,因为它既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也能促进大学生的思想交流。同时,它不仅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如何搞好高校音乐欣赏教育,以发挥其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的作用,是高等教育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1]

  笔者认为,为了全面提高高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在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可采用系统教学法,其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高效地学习。

  一、系统教学法的内涵及特点

  1. 系统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方法指的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和手段等,而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达到教学任务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我们知道,教学的基本特征是活动,教学的基础是方法,教学的目标是理解与建构。而系统教学法就是把教学活动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其中的每个阶段均为学习者提供特定情境的教学模式。[2,3]

  2. 系统教学法的特点

  将系统教学法运用于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时,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注重音乐信息的传输系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用信息加工理论解释学习活动,他认为学生完整的学习过程严格按照时间序列可以分为动机、领会、获得、保持、回忆、概括、动作和反馈八个环节或阶段,这八个环节或阶段是分别以学习者在学习中所发生的心理活动过程为依据的。相应于每个阶段或过程,学习者做出的八种心理过程是期待、注意、编码、储存、检索、迁移、反应和强化。从学习者学习动机的确立到其学习结果的反馈,实际上是从其学习愿望的产生到满足其愿望的过程。从整体上考察,我们可以认为这个连续的心理过程揭示了人类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的本质。正因为这样,笔者认为,音乐欣赏课教师对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在从事具体教学时,应该把每堂课的教学活动看作是一个完整的音乐信息的传输系统,并在其中的每个阶段都为学习者安排特定的外部教学情境,以支持他们在每个阶段都能进行高效的学习。

  (2)完善学习者的音乐欣赏认知结构。根据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理论,一切新的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所以,在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始终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因素。音乐欣赏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帮助学生把握音乐欣赏知识的整体及其内在联系,促使他们的音乐欣赏知识系统化,并在今后自觉、不断地完善和优化自己的音乐欣赏认知结构。

  (3)注意音乐知识的随堂记忆。教师对于每节课都要经过精心设计,统筹全局,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让他们随堂记忆、消化、巩固所学的音乐知识。

  (4)允许学生免交作业。教师要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想尽一切办法促使他们在课内全部完成音乐欣赏教材中的习题;同时,教师可以允许学生免交作业,但要指导他们对课堂作业互相检查,彼此判阅和修正;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选做音乐欣赏课外习题。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只要采取适当的措施,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做更多的习题,并且也会越做越好。

  (5)重视音乐欣赏教学单元过关。在每个音乐欣赏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测验,以了解他们掌握知识的情况,杜绝问题积压成堆。教学中,教师在把握整体、兼顾全局的情况下,对各种教学客体分层,并对各音乐欣赏知识点利用有助于学习者快速理解的变式,适当变换讲解形式,使他们完全吃透、消化相应的知识模块。

  (6)明确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在整个音乐欣赏课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紧紧围绕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并把它清晰、有效地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就会有明确的方向,而“当一个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它来推动自己的学习时,这种学习的目的就成为一种有力的动机”。(美,奥苏伯尔语)

  (7)强调音乐欣赏知识的意义接受。我们知道,学校教育的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人类的知识财产,正因为他们的学习是以间接知识为主,所以采取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有意义地接受学习。古今中外的无数教学实践证明,接受法最大的优点是不但可以使学习者在短时间内学到大量知识,而且避免他们走很多弯路。但是,为适应现代信息化、数字化社会的发展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要求的通常是进行有意义的、非机械的接受。因为通过有意义的接受,不仅可以使学生迅速地接受知识,而且能有效发展其智力,进而培养全面能力。

  二、音乐欣赏课系统教学法的课堂设计

  根据加涅的学习阶段理论,学习者学习从本质上看,既是是一个系统而完整的信息加工过程,也是摄取、加工、贮存和反馈信息的过程,即有关知识的知觉选择、理解领会、记忆贮存和作业反馈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设计必须紧紧围绕这个过程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基于此认识,笔者把高校音乐欣赏课的课堂教学设计分为四个阶段。

