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时间:2024-07-20 14:15:38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

  摘要:在我国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是能够对传统语言文字有一定的赏析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期间不断提高审美意识,以及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小学是每个孩子发展的关键时期,而语文教育就是决定关键的成败。小学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感受美,接受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素质。各个教师应当就小学语文帮助学生提高审美问题进行思考,研究更良好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语文阅读;审美情趣;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教育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内心情感以及对赏析美的看法,目的是培养学生提高审美能力。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学科,每一个语言文字都带着美的内容,语文就是为美而诞生,是提高学生审美最为宽阔的途径,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各种美的因素帮助学生形成真、善、美的心理素质。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意境以及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这些都蕴含着强大的审美价值,教师通过文字以及情境教学使课文中的各种美渗透到学生意识当中,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在朗读时投入真情,让学生感受美

  语文是一门充满情感的科目,其中优美的文字、跌宕起伏的情节变化很容易牵动阅读者的情绪,教师在朗读时带有浓烈的情感变化会把学生带入文章的意境中。各种文学作品中都带有作者浓烈的感情色彩,教师根据文章情感变化采用相应的方法触动学生情绪发生变化使学生感受美,学生以此把握作者在文学中表达的情感,从而产生对美的向往。教师还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讲解,使学生产生审美兴趣,积极主动的去探索美。情感阅读是建立在学生理解以及教师指导的基础上进行,而在各种审美方法中“美读”是基础,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后让学生用语言将自己对文章理解的内涵读出来,教师再对此进行评价,然后再运用优美的文字表达出作者真实的情感。如在《再见了,亲人》一文中,朗读时需要朗读者将其中感人肺腑的情感表达出来,再如《长征》宏伟的感觉,王维的山水诗《鹿柴》则是寂静幽暗,而牵动心肠的《梅花魂》却是委婉深沉,使学生走进文章境界中自然的'将自己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

  2品味词句,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如要学生的审美素质,就必须激起学生对美学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时感受到喜悦感、自由感以及惊喜感,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审美的内驱力,使学生在研究美的活动后留下深刻的印象。语言是艺术中另一种美的存在,让学生在细细品味词语,句式分析中发现美、品味美、鉴赏美,以此达到提高审美效果。如《鸟的天堂》一文中就有非常多优美的句子,特别是其中的词语更值得细细品味,其中的“颤动”一词就赋予了绿叶鲜活生命力的特点以及特有的精神状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适当的用其他的语言代替文中的词句。如颤动一词就可用涌动或颤抖代替,然后让学生在再次朗读,体验颤动一词在文中的奥妙,以及与其它词义的差别。教师应当让学生多多阅读那些精言妙语以及神韵深藏的句子,加强学生的语感训练,充分让学生领悟其中的情之所在,使学生潜移默化接受美的感染。情感朗读能将学生置于文中的情景中,极大发挥学生的联想空间,只有如此学生才会对文章审美产生愉悦之情。

  3创造审美意境,感受阅读形象美

  艺术存在于不同思维中,而美也是通过不同感受激发出的思维情绪,不断研究美的人才可以感受到不同美感,真正品味到艺术的价值。由于小学生不具备良好的审美想象力,也没有足够的表象,在表达情感时就很难把其中的意义书写出来,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再现文章情景,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在情景中受到触动,将学生引入审美的境界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画,多媒体情景再现等方法将文中描述的画面呈现出来,还可以通过自身形体表演生动形象的描绘出文中的画面,也可以运用优美的音乐带动学生的思维,或者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文中的人物加深学生对人物的了解。语文课程应当注重鲜活的创造力,使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能发展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审美创造力,从而使学生领会到文章所表达出的情感,感受到文章语言句式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4文本剖析,感受悲剧美

  悲剧类文学作品对学生的审美也有一定的影响能力,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缺乏悲剧型题材的作品,例如《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都是悲剧作品的代表。悲剧作品最能牵动人的心肠,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如何才能牵动学生的情绪,这就需要教师进过仔细的思考。其中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想方设法的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有价值的东西,运用文中美好的形象以及动人的情感感染学生的情绪,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文章的价值,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难能可贵的东西。如在《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既能让学生感受圆明园前夕的辉煌,又可使学生对圆明园的毁灭产生痛惜之情,为理解文中情感变化打下基础。第二步,将文中蕴含的情感意义表达出来,使学生真正的感受到圆明园被毁灭的本质是清朝的腐败懦弱,让学生了解悲剧产生的原因。第三步,进行价值与毁灭的比较,学生情感在这样的比较下会产生悲愤、怜悯之情,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道德情操。

  结语:

  总而言之,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审美课题,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探究的问题,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学习,提高自身鉴赏美的能力,将自身所学贯彻到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创造能力。学生也应当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多多探究体验美学,阅读时仔细品味语言文字中的意义,不断训练。

  参考文献

  [1]王艺霏.培养审美情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例谈[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1):144-145.

  [2]舒建业.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8):199

  作者:罗天翠 单位: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中坝九年义务学校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2

  摘要:实施个性化阅读是小学语文新课改的重要教学理念。我们要想将这一理念深入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就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为中心的程序化教学,将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性阅读,产生不同的阅读体验与感受,以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主体地位;课外阅读

  个性化阅读是新课改下阅读教学的重要理念。开展个性化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而且可以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阅读,让学生能够真正走进文本。这样,学生眼中的每一篇文章才不会是词语的堆砌,是固定模式化与程序化的知识模块,而是可以通过文本与作者展开互动,产生情感的共鸣,实现对文本的全方位解读。那么,如何开展个性化阅读呢?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对师生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在以往的教学中完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次要地位,且以讲为中心,即教师将文章按照大纲的要求条缕分析塞给学生,使得学生根本就没有阅读的机会,只是在被动而机械地接受知识。因此,要实现个性化阅读,教师首先就要对师生与文本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阅读的主体,那么,教师在学生的阅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这直接关系着阅读教学的成败。

  1.教师要成为文本的开发者。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机械地照本宣科,成为教材的附属,带着教材走进学生,而是要成为文本的开发者,要善于借助图片、音频与视频等来为学生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从图文声像等多方面来获取阅读信息,这样才能使阅读教学更加生动。

  2.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是保姆,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思想与思维,而是要成为学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要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解读文本,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阅读。这样,学生才能摆脱以往的被动地位,以主体身份来展开探究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

  二、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空间

  1.给予学生阅读的时间。在以往的教学中,以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读,教师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使得学生只能人云亦云,被教师和文本牵着鼻子走,完全失去了学习的主体性与能动性。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少讲一点,不要讲个不停,也不要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来让学生回答,而是要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体会、去感受,从文本中读出更多字面之外的意思,这样才能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打下基础。

