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

时间:2024-08-07 14:19:00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论文范例1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论文范例15篇

小学语文论文1

  一、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改革中实施愉快教育

  (一)实施情境教学,在感受快乐中获得知识

  实施情境教学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课文所表现的情境借助多媒体或者是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给学生一种真实感与真切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材中所讲内容的真实性。例如,运用多媒体,把声像以及图片还有影像给学生直观表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真实的情境。这样才会使得教师在课堂中所讲的内容更加具有说服力,并且在这种轻松、快乐的知识氛围中获得知识。例如,我在讲解《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会把桂林的山水美景以及人们泛舟游漓江的画面,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出来,还有船夫在漓江上唱的歌声也用音乐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漓江以及桂林的美景。之后,我会引导学生畅想置身在桂林山水中的情境,然后顺势为学生解读像“危峰兀立”或者是“拔地而起”这样的不常见的`词语,逐步引导学生领悟桂林山水的美景,启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体会到其实语文就在生活之中,这样学生就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获得语文知识。

  (二)实施欣赏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是小学语文中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改革中实施愉快教育,还应该实施欣赏阅读,在欣赏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实施欣赏阅读,就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加强引导,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课文,在阅读的时候更应该注重从多个方面去欣赏与品读,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并且在欣赏阅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我的“自白”书》的时候,我会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唤起学生的共鸣与学生的情感。并且我会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去表达自己对这篇阅读的感悟,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而且我还会指导学生从作者的角度,以及自白内容的角度去欣赏这一篇阅读,各抒己见,达到活跃课堂的气氛。这样,学生就会在欣赏的过程中,对阅读产生兴趣。

  (三)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中

  在小学语文中实施愉快教育,还应该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融入到课堂中。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的原因是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着主动的学习者,让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快乐地学习知识,快乐地成长。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或者是小组表演的方式,还可以运用师生角色互换的形式来进行小学语文教育。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地、主动地投入到语文课堂中来。例如,我在讲解《小猫种鱼》的时候,会让一些学生运用自己的话把课文变成故事讲给大家听,并说出对这篇文章的感受。或者是通过小组表演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来,把死板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快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成长。

  二、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愉快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思想的转变,也是一种教学手段的转变。运用这种教育方式,能够抵抗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厌倦情绪,还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此外,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能够愉快地成长与生活。文章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改革中实施愉快教育,能够把枯燥的学习变为愉快的学习,学生在这种情感教育中感受到快乐,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论文2

  1、创设了丰富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各组的成员们分配好各自的任务后,就要开始认真地查找资料了,当遇到不懂的字词,他们就举手示意老师,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了困难。小组成员们兴奋讨论着自己找到的资料,并认真地记录最后讨论的结果。学习语文不再那么枯燥乏味了,摆脱了学习字词、划分自然段、归纳中心思想等形式上的束缚,学生自己构建知识是那么快乐的而有趣。由于是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和教师的指导帮助,在小组汇报的时候,学生们就自己小组选取的对象进行了详尽而有趣的汇报。汇报后,再理解萧红的文章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2、彻底解决了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学习获得了真正解放

  小学生受到年龄、生活阅历等多方面的限制,认知、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距今较为久远的抽象的语言文字,如文言文、古诗词等,理解就更加不易。这就需要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转化知识的呈现形式,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突破语文学习中的难点。中国的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讲求格式与韵律,每首诗词都有相应的意境与深意,语言高度凝练,朗朗上口。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体味诗人笔下的美景,领悟诗词之外的深刻含义。如在教学李白的《望天门山》时,为了让学生看到当时诗人的所见,明白当时诗人的.所感所想,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就利用图片和动画还原天门山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教学中还可以播放视频,介绍李白的生平事迹。教师朗读诗词时,播放配有古典音乐的幻灯片,让学生陶醉于意境之中。同样的在讲授《拉萨古城》时,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讲到藏族民居时,播放课件,画面上白色的楼房一座挨着一座,经幡飘飘,把学生带入到画面之间,有亲临其境的感觉。讲到大昭寺时,播放课件,寺庙金光闪闪,很是雄壮。在这样的一堂课中,既欣赏了美景,又朗诵了美文,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3、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角色,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都有了较大的转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资源,学生是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按照了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教师布置的任务来选择学习内容。课堂教学结合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从而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如在《小英雄雨来》一文教学之前,教师发现学生对抗日背景了解甚少,直接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因此,带领学生用多媒体设备观看了影片《小英雄雨来》。学生了解的课文的背景,在课堂上愿意参与讨论,学习的热情高涨。

  4、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增加了文化底蕴

  语文教学不应仅仅局限在教科书或教师补充的内容,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源等自主进行课外扩展阅读。帮助学生建立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充分地去开发了语文资源。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补充教学内容,使知识的呈现方式多样化,变革学生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最终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小学语文论文3

  摘要:人类正在进入一个被数据概括指引的时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大数据的作用,大数据已经无处不在。然而,语文教学服务为了追赶当下时代的步伐,也开始运用了大数据模式进行教学,那么大数据时代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什么变化呢,下面主要分析一下大数据时代来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生的转变。

  关键词:大数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引言

  大数据时代的开启是一次重大时代转型,即将改变我们的生活学习模式。然而对于语文学科这种历史悠久的内容都在变革当中,因此大数据时代也会给语文教学带来重要影响。发挥大数据的优势,促进语文阅读采用最新型的教学方式进行阅读教学。在大数据的影响下,学生改变了自身的阅读能力,从而可以体现出大数据时代带给人的可持续发展性。

  二、大数据掌握,阅读教学与生活贴近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总是会有一些固定的教学模式,阅读文章的类别有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基本就是掌握文章的问题,然后对其进行剖析,再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思想感情上的解析,这样一篇阅读教学似乎就完成了。这样长时间以后,学生会对阅读学科没有兴趣并且讨厌老师教课的.内容。教学中的文本内容是很充分的,但是教学的方式却很老套,所以会产生差距产生时代感。有些教师还会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为学生寻找一些课外现代感很强的文章作为教学辅助,这种情况一般都是教师在自我陶醉自我欣赏,学生对这些内容是非常不感兴趣的。所以当大数据时代来临后,教师可以利用网络阅读进行对阅读文章的筛选,还可以非常便捷地挑选出学生感兴趣的文章,比如在教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一课时,教师如果只是简单的对学生讲述文章大意以及简单补充一些阅读相关的知识,那样是很难引起学生注意力的。但大数据显示,现在的小学生似乎对一些趣味书籍以及实验书籍特别感兴趣,教师可以选取一些这方面的书籍用来引导学生作为本堂课的拓展,主要是为了可以培养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兴趣,这种课外延伸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课堂教学特别积极认真,还主动与老师交流自己喜欢的内容,与老师互相讨论。

  三、大数据掌握话语热点,阅读教学与时代贴近

  社会发展的很快,语言文字也跟着变化的很快。变得快,是有一些重要的事情在不断发生改变,航空事业发展的多快,地球那么大,一下就飞到了;电脑网络通讯发达的人们都不用写信传递消息了,一个信息一个电话就都搞定了;上学的时候教师都会教学生怎么写信,采用什么方式,信是一种文体,有一定的格式。现在的学生都不懂了,然而再学习写信技巧也没有什么作用了,想说什么发短信就能够表达了;然而最重要的是与外国人交流的机会变多了,多种语言的相互接触,使中国话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语文中的语言文字是不断随着时代发展而改变的,比如,“白白”本来是外国话,现在很多人把它当中国话了,并且已经养成习惯,变成临分别时必须使用的词语;有人用“520”表示“我爱你”,而早已经传播给大众知晓,当然,随着时代不断地发展,都会逐渐出现一些新词语新的含义,比如失联、微信、刷屏、高富帅、白富美等等,本来都是开玩笑的,但是这种表达方式让人觉得会很有趣,会吸引很多人用这些词语表达内容。所以不断地拓展自身阅读的范围,让学习语文知识可以贴近时代,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学科当中蕴含的热情,教师因此不断吸引学生,可以和学生一起看报纸上的新鲜报道以及相关评论,及时观察学生的思考方向,让学生随意表达自己的见解,不断让学生养成热爱思考的习惯,侧重培养学生自己的辩证能力。