  1.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探究,并进行知觉选择

  每上一节音乐欣赏课,教师首先给学生拟发自学提纲,让他们了解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接着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师组织学生自学教材、进行表演、展开讨论等。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巡视指导,启发质疑,收集学生中的各种问题,以推动他们有效地进行知觉选择。实际上,这个阶段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对教师讲授的教材内容产生注意,并能有意识有选择地运用音乐欣赏视听材料。学生在视听音乐欣赏材料时,教师要充分运用有关的图片、音乐故事等,辅之以生动形象的解说,帮助他们更真切地感受优美的音乐作品。

  2. 教师重点讲解,促使学生透彻理解知识点

  在这个阶段,教师要针对学生自学探究的情况,进行重点讲解,详细解答疑难问题,以澄清模糊观念,加深对音乐欣赏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在讲解时,要注意横向串联精讲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纵向串讲音乐欣赏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帮助学生把所学的音乐欣赏知识系统化。横向串讲时,要讲清音乐欣赏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易错易混处,使学生对所学音乐欣赏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这个阶段的目标是要求学生达到在知觉选择的基础上领会和理解音乐欣赏教材。领会,是明白、知晓音乐欣赏知识的意义、结构和规律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会学生领会音乐欣赏知识的过程中,要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音乐欣赏知识和经验解释新知,并把新知纳入旧的音乐欣赏认知结构中。理解,是揭示音乐欣赏知识本质的过程。教师在教会学生理解音乐欣赏知识的过程中,要要求学生将个别概念和知识点类化、概括为普遍的音乐欣赏原理,或者将音乐欣赏一般原理具体化,用一般音乐欣赏规律解释个别音乐欣赏概念或知识点。总之,理解领会是音乐欣赏知识获得的重要环节。

  3. 学生整理吸收和记忆贮存音乐欣赏知识

  教师首先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出要掌握的音乐欣赏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并给他们指出运用这些音乐欣赏概念和规律时经常出现的错误所在和产生错误的原。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提出并要求准确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以帮助其整理吸收和记忆贮存音乐欣赏知识的目的:这几首民歌根据听到的先后顺序分别叫什么名字?各属于什么地方?各属于什么类型的曲子?各有什么特点?节奏有何区别?乐曲伴奏中各使用了哪些乐器?这几首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内涵、意境和思想感情?不同地方的民歌的表达方式与其地理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什么关系?等等。这样,经过理解领会,学生的音乐欣赏知识就进入记忆阶段。通过记忆,学生可保持和习得相应的音乐欣赏知识,进而实现学习音乐欣赏知识的期望。为了让学生保持音乐欣赏知识,教师要教会学生根据遗忘规律,及时地同遗忘作斗争。

  4. 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并及时将作业反馈

  很多学生反映音乐欣赏知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的音乐欣赏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欣赏音乐作品量不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尽量提供给学生类型多样、有一定难度的优秀作品,让他们在课堂上多做欣赏练习。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给他们予以必要的矫正和辅导。我们知道,学生已获得的音乐欣赏知识,要经过欣赏练习作业才能巩固,所以练习巩固既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学生提高、充实和巩固音乐欣赏知识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三、小结与反思

  以上为笔者对在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运用系统教学法时,系统教学法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点和课堂教学设计进行的简单的分析。

  值得指出的是,本文并没有涉及到各种具体的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诸如常用的表演法、激励法、讨论法、讲解法和探究法等。笔者认为,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应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教师所能控制的课程资源情况,把握整体,统筹全局,注重具体,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当然,最为关键是要博采群尖,灵活运用,合理布局,始终在教学全过程中贯彻启发式,让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之中,并成为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马惠娟.提高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对策研究[J].工会论坛,20xx,(6).

  [2]张羿,杨槐.论系统教学法[J].辽宁教育研究,20xx,(5).

  [3]张漪,莫晓晖.追求教学最优化系统教学法实践及体会[J].金陵职业大学学报,20xx,(4).