  2.引导学生读中思考。阅读与思考本是一体的,只阅读不思考,那么只能了解字面意思,既不能深入体会文字背后的含义,也不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时间,还要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以让学生的阅读更有深度与广度。这样,学生才能通过思考来深入文本,深入文字,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三、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也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定不同的目标。这正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关键所在。

  1.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并不是只有一种方法,而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同、认知水平不同在阅读中同样存在一定的阅读差异。在阅读中有的学生会选择默读,有的学生会选择朗读,有的学生选择合作阅读,有的学生选择边阅读边批注。为此,我们在教学中不能要求学生按照教师所制定的方法来机械展开,而是要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法,或快或慢,或精或精,或个人或小组来展开阅读,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与消化的余地。

  2.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虽是同一篇文章但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却是不同的,我们不仅要允许这些不同的存在,还要鼓励学生不要拘泥于教材与教参,能够切实将文本与现实生活与创作背景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能透过文字形成更多的不同见解与感受。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勇敢地发表个人不同见解,并就此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交汇思想,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对文章的个性化阅读。

  四、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

  教材篇幅有限,课堂时间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因此,我们要在搞好课堂阅读的同时将阅读的视野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课外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闻,让学生可以汲取到更多知识的养分,促进学生阅读水平与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1.选择合理的阅读材料。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文章,教师可以教材文章为中心来展开拓展性阅读,如可以选择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或是不同作者同一体裁的文章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理解水平与写作水平,也可以选取名人传记、寓言故事等小学生所喜爱的内容。只有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阅读材料,才能不断地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夯实学生的阅读基础。

  2.开展阅读成果交流。学生在阅读中的体会、感受与心得,可以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在同学之间进行传阅,也可以让学生来交流阅读心得。当然,教师也不能置身事外,而是要以朋友的身份参与阅读交流中来。这既是信息的输出又是输入,对于学生来说正是一次提升的最佳契机。总之,阅读教学要以新课改为指导,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展开充分而自主的阅读,在课内学知识学方法,在课外求发展,这样才能让阅读教学更加富有情感色彩,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个性化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3

  【摘要】本文论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明确目标,指明阅读教学方向;了解学情,划定阅读教学起点;个性解读,确保教学方向不偏离;接轨生活,顺利到达阅读教学终点,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目标 学情

  小学阅读教学的方法有很多,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筛选,以提升阅读教学品质。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上小学语文阅读课就像是带领学生参加一场赛跑,需要让学生明确起点和赛跑方向,并且确保赛跑时不偏离方向,才能到达胜利的终点。以下,笔者详细介绍自己的阅读教学“四部曲”。

  一、明確目标,指明阅读教学方向

  清晰的目标能让人产生坚定的信念,且目标越清晰,信念就越坚定。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妇女弗罗纶丝·查德威克在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后又决定挑战卡塔林纳海峡,即从加利福尼亚海岸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纳岛游向加州海岸。但那天因为浓雾弥漫,在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时她却因为看不到海岸而放弃了。可见,缺乏清晰的目标对一个人达成一件事的影响是巨大的。同理,阅读教学中要想让学生顺利完成阅读教学任务,需要教师研读教材,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目标作出了详细规定,这是阅读教学需要遵循的总体目标。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每一篇教材文本都有具体的阅读目标,教师只有对目标资源进行搜集、整合、优化处理,才能最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阅读教学才能顺畅地开展。

  以语文S版第十册《珍珠鸟》一课为例,笔者在引导学生开展阅读之前,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本课的阅读目标: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体会;领悟人与动物能够和谐相处的道理。其次,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珍珠鸟的相关描写,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再次,教师给予示范诵读,要求学生模仿诵读,注意体会珍珠鸟的个性以及作者的情感发展。接着,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阅读思考问题,让学生展开集体讨论。最后,教师要求学生以人和动物和谐相处为话题,写一写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这样教学,能让学生紧紧围绕阅读目标进行阅读学习,教学秩序井然。

  二、了解学情,划定阅读教学起点

  学生的阅读学力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学习基础、阅读悟性、阅读习惯和方法都存在差异,其阅读学习行为也会体现一定的差距,因此,教师要展开学情调查,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阅读教学设计和引导,以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比如,笔者班上的学生大多数是农村孩子,有的学习基础较好,有的悟性较好,有的还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笔者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实际设计符合他们的阅读学习起点,促使他们能有专属于自己的起跑线。

  以第十册《提灯女神》的教学为例,笔者在课前跟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大多数学生没有听说过“国际护士节”,有少数几个学生了解护士节,但没有一个学生了解该节日的由来。因此,笔者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目标,把本课教学的起点设计为:让全体学生先听教师讲一个传奇的故事,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进而引出课文学习内容--《提灯女神》;鼓励中等生和学优生主动探究“这个提灯女神是谁”“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一个护士”等问题,并鼓励学优生尝试着把相关问题的答案告诉同伴。这样,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就会在故事的吸引下主动阅读课文,学习中等的学生会带着问题去探究课文,学优生会在探究课文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即使有个别阅读理解能力差的学生不能掌握课文的主旨,但也能通过学优生的解说了解到南丁格尔的伟大事迹,以及国际护士节的由来。

  三、个性解读,确保教学方向不偏离

  参加过跑步比赛(如400米及以下距离的短跑)的人都知道,从起点冲刺往终点跑的过程中,参赛者是不能偏离自己赛跑跑道的,否则比赛成绩就无效。同样,要想让阅读教学顺利到达终点,也应该不偏离阅读方向。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尊重学生的感悟和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那么,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应该怎么样做到既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又确保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不偏离主要方向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只有具备较专业的语文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以及渊博的知识,才能对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进行肯定、引导或纠正,使学生的阅读学习始终不偏离方向。

  以第十册鲁迅的《少年闰土》一文为例,对于少年闰土这一人物的分析,课文中有不少的相关描写,但是书中描写的闰土形象不一定和学生脑海中的闰土形象相一致,教师如何做到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化解读结果呢?对此,笔者是这样引导的:“请同学们结合课文中对少年闰土的相关描写,说说自己眼中的少年闰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并通过‘我给少年闰土画张像’的方式表达你对少年闰土这一形象的认识和感悟。”这样,教师既能从学生的'画像中了解学生对少年闰土这一形象的理解和把握,又能根据不同学生的理解偏差进行纠正。比如,当时有一名学生画的少年闰土是脸色呈紫黑色,脖子上戴着银项圈,手里拿着一柄钢叉,样子却十分害羞。从该生的画像中,笔者了解到该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少年闰土的外貌特征,但是却混淆了作者对闰土性格的描写。因此,笔者对该生的个性化阅读进行这样的引导和纠正:闰土见人时确实很怕羞,但是,对于擅长的捕鸟,管獾猪、刺猬、猹等,闰土却是十分自信和勇敢的,在画闰土画像时你要把握这些区别,然后再决定是画闰土的哪一面。