  四、大数据表现教学状态,阅读教学精细化

  依靠现在科学技术,对阅读课堂全面整治,利用相关技术将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保存,然后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来看阅读教学的真实情况。在过去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同时教很多班级,老师难以解释的是,为什么同样的教学方法有的班课堂就很活跃也很积极配合老师,但是考试成绩却是不怎么理想,相反有的班级课堂气氛并不活跃反而有些沉闷,学生看起来也不在状态,但为什么考试成绩却比活跃度高的班级学生成绩好呢,到底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教师很不解。所以教师开始研究问题的解决办法,最后采取,教师可以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同行评价、其他科目教师评价等方式,还可以进行综合专业培训、综合教学质量提升、有针对性地互相进行改进建议。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如果依旧还按照自己的经验和视角去教学,那么在目前发展迅速的时代下,就会逐渐跟不上教学发展的需要了,所以教师通过借助大数据可以将课堂内容完整的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来,这种方式也非常有利于学生科学理性地分析文章内涵以及解决文中问题,如此教学方式,教师也不再是盲目教学。大数据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把阅读分为准确而又细小的内容逐一进行学习,还可以帮助我们制定阅读的目标,在需要对阅读内容精细化学习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水平情况进行深入教学,逐渐细化教学。并且通过大数据统计与分析,学生阅读能力不高提升较慢的原因,是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少,学生没有及时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自身思维并没有被激发,对于阅读题的分析理解也比较吃力,主要就是掌握的词汇量以及课外延伸阅读不足造成的。

  五、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已经如约而至,想要从海量的数据中寻找知识并且构建知识,就要发现语文学习当中的规律以及目前的学习现状,引导学生学习阅读的能力,激活学生的想象与联想思维,并且能够在自身的认知状态下通过大数据学习从而对阅读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见解。只有这样不断地引导学生阅读知识能力的吸收,并且跟上时代转变的步伐,响应现代教育改变的时代需要,提升阅读方式和思维,带领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学习,这样才是采用大数据教学的最好结果。

  参考文献:

  [1]马鹏华,王金涛.“大数据”时代小语课堂阅读结构范式的重塑[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7(1):92-94.

  [2]孙阳.iPad环境下“数字布鲁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6.

  [3]王金涛.“阅读跨界”与“思维翻转”的范式变革[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16(2):9-10,16.

  [4]周雪.小学语文阅读类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

小学语文论文4

  摘 要:摘要 :当今社会的发展,对公民的口语交际的能力越来越高,较强的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是对公民综合能力评判的标准之一。然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和信息交流的不足,农村教学主体的口语交际水平也明显不如城市。 关键词 :农村小学语文;口

  关键词:语文口语教学论文

  一、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一)口语交际能力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在日常的生活中语言的表达,是人们思想表达、信息交换、情感交流的主要方式。在人们的各种的社会实践中都离不开口语交际,他是一个人思想信息表达的载体之一,而且也是做频繁的。无论是学习、工作、演讲、讨论都是不可能脱离口语交际的。(二)口语表达能力是书写表达的基础根据黄伯荣《现代汉语》的观点,语言的表达方式基本有两种,一是口语表达、二是书写表达的方式。根据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是由口头语到书面语的发展脉络。只有把话说清楚,文章才能书写的才能更通畅观点、更清晰。(三)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从儿童语言、思维的发展关系来看,语言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提高相互关联且有紧密的联系

  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基本要求

  (一)营造口语交际的环境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营造一个口语表达和交际的良好环境,给予学生们能说,想说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说话必须有受听的对象,而且要根据说话的主题和内容受听者必须做出相关的反应。口头表达的一方要表达明确的观点、表达流畅、吐字清晰、(三)培养口语交际的兴趣良好的说话习惯和良好的语文交际的能力,以及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辩证的关系,相互影响。

  三、提高口语教学的具体办法

  (一)营造情境教学的环境

  口语交际是以口头语言为基础,而语言交际活动必须以一定的话题为展开,又必须的语言环境为依托。通过语言的表述上去营建语言环境,依托教材提出问题。教师通过语言加工,通过口头描述对象,且要做到生动形象。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形象思维的想象能力,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让思想表达出来。如设立《口语表达》中的课堂主题中让学生去描述同学的体貌特征、生活故事等等。让学生们有想表达的平台和条件,

  (二)依托生活实际情况

  走进生活,拓宽口语交际的接触面和来源。口语交际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活动。开展学生融入生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深入生活,接触社会。不仅可以增长生活、社会经验,在开展结合社会生活的口语交际活动的同时,有利于学生们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和反应能力、应变能力的提高。社会生活是个大课堂,在这大课堂中可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的同时,可以学习到学校所不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在教师的有次序、有组织的进行。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勇于表达,要多加参与,在不同的环境下都有可能参与。在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中去提升我们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授予方法,发挥主导作用

  在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和条件,要学生们敢表达、想表达。1.悉心倾听在教学中过程中,除了要向学生交代必要的陈述性知识点,还要让学生知道,听时切莫“有耳无心”,不能因为不“说”而不在意思维训练和思考,要对对方的话及时归纳和概括总结,把握优秀的表达方式。听一个句子时要抓住句子主干;听一段话时,要抓住段落的主题意思;听较长的几段话,要抓住每段的主旨,然后加以概括综合,归纳出整体的大意。在高年级听的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听记、听写、听说训练,必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组织表达的整理在听说的过程中要,把握别的主体和观点的表达顺序和优缺点。掌握优秀的思维逻辑。在说的同时要主体明确,简而意赅、抓住论点、条理清晰、通畅流顺。

  (四)多种训练的形式

  不仅要注重课堂的教学,还要采取多种形式的训练。虽然农村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缺乏,但我们也可以创造其他的训练形式。在表演中训练的方法,我们可以依托教材。根据教材课题的故事情节,以小品的表演形式来通过对话来训练。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互相扮演角色。如《长妈妈与山海经》《小英雄雨来》就可以开展对话形式的表演。在训练中可以采用评论讲故事的方式。如评论动画片、电影、时政热点,让同学们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尽可能的多表达。同学之间可以指正不足之处,相互的讲故事,通过自己的加工整理把自己听到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由此来增加口语交际的能力总而言之,提高农村小学语文口语教学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我们教师团队必须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去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只有在明确口语交际的重要性,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切实的提高口语交际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梁琪渝.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冷场面与对策[J].求知导刊.20xx(13).

  [2]乐凤明.农村小学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01).

  [3]骆云潜.口语交际与真情、生活[J].雅安职业技术院学报.20xx(02).

小学语文论文5

  作文,是指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我们大多数人学习语文就是为了学会表达,学会更生动、更有情、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因为作文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体现,所以作文一直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重点。无论是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还是今天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不管语文教学如何改,都始终把作文作为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都始终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都要求学生在作文教学中乐于表达,善于表达。二十余年来,我一直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二十多年的教学、听课以及调查、了解,我发现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出现了以下问题。

  一、为作文而作文教学,忽视作文教学的长期性和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关联性

  我们语文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呈现作文教学,也就是在主题阅读单元后出示的与阅读主题一致的作文教学。教师在工作中重视了阅读教学,没有将本单元的作文教学纳入占时间多的阅读教学中去,而是在单元阅读教学后按照教科书,用一课时或者两课时完成了作文教学。这样把本来比阅读教学难的作文教学放在阅读教学后的次要位置,把本来和阅读紧密相连的作文给分开了,使我们的作文教学失去了阅读教学这个基础。

  二、重视了作文技巧传授,忽视了写作内容的积累,忽视了生活实际

  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注重遣词造句、修辞手法、开头结尾的指导训练,甚至在评价时,只重点强调了某词语某句子的好,但对学生作文内容的假、大、空不给予及时的纠正。还有很多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没有具体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没有教给学生积累材料的方法,也没有提出积累素材的要求,更没帮助学生解决有话写的问题。于是,学生闭门造车或者无话可说、无情可抒。作文也就成了学生一项非常难熬的事情。这违背了我们作文教学的宗旨。

  三、重视了写,忽视了学生读;重视了教,忽视了学生改

  在现实农村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指导完后,就是学生写,然后交给教师批改,到下次作文,本子发下去写下个作文。这样给学生完成作文时间短。学生也是为了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于是短时间内完成。教师也防范是为了完成作文教学任务———讲、改,至于学生是否有所得并不重要了。学生甚至没来得及读读自己文章。作文是学生成长的体现,是学生创造出来的。我们应该让他们充分去读自己的作品,自己去评价,从而实现从教师教到自我检验、自我提高,达到学而有得。

  四、重视了教材,忽视了生活;重视了课堂,忽视了课外

  很多教师严格按照教材要求进行作文教学,不考虑所在的地区实际,对作文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加以变通,作文次数也是按照教材,一学期八次,没有结合平常生活安排作文教学。大部分教师作文教学是封闭的,除了作文课外,难得日常阅读教学练笔和课外练笔。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是作文。如何让学生乐于作文、善于作文呢?针对以上农村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