音乐教学初探6

  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初中学校对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初中英语作为学生英语学习关键时期,其自身发展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引用音乐情景教学法不失为锦囊妙计,音乐情景教学对保证教师课堂教学目标,推进课堂学习计划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音乐情景教学

  音乐情景教学是指开展一些富有感情色彩的音乐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一种特有的音乐氛围,即通过生动的音乐情景模拟,增强学生的记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巩固学习内容的有效教学方法。

  1.初中英语课堂音乐情境教学的意义

  初中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课堂专注力较低,传统“灌鸭式”教学方法枯燥乏味,难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授课费劲,难以达到预期课堂教学效果,而音乐情景教学可通过音乐剧巧设情景、音乐背景描述引入情景、音乐歌词体会情境以及运用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这种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打造的情境学习方法,可激发学生的共鸣,满足学生的好奇、好问心理,对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意义重大。为了让学生开心学、愿意学,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音乐课堂教学情境通过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打造一个交际化、活跃化、多样化的英语学习氛围,通过氛围感染增强学生想说、敢说的英语表达欲望,提高他们英语语言能力,让学生开心学、愿意学,提高其英语综合能力水平。同时,教师还可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交叉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扬长补短,通过贯穿一种感同身受的活动形式,增强学生对英语语言学习的体会,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英语语言文化的熏陶,以此满足初中生英语学习的效果。

  2.如何创建有效的英语课堂音乐情景教学

  2.1通过音乐创造英语情景学习的氛围

  教师可通过播放优美的英语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通过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方式,起到良好的英语音乐鉴赏作用,同时还可放松学生长时间课堂学习压力,帮助学生消除学习带来的紧张情绪,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在学生听音乐期间,教师还可帮助学生回顾之前所学英语知识,增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记忆,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增强英语教学成果。

  2.2用音乐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

  音乐歌词本身来源于生活,通过体会歌词便能了解作者当时所处环境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而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优美的英语歌词无疑是最有效的学习途径,通过歌词传达出来的优美意境可激发学生想象能力,增强学生对英语的思维联想,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对音乐歌曲的记忆,加强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如在圣诞节日当天,可以教给学生“Jinglebell、HappyChristmas、LastChristmas”等英文歌曲,一方面增加学生对歌词的理解,加深学生课堂印象,另一方面也能增强节日氛围,帮助学生提高对西方圣诞节日的理解。

  2.3通过音乐扩展学生英语知识学习

  英文歌曲有其固定旋律、语法、词组等特点,英语歌曲的演唱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足够的英语单词词汇,同时也对英语发音有一定要求,因此,在学习英语音乐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帮助学生锻炼以及提高英语表达能力,且音乐歌唱可有效缓解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枯燥乏味的现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到新奇的英语单词,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相关情景的英语歌曲,并以此作为出发点,遇到讲过的单词和生活常用词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单词来找出相关的'英语歌曲,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同时还能帮学生回顾之前所学英语知识,扩展学生其他方面知识的学习。通过生动的音乐形式代替枯燥的英语语法知识学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英语知识求知欲望,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英语知识。

  2.4通过音乐表演让学生表达自身见解

  一节完整的英语课堂不仅需要老师灵活的英语音乐贯穿,而且还需要学生之间互相配合,通过高度的协作配合,增强学生之间的默契度,同时促进学生对英语知识见解的表达,而有效的音乐表演可以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安排学生音乐表演,让学生通过舞蹈,音乐剧等形式展示自己的才华,既减轻学生课堂学习压力,同时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语感,且高度的师生配合默契,可帮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推动下一阶段的英语学习进度。才艺表演展示环节还可帮助学生扩展课堂知识学习,扩宽学生的英语知识词汇量,帮助学生短时间内提高英语听说能力,丰富学生思想情感的表达。

  2.5通过音乐节拍加深学生知识记忆

  对于初中生来说,英语知识学习最难莫过于语法,由于语法无固定规律可循,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因此,多数初中生对英语学习兴致不高,这也大大增加了教师课堂授课难度,不利于学生英语知识水平的提高。而教师通过引入音乐情景教学的方法将难度较大或个别的语法知识编辑成歌谣,让学生通过记忆歌谣来增加对语法知识学习,可有效改善这一现象,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引入音乐情境教学显得极为迫切。总而言之,在初中生英语教学过程中,引入音乐情景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英语知识。通过将有效的英语歌曲引入到语言教材书中,可以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富有生活气息。

  参考文献:

  [1]刘蓓.初中英语课堂音乐情境教学初探[J]北方音乐,20xx(05):144-146

  [2]李国艳.发挥信息辅助作用夯实情境教学效果———多媒体辅助下初中英语情境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04):343-345

  [3]霍战彬.创设问题情境,构建高效课堂—楞次定律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教学[J]20xx(12);432-443