  这样引导,教师既给予学生充分的个性化阅读时间和空间,又能通过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成果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引导或纠正。

  四、接轨生活,顺利到达阅读教学终点

  “学习是为了运用。”语文从生活中来,也应该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习的语文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终点目标。我们都知道语文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诸多契合点,教师要做的就是观照学生的生活认知情况,让学生生活与语文教材内容顺利接轨,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感受生活,以及在生活中感受语文,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

  《童年乐趣》描写了一个六岁儿童创编乐曲的经过。这个故事带有传奇性,大多数学生不一定都有这样的学习体验。如何让这一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接轨呢?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学习任务: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有所创造。这个创造不一定是伟大的,即使是作出了一点小成就,也十分值得我们回味。请你结合以往的生活经历回忆一下这种感觉。很快,就有学生说道:“妈妈经常让我拖地,我虽然不想干,但不敢违抗妈妈的命令。在一次拖地时,一只抹布缠住了我的脚,我忽然发现原来我走路也能够拖地。后来,我就将抹布固定在拖鞋上,在房间里走几圈就完成了拖地任务。听说现在市面上刚出了一款新式的拖地拖鞋。哈哈,我觉得它和我的‘小发明’差不多,这让我心里暗自得意……”在确认学生有了类似的情感体验后,笔者才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去理解克利斯朵夫创编乐曲的经过。这样,学生就能理解课文中所说的克利斯朵夫的童年乐趣了。

  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如果能够按照如上四个阅读教学步骤开展阅读教学,势必能够给学生的阅读学习带来全新的感受,并且对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4

  1.开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重要性

  1.1开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意义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在小学阶段,教师应该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因此,开展拓展阅读,有利于让学生热爱对阅读产生兴趣,当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时,才会热爱阅读,进而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和能力,拓展阅读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它是课堂知识的拓展和延伸,热爱拓展阅读,有助于丰富学生们的知识水平,激发起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1.2开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提高语言水平

  小学期间,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最关键时期,在课上所学到的书本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因此,要想更好的提高语言水平,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候能够开展拓展阅读,领导学生们走出课堂,看到课外的世界,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视野开拓,学到更多的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丰富语言积累。1.3开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提高写作能力小学生在写作时,如果知识面狭窄,仅限于课本知识阅读,在将这些课本知识应用到作文中,那么他们所写出来的文章将会是千篇一律,因此,只有通过开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才能使他们在阅读中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并在写作时,将这些信息应用进去,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写出文笔精彩的文章。

  2.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技巧

  2.1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古人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都是指环境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也如此,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心愉悦,能够轻松自如,很快进入到阅读的角色中,并从中发现乐趣,掌握所阅读知识的思想内容,提升阅读效率。在创造一个好的环境的同时,教师也应该在课堂上悉心的指导学生进行,通过这种指导,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强烈的兴趣,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文知识水平。

  2.2开发学生想象能力,增加阅读知识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理解事物之间是存在一定的关联的,比如,在生活中,遇见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会浮想联翩,想到许多与画中相关的东西,在阅读中也一样,当遇到一篇美文或者一首诗歌时,教师应该通过对学生做想象指导,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文章所处的环境,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果想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应该丰富阅读内容,进而引导学生,所以,在选择阅读教材时,要选择那些与课本内容相关联的资料,这样才能弥补课本上遗漏的知识,让小学生获得更全面的知识。

  2.3掌握阅读技巧

  无论学习什么知识都应该要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方式,阅读也不例外,在拓展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掌握好阅读技能,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用的方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也可以让同学、家长直接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沟通来分享彼此的心得,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业余时间,也可以举行一些比赛,通过比赛,使学生能看到自身的不足,学到其他人的长处,也能让同学产生良好的互动,促进彼此的学习。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在当今小学课本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学生阅读,开拓学生的视野,在不断提高自身语言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更多的贡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5

  在小学阶段阅读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他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认识语文的重要途径。同时掌握好阅读可以让学生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新课程标准中,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以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更好的学习阅读这一板块的知识?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也探索了大量的教学策略,好让本班学生在学习阅读中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交际能力,使他们适应更高层次的学习要求。

  一、加强学生的阅读

  小学生的成长特性导致他们具有不同于初中生的特点,他们独特的特点也要求教师对他们的教学方法的改变。小学阶段,学生的好胜心强,活泼好动,每天的精力比较旺盛,但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能持续很久。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过长地给学生讲解知识,不然就不能取得預期的教学效果。在花了一定时间的讲解课文后,教师就应该抽取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让他们及时掌握所讲课文。

  首先就是要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首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可以恰当地运用朗读,就可以大大提高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也可以让学生更加理解课本。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朗读这一环节。第一,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朗读,注意拼音的准确性,声音还要洪亮,一字一词吐字清楚;第二,流利地朗读,当学生朗读几遍课文后,就应该要求他们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这时候也需要学生自然连贯地朗读,在朗读时语气要有轻重缓急,要让学生把其中的感情读出来。

  其次在要求学生朗读的时候,要指导他们使用正确准确的读音,在朗读课文的`时候还要让学生把文章的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针对相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朗读起来会有不同的感情。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教师不能武断地指出哪个学生朗读表现的感情是对的,哪个学生的感情是错的。而是应该对不同学生不同的感情加以分析,引导他们往正确的思想感情方向发展,但不管是哪一种语气,教师都应该尊重他们的想法,还要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鼓励他们多读,提高他们的勇气。

  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在一堂课的讲授中,教师要发散学生的思维,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让他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内心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本的基础上就要准确朗读课文。但在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告诉学生为何而读,怎么才能读好等,一定不能让学生只是机械地朗读,反复的读,而是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读通课文。通过反复的提醒以及训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技巧。

  在开始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把课本中自己不会的字词勾画出来,在最初的朗读中就要着重掌握它们。接下来教师就要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这篇课文所讲的内容,如果其中有不懂的地方就要及时询问教师。教师还要让学生注意课文中的标点符号,体会文中所采用的修辞手法还有各种表达方法,理解它们的用法。只有把各个方面的知识点都带入到朗读中去,学生才能对朗读有更一深层次的理解。也只有让学生不断思考,不断摸索,他们才能形成自己的思维,才能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