  1.树立学生作文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唤醒学生作文的需要。

  学生写作既是生活的基本需要,又是精神上的心理需要。因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解除给学生的章法指导以及单纯的技巧指导,要从灵魂深处把学生当成作文学习的主人,允许他们有“出格”的见解,允许他们心有所思、想入非非,让他们在写作中获得思想的.自由翱翔与精神的自由呼吸,在作文中真实、真诚、自然地表达自己。

  (2)逐步引导学生树立两个基本写作观念,即“是自己要写,而不是他人要自己写”和“是为自己写,而不是为他人写”。前者是指写作要求是真正发自自己内心的,是出于自我生命,发自需要的自觉、自主的活动,即作文是“率性而作”,而不是被控制的、迎合的、被动的、失去自我主体性的写作,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愿意写的事;后者是指写作以“我”为先,“以我手写我心”,笔端流泻自己的真情,即所谓“缘情而作”。基于以上两点,我们的教学要向一个方向努力,即向生活靠拢,向自然靠拢,向自我靠拢。

  (3)开展与作文有关的多种活动,激发作文兴趣,给学生作文信心。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参与一些比较感兴趣的游戏和活动,如故事接龙、拟作文题目比赛、制作贺卡、自己拟写贺词、拟写广告词、介绍自己的亲人或者喜欢的事物、拟写课后三分钟总结语和各种集会发言等,从口头作文开始。然后,写片段或者续写、改写、扩写,唤醒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他们的笔头逐渐润滑起来。

  (4)通过对习作自我诵读、推荐发表、参赛等,让每个学生都领略到作文的乐趣、文章的美、文章的力量。写作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活动,而人文精神的培养不需要训练,但绝对需要“阳光”“气候”“土壤”。学生的写作需要的就是其中的一缕阳光、一股春风、一片沃土。学生作文的这颗种子能否发芽、抽茎、长叶、开花、结果,还得靠我们这些园丁悉心呵护和人文关怀,精心培养。

  2.树立用语文教材教作文的理念。

  教材给我们只是一种工具,或者一种借鉴。它是优秀语言的一部分,更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我们要善于使用教材,善于用教材这个点来进行生活这个面、人类优秀文化这个面的学习、吸收,从而创造出更多优秀作品,提高人的素质。下面,以人教版教材小学四年级第六单元“人间真情”主题单元为例,浅谈我个人对教材的使用。

  (1)作文目标贯穿全单元教学。刚接触本单元,我就让学生充分了解本单元主题———“人间真情”,提出在生活中去发现真情、积累真情、感受真情的作文要求,明确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好积累,为单元作文做好素材和情感的准备,为单元作文教学做好了铺垫,使学生有话说,有内容写。

  (2)丰富阅读材料来丰富教材内容。教学古诗两首时,我还准备了几首和这两首一样表达真情的古诗,和学生一起学习,并让学生“举例子说说生活中相似的场景”,也要求学生自己收集相关的古诗。然后,我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古诗改写一篇现代文章,朗读给大家分享。余下四篇现代文的阅读教学中,我始终坚持让学生谈体会和“XX,我想对你说”等片段练习,同时提供多篇和学生年龄相当,主题一致文章,让学生浏览,拉近教材和学生距离,把学生从教材的学习拉回到生活中感悟。这样很多的写作技巧就潜移默化到学生头脑去。

  (3)单元作文教学时,我没有从技巧和基础指导着手,而是让学生整理本单元学习以来所收集到生活中的事情,要求选出最感动最能体现真情的平凡事情,先和同伴交流,然后写作。我只提了唯一的要求: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很快就完成。我没有立即收学生文章来批阅,而是让学生分组自我诵读,小组提出意见,自我修改;小组推荐一篇,小组分角色一人一部分读给全班听,班集体交流。学生再次自我修改。最后收到我手中批阅,几乎都是基础方面的批改了,比如错别字、语句通顺或者对一些句子改表达方式了。让我欣慰的是,很多学生在作文中引用了一些古诗句。

  3.树立生活就是语文的大语文观。

  学校的课堂教学固然重要,因为能给学生系统知识和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真正锻炼人,决定能否成功的,是社会。许多优秀作品,都是对社会反映。解决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的问题就必须引导学生做生活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人和事,留心电视和新闻,引导他们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积累素材。莫言在谈创作时说“从身边的生活经验入手”。所以,教师在心里把五彩斑斓的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教给他们感悟生活和积累生活素材的方法与能力。语文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活动,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摄取反应农村特点的景、事、人、物,拓宽学生知识面,为写作做好铺垫。

小学语文论文6

  一、以学生为中心,这是有效运用的核心理念

  观念是行劝的向导,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会直接产生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在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教师展开的,将学生视为从属的课堂参与者、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整个教学成为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过程中如果依旧以教师为中心,那么,教学只能是从传统教学的满堂人灌变为现代教学的满堂电灌,只是披上了现代化教学的外衣,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这样的教学势必是失败的。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出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整个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着学生这个中心展开。只有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才能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师生共同参与与探究的平台,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一)素材选择要贴近学生学情,提高本身实效

  在制作课件或收集信息时,要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要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选择最具典型性与代表性的素材,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这样才能使现代信息技术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学情,能够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思考的独立性,从而使学生在轻松而愉悦的氛围中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否则只是按教师的主观意愿来选择素材,就会脱离学生这个中心,无法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与动力,不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自然也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运用时要处理好突发事件,促进课堂生成

  学生是鲜活的生命,有着不同于成人的思考方式,即使在学生之间也存在差异,为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并不能预料到课堂所发生的情况,总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如果只是机械地照搬预案,同样会脱离学生这个中心,不利于学生认知活动的`开展。因此,要实现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当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时,不要将学生的思路强行拉到预定的教学方案中来,而是要灵活运用教学技巧,对预设的学案进行合理调整,当堂创作,真正做到张弛有度,使得整个教学活动在教师的灵活掌握下围绕着学生有效展开,使得课堂处于不断的动态生成之中,实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这样的课堂才能具有生命的活力,成为学生自主发展与自我展现的舞台。

  二、适当放慢教学节奏,在师生、生生之间展开互动探究

  现代信息技术将教师从繁重的板书中解脱出来,可以让教师与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展开思考与探究。但许多教师片面追求大容量,教学节奏加快,学生并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展开独立思考与探究,这也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有深入地思考与思维,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自主交流与互动探究,才能让教学成为学生的学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放慢教学的步伐,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展开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当学生存在不同见解时要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交流与讨论,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实现师生的共同参与与互动探究,真正实现以学定教,让学生由学会到学会,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与思维,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教师拥有一双善于观察与发现的眼睛,要能够从学生的眼神与表情中读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一知半解,还是完全不懂,还是彻底明白。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来调整教学节奏,学生明白的地方一代而过,而不懂的地方则要重点讲解,这样才能在全体学生深刻理解与掌握的基础上实现教学容量与密度的增大,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三、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为教学服务

  不可否认,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重要优势,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深奥的知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展开主动探究,实现了学生由苦学到乐学,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构建的转变,这正是新课改下我们所追求的有效教学。广大教师也正是看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这种优势而狂热地运用于教学之中,无论是新知的讲授还是旧知的复习或是优质课的准备,清一色的现代信息技术,没有现代信息技术就无法上课,甚至是不用现代信息技术而采用传统教学手段的教学与优质课与新课改没有任何联系。这是在这种错误的认识下将传统教学手段推向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对立面。冷静下来认真思考,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真的是势如水火,只能两者选其一的关系吗?教学手段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就在于运用,正如赞科夫所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也就是说教学方法只是一种手段、一种方法,只有独具匠心的运用,才能使之成为推动学生认知的重要手段。也就是说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都是平等的,都有着各自的优点与缺点,如果只是盲目地排斥与肯定,并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只有理性认识,科学运用,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比翼双飞”,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的强大联盟,才能为学生打造一个富有活力与魅力的课堂,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动力,引导学生展开主体探究,构建高效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四、结语

  总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这是新课改下小学教学的必然趋势与重要方面,是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步伐,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这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要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探索,这样才能摸索出一条有效运用的途径,探索出全新的教学模式,使之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使之成为展现学生个性,激活学生思维的最佳平台,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乐趣。

小学语文论文7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是追求高效率的优化效果的时代,它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急需教育领域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和出好人才。而传统的教育观点、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技术和方法已不能适应,以现代技术教育为手段的教学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示了一个新的天地。

  下面我以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情况来谈谈它的魅力和优势。

  一、巧用多媒体手段,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课堂效率。如在教《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其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不要以静止去看待事物,否则会坏事的道理。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设置船动、剑不动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先观察然后再问学生:古人到了岸边会找到剑吗?由于观察了直观、动画的图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不需老师多讲解,学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这一道理,教学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采用了新颖的方法,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而多媒体手段应用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我先播放海底世界的录象片。动听的音乐、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学生了解欣赏了海底美丽、神奇的景象,而且让学生得到了美的陶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看完了录像片后,学生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个个兴致勃勃,热情高涨。