音乐教学初探7

  一、综合性大学“民族音乐概论”的教学现状

  随着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理论课程的不断推进,在提高教师对理论课程认识度的同时,还要促进音乐专业教学模式的转变。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理论课课堂教学的现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教学内容缺乏民族性传承。在现有的音乐专业的理论课程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学是利用西方的音乐理论和音乐标准,这样不仅造成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流失,而且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娱乐性音乐的逐渐兴起,原有的民族文化几乎被埋没,而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较高的重视度。可见,“民族音乐概论”课程本身不仅有教育的功能,还在一定程度上传承着我国的传统文化。

  2、理论教学缺乏与课堂实践的结合。综合性大学“民族音乐概论”课程的学习,不是单纯地学习音乐理论,而是在学习音乐理论的基础上,注重音乐理论与课堂实践的结合。音乐理论本身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音乐理论课教学的顺利进行。适当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无疑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以及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教师在传授音乐理论的同时,一定要注重音乐理论与课堂实践相结合。

  3、教师对教学内容缺乏深度认识。在综合性大学“民族音乐概论”教学中,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主体,更是连接学生和知识的纽带。由于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没有适时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致使“民族音乐概论”课没有新鲜感,显得过于呆板。可见,教师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度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影响着民族音乐的教学质量。

  4、教学设备与教学模式缺乏更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完善教育体制的一大趋势。但是,很多高校并没有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而且教学模式过于落后。这样就制约了“民族音乐概论”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主观学习意识的积极性。可见,教学设备与教学模式的更新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我国教育部于20xx年9月颁布了音乐教育标准、艺术教育标准,这是我国政府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培养创造型人才改革步骤的重大举措之一。因此,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适应基础音乐、艺术教育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将是未来高等教育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民族音乐概论”作为高等教育音乐专业的主干课程,肩负着培养高素质艺术教育专业人才的重任,其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因此高等教育“民族音乐概论”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综合性大学“民族音乐概论”教学改革措施

  本文着重研究主动性、参与性、合作性的教学理念,以音乐、图像和文字教材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以民族音乐概论教学内容为主,渗透音乐教学法、音乐表演艺术、口才与演讲、音乐心理学、音乐课件设计、音乐管理、综合艺术研究等内容的综合性教学,结合社会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缓解就业压力创造条件。

  1、将长期沿用的千篇一律的大班讲义课改为大班课、小组课、实践课等多种方式结合的教学模式。大班课多围绕固定教材,由教师采用讲演的方式进行,着眼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小组课由教师给出主题(或学生出题),由选定的学生在充分准备后主讲,全体同学参与讨论,老师评析总结,旨在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促进教学双方的互动,使课堂氛围生动活泼。实践课主要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实际操作能力,有针对性地组织同学模唱一定的曲目,学习民间乐器,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得对民间音乐丰富的感性体验。采用上述方法,旨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加强师生和生生的良性互动,将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有机结合,尽可能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

  2、开展互动教学,发挥学生特长。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参与互动,这样能使欣赏课更加生动活泼。如在介绍古筝这件民族乐器时,教师可以请班里主修古筝的学生把古筝带到课堂上来,向大家讲解古筝的构造和演奏技巧、指法等,并进行现场表演,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在介绍民间歌曲时,请主修民族唱法的学生上台表演,并带动大家一起演唱,使学生切身体会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民歌的魅力。师生交流合作的欣赏课,既有新鲜感又有亲近感,学生理解快、接受快,还可以促进自主能力、合作意识的增强,教学效果比较好。此外,还可以在全校范围内举办小型音乐会,如民族器乐演奏会、民歌演唱会等,为学生学习民族音乐进而热爱民族音乐创设良好的氛围。