  三、感知课文,感悟阅读

  只有把朗读和感受语言、分析语言、积累语言结合起来,学生才能从朗读中感悟语文知识。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注意结合这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后,学生对朗读的课文就会有了一定的理解,当学生已经对课文有了基本的理解以后,这时就需要学生去感悟课文了。感知了才能感悟,让学生在感知中去感悟课文,让学生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让他们逐渐培养阅读的能力,这样才是成功的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课本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具有启发育人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对课本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赏析,让学生在脑子里形成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因为小学生的思考比较具体,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朗读,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每一篇课文的讲解都是一次美的熏陶,都是一次情感的陶冶,如果在小学阶段教师能够逐渐养成学生的审美能力,那么对他们进入初中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去想象课文中展现的情景,教师也可以创设课文中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其情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避免繁琐的步骤,在给学生分析的时候要抓住重点,取其精华。新课程标准提出“感悟、积累、运用”,朗读是学生感悟积累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带动学生听、说、读、写的感官的运用,因此,朗读是阅读能力培养非常重要的训练方式。在当代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多让学生朗读,用阅读来代替教师的讲,减少对课本的具体分析。语文的教学要注意学生语言的积累,注意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一个知识点,很多学生看到比较长的一段文字时就直接放弃,根本就没有去思考问题。并且很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仔细,对问题的理解也非常的浅显,导致他们在回答问题时回答错误或者偏题,不能答到问题的关键点上去,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放弃阅读。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首要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朗读习惯,改变他们对阅读的困难认识,让他们对阅读形成正确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形成只要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不断训练就一定可以战胜阅读这一难点。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不断研究班上学生的学习特征,把握他们的心理特性,然后采取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策略。同时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加以调整加以完善,以便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教学效果。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创新,就一定可以让自身的教学方式不断改进,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6

  目前,努力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上共同追求的目标。然而回顾课程改革这几年来,老师们倾情课改,用心摸索,大胆创新,在尝试课改的新思路、新方法的过程中,也遗憾地陷入了一些误区,许多的努力换来的是教学无用功,课堂上出现了一些非语文的现象。这反映出广大教师对语文的理解有误,对阅读教学认识模糊,以致造成了阅读教学的低效和无效。

  那么,造成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呢?

  一、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原因

  1、学科性质理解不深,把握不准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工具性着眼于它的形式,人文性则侧重于它的内容,因此二者不可分割。教师在把握这一学科性质时,概念模糊,出现了一种倾向掩盖了另一种倾向的错误。

  2、三维目标落实不到位

  三维目标中过程和方法目标要求教师通过关注学习的过程、方式、手段、途径等来使学生掌握学习的策略,从而达到会学的目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存在学段语言要求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3、教学方法使用不当

  教学方法应本着简明实用的原则,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有的教师为了使用多媒体,过多地使用了图片和文字资料。

  4、忽视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

  课改实施多年仍把学生放置于接受的位置,总是力图把学生讲明白,符合心中的标准答案;对学生已知已会了哪些知识不明;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学会的知识,教师还是反复提问。

  二、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1、正确理解教材

  教师正确地解读教材,是上好阅读课的首要及必要条件。⑴要从教材、学情、教法三个角度研读文本。既要把握语言特点,又要摸准人文内涵;既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已知,又要晓悉学生的困惑与障碍;既要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又要有教师明明白白的讲解。在正确地解读文本后确定教学的内容、目标、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⑵解读文本时应深挖文章内涵。看过教材稍加思索即讲将起来,自然也就不能引导学生深入读书。⑶正确把握文本的人文内涵和价值取向,这样教师才能在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时予以及时的纠正和引导。如《白杨》一课,作者借赞颂白杨,赞美了边疆建设者们为了改变祖国边疆的落后面貌而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自己又奉献子孙的可贵精神。但有的同学提出:这种牺牲代价太大,是可以避免的。对此,教师应及时纠正并给予正确的价值观的教育。 2、认真进行教学设计

  (1)进行教学设计首先要确定好三维教学目标。设定目标不仅要考虑学段目标,也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

  (2)教学过程要清楚,不能随机。从字词句到文章内容结构的把握,再到学习语言、感悟中心、体会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文章的写法,要带领学生在文中走一个来回。

  (3)教学方法要简便得当,最简单的方法往往是最高效的方法。如《鱼游到了纸上》一课体会青年忘我的品质是重点,其中对“他已经和游鱼融为一体了”这一重点句的理解,一位教师采用了这样的方法:“融为一体”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会和游鱼融为一体?怎样读好这句话?围观的人会说什么?而另一位教师则采用了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方法——朗读。教师引导学生:看到青年画技高超,人们不禁赞叹起来,老人说……(教师手指一位学生);妇女说……(教师手指另一位学生);红领巾说……(教师再指一位学生);然后面向大家问:那位青年怎么样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认真作画,周围的一切似乎都不存在了。”教师相机指导:这就是“融为一体”。此时青年为什么会如此学生已经了然于胸了。

  3、加强学习方法的引领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要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习得方法,从而爱学会学。教学生学会学习始终是教师最重要的职责之一:教给学生品词析句的方法,让学生读出好味道来;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和表达的技巧,使学生从读中学写。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是为了不教”,力求使学生的知识迁移为能力。我们提倡“一课一得”,这个“得”不仅包括知识的获得,更是能力的提升。而能力的提升一方面是在学生学习语言中训练获得;另一方面来自教师在课上的引导和点拨,由学习方法转化而成。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对已知形成规律,对学生的未知和一知半解要讲练结合。

  4、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更多的默读、思考、设疑的时间,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破解疑问。学生学有所悟时,教师应给学生发散的时间,再用感情朗读来巩固加深理解感悟,使他们在充分的听说读写的活动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收获智慧。

  总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需要广大教师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努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7

  一、小学语文教师要少讲解,多为学生示范朗读

  讲解和朗读的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讲解是钻进文里,支离破碎地分析,只能让人知道,而朗读则是跃出纸外,赋予生命以激情,让人亲身感受。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只是注重讲解朗读的要领,然后让学生站起来朗读,可能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尤其是一些中心句,或者比较长的句子,学生会因为理解能力不够而没有办法读出应有的语气。每逢我遇到这种情况,总是会先进行范读,然后再让学生进行感想评说,最后再让学生模仿来读。这样,学生就会感觉有据可依,朗读起来就会更有感情色彩。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教师读一句,学生跟着朗读一句,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习得更扎实一些。可以说,教师出彩的范读能够以声传情,以声启智,当学生的朗读达不到教师所设立的标准时,教师就可以亲自范读,以此来打动学生的心。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能够听出教师在语音、语调上的抑扬顿挫,从中领悟到正确的语感。教师的范读会更现实、更直接地让学生感悟到朗读中的情感。

  二、小学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多进行品

  读文本,而不是放任学生去阅读语文课堂的典型特征就是书声琅琅,人声鼎沸。这也是学生进行品读的必由途径。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在带低年级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把课文读出感情来,如果没有教师到位的引导,学生的朗读水平就只能停留在原地。要想对课文达到品读的程度,小学语文教师要先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进行理解。例如,“有了阳光,我们的世界多美呀!”教师进行了讲解后,就让学生进行朗读,还要求学生读出美感来。教师应该让学生先身临其境地欣赏阳光美景,把学生带到阳光温暖的意境里,然后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朗读,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自己画出感觉到阳光美好的词句,从而一边读一边感受。要想让学生的感受留下深刻印象,一定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如读着禾苗的诗句,就让学生自己感受到禾苗在变绿;读着小树越长越高的语句,就好像看到了小树越长越高的情景,最好是让学生在自己的大脑中形成一定的印象,把文字还原成画面,真正读出自己的感情来。让学生运用普通话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课程标准的要求,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所以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品读,用心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缩短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与作者产生共鸣。然后再逐词逐句地时行品味,体会课文遣词造句的优美,从而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的。