  三、巧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多媒体软件集图、文、声、像、动画等手段于一体,能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在教口语交际《皮球掉进池塘了》时,先让学生说说电脑屏幕上打出的两幅图的内容,然后出示一幅空白的画面,同时放出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象。有了前面两幅说话的内容作基础,又创设了情境,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同时,激活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四、巧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a)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训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素质,使其观察能力得到提高。如《日月潭》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在教学时,我先用录象放日月潭的资料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提出观察的重点让学生边思考边观察:一是日月潭的位置;日月潭名字的来历及清晨和下午,日月潭的风光怎么样?观察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分别进行描述。描述后,再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体会作者对事物观察的准确、描述的恰当、传神。最后指导学生分别谈谈自己的观察后的感受。通过教学活动,训练了学生观察能力,使学生的观察素质得以提高。

  b)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思维训练,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如《蛇月庄稼》是一篇用逻辑推理来探讨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科学短文。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理清蛇与庄稼之间的因果关系。教学时,巧用多媒体手段,形象巧妙地、一步一步地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启发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多媒体具有全面性、创造性、超前性的独特功能,老师要充分利用其资源,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运用多媒体手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培养出更多的创新的人才。

小学语文论文8

  一、激情教学的意义。

  (一)激情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比较保守,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挥,而激情教学则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激情教学可以使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拓展,视野得到延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激情教学时,教师通过个性化、独特化的教学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充分展露出来,为语文教学的成功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二)激情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激情是一种持续时间比较短的状态。在心理学层面上,激情指的是一种激动兴奋的心情。在这样的状态下,人们会将注意力全部放在眼前的工作或者学习当中,进而减少外界因素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激情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主动性,同时也能够改善教师长期不变的、枯燥的教学模式,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二、进行小学语文激情教学的策略

  教师要想将激情教学更好地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

  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都不是很高,因此在激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十分必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不仅要擅长知识层面上的教学,还要拥有比较全面的素养,诸如风度、性格、爱心等,这样才能够启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教学当中。同时,教师还要进一步端正自己说话、做事的方式方法,带给学生“正能量”,培养学生乐观的性格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改变教学方式

  在激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并能够根据课堂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灵活转变,充分遵循“环境激发热情”“情感激发热情”和“兴趣激发热情”三个方面。其中,“环境激发热情”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创建一些课堂情境,改变小学语文教学依靠黑板、粉笔和教材进行知识灌输的传统方式,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进行表演,通过学生的'参与,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情感激发热情”则是指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并以学生的兴趣作为中心点,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进而感受到课文中作者想要表达的各种情感,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更加深入的感悟和理解。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和网络已经进入了大部分的课堂教学之中。而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比较强,因此在激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这些新颖的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可以在备课的时候制作一些课件,并将课本知识和一些课外内容进行适当的融合,让学生通过新颖的方式进行语文学习。这样能够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现今的社会中是需要一定激情的,课堂教学同样如此。因此,从教学之始教师就应该把蓬勃的朝气和对学生的鼓励带进课堂,用富有激情的语文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论文9

  摘要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的说理文不多。其文体定位为以议论说理的方式来阐明观点或批驳谬论常用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即议论文体。而整体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然方式,它强调用整体的、联系的、动态的观点去研究并实践教学过程。两者的细腻无痕对接将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同主张与风格,这对小学语文整体教学视角下的议论文体教学发挥其重要功能。

  关键词 整体教学;议论文体;明理;写法

  对于议论文体的教材教师如何在整体教学视角下进行教学呢?我们知道议论文文体教学的核心价值在于教会学生学习作者如何说理以及怎样以理服人,从中揣摩具体的说理方法和内隐的表达规律。如今,小学语文教材中为数不多的说理文一般都运用了例证法,即用事例来进行议论说理。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学生发现课文是如何“就事说理、以理服人”的。那么,小学语文整体教学视角下的议论文体教学路径是如何实施的呢?

  一、整体感知——知事例,明道理

  整体感知,是指读者读完一篇文章后产生的最初的心理直觉,是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大体上的整体把控。就整体感知的内容而言,主要是感知议论文中的具体实例,这就需要引导学生能认识到事例究竟是什么,一般可以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重新叙述,而后,引导学生发现事例所表达的道理。这样的教学强调了学习主体的意义,反对阅读教学中教师过于关注自己教的行为,而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对文本的自我解读上。它的主要阅读要义是了解文体,能够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头脑中形成整体的印象。以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说理文《说勤奋》为例。课文引用了两个人物勤奋学习成才的故事:司马光勤奋写作出巨著和童第周勤奋学习实验成功的故事。故事内容一读就懂,所讲道理也一看就明白:想要成功需要勤奋。教学时,我们让学生在通读初读的基础上,感知全文内容,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全文共4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学生通过自主读书,师生交流感知,形成了一个整体印象,构成了文本最初的感性构思。

  二、局部研读——析事例,悟写法

  一般而言,感悟关注的是学生对文本本身意义的正确解读,以及在此基础上文本所隐含的意义的自我感受,这种感受是多样的。就整体感悟而言,学生对文本获得感受难以是整体的,但学生能否正确解读文本是可行的。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获得对作品的初步印象后,就要对作品的核心内容进行整体性的跟踪。然而,议论文体的事例多以叙述型呈现的。教学中需要教师对事例进行分析,就分析事例方法来说,我们一般采用探因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归纳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为主。在《说勤奋》一课中,我们可以发现,两个事例的构段方式似乎有惊人的相似,即“叙事+议论”的段落结构,这种写法有别于一般的叙事文体,它是一种概述,有一定的教学价值,而这恰恰是学生需要学习的写事例的构段方式。我们的教学如何基于局部研读事例而展开教学的呢?

  板块一、借助关键词,感知事例

  “强化初读,延迟开讲”,学生通过自主读书后,教师呈现课文事例的词语,要求学生读准领会,并借用其中的词语简要说说事例。

  呈现两组词:

  (1)史学家 高声朗读 滚瓜烂熟 更加勤奋 抓紧时间 编成巨著

  (2)生物学家 毫不气馁 急起直追 经过努力 远渡重洋 完成手术

  教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再要求学生借助呈现的词语进行整合说说司马光的故事。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后明白:提取有用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司马光的故事,这是一种叙事的方法。再让学生用这种叙事的方法对童第周的事例做完整的表述。这个过程的教学实则对课文事例有一个大致了解,既是运用学法又是为后面叙事的段式结构的通明做一个 铺垫。

  板块二、分析事例,感悟事理

  1.借助学习单,提取信息。

  教师用学习单帮助大家学习课文第二段:司马光小时候和长大后是怎么勤奋的呢?请大家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提取有用的信息简要概括下来。

  2.交流反馈,归纳学法

  A.交流反馈,感悟勤奋

  (1)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2)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B.数字激趣,了解巨著

  C.联系实际,自主交流:你读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用一个词来评价他。这么有天资的人还这么勤奋学习,勤奋写作编成名传千古的史学巨著,说明了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也谈谈看法。学生从读到悟明白了成功等于一分天才加九十九分汗水。

  D.小结学法:提取有用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并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事例的以理服人。

  3.运用学法,放手自学

  学生反馈,交流,通过视频播放,了解相关的青蛙卵剥离的手术资料,最后激活学生内心,学生联系生活进一步明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个版块借助了文本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后迁移学法,最后明了人物与勤奋的关系,通览了文本的写作 意义。

  板块三、对比阅读,学习段式

  (1)对比这份内容,找找这两个事例写法上的相似之处。教师需提示学生要关注事例“怎么写”的秘密。经过比较之后,学生不难发现两个故事中隐含了“侧重表述”的叙事方法,在构段的方式上文本采用“先叙事后议论”的说理方式。故事表述的内容又恰恰呈现更细致的段式构架:称号——事例——成就。 板块四、提取信息,学用结合

  借助本册第二单元第6课《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内容,从中提取与叙事结构有关的信息,根据叙事的构段方式,以“一事一议”的方法,浓缩成百字文。这种整合重组的训练方式融阅读重构、深度思维、归纳概括于一体,能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与思维能力。学生习得了议论文中事例叙述的构段方式及“一事一议”的文本结构,对今后阅读相似的文本不仅能结构化解读,也学会了议论文文体中事例表述的写作方法。