  3、深入分析作品,感悟美的意境。中国民族音乐强调“感悟之心”,追求“清、高、淡、远”的意境,讲究“气脉、神韵”等非客观心理感觉。“气”是音乐风格的外部表现,即通过音乐诸要素(乐音、时值、节奏、力度等)的组合,进行艺术处理,体现作品的内涵。“韵”是音乐风格的内涵的外化,是确定音乐特征(风貌、气质、品格、民族性)的决定性因素。“气韵”是民族音乐文化的根本,是挖掘民族音乐作品内涵的关键所在。如在欣赏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明白此曲不是一般的写景,而是借景抒情,乐曲凄凉悲愤、跌宕起伏的旋律表现了作者一生坎坷的遭遇和对光明未来的憧憬。这首曲子的首句是一个简短的下行音调,哀怨而凄凉,犹如作者内心世界思绪万千的无限感慨和叹息,是由“紧”而“松”、由控制到自如舒缓的气息过程。欣赏这一部分时,学生要调整身心,使气息处在一种有控制的状态,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所特有的逻辑思维方式、陈述方式、审美意识加以欣赏,这样才能体验到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及特殊的韵味。此外,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白,欣赏民族音乐与欣赏西方音乐时所采用的方式完全不同。西方音乐强调“理性”,注重调性布局的逻辑、和声运用的合理性、音乐陈述过程的严格性。在欣赏时,不能千曲一法,否则,势必会进入误区,从而无法领略民族音乐所特有的魅力。

  4、主动转变角色,实现立体式教学。在对学生进行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贴近生活,进行民间采风,体验民俗风情,利用DV等拍摄或记录有关民族音乐的实物资料、录音采访、文字整理,并运用计算机进行整理、编排,把学生制作完成的作品拿到课堂上播放,再让学生到讲台上讲解,师生互换角色,从而使整个课程更具有个性和趣味。之所以要改变那种单一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逐步实现由启发式过渡到立体式的教育模式,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更为立体和开放的互动形式下,对学习民族音乐产生兴趣,并愿意积极参与其中,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与创造能力。

  民族音乐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传承和发展并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具有中华特质和时代内涵的现代音乐作品,对于满足各族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开创现代音乐与传统音乐相结合的时代音乐具有积极作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重视我国优秀民族民间艺术的教学,发展有民族特色的情趣高尚的艺术教育,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扩大他们的艺术视野。”因此,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积极贯彻落实这一精神,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刻苦钻研,勇于实践,为弘扬我国优秀民族音乐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音乐教学初探8

  一、实施生活情境教学

  音乐无法离开现实生活,现实生活之中处处皆有音乐。将现实生活引入到音乐课堂之中,能够丰富音乐课堂中的实际内容,让学生们从生活的经验以及客观事实做起,在不知不觉当中得到学习音乐所具有的情感体验,进而深化对于生活的认识。

  二、实施奇幻情境教学

  在引起了学生们注意之后,再采取多媒体手段,创设出森林环境,呈现在学生们眼前的是美丽而神奇的森林,大量动物在迎接他们,唱着歌欢迎大家的到来。学生们马上就充满了兴趣,为眼前情景所深深地吸引。此时,我再进一步指导学生们倾听各种动物所发出的叫声,并且引领学生们模仿各类动物所发出的叫声,尽管没有见到真实的动物,但是学生们能够立足于音乐感受到狮子的威武、老虎的气势、大象的憨态可掬。如此一来,就能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刺激其求知欲望,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之目的。在教师进行引导之后,学生们在听辨与模仿之时就会展开合理的'想象,尽情地发挥出自身想象力以及模仿能力。一些学生表现出自己好像是一只威风八面的雄狮,一些学生表现出自己好像是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子。这样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音乐课堂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起他们强烈的创新意识,活跃了学生群体的思维,而且还能为下一教学环节奠定很好的基础。

  三、实施游戏情境教学

  游戏是小学生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非常符合这一年龄段学生好动又好玩的天性。在小学音乐课堂总恰当地选择小朋友们所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十分有利于激发出他们学好音乐的强烈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用到的游戏主要有:找朋友、演双簧、抢红旗以及猜一猜,等等。不管是哪种游戏,对于学生均具有十分强烈的吸引力。孩子们爱玩的天性决定了他们愿意参与到教师为其精心设计出来的游戏之中。在复习阶段,为了能够巩固他们所学过的各首歌曲,我专门设计出“开火车”游戏。其主要内容为:由教师来做火车司机,唱出歌曲当中的任意句子,再由学生们进行接唱。唯有唱得正确的学生,才能坐上由教师驾驶的小火车。学生们一个个热情洋溢,纷纷要求参加,玩得不亦乐乎。做好开火车游戏的目的就在于让小学生们能够乐于开口进行大胆地演唱,从而让学生们真心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这样就能培养学生们积极表现的意识,从而让他们在玩中学、乐中学和学中玩。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借助于游戏形式,能够让教师们乐于教,让学生们乐于学,拓展出一条成功的音乐教学之道。