  三、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做到多评多议

  朗读课文是学生的`一项基本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当一个学生没有读好课文时,教师会请另外一个学生站起来读,或者是不经过任何指导让学生反复读,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这是因为教师没有给学生恰当的点评,应该告诉学生哪一个词语要重读,哪一个词语要读出怎样的节奏,读出怎样的感情色彩。否则,无用的重复读只能让学生读得厌烦,浪费时间。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往往是自我感觉良好,教师为了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朗读水平在哪里,应该让学生多做评议,可以给出学生几个评议方面,如正确与否、字音是否精确、停顿是否合理,表情是否到位,情感是否饱满等等。这样,用学生的口来纠正学生的错误,他们双方都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共同总结经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大方面,缺一不可,教师要从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开始,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当然这个过程,不能流于形式,而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这样才能让阅读教学更受学生喜爱,培养出更多具有较高朗读水平的学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8

  一、调动学生强烈的互动交流欲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互动阅读教学有声有色

  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知识的动力。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渴望学习的冲动。比如,在阅读《美丽的珊瑚》一文时,主要从颜色、形状、家族、种类、体积、繁殖等方面介绍了珊瑚的情况。对于从没见过真珊瑚的学生来说,很难想象珊瑚的样子。于是,我借助多媒体的辅助作用,通过多场景、多角度、多形式向学生展示海底珊瑚。随着画面的出现和音乐的响起,播音员的配乐朗诵,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当教师提问短文从哪些方面介绍珊瑚时,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得准确、完整、科学。这种教学方式,通过声画并茂、视听并举的方法,为学生创设科学的学习情境,使互动阅读课堂活跃起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信息技术使他们看到了从没看到的景色,怎能不使他们欣喜若狂呢?怎能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又怎能不乐于去学习呢?信息技术走进小学语文互动阅读课堂,使学生和多媒体互动起来,推动了学生的主动阅读,使阅读教学有声有色。

  二、通过各种互动活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综合提高语文互动阅读教学效率

  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的主要途径,更是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理解、思考和感悟能力的切入点。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方法,推进学生互动阅读,能有效增强学生的互动阅读、交流效果。比如,对于《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我利用“互动课堂”模式进行教学,把学生带进电子阅览室,让学生搜集网页上有关的文字、视频等材料,然后让学生通过网络相互交流阅读心得。这样,学生对“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巨大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的损失”这一中心句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且不需要教师的强调和解释。这样,学生在自我学习和相互学习中,体验到了互动阅读的愉悦,享受到了阅读的成功感。这些,就是“互动阅读”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种有效优化。信息技术突破了课堂上难用语言解释的'难题,使学生在互动中“活”起来,综合提高语文互动阅读教学效率。

  三、让学生在互动中拓展阅读空间,培养农村小学生的交流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在互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广阔的天地。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要妙用信息技术手段多角度训练学生,伸展学生的思维,开拓思路。每一篇读文、每一部适宜学生看的影片,都有深刻的教育思想。对此,教师可从读、观、思、写等角度启发学生思索:文中、片中的哪个人物、哪句言语、哪个情节打动了你的心?你想到了什么?通过启迪,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使他们沿着各自不同的思路,酝酿各自不同的感受。比如,在阅读《三顾茅庐》这篇文章时,我首先播放三国中有关片段,从刘备、孔明的人物性格特点入手,让学生结合自己发表感受。然后,我向学生介绍三国演义的故事,推荐阅读这本书。我还让他们想想在自己所积累的诗句中,哪些是表现忧国忧民的诗句,来个小组背诗竞赛。最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这个故事设计问题。我这样引导学生:你一定想了解他的前因后果,请你围绕这个故事,至少提出有助于阅读这部书的三个问题。这样教学,有效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所以,出一些趣味性强、想象空间大、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题目,并结合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能有效丰富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9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多种阅读途径、倡导自主阅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朗读是一种最常用的阅读方式,也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朗读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获得思想的熏陶,又有助于学生情感的传递,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要让学生自主地、全身心地经历阅读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更新观念,要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要给学生充足阅读文本的时间,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我建构,让学生自己阅读,学会阅读。。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阅读,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小学阶段是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成为小学阶段总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在整个阅读活动中,教师不仅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而且也是他们的欣赏者,要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对学生“言传身教”,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总之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为有努力探索阅读指导的可行方法,有意识地把阅读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方针并且进行,才气教育学生获取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的本事,才气逐步达到“用不着教”的抱负境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0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两者之间共同以语言为依托,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目前的教学现状却常是“孤立而行”,即阅读教学只为读,作文教学只为写,致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存有断层,很难有更大的提高。新课标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根据这一要求,本人结合对两者关系的认识,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统一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

  一、彼此的联系

  1、从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目标上看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根据这一目标,我们说阅读教学中的读本在编写意图上,跟日常的阅读是有区别的。通过阅读教学的过程,不但要学生了解文章内容,达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境界,而且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明白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要这样写”的奥秘。这样,也就与作文教学要解决的“写什么”、“怎么写”、“这样写是不是最好”的基本问题衔接起来了。另外,阅读材料多数为简单的叙事文章,与作文教学要求写简单的记叙文也是一致的,阅读的过程是从“文”到“景”,作文是从“景”到“文”,这是相对应的;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作文教学提倡“自由表达”也是相吻合的。

  2、从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过程看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认读、理解、想象的过程,是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其中也不乏对题目及要求的认识和理解,也就是审题,可见写作过程是复杂的智力技能运用过程。二者只有紧密结合,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才能落到实处。其实,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个有必然联系的重要环节。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没有良好的阅读教学作基础,单靠作文课并不能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可见阅读教学对作文教学的影响。这儿仅从课文单元结构来谈谈它们之间的联系。每个单元除阅读的课文之外,后面都安排了作文训练,可见二者是紧密联系的。这种联系体现在:首先是内容上的联系。例如:单元的内容是有关植物的知识,这样的文章如阅读得法,自然会激发学生观察生活中植物的兴趣,积累有关的材料,作文的训练就要求以植物为写作内容,这种书面表达训练就完成了读写的的结合,密切了阅读与写作的联系。其次是写法上的.联系,文章中的写作技巧、思路、手法都可借鉴到写作训练中,如记叙文中的记叙顺序的巧妙安排、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的灵活运用无不为写作提供借鉴。再次是语言形式的联系。例如课文的语言朴实无华,阅读教学中必须要通过读来感受、领悟,而写作教学中也必然受到朴实的语言风格影响,定会写出实在的话,避免假话、空话。