  通过深度研读,了解两个人物事例的阐述,组合其与全文整体的关系,利于对文章的主旨中心和文脉的深入理解,最终发挥文本是例子的最大功能。

  三、整体把握——把文脉,清层次

  有了基点与路径的实施,整体教学就可以走向终点——整体把握。所谓整体把握,简单说就是对文本的初步的、大体的理解与认识。这显然是一个过于概括化的表达。从理性层面来讲,它强调读者对文本脉络的掌握。在这个层面里,最重要的一环是了解行文的脉络。我们知道文本的思路是怎么表现在文字里,那就是文脉。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文本的整体思路,理清文脉,才能形成教学的整体。在这个环节的教学,我们还必须懂得议论文体在文脉与层次上如何凸显其中的“理”。详查小学课本说理文,其“理”的呈现方式不外乎借用景观引发、引用古训揭示、由常识追问,或从故事展开,提出观点的方式虽然不同,但几乎都是众所周知的“常理”。如《说勤奋》一课在梳理层次上的教学以提问题入手: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写了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自学后很快提取了需要的信息。开头通过设问的形式明确地摆出了自己的观点,结尾是对全文的总结,号召同学们不忘勤奋,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这就是“常理”。教学时还必须让学生细细读一读,议一议文本结尾下的结论:“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能忘记‘勤奋’”二字。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学生感悟到生活和学习条件与勤奋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中也未曾体现条件的好坏对他们勤奋的影响,在生活条件改善的时代,我们仍不忘“勤奋”,可见,勤奋的存在之重要。回顾全文,文本呈现了一条总分总的文脉,整体语文视角下的议论文体教学也恰恰实现了整分整的语文整体教学的地气对接。薛法根先生说,议论文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找到自己的“金饭碗”,从事实材料中产生属于自己的见解和思想。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精神的发育和智慧的生长。

小学语文论文10

  什么佳作神气韵味的追求,美感的体验,想象的活跃,都在这紧张运行中被齐一化了,转化成了形式多样的匠气十足的试题表达式。如排序题,考26个拼音字母,非得这样考。E__G,即要求在横线上填写相应字母。或者给出几句话,要求排顺序,而且有一个统一的排序答案。改错题,非得人为地制造错误让学生修改。如有这样一道题,要求改错“春天到了,百花文放”。老师觉得学生应该会把“齐”字写错成“文”字,故设了这样的练习。孩子改成:百花开放,结果当然被判错,孩子们也很茫然,因为他们不会把“齐”字写成“文”字。还有判断题,非得弄模棱两可的ABCD答案,让孩子在懵懂中选择。如此种种,使语文教学受制于追求高分竞争的紧张运行之中,于是为了应对考试,就有了复习的应对。一年级就开始提前结束上课,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专门的复习。如专门的量词训练、专门的句式训练、专门的易混字训练等等,把许许多多人为的混淆让孩子们练习。隆重的考试仪式由内到外规训了师生语文教与学的本质。

  吊诡的书写格式规训小学语文是儿童告别他的口语世界正式进入书面语世界的阶段,小学语文教育由此必然要规范儿童的书写世界。问题在于我们规范的聚焦点在哪儿?是更多地在意一种正确的书写格式,还是在意一种书写的灵性?在现实的语文教育中,我们常常把书写格式装饰得非常神秘,学生首先对格式要求有一种恐惧。比如,拼音的书写,在拼音四线格里,上格只能穿到什么地方,下格要达到哪儿,老师似乎要用尺子来测量。如日记,在二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日记的时候,老师仅仅在意格式,至于写什么,怎么评价,老师已经顾及不到。只要符合日记的格式要求,都得到赞赏,没有符合日记的要求,就算写得再好的内容,也得不到一点儿赏识,仅得回两个字“重写”。一、二年级的学生被告知写话的时候不能写对话,因为冒号、引号容易用错。为了避免写错,就得让学生学习第三人称的转述。这样的学习还有意义吗?如一次一年级的考试,考的内容是看图写话,图中画着:老人摔倒了,一个小朋友去扶。有学生是这样写的:一天,小明在上学的路上看见了一位老婆婆摔倒在地上。小明急忙上前扶起老婆婆。老婆婆说:“谢谢你,小朋友。”小明说:“不用谢!”(当然这位小朋友的冒号引号的格式没有用对,尤其是写在方格里的时候)但老师“忍无可忍”,为了让学生明白书写格式的重要性,罚学生抄下面这段满分的写话:一天,小明放学了,他在路上看见了一位老奶奶摔跤了,就把老奶奶扶起来,后来老奶奶夸他是好孩子,他觉得心里特别高兴。在老师看来,这些规范从一开始就要严格掌握,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然而习惯的养成要与灵性的保护和发现是要一并进行的。我们没有必要用标准格式牺牲了儿童表达的灵性。规范的书写格式应当要求,但是,格式的掌握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内化的,在语文的学习中,书写的格式与书写的内容不论从学生的表达上,还是从教师的批改上,都应该是要同时关注的,怎样的“长写作性灵的善”与怎样的“救书写格式的失”是要认真思考的。过于注重书写格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忽略了书写中的语文思想的萌发,忽略了书写中文化的意蕴。

  凸现的“教师化语言”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教师也极为积极地以学生为主体,但是中国传统的师道文化的存在,使得教师们很自然地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的“己”无可厚非的指的是教师自己,这就意味着只有“我”(老师)才有权力判断什么东西是普遍可求的,根本没有想到学生想要的是什么。只有“我”(老师)的心灵才是个有资格的心灵,学生的心灵则加上括号不需要在场。由此,彰显的自然是“教师的语言”。如汉字的学习,每一个汉字,老师都得让学生一个个去拆换汉字的组成部件。如学习“战”字,学生做的事情是把含有“占”这个部件的其他字找出来,学生挖空心思找到了“贴、帖、点、店、站”,这些字在老师看来是很容易找的,可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们来说,确实是很困难的。三年级学生学习写作文———肖像描写,学生整节课轰轰烈烈拿着小镜子对着写镜中的自己,一直在“蘑菇发型”还是“云朵发型”上争论不休。低年学段每篇作文的开头,都要求是“一天(逗号)”。学习完《曹冲秤象》,一定要花很长时间在讨论还有什么其他的秤象方法。学习了冰心的诗歌《雨后》,一定要让孩子们讨论诗中的小哥哥不好,因为他乱踩水,又不好好拉着小妹妹,等等。这些老师的语言,让语文的课堂学习虽然“声势浩大”,但却无所作为。在学生的语言表达上,也尽显知识的教师个人化。如一个孩子用“希望”造句,我希望世界能下雪。老师改为:我希望世界能够和平。学生说“勇敢生活”,老师判错,因为答案是“勇敢飞翔”。学生写到“粗粗的尾巴、尖尖的角、白白的`翅膀”,被判错,因为标准答案是小松鼠的尾巴、小山羊的角、小白鹅的翅膀。这些异化的仪式,已经披上了神圣的“规范的遵守”的外衣。一位孩子说:“一看到我们的语文老师就会想起给白雪公主吃毒苹果的巫婆。然而,白雪公主并不知道给他吃苹果的是巫婆,学生也尽力“听老师的话”。这位孩子的担忧“我们会不会是白雪公主”?就很让人深思。

  小学语文教育规范“异化”的后台取向

  (一)“抽象”的语文教育习俗教育习俗,简单的说就是经过长期的实践形成的约定俗成的教育话语。由此不难理解教育习俗是情境性的、文化性的、生成性的,它绝不是教育规律、教育口号的机械照搬。要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去形成教育理论,但是教育理论又是不会机械对应各种教育现实的,教育理论与教育现实之间存在着特殊的联系。没有理论的教育实践是盲目的,没有教育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在任何情况下,用实践来证实或检验某一特定理论是有问题的,用理论来套解特定的教育实践是没有生命力的。然而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着大量的本来应该鲜活存在却被抽象化了的教育习俗。比如,小学生学语文要多读多写,这是长期的语文教育实践形成的话语形态。然而,读写什么?怎样读写?小学生是需要教师的实际指点的,而不仅仅只是老师布置作业的形式。但是在现实中,很多语文老师只注意到了多读多写的抽象存在,而没有把它化为自己和学生的一种语文生活方式。比如,一位语文老师布置学生的暑假作业,要求学生每天读书二十分钟,然后按照“日期—书名—读书时间—家长签字”的学校传统的方式交记录表。一位学生和家长没有这样做,而是按照“书名—推荐理由—自我评价”的方式建立了阅读专题。比如,孩子看《凯琪的包裹》、《装在口袋里的爸爸》,家长写上推荐理由是亲情的感染。孩子写下的感受是人与人之间需要温暖。然而,开学因为不符合老师的表格要求,被退回来重写。于是家长不得不在表格上签下了自己的五十多次姓名。学生不得不在表格里一遍遍抄书名,老师满意了,孩子哭了。这些抽象的习俗让教师们完成了工作量,但是却剥夺了读写本身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享受。