  四、实施提问情境教学

  教师应用具有引导性和挖掘性特点的提问,能够充分启发小学生群体的积极思考,更好地充分发挥出其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其实施更加自由地探索,培养其对于音乐所具有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与表现能力。比如,在欣赏音乐《龟兔赛跑》之前,教师可以设问:“小兔子与和小乌龟的动作分别有哪些特点?代表小兔子与小乌龟的音乐分别有哪些特点?”这样就能启发学生们对音乐作品进行认真思考,引导其更加自由地进行探索,分析与比较作品在不同音区,运用不同速度和节奏进行演奏所表现出来的音乐形象是不是相同,其后就能得出以下结论:小兔子的音乐节奏显得紧凑而且短促,音区较高,速度很快;小乌龟的音乐节奏显得宽广,音区较低,速度很慢。音乐位于不同音区之中,运用不同速度和节奏进行演奏时,所表达出来的音乐形象也是不一样的。这样一来,不但能够调动小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而且还能培养其音乐分析能力以及音乐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之上,就能让小学生们依据自身之理解,伴随着音乐节奏进行表演,从而使音乐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从中学习小乌龟那种勤勤恳恳和脚踏实地的精神,而不能学习小兔子那样骄傲自满的精神,从而实现运用音乐来育人之教学目的。

  五、结束语

  总之,情境教学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情境进行创设,不但能够引起小学生们的高度兴趣,而且还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其想象力,提高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将其从教科书中解脱出来,让其真切地感受到学习之情趣,从而取得事半而功倍之效果。可见,教师唯有创设出合理的情境,才能更好地激发出农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进而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

音乐教学初探9

  音乐与舞蹈是一种通过人体有韵律、有节奏的运动来传达思想、抒发感情的造型艺术,它兼具音乐的音响、旋律、节奏和美术的色彩、线条、形体。舞蹈既有刚劲又有轻柔,并伴以和谐的音乐,对幼儿很有吸引力。幼儿参加音乐舞蹈活动,不仅可以养成优美的体态和敏捷轻盈的动作,培养活泼舒畅的情怀和潇洒文明的举止,还可以开发智力、增长知识,使幼儿变得更聪明自信、活泼健康。具体来说:

  一、音乐释蹈对幼儿的身体生理素质具有促进作用

  音乐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它可以提高幼儿的形体美,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舞蹈离不开四肢的动作和各个关节的活动。舞蹈能将体育对身体机能的训练、韵律对协调动作的规范和艺术对人内在气质的挖掘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训练中除了遵循力量、速度、灵敏、柔韧、节律等特有的要求外,还要运用对称、和谐、统一、节奏和造型等形式美的法则到造型美、技术娴熟、柔中有刚、动作舒展而有节奏。在强调人的形体美的同时,还要讲究音乐美、舞蹈服饰美、活动场地设计美等,这样可以振奋精神,提高幼儿的运动身体生理素质。此外,音乐舞蹈本身比体育有趣,娱乐性强,不会给孩子造成任何生理和心理上的负担,更能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

  二、音乐舞蹈可以促进幼儿审美素质的发展

  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动-——韵律活动。韵律活动包括律动、舞蹈、音乐游戏和其他节奏动作,其共同处是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要求动作符合音乐的情绪和节奏、力度、速度的变化,同时正确、协调、有表现力。

  每个舞蹈都是由简单的动作组成的,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思维和规律,调动幼儿的主动性,通过舞蹈促进幼儿体验音乐的内涵,激发幼儿通过舞蹈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欲望,逐步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让幼儿在"玩的氛围中学习成长。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幼儿会在自我体验中感受美、欣赏美并提高审美,趣和审美能力。同时,幼儿的表现欲增强^了,其动作也会由无^意识转化为有意识的状态。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多种姿态的形体训练,可使幼儿四肢协调,具备优雅的体态和高贵的外形气质,这是最直接、最显着的美育功能。

  幼儿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随着音乐的旋律和优美自然的动作,能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着的时而雄壮、时而柔和、时而催人泪下的刚劲、舒展的动作进行自我体验,并且产生自我欣赏的陶醉感,体会出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向往。由于幼儿知道自己是在认真地体会,所以能够内心平静、坦然、自信,也会因此而赞美世界,用身体的语言舞之、蹈之。