  二、相互的影响

  1、阅读教学对作文教学的影响

  (1)阅读教学中可以积累写作能力

  写作是语文能力的一种体现,而能力是靠积累的,阅读教学是以文章教学为中心组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教学活动,它本身就是一种积累,更是语文能力积累的一个主要源泉。从朗读中,从感情中,从别人的示范中,从尝试实践中,都可以积累语文能力。而从阅读教学中可以积累五方面的经验:一是阅读经验的积累。从一篇、几篇文章读懂的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容易读懂更多其他的文章;二是写作技能的积累。把从阅读教学中明白的谴词造句、谋篇布局的道理,日积月累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上去,便会成为一名好写手;三是语言素材的积累。一些佳词妙语、典故见多了,便会形成语感。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表达时脱口而出,不假累索,写作时形象生动,语言丰富,妙语连珠;四是情感的积累。阅读中受作者或文中人物喜怒哀乐的影响,自己的情感也会不由地丰富起来,而多思善感正是善文者必须的素质;五是生活知识的积累。这是一般阅读具有的功能,对为人为文的好处不言自明。总之,阅读教学中获得的积累不仅对提高阅读能力有好处,与写作所必须具备的文化底蕴的积累也是一致的,是学生能够写作的基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即是如此。

  (2)阅读教学中可以进行写作借鉴

  譬如:在学习有关写人记事的文章时,教师就可以抓住文章中用来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小事,很好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写人能从小事着眼,贴进生活找材料,从一滴水中折射出五彩斑斓的世界;在学习有关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表现主题的文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从一些平凡的小事中悟出大道理的方法,紧密联系学生不喜欢听空洞大道理的情感实际,把道理寓于有声有色的故事中;在学习有关在造材方面很有特色的文章时,教师可抓住文章选材的特色,充分联系学生选材不精、不典型的写作实际,告诉学生如何选择典型材料来表达文章的中心。

  2、作文教学对阅读教学的影响

  从总体上讲,作文教学能够带动阅读教学。我们知道,作文教学的一个根本任务———指导学生如何写文章,而学生要写好一篇文章,就要解决多方面的问题:有哪些材料,如何组织这些材料,文章的思想观点如何表达等等。然后,在作文教学中,启发、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想:自己如何去找材料?如何去组织材料?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感受?可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点拨:在我们所学过的文章中有没有可以给我们写作带来帮助的?别人是如何找材料的,如何组织材料的,如何表达的?又给我们什么样的启悟?这样,不断的引导,不断的思考,持之以恒,学生在写作“知困”的情况下,思索曾经学过的文章,并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了解到要写出好文章,得去认真而广泛的阅读别人的好文章,特别是我们教材中收编的优秀之作。至此可见,作文教学又带动了阅读教学,并且在完成作文教学任务的同时,又实施了阅读教学的任务。

  总之,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本身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实践中重视两者的联系,是符合语文教学内在规律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1

  摘要:本文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出发点,结合个人的实际教学经验,首先讲述生本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确定其可行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本理念

  所谓生本教育理念,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其主要目的是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既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又能达到教学目标。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1.1没有真正树立学生的学习地位

  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师没有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没有真正树立小学生的学习地位,仍然在延用以教师为主导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没能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教师的主体角色在教学的过程中被刻意地放大,忽略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从而出现了教师与学生主客颠倒的现状。

  1.2倾向基础教学而忽略阅读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大多以字、词、句等基础教学为主,只有当小学生进入到高年级以后,才会接触到语文阅读教学,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倾向于基础教学而忽略了阅读教学。其实,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教学不但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语文知识,稳固小学生的知识体系,还可以提升小学生掌握和学习语文知识的学习方法。从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开始,教师就注重对小学生语文阅读的教学,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当学生进入到高年级接触语文阅读教学以后,能对语文学习有一个完整的认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会显得尤为吃力。但纵观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仍以基础教学为主,将基础教学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小学生因为缺乏教师详细的阅读指导,很难掌握阅读的内容。

  2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1树立生本教育理念

  教师想要真正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前提是需要树立生本的教育理念,从根本上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充分地学习和掌握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内容,明确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从生本的教育理念出发,围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为实现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自主阅读的方法来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在布置学生阅读任务前,可以先对学生提出课后阅读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语文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出答案,这样的做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发掘小学生的自主阅读潜力,进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2.2创设生本阅读情境

  想要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在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生本阅读情境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途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充分掌握阅读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等,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教学情境,让小学生真正融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来,深度体会了解阅读的内容及涵义,准确地把握阅读内容,进而提升阅读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成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小学生的阅读教学中,这样比较容易激发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兴趣,为创设阅读情境提供有利条件,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2.3引导学生感悟阅读

  阅读是一个感性的学习过程,它要求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将视觉上阅读的内容、大脑中的知识结构以及心灵感触相结合起来,达到感悟阅读的效果。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足,学习能力不强,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想要让小学生依靠自己完成阅读学习是很难的。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练习,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对阅读内容产生感悟,体会到阅读的内容中作者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在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同时,还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情感。

  2.4积极进行阅读拓展

  积极进行阅读拓展既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同时还能够实现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这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方法。从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大多数教师往往会考虑到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所以很少会对小学生进行阅读拓展,但这个想法恰恰阻碍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随着教育制度和教育目标的不断改革和深化,给学生开设阅读书目是必定的教学任务,我们应让小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阅读拓展来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和提高阅读水平。其次,教师在为小学生开设书目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阅读水平,避免书目太难,给学生造成学习压力,压制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适得其反。

  3总结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角度出发,生本的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对其加强重视。其次,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和发现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自身的语文阅读能力,为培养和提升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丁凤秀.以生为本亲历语言: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快乐阅读,20xx(06):41.