  (二)“概念化”存在的学生目前我国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诉求。语文新课程以极大的热情关注到这一点,在课程标准中的表述中,表达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发展个性”、“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等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然而在语文教育的现实中,对“人”的概念的抽象理解,使得学生更多时候是“概念化”的存在,而不是真实的存在。即学生是抽象的“人”,是“概念人”,而不是一个有意义的人。比如,一、二年级的学生本来最擅长写对话,但却因为冒号引号容易格式不对而被勒令不要写对话。三、四年级的学生本来内部语言已经发展,但是又被写实所禁锢,写自我介绍要通过带小镜子来写。五、六年级在对生活有更多感触的时候又被教育为只能写光明,不能写黑暗,就是写黑暗也得最后被光明战胜,等等。这些语文学习,使对“人”的尊重仅仅限于表面。阿伦特(HannahArend)t在《人的条件》一书中指出:是生命而非世界才是人至高的“善”。[1]生命是什么?“教师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2]这就是关于对“生命”的尊重。正如叶澜先生所指出:“教育发展的内在核心问题是对‘人’的认识,教育学基本原理的突破需要从对‘人’的认识的反思开始。”她认为就中国目前教育学理论的现状来看,“在有关‘人’的认识上,主要缺乏的是‘具体个人’的意识,需要实现的理论转换是从‘抽象的人’向‘具体的人’的转换”。[3]而所谓具体的人就是指“作为一种物质的、理智的、有感性的、有性别的、社会的、精神的存在的各个方面和各种范围,这些成分都不能也不应当孤立起来,他们之间是相互依靠的”。[4]我们的语文学习是在学校教育中的对母语的学习,母语,是我们精神的家园,语言学习的背后应该是人的生命世界的存在,母语并不是一个人可以随意拾起放下的工具,它包围着一个人,并且侵入这个人的所有经验、理解、判断和行动中,通过语言,一个人才参与到一定的历史和社会中来。学校的语文学习伴随着孩子珍贵的母语习得的过程,这样的语言学习是最牢固、最具诗意的,充满着心灵的体验,这与鲜活的生命息息相关。

  (三)“可量化”的语文知能为了更好地评定学生,进而评定教师、学校,必须有一套量化的指标进行比较,从而区分一个人在这个群体中的位置。于此应运而生统一的标准、统一的答案、统一的授课内容、机械的计分方式,这使语文教学活动渐渐转化为一种如韦伯所说的“理性活动”,即是一种把事物都化为方法问题的方式,用特定的计算和干预工具,将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人与知识置放到以算度为中心的统摄之下,“世界不再是真实的和有机的‘家园’,不再是爱和沉思的对象,而是变成了冷静计算的对象和工作进取的对象”[5]。并以此发展出一套知识原则,与写作模式化、阅读程式化、考点精确化共同氤氲了一个可计量的领域。一系列的语文教学活动便规范化了,课本只是成为了为练习阅读、写作而设的工具,教师授课的目的也就在于使学生能以特定的方式获得特定的知识体系。大家关注的是这些规范化、格式化的形式,很少关注活动的内容。这些机械的测量的“诞生”带来的是活生生的语文学习环境的“死亡”,语文知识成了脱离生活的孤立的“量”。也因为一切是可以计量的,大家也就习惯于以累加的角度来看待学生的发展变化,知识本身被忽略了。由此,教学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不是为了知识,而是为了获得形而上的高效,以此来衡量什么是成功的教学、什么是失败的教学,谁是成功者、谁是失败者。本应该由其他标准共同确定的事情,却要按照效益或“代价—利益”分析来决定。本应该规导我们教育的那些独立目的,却要被产出最大化的要求所遮蔽。正如苏格兰物理学家LordLeloin说:“当你不能用数字表达,你的知识就是不完备的、贫乏的,从而是不令人满意的……如果你不需要用什么知识去参加检测或考试,那么这些知识就不需要知道。”[6]在这种价值的感召下,一切都可以化为数字来衡量,一切都以数字来说明,否则就是含混的,不能说明问题的。什么批判性阅读、什么真实的表达、灵动的感觉,在这可算度中灰飞烟灭。

  小学语文教育规范的真实存在

  诚如上文所述,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习惯用一系列的“规范”指引着学生的语文学习进程,殊不知,学生缺失的却又是我们苦苦追寻的规范。我们的学生满脑子想着的是我要怎样回答试卷上的题目。“我脑袋空空,写什么呀?”“语文课一点儿意思也没有,整天不是做题就是唱‘大’字加点就是‘太’。”小学生们这样的感慨其实就是对我们的语文教育规范的质疑。当一个才入学一个月的小学生正儿八经的说“天底下最讨厌的两个字就是‘语文’”的时候,我们该对小学语文教育作出怎样的思考呢?真正的语文规范的掌握带来的应该是注重语文思维习惯的培养,从而使语文学习经验得到良性的形成。而“异化”的语文教育规范带来的只是注重“量”,为了达到立竿见影的时效性而进行题海训练式的语文学习,沉重的量化训练让小学生们苦不堪言。面对活生生的真实生活,我们不能仅仅检测学生:表达了这么一些语言,这些语言符合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学生知道,在他们成长的这一阶段里,需要什么样的语言和需要做什么样的事情。小学语文教育的规范应该还原其真实面目,即规范应该是为真正、真实的语文思维习惯的培养而设。

小学语文论文11

  一、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儿童文学的意义

  小学生所学习的儿童文学都是经过层层筛选后编入教材的,它们都是积极向上,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章,在这样的语言氛围中,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自身素养,在阅读儿童文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进行自身素质的改善,努力养成良好地行为习惯和语言交流习惯。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儿童文学教学策略

  1.丰富语文课堂,培养整本书阅读习惯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在上面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的思维模式,没有将自己的观点倾注到阅读内容中去,这样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整本书的阅读学习中,教师不像以前一样站在讲台上,而是走下讲台,以一名普通读者的身份参与同学们的讨论,可以就一些讨论话题做一些适当的扩展,不再像传统的教学一样让学生按照事先设置好的思维模式去阅读,而是跟着学生的思维和观点去阅读,这样不仅增加了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机会,而且培养了学生热爱阅读,热爱思考的良好习惯,与过去的语文课堂相比较,为了让小学生更加热爱儿童文学,班级可定期组织一些“班级读书会”等活动。比如在笔者所带的语文课堂中,在每个月初笔者都会给全班同学推荐三本儿童文学读本,每个月末笔者都会组织举行一次“班级读书会”活动,活动的内容主要是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就是将全班同学分为三组,每组成员互相交流在这一个月自己读了什么样的书,书的主要内容和告诉人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第二个环节就是同学们互相讨论在读书过程中自己遇到的困难和不懂的地方,然后互相探讨,各抒己见,第三个环节就是每组成员选出一个代表将自己组所没有解决的问题整理出来,由笔者解答。这样一学期结束,学生们的阅读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不断提高,久而久之便会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2.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性阅读能力

  与其他文学作品相同,儿童文学的首要价值是蕴含在语句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而且审美性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都共同认为审美性教学就要从小学抓起,教师有责任去引导学生打开心灵中审美的窗户。比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篇散文时,很少有教师引导学生去想象一个宁静的夜晚、伴着皎洁的月光,月光下的池塘被茂盛的荷叶覆盖着的恬静景象,教师常常会忽略对学生这些审美意境的培养,而更多的是关注文学作品的理解性阅读,但是对小学生来讲,缺少任何一种阅读能力都是不健全的,因此,在平常的教学当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思维模式,多关注学生审美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3.重视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文学阅读的影响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人们对儿童文学也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儿童文学阅读的推广中,儿童文学的读物也日益丰富,这些因素对儿童文学进入小学语文课堂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该紧紧抓住这些机会,多鼓励学生去阅读,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了解儿童文学,扩大阅读量。

  4.关注儿童接受心理,尊重学生阅读爱好

  儿童文学的阅读主体是小学生,因此进行儿童文学教学就必须要关注小学生的儿童文学接受心理特征,只有较好的了解了学生的阅读心理特征我们才会更好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进行儿童文学教学,才会不断满足学生对阅读的心理需求,小学生虽然思想不够成熟,但他们仍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以及思想感情,所以教师要尊重小学生思想的自由性以及学生自身独特的价值性。

  三、总结

  儿童文学的教学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耐心指导,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学阅读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儿童文学带来的乐趣,不断提高各项阅读能力,使综合成绩和自身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小学语文论文12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为了教好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两点。