  三、音乐舞蹈有助于幼儿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我国的幼儿教育倡导"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幼儿在愉快体验中接受新的知识。音乐舞蹈恰好是孩子们非常爱的一种娱乐活动,因此,在舞蹈活动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往往会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孩子们在排练、表演舞蹈的过程中,能逐渐认识到事物的真、善、美,尊军他人的劳动成果,关心体贴同伴,懂得有礼貌、守纪律等较深的道理。如舞蹈《小海军能让幼儿在感受威武、雄壮的旋律和坚定有力的节奏的同时,体会到解放军坚定不屈的英is气概,激发热爱解放军的情感。生理学家、医学家研究证明,音乐舞蹈可以引起幼儿血液循环加速和呼吸的变化,使肺活量得到锻炼,能促进右半脑潜力的充分发挥,提高大脑神经的敏感度,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还能促使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培养其吃苦耐劳的精神。音乐舞蹈教育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审美兴趣和态度,为幼儿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音乐舞蹈能够促进幼儿智力的开发

  音乐舞蹈是一种表现,是情感的迸发与冲动。在舞蹈的`世界里,幼儿的想象力可以得到极为充分的发展,创造力可以得到较大程度的激发。

  首先,幼儿的智力开发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幼儿心灵体验的展示,是幼儿主动性和自信心的体现。善于用身体表现情感、展示自我的人,一般具有较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会被激发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从而促进幼儿智力的早期开发。

  其次,音乐舞蹈对人脑左右半球的全面开发起着积极作用。

  现代脑生理科学研究表明:大脑两半球在功能上有明显分工,左半球具有语言的、理念的、分析的、连续的和计算的能力,善于抽象思维:右半球具有音乐的、绘画的、综合的——几何空间鉴别能力。右半球在许多方面比左半球优越,特别是在具体的思维能力及创造力方面。当右脑的处理过程与功能被促进时,典型的左脑功能与表现技巧也会被提高。这就要求教育者应突出对幼儿加强音乐、美术、舞蹈等教育,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丰富其情感,增强动手动脑能力,使幼儿的脑力劳动更具有活力、更具有创造性,从而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提高整个思维素质。

  总之,探索幼儿音乐舞蹈教学中的教学模式,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和先进的教学思想,合乎音乐舞蹈艺术的本质要求,合乎现代幼儿音乐舞蹈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千方百计帮助幼儿克服成长中的被动性和机械性,使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生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音乐教学初探10

  【摘要】:音乐教学中,我们面对的现状是:100%的学生喜欢音乐,而80%的学生不喜欢音乐课;大胆地让学生说不,不断锻炼学生的求异思维也许能帮你走进素质教育的殿堂。教学中大胆地让学生说不,实际上就是对传统文化遗产的批判性接受和创新性发展;教学中大胆让学生说不,也是素质教育形式下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关键词】:音标欣赏创意

  1、这样的教材我不喜欢;

  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唱歌,但却很少喜欢唱教材中的歌。学生不喜欢课本上的作品不外乎有下面几种原因:

  ①必要的欣赏知识以及相关的音乐理论存储量少,就像只有小学一年级的文化却让他去读《三国演义》一样,没有丰富的“字词”存储,怎能读懂深奥的“经典名著”;

  ②经典作品产生的年代久远,和现在的生活格格不入;

  ③媒体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学生获取音乐食粮的主要途径,而媒体影响的正效应却不容乐观;

  ④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枯燥,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或者打消了学生的兴趣。

  2、这样的教学方法让我爱不起来;

  我们上大学的时侯,《音乐教学法》告诉我们音乐欣赏课应该这样上:

  ①介绍作者、写作背景、思想内容;

  ②初听作品,有整体印象;