  [2]温拂柳.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xx.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2

  【摘要】小学语文的阅读理解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不过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只注重知识点的灌输,并不注重阅读能力的养成,这种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本文就从“读-写-读”模式出发,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下的能力培养,并分析了教学模式的应用要点,希望能为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应用 要点

  所谓“读-写-读”教学模式,是指代的教师教授学习方法的过程,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读”即要求全体学生进行初次或者浅层的阅读;“写”则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进行理解并用书面形式进行表达,是一种思维的训练过程;最后的“读”就是注重读写结合,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1.“读-写-读”教学模式的提出背景

  应试教育和“以考为大”的背景下,多数教师采取了精简知识点并将之灌输给学生的教学策略,辅之以日常数之不尽的习题和试卷,为的就是要让学生对知识点有一个鲜明的记忆。但是,这样的教学手段已经被证实了其非科学性,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甚至会对学生思维发展造成负面影响,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出现解题形式单一、思维发展受限,进而出现厌学的情况。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教师的教学要求都是不利的。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分析,由于语文才除了基础的字词理解之外,对文章的阅读和赏析都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若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学生自学阅读能力和技巧的提升,就会出现学生理解教材文章而不理解试卷材料的问题。教师对教材文章的分析往往过于重视文章本身,而缺少学习方法和能力训练的换将,也因此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能达到触类旁通和能力的真正提升,这些也是导致当前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

  2.“读-写-读”教学模式的应用要点及步骤

  “读-写-读”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整篇教材文章的学习,而应该针对文章中的某一部分段落内容进行,“读-写-读”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步骤:

  2.1读。这一环节主要是以学生自己阅读为主。

  在学生进行阅读之前,教师可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段落中较难的问题,教师也可在设问中加入一定的提示,这样也能帮助学生对文章段落的理解。

  2.2写。学生在阅读过相关章节之后,就会对文章内容形成一个初步认识。

  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文章中的重点语句进行标记,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受进行记录;也可以将前述的问题和阅读的思路和结论进行书面化的记录;还可以鼓励学生对文章中的美文佳句进行摘抄和模仿练笔。总之,在这一环节,要注重学生的动手“写”过程,而这一过程实质上也是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

  2.3读。最后的“读”与第一部分的“读”是有所区别的。

  这里的读是指学生经过前面两个步骤之后的读。最后的“读”步骤,要求学生在完成前述两个步骤的.基础之上,将自己对文章的感情和理解融入到文章段落中,再次进行的阅读。

  3.应用“读-写-读”教学模式的注意问题

  为了保证“读-写-读”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充分发挥教学手段的有效性,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一些相关问题,以促进教学工作更好的开展。

  3.1要注意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不能很好的发挥出教学方法的优势,能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的学习。这要求教师不能完全照搬书本和教案的标准答案进行教学。“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特别是语文的阅读教学,教师应该在提升自身阅读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包容学生在阅读上的发散理解,并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做出积极引导,使学生在阅读中分清主次,强化阅读能力的培养。

  3.2要注重课堂时间和段落选择的把握。

  “读-写-读”教学模式只适合于针对文章的部分段落,而并不适合整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因此,教师要把握整体的课堂时间,在对课文整体进行讲解之后,再进行“读-写-读”模式的教学,并在课文段落的选择上,教师要把握好段落的范围,及在保证时间的基础上确定好段落的难度,以保证全体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不仅关系到语文的阅读理解,对今后的语文写作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重视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积极将“读-写-读”的教学模式及其他先进教学手段运用到日常的阅读教学工作中来,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供强大助力,促进学生语文文学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安可.小学语文教学读与写相结合策略探究[J].求知导刊,20xx,05:30.

  作者:翁秀清 单位: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三桂小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字词句。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实施引导式教学模式,通过合理灵活应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水平。与此同时通过引导式教学模式以及读写集合模式来激发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热爱。

  一、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两个部分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是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

  小学阅读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教学难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阅读语文教材内容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点。通过写作训练方式能够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阅读训练方式可以进一步深入掌握语音技巧并且充分吸收知识。写作与阅读二者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也存在显着的差异。在进行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时能够将阅读与写作结合就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这是由于阅读与写作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联系的。写作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而阅读又是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最基础就是进行阅读,只有在充分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够运用写作技巧来展现文章的写作特点。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会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段分层,并且概括段落的大概涵义。在写作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罗列提纲来进行文章写作,保证文章段落之间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二、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模式实施策略

  1.有感而发,读后感写作读后感是读者在阅读完文章或书籍后,内心产生了波澜和触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出来,要将内心的感触记录下来,抒发自己的感想和情绪。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感和情绪的变化,有感而发来进行读后感的写作。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阅读后可以进行适量引导,让学生自行写作读后感。例如在小学语文六年级《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的学习中,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试读、带读、朗读等多种形式,再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教师在完成课文相关背景介绍以及内容的讲解后,可以分组让学生们自行讨论,并且在课后写下读后感,说说自己通过这篇课文学习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认识。课文中波兰音乐家肖邦对祖国深沉的爱让人动容,即使在弥留之际也要求将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肖邦的爱国之情十分浓烈感人。而学生在平时阅读过程中必然也会涉及到其他有关爱国主义题材的文中,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读后感的写作,通过读写结合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2.根据课文进行仿写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应该满足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对教材中课文作者的表达方式进行感悟。这一教学目标的实质就是让阅读教学作为写作教学的基础和铺垫。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作者的表现方式和表达手法进行摹仿,有目的进行仿写。例如在小学语文《烟台的海》一文教学中,当学生完成烟台的海在春季、夏季、冬季以及秋季的段落学习时总结出作者描写一年四季烟台的海的景色特点,广泛采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来体现烟台的海的美丽壮观,最后通过描写景物歌颂了烟台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的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描写一处景物,通过拟人、排比等手法来对景物一年四季的变化进行描写,并且通过景物歌颂美好的生活或难忘的人或事。再例如在学习《夹竹桃》一文时,对月光下的夹竹桃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写,远洋的海轮、水中的荇藻是作者幻想出来的,从作者的文字中能够感受到火热的.爱心以及挚爱生活的真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喜爱的植物或动物,发挥想象力描写在不同情景下某种动物或植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生活体验,书写日记曰记是学生累积写作经验的重要途径。小学生撰写曰记最大的问题就大于曰记内容的选择。曰记不能是简单的罗列发生的事或见到的人,而是应该建立在感情和情绪基础上的。因此通过阅读来增强生活体验,能够让学生记录生活中的点滴,仔细观察生活,从而实现读写结合。从生活中来理解阅读和写作,感受阅读与写作带来的美妙体验,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在学习《黄山奇松》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得当的形容词、动词等。例如文中“挺秀”“弯曲”“枝干蟠曲”等。这些都是描写黄山上奇特松树的词汇。教师可以在课外布置家庭作业,和家长去游览一处景点。

  学生在游览景点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以及景色的优美,然后写曰记来记录自身的真实感受。从教材课文阅读一生活体验一曰记书写,这一过程就是读写结合的有效运用,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灵活运用。

  4.想象外延,进行续写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能够根据课文性质适当的将课文情节外延,让学生发挥合理想象,开展续写。例如在进行《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教学中,法布尔在放鸭子的时候总是捡一些贝壳和彩色的石子,虽然遭受了父母的责骂但是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仍然没有停止。每次法布尔放鸭子还是会去捡一些“没用的玩意儿”躲起来偷偷的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法布尔放鸭子的故事进行续写,想象法布尔在下次放鸭子时又会遇到什么有趣的故事?法布尔的父母后来有没有理解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法布尔是怎样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昆虫学家的?学生合理的想象所开展的续写能够充分体现其真实的情感以及对课文的理解,大大提高其写作兴趣。

  5.贴近生活,寻找素材教师在进行教材课文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的课文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例如在学习《春联》一文中,春联是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是张贴的,每一副春联都有不同寓意,有的描绘了美丽的春光,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的美好生活,有的体现了祖国繁荣富强,有的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期待。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观察自家和邻居家张贴的对联,从每一副对联中引申出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通过仔细观察生活寻找写作素材。

  三、结束语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中之重。教师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观察,从课文中选择挖掘一些能够符合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读写结合训练。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综合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4

  摘要:以读为本这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要实现以读为本,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讲解式教学,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主要从境中诱读、读中引读、说中带读、评中促读这四个方面展开。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读为本;有效教学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视学生的阅读,倡导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与文本互动,与作者互动。那么,小学阅读教学如何来实现以读为本呢?