  第一,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学生只有积累了一定的字词句之后,才能写出较好的文章。怎样才能有效地掌握一定的词汇呢?笔者认为首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其次可以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第二,注重学以致用,教师要结合实际及时指导。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身旁,她出门我陪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很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第三,要注重评价。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评价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地体会到: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一旦有了浓厚的写作兴趣,写作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小学语文论文13

  一、减负增效的含义

  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或者教师的发展观和价值观能够反应出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和办学理念。学校的办学水平越越高,对减负增效就越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观和对自身发展的追求越强,证明学校的办学成果越好。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观念,决定于学校办学历史的沉淀,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我国教体育系日益趋于理性的当前形势下,小学语文具有更科学的教育方式,并且注重对学生的减负和增效,也使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观追求突破原来保守而转变为开放,这种开放的价值观促进学校文化的发展。这种价值观包括个人价值观以及学校价值观,不能以强弱和大小进行区分,并且这两者属于一种整体,不需要强加区分。小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就已经具备一定的口头语言能力,在进入学校和班级之后进行语文学习,除了要提高口头语言能力,更重要是对学生书面语言读写能力的培养。汉字的特点是表意,相对于拼音文字来说要复杂得多,所以对于小学生识字、写字的教学和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学生会出现语文功底不够扎实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文字功底有所欠缺。

  二、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策略的探讨

  1.对课堂的结构进行改革

  小学语文的基础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繁杂的,绝大多数的小学生缺乏对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经常督促其学习,这样就会导致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而脱离了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身份。这种教学结构下,教师会不自觉的以课堂任务作为标准来评判小学生的课堂表现,这样就会使学生感觉到压力很大,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对知识点没有明确的认识,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时,教师应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改革传统的课堂结构,使教师具有合理的教学实践,学生也具有一定的自由讨论和提问的时间。学生在这种课堂结构下,不仅能够明确教师的教学基础和重点,也能够记录自己存在疑问的地方,在提问和讨论的时间时请教老师。通过这种课堂结构,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2.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备课很认真,课堂互动上学生很积极,课后的作业学生也能够按时完成,但是学生的语文成绩仍然不能得到提升。通常小学语文教师都会认为学生的成绩决定于自身的教学质量,其实不然。想要学生的语文成绩得到提高,除了教师的'教学质量之外,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就一定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成绩。语文学习需要长期的积累,尤其在小学阶段,这一阶段是小学生形成学习方式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如果教师只注重对学生增加学习压力,会使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信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和讨论,另外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记忆力的培训,让学生背诵名家名篇,摘抄积累语文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创设个性、民主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对每个小学生的想法基于充分的尊重,有时可以让小学生不用举手直接发言。因为小学生的特点的思维发散的比较快,具有很强的跳跃性,如果一味地追求课堂规矩,当教师允许小学生发言的时候,小学生由于时间的拖延很容易表达不出来自己的思维。教师应鼓励所有小学生的想法,不能因为小学生的想法与应试教育的答案不够一致就对小学生进行否定,这样会使小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打击。语文课堂教学想要得到良好的效果,需要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当前小学生具有张扬的个性,每一个小学生对于教师教学方法也具有不同的需求。所以教师应针对不同需求的小学生进行教学调整,根据小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够进行语文成绩的提升,并且充分发挥其个体优势。让学生除了考试压力以外,真正的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就能够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

  三、结束语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应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注重对减负增效这一教学理念的实施,充分发挥小学生主体地位,针对小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课堂结构的改革,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真正意义上达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论文14

  【内容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低段语文识字量递增,艰巨的识字任务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共同期待解决的问题。也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交给学生多样的识字方法,带给学生识字的乐趣。

  【关键词】 低段识字教学 主动识字 生活识字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学生不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就无法阅读和作文。字词教学因其特殊的基础性,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承担着奠基石的角色。阅读教学由它始发,并由它贯穿起句段篇的教学。若没有扎实的字词教学,随后展开的阅读教学将可能成为空中楼阁。因此依照个人角度,对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进行反思,愿与同行商榷。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这句话道出了识字教学的重要性。这句话也 常听 老师挂在嘴边,但在教学中怎样凸现识字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把握不准。我认为这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1、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转换教师角色,但到底怎么改,怎样把握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教师心中没底。于是,反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忽视双基的教学,课堂上一会儿合作,一会儿探究,在新颖的形式下,缺少实实在在的内容。2、对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准。如第一册教材的拼音部分,这部分教材安排了学拼音、学生字、读儿歌三项任务。三项任务有轻重之分,但教师在教学中平均用力,甚至本末倒置,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了读和理解儿歌上。由于教学中忽视了识字教学,更没有在识字方法上深入探究,所以教师难以完成识字任务。

  那怎样才能提高识字效率?我认为主要是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堂本应是情趣和梦幻的栖息地,不仅是低段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学本身内在的要求。那么,在识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呢?

  一、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低年级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旨在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愿意识字,喜欢识字,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倘若学生并没有把学习看作是如饥似渴的需要时,教师再精彩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认知活动也是无吸引力的。需要影响情感,一般来说,学生对于符合自己需要并能满足其需要的事物、活动抱有积极肯定的情感。

  1、充分肯定学生生活识字的成果

  在教学《识字1》一课时,让学生说说:这么多的生字宝宝中有没有你的'老朋友?一生说:“我认识‘争’,教室后面的墙壁上贴着‘力争上游’这四个字。”一生说:“我认识‘泉’,因为我的名字叫‘钰泉’,是我爸爸喜欢玉泉山,才给我取了这个名字。”??对学生的回答,我都及时地给予了肯定,使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自主识字的愿望更强了。

  2、从汉字本身的规律中寻找识字的乐趣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汉字本身的规律,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在教学“元”字的时候,采用新旧知识联系的办法,给“元”字添上宝盖头,再换上口字框等,从而引出了“完、园”,使每个生字的学习都有一个特定的情境。这样,学生的识字由于碰到具体的语言经验而发展起来并固定下来。学生也在愉快的环境里接受形象的感受,使之印象深刻。

  3、开展多种有趣的识字游戏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只要是游戏,孩子们就会喜欢。让学生在玩中认识汉字,边活动边识字,符合儿童的天性。

  3.1传统的“开火车”游戏法和“欢乐对对碰”游戏法都能提高学生的识字乐趣,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一种轻轻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提高识字的效果。

  3.2学生对字谜非常感兴趣,恰到好处地运用字谜帮助学生识字,也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学生在猜字谜、编字谜的过程中,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义,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如“懂”字的字谜是“重心靠边戴草帽”;“改”字的字谜是“己见反文尾巴小”;“员”字的字谜是“宝贝小口头上开”。再后来,学生也能模仿着自己编,比如“照”:一个日本人拿着一把刀杀了一口人洒下四滴血。我也因此趁机对学生简单讲述了日本侵华事件,真是一举两得。

  3.3看字词做动作,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字词。在教到一些动词时,我就让小朋友们看着字卡自己创编动作。例如讲到“飞”时,我就引导他们:“小朋友,你们知道飞是怎么样的吗?谁会做做飞的动作?”这可难不到他们,纷纷站起来,做着各种动作。于是我便叫上一个学生,请他做飞的动作,然后请在座的学生猜猜,他做的是谁飞行的动作?猜对了我就请他们边看着黑板上的字,边做动作,边说:“我学小鸟飞飞飞。?‘我学飞机飞飞飞。?

  3.4编顺口溜。例如,教学“于”字时,我先让学生想想与“于”字相近的字,小朋友们一下子就想到了“干”,接着我把“干”写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小朋友找出“于”和“干”的区别,编出顺口溜:“干字带钩于于于。”长此以往,小朋友们编出了许多顺口溜,如“半个月亮就是胖”、“两人并排土上坐”、“人才进门就是闭”??