  ③曲式结构分析,讲解作品;……

  于是我们毕业后便象一个个外科医生,拿着手术刀,把音乐肢解的支离破碎。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向学生讲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以及德育渗透,而忽视了音乐的艺术性、审美性。雷默指出:“当艺术被看作是艺术,而不是社会或政治评说,不是一桩买卖,不是为任何非艺术目的时,那么它就首先是作为一种审美特征的承受者而存在的,虽然艺术也为非艺术目的服务,但审美教育首先关心的应当是艺术的审美作用。”教师与其用一种毫无美感的单调手法亦或喋喋不休的枯燥语言向学生讲解《国歌》的历史意义及艺术价值,不如让学生在《国歌》声中仰望五星红旗飘扬在香港上空,不如让他们感受20xx年申奥成功时候的狂喜,不如让他们欣赏刘翔手举国旗跨上领奖台的时刻;我们与其向学生肢解示范《让世界充满爱》,不如播放有关奉献,有关爱心的片子,让学生自己诠释作品。贝多芬说:“音乐应当使人的灵魂爆发出火花”,那么我们老师就是引爆心灵的火焰,本身应该是炽热、强烈而富有激情的,一切枯燥的、冰冷的、麻木的思想和作为只能事与愿违。

  当然,掌握作品曲式方面的理论和作品相关的内容是音乐教师必需的基本功,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作品、最大限度地发掘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教师一定要从“生本位”出发,自己当好导演,学生充当演员,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甚至教师可以故意设计一些“障碍”去锻炼学生的逻辑判断能力,在真假共存中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3、为什么要我们这样理解?

  阅读一本科学著作,学习一个科学原理,人们绝对不能随意加以发挥创作,但欣赏音乐恰恰相反,“欣赏者必须调动自己整个心灵通过审美再创作达到对艺术作品的超越,使艺术欣赏活动成为个人欣赏活动”这也就是说欣赏音乐时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一部作品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性,那么后人用一种新的思维去分析它便会产生新的历史特性。比如我上《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这首歌时有的学生提出异议,他们说歌词没有时代气息。面对这样的意见,我们是顾及自己的面子一棒子打死,还是鼓励他们继续和自己“作对”呢?记得看过这样一个新闻,小学语文考试出题:()的海浪;()的人流;()的森林;标准答案是汹涌澎湃的海浪;熙熙攘攘的人流;一望无际的森林;结果有学生回答:……无比疼痛的人流……面对这样的回答,究竟应该判对还是错,我觉得答案不是那么绝对,标准答案也不一定完全正确。所以,不要用标准答案去规范学生的理解,有时候我们真的跟不上时代了。

  4、作者的创意怎么会这样呢?

  面对名家的经典之作,我们往往顶礼膜拜,从来没有也不敢产生异议。我们虔诚的`态度和服从的品质掩盖了作品的局限,甚至有时抹杀了学生的创新。作品是时代的产物,是个人经历的缩影,它反映社会的同时又极具有个性色彩。我们向学生介绍音乐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到学生对音乐的不同反映。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被国外人士称为《关于蝴蝶的协奏曲》,其影响可见一斑。学生们认为《梁祝》的结局大大削减了其艺术感染力,有人问:《梁祝》结尾的音乐为什么是爱情主题的简单再现,而不描述祝英台撞在碑前,从而留下荡气回肠的千古的遗憾?记得这样一个故事,当初美神维纳斯在出土的时候就是断臂的,很多艺术家觉得遗憾,就努力的想把她的断臂接上,可是用尽了所有的姿态,却觉得没有这样略有缺憾的感觉美丽,所以,现在流传出来的就是一尊残缺的断臂维纳斯,这样的美不是更永恒吗?

  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同样,没有批判和否定(求异思维的表现形式)就没有常青而旺盛的生命之树。我们不去自然科学领域去寻找实例,单单从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各种乐派的交替更迭就足以看出求异思维对音乐文化的巨大推动作用。教学中大胆地让学生说不,实际上就是对传统文化遗产的批判性接受和创新性发展;教学中大胆让学生说不,也是素质教育形式下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新世纪是一个多彩的世纪,新世纪更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纪,只有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大胆革新、勇于探索,教学中努力锻炼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才能够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担当起培养新型跨世纪人才的历史重任。

【音乐教学初探】相关文章:

幼儿音乐活动初探04-28

道教音乐的民族特点初探04-29

盲校陶艺教学初探04-30

孟子的教学心理初探04-29

英语教学初探04-29

作文教学新路初探04-27

语感教学方法初探04-29

小学口琴教学规律初探04-29

综合实践课教学初探04-29

电子工艺实践教学初探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