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技术异化的哲学解读哲学论文
【关键词】:异化;价值判断;建制
【摘要】:技术异化主要表现为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其实质是因为技术具有自然和社会二重属性,据此产生了不同价值判断之间的冲突,技术异化的根源在于包括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等在内的技术活动的社会建制不合理性。
黑格尔从本体论、认识论、社会历史三个方面来理解异化的概念,一些社会学家和技术哲学家将"异化"一词引入到了对技术的论述之中,用"技术异化"指称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的现象。技术异化主要表现为对自然、人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实质是因为技术具有自然和社会二重属性,产生了不同价值判断之间的冲突,而根源在于技术活动的社会建制,包括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等存在不合理性。
一、技术异化表现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
技术的历史也就是人类进化的历史,但是在近代以前技术本身并没有得到人们关注,更没有从哲学层面来认识解读,同时因为技术对社会影响有限,异化现象并不突出。工业革命以后,技术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人类控制自然的能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技术异化的后果体现在自然(生态)、社会和人三个层面上。
人的存在和发展都依靠自然提供的资源,于是出现了人的无限欲望与自然能够提供有限资源的矛盾。于是"人类应用技术改造自然生态,使自然生态按照人类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体现为在天然自然的基础上人工自然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1]如果人工自然只考虑主体的需要,而不顾忌自然生态,将会影响自然的演化规律,给自然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天然自然的异化随着人工自然的改变而改变,与技术的发展时代相合拍。
社会层面的技术异化主要体现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如贫富分化、技术垄断等等。马克思把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认为正是私有制才产生了机器对劳动工人的异化。其实私有制固然是技术异化的根源之一,技术本身的性质也决定了异化存在的必然性。
人是技术异化的根本原因,也是最终受害者,如工作劳累、生活单调、精神生活空虚等等。虽然技术异化的后果在人的不断进步中逐步克服,但是技术自身的演变和对社会的广泛渗透仍然在产生着新的异化。人们需要不停地改进和发展技术,也需要从新的高度来认识和解读技术,技术哲学的诞生便是这种需要的产物,技术哲学中技术异化的论题将常论常新。
二、技术异化实质在于自然与社会属性价值判断的冲突
异化的本质含义是指某种社会行为所产生的价值与主体价值取向相冲突。郭冲辰博士认为"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和影响,即客体对主体的效应,就是价值。"[2]这一定义应该从两方面理解,首先是客体对主体具有"作用","作用"既包括现实的,也包括潜在的;另一方面是主体对客体"作用"的认同。价值的确定不仅仅与客体的自身存在相关,而且还取决于主体的评价体系。
技术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自然属性是指技术必须遵守自然规律,"人不是在’自在自然’、’自在之物’之外去从事技术活动,而是在自然界所提供的客观物质条件基础上来展示自己的本质力量、做出发明创造的。
"[3]以自然属性为基础,人们对技术的价值判断是工具理性,认为技术的价值就是工具功能的最大实现,正是基于这种价值判断,一些人将技术仅仅看作是工具在自然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与这种观点相一致的是价值中立论,"技术在本质上是中立的,技术就是技术,无所谓好的技术和坏的技术。"[4]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人们会不计后果地使用技术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于是就产生了自然环境恶化、生态环境破坏、社会阶层分化等异化现象。
技术的社会属性是指在技术的产生、发展和推广应用过程中都会有人和社会的因素介入。"技术领域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人创造出来的,因而取决于特定时期的人的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和目标。"[5]正如马克思所说:"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6]技术的社会属性充分体现了技术的属人性和目的性。它表明技术在实现过程中会因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而同时产生不同的价值取向,人们需要对技术的价值实现进行判断和取舍。当然,人们并不能完全清楚地判断出技术及其应用的价值,这固然是因为人自身能力有限,技术的一些属性也限制了人能动性的发挥。例如技术在某些时候是没有负面影响的,然而由于本身的积累效应[7],在另一个时期技术却出现了明显的异化。
三、技术异化根源于社会建制的不合理性
技术和人这两个方面并不是割裂开的,技术异化也无法由任何一方面单独产生。这就为我们寻找技术异化的根源提供了切入点,即着眼于连接人和技术的社会建制。"合理的工艺和机器的设计在用于特定的目的之前,特殊社会体系的价值及其统治阶级的利益已经融入其中了。"[8]技术的"社会建制"是指技术实现其功能社会组织形式,与安德鲁·芬伯格所说的"技术代码"相似,是一种意识形态、技术规律和社会的交汇点。 技术的社会建制首先表现在社会制度层面。马克思认为把科学技术变成统治工具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现象,技术的异化与技术使用的资本主义方式是分不开的。马克思的异化观只是当时特定条件下的技术社会实现反思。在工业革命时期,技术的社会实现体现在机器大生产的工场里,技术理性支配下的社会价值取向既不考虑人的发展,也不顾及自然承受力,因此广大工人阶级深受技术异化之苦。"当把科学技术从资本主义制度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技术异化现象才能消除。"[9]诚然,这种对异化消解必然性和可能性的分析将异化普遍性展示为历史性的东西,但是也可以理解为技术某个时代产生的异化会逐渐消解,而新的异化又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
技术本身发展的社会实现形式也直接影响着异化的产生。在技术发展的手工艺阶段,人们觉察不到技术异化性。工业革命以后,技术与科学联姻形成了新的社会建制。在这种建制下发展的技术功能异常强大,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人存在和发展的社会环境,甚至已经作用到了人本身,基因技术、生物纳米技术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将人划归到了自然存在物的行列,技术已经从最原始的物质基础上开始消解人的主体存在。正如埃吕尔所说:"人看来获得了更大自由……可惜这些事情没有一件对技术系统提出挑战。技术甚至还给予人类多样化的手段,但是这种多样性仅在技术允许的限度内存在"。
技术社会存在的表现形式就是社会建制,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存在是生产机器,战争时期的社会存在是武器,然而技术的存在形式已经逐步脱离了具体的物化形态,不仅作为各色的末端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且已经形成一种意识形态渗透到了人的主观意识中。技术进入全面遮蔽人发展的阶段,就需要对技术异化产生新的反思,对这种技术时代特点进行卓有成效反思的学者当属海德格尔。"人类也许已经不得不进入一种更为原始的解蔽而逗留,并从而去经验一种更为原始的真理的呼声了。"[10]这就是他所称为的无思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或许能够成为一个深思的生命本质。
参考文献
[1]毛牧然,陈凡.技术异化解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2月号.
[2][4]郭冲辰.技术异化论[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51,60.
[3]许良.走出技术批判的误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9月.
[5]F.Rapp.AnalyticalPhilosophyofTechnology(BSPS,Vol.63),141.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27.
[7]盛国荣,陈凡.论技术发展过程中的累积效应[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月.
[8]安德鲁·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中译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6.
[9]杨庆峰.技术现象学初探[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257-258.
[10]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946页.
【技术异化的哲学解读哲学论文】相关文章:
科学技术哲学的科学教育解读04-30
近代西方哲学与科技异化-兼论哲学的本义04-26
哲学论文04-30
虚拟实在的哲学解读04-30
技术异化的消解--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兴起的技术哲学审视04-30
异化·物化·游--试论《庄子》的自由哲学04-29
异化:是哲学发展的推动力吗?04-26
安全文化的哲学解读05-03
以人为本的哲学解读04-26
试论伏尔泰对中国哲学的解读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