  二、丰富生活识字的途径

  现代汉字教学观认为,儿童识字,是他们自己生活、学习、成长的需要。为此我们应努力在汉字与儿童生活间建立联系,丰富识字的途径。

  1、让课堂回归生活

  比如在教学《自选商场》。课前我把教室装扮成自选商场的场景。当学生看到生活中的自选商场搬到了课堂上,看到那么多熟悉的物品出现在自己的眼前,甭提多兴奋了。我顺势展开自选物品认汉字的活动,寓教于乐,从孩子熟悉的生活中去构思教学情境,不仅把汉字和实物建立起联系,丰富了这些汉字的人文积淀,更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了愉悦。

  2、做生活都有心人

  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为识字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可让孩子自由地选择生字,进行课外识字,成效也不错。但低段学生缺乏自觉性,选择性,需要教师和家长的不断提醒。经过一学期的引导点拨,现在班里的学生基本 都能在 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在班级、校园边走边认汉字;在家长的帮助下,选择在电视、商品包装袋、路牌、广告牌等途径,反复地接触认识汉字,积累了不少字词。

  总之,只要我们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孩子的喜好出发,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识字就不再是一种乏味地机械记忆,而是一种有趣的活动。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果,又发展了他们的能力,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小学语文论文15

  档案袋评价(PortfolioAssessment)是当前国外教育实践中应用比较广泛的评价方法。它通过收集学生日常点滴的学习成果和反思报告,形成某一时段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资料链条,反映知识的建构过程,从而更加清晰地掌握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这些连续性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小学生处于作文写作的起步阶段,因此作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写作兴趣和自觉写作意识、修改意识为目的。恰当地使用档案袋评价方法能够使学生反观自身的成长、进步和存在的问题,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档案袋评价简介

  档案袋评价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目的而有组织地收集相关资料,通过资料累积展示学习的进展或个人成长过程,从而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自我认知和反省能力的一种评价方法。哈佛教育学院“零点项目”、美国伯克利大学K-12作文项目都采用了档案袋评价方法,效果较为明显。“档案袋评价一方面能够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的成功与挫折,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机会,使学生能够学会自己判断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感受成长;另一方面,档案袋也为教师、家长和其他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评价材料,使教育者能够更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1]。因此,与其他评价方法比较,档案袋评价在具体学科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它可以加深学生对具体学科的深入学习和理解,深化学生对学科内容学习的反思,也利于教师对所教科目形成具体而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它以行进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通过改进学习过程来改善学习结果。小学作文教学恰恰是一个较为缓慢的、渐进的过程,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档案袋评价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

  二、档案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可以概括为三点:第一,不爱写。写作文在孩子眼里是既神圣又困难的事,将词句组织成能够表情达意的段落文章对他们来说是有很大挑战性的,也常常是力不从心的,因而他们对写作文往往持有一种厌恶恐惧的心理。第二,不会写。小学生处于写作的起步阶段,对写作的方法、技巧还处于摸索、模仿、借鉴的状态,没有形成较为自觉的独立写作与修改意识;同时课外阅读量有所欠缺,对生活的感受和积累也有待丰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小学生的写作,造成不会写的困境。第三,写不好。心理上的排斥恐惧、方法积累上的欠缺盲目,必然导致写不好的结果。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也存在方法和观念的误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缺乏总体观念与意识,往往只注重某一单元内作文方法的传授、总结与操练,片面断言学生的写作成绩,而忽视学生在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取得的成绩。“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急功近利心态蒙蔽了找寻学生作文写作进步的眼睛。很多家长要求孩子迅速提高作文水平,而没有意识到写作文是一个过程,写好作文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忽略了对待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孩子学写作文要耐心、鼓励和赞扬的现实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档案袋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学生和家长找到摆脱困境的突破口。档案袋评价是连续进行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它关注学生学写作文的全过程,摒弃终结性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长处,放松心态,消除恐惧。通过建立、保存不同类型的档案袋,让学生获得写作方面的合理评价标准和体系。同时,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积累素材、借鉴方法,让他们和自己的过去作对比,真切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提高其写作文的兴趣。

  三、档案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具体操作———以展示型档案袋为例

  所谓展示型档案袋是指“一般情况下能展示学生在某一学期、学年或某个阶段在学科学习中所取得的成果。其目的是帮助家长与老师充分了解学生在某一时期内所取得的成绩,并且能够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或特长,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主要由关于档案袋的说明、内容清单、最佳作品的代表性样本、所有内容的日期和学生对内容的自我反思组成。”[2]具体地说,小学生作文展示型档案袋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某一阶段内的作品,包括最初的作品和学生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和最喜欢的作品,以及教师为学生选出的能代表学生不同阶段水平的作品。(2)记录学习过程中学到的新写作知识和技巧,可以是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的成果。比如为开拓写作视野、寻找写作素材而设计的专项练习;学会观察后写的一篇小文章;学会运用一些新鲜的成语句式后写的文章;阅读之后记录阅读的作品名称和感受,以及积累阅读量的记录等。(3)与他人交流后的记录,包括对自己作品的'再认识,以及老师、同学、家长提出意见后自己的体会等。(4)教师的评语。教师要将有针对性的评语写在每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后面,以便及时给予学生纠正和引导。(5)家长的点评和感受。针对孩子一个阶段的变化和进步,家长也要有所记录和表达,与孩子和老师及时沟通。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可以细化,例如,为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我们可以设置如下步骤和内容:教师为全班学生准备统一的档案袋或文件夹,贴上统一的名签;及时批改学生的作文,注重点拨,提示特定的作文方法;引导学生定期翻阅、检视档案袋;鼓励学生及时总结写作心得、感受;启发学生反思自己的作文活动,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培养学生写作的主体意识与自信心。例如,针对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可以布置学生写一句话日记。首先,教师可以给家长写《致家长的一封信》,告知家长教学思路和方法以及家长应在家中如何指导。然后,帮助学生设计书写日记的格式,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格式。同时,引导学生寻找写作素材,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然后将学生分组,由组长对每人每一周的档案袋进行检查、讨论和口头评价。最后,推荐出每人最好和最差的作文进行评改,本人修改完毕上交教师和家长评阅。4~5周以后,总结学生的日记写作,把典型作品拿出来和全班同学分享,同时让学生交换档案袋。教师每周都要认真批改学生日记,给学生写下激励的话语,并定时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写作情况。家长要定期阅读孩子的作文档案袋,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予以具体的肯定、赞美,要多与孩子交流写作的感受,如有所悟也可以及时成文,放入档案袋中。

  四、档案袋在小学作文教学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档案袋评价的关键在于师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反馈和学生之间的展示与交流,因此在运用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阅读。在档案袋建立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对学生作文的阅读很重要。当学生上交了自己改了无数遍的作文后,他们更多的期盼是老师和家长的认真阅读和阅读之后给予的鼓励,这种鼓励可以增加他们写作文的信心。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人欣赏的渴望。”这在小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他们心智单纯,最信任老师和家长,因此教师和家长要通过阅读孩子的作品来表达对他们努力的尊重和重视。要懂得理解和欣赏他们,即使写得差也要通过阅读作品,用心地寻找闪光点,让他们始终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坚定继续写下去的信心。第二,交流和展览。要在班级开辟“优秀档案袋展示园地”,由学生自发进行评比,选出优秀的档案袋展出。这时,学生可以将整个写作过程和对他人作品的感想记录下来,存进档案袋。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在评论他人中反观自己的问题,从而为自己确立以后努力的方向。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建立班级论坛和空间,在网络上展示档案袋作文的成果,激发学生持续不断地建立档案袋的信心和热情。第三,档案袋评价要有个性、有针对性,不能流于形式、死定标准。要尊重每个学生在作文方面的差异,淡化横向比较,鼓励相互学习,关注个体的纵向发展。了解学生的独特性,挖掘他们的写作潜能,然后因材施教。

  五、档案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优点及作用

  档案袋评价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能够发挥多层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健全心智

  首先,增强自信心。“档案袋评定是针对传统的标准化测验强调事实知识和脱离真实情景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此种评定非常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发展方面作用较为明显。”[3]学生通过档案袋中实实在在累积下来的材料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逐步克服自己的缺点,看到自己的力量,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势必能增强对自己的认识和自信心,这对小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其次,培养自觉意识。运用档案袋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小学生将自己不同阶段的作文进行对比,使其逐渐形成较为明确的写作目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使写作文的过程成为一种自觉的活动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再次,培养交际能力。在班级或小组的交流讨论环节中,学生将自己在档案中积累的心得感受、总结的经验教训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畅谈,有助于表达能力及交际能力的培养。在交流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的写作水平都能够获得提高,进入良性循环。

  (二)掌握写作方法

  档案袋评价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是言之有物的积累过程,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点拨、与同学的交流,以及自己对一篇篇作文的反思,总结写作的方法要点,从而在技术层面上有所提高。

  (三)客观有效地反馈信息

  档案袋中的第一手资料所形成的信息链条,能够较为集中地向教师和家长展示学生学习中所取得的点滴进步以及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能够有效客观地提示教师和家长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从而使作文教学更有针对性、启发性,也更加个性化、高效化。总之,档案袋评价这种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多层次、多角度展示了培养“学习的建构者”“活动的探究者”的过程,践行了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将档案袋评价运用于小学作文教学是推进“生命书写”这一终极目标的有力手段。

【小学语文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06-10

小学语文论文05-17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04-07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24

【精品】小学语文论文08-02

小学语文论文【优秀】05-19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论文06-12

小学语文媒介素养论文04-28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