  一、境中诱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阅读的动力。如果没有激起学生阅读的激情就展开阅读,学生还处于散漫状态,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活跃,只是在应付性的读,根本就无法展开独立的思考与积极的思维,无法实现对文本的深入解读,甚至还会让学生因此对阅读失去兴趣。为此,要实现以读为本,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教师首先必须要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将图片、文字、音频与视频等结合在一起,创设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教学情境。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不仅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引发学生的想象,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而激起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带着特定的情感来展开自主性阅读。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向学生展现优美而壮丽的桂林山水风光图与视频,并配以悠扬动听的壮族歌曲,将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优美意境之中,让学生欣赏桂林的山与水,激起学生对美景的向往。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利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来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去亲身感受作者是如何用文字来描述这优美的山水,这样更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走进文本,深刻地理解文本。

  二、读中引读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认知阶段,对直观的事物更感兴趣,更能从易于接受的事物中来获取信息,体会情感。学生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在阅读中往往会受到文字表面的局限性,并不能深刻地领会到字里行间所包含的深层含义。因此,要真正实现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走进文本,与作者情感互动,就需要教师通过范读来引领学生进行品读。教师应选取重点语句来引领学生朗读,让学生把握情感基调,深刻感悟语言,这样才能让学生透过文字深刻地领会到文字背后所包含的真挚情感与优美意境,感受到文章的灵魂所在。如《桂林山水》一课,教师可以配乐朗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通过富有情感的朗读可以让学生将之前多媒体所展现的画面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朗读,学生自然也会读得有情有调,在后面学习关于桂林的山的描写时,自然就会轻车熟路。

  三、说中带读

  阅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在与文本的互动中,学生自然会产生许多的见解与感受,甚至会产生不同于教师、不同于学生、不同于作者的观点与看法。为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阅读心得与体会的交流与讨论,要给予学生更多说话的权利与机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文本内容与主题等方面的理解。学生为了更好地交流自然在阅读中会更加用心,逐字逐句地展开分析。当然为了让学生的说更有针对性,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的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这样更能通过阅读来提取信息,形成见解。如在学习《桥》时,教师可让学生找到描写暴雨和山洪的句子,并就此来展开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用一个字来概括这场暴雨和山洪的特点。接下来,教师可让学生就作者是如何来描写这场暴雨和山洪的。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认真阅读与充分交流中掌握拟人这一重要修辞格。这样的阅读活动将说话与阅读结合起来,以读为主线,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与语言表达水平。

  四、评中促读

  评价也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得当的评价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动机,掌握阅读技巧,深入地领会语言。因此,在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同样要重视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更加主动而认真地阅读。评价的主体不能只是把握在教师一个人的手中,而是要评价主权下放,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参与到评价中来,通过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点评等让学生能够更客观地对待自己的阅读,这样更加利于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同时,教师对学生阅读的评价要具体,要正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来运用不同的评价,要让评价成为学生阅读的推动力量,能够从评价中汲取信心与勇气。评价要具有导向作用,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来说一说“这段话为什么这么读?那段话为什么那么读”“这位同学哪些地方读得好”等等。这样才能让评价不仅成为学生阅读的推动力量,同时还可以成为学生知识增长,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

  总之,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灵魂所在,阅读教学就要以读为本。因此,我们要少讲精讲,给予学生更多阅读的时间与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多交流,这样才能让阅读教学更加有效促进学生阅读水平与语言水平的整体提高。

  作者:穆宇新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第二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晋桂景.以读为本彰显魅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阅读与鉴赏,20xx(8).

  [2]高飞.以读为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xx(Z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一、实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重要性及意义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初步学习阶段,在此过程中一定要为学生打好学习的.基础,因为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受到新课改的影响,为了满足相关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阅读以及阅读知识储备水平,单一的依靠语文课本教学已经远远达不到预期目的。因此,开展语文拓展阅读教育则成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及知识储量的必然路径。

  1、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想要学好小学语文知识,就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拓展阅读教育期间,其作为语文学习的一种课外知识补充形式,在教育时要使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让阅读教育变得充满活力与趣味性,从而获得小学生的喜爱与欢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能够帮助学生增加知识储量,为其培养好的阅读习惯。

  2、帮助学生丰富了语言的积累

  开展语文阅读教育,能够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增长小学生的见识,增强小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通过语文阅读拓展训练,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数量,并进一步改善学生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因此,这有助于小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教学工作出现的问题

  小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接触课本获取相关知识的。所以学生的阅读知识获取途径受到限制,这将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另外,由于小学生好玩天性的存在,很多学生都对枯燥的教学方式、无趣的阅读课等不敢兴趣。因此,这就导致了我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工作效果不佳。以下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谈:

  1、阅读面不宽

  课程改革前夕,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多数是以语文课本为教学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得不到语文阅读空间的扩展及内容的更新,从而影响了学生语文阅读知识的积累,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化,使学生的语文水平也随之受到影响。另外,这也会让学生开始厌烦学习语文知识,从而影响了小学语文的教育质量及教学效果。

  2、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成为了督促学生进行阅读的主导者,而学生恰恰缺乏这种主动阅读的能力与兴趣,在家长与教师这种鞭挞的方式下,学生自然对阅读的兴趣越来越低。

  3、教学模式单调乏味

  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多采用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并且对阅读的重要性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没有做好日常的阅读训练。很多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多采用机械分析法,仅仅在课堂上讲解课本内容,基本不与学生互动;或者仅仅对部分重点段落进行讲解,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导致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不断降低,从而影响了学生思维的扩展。

  4、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过于死板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问题评价标准的把握中,往往单纯的以课后标准答案为基础,对学生自身从阅读中获得情感体验及感悟基本忽略不见,这种做法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制约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三、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问题的有效对策

  面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若不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势必会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对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水平的提升、知识储备量的增加等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负面作用。因此,相关问题的存在必须制定有效的对策进行处理。

  1、拓展语文教育内容

  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关键之一就是拓展阅读内容,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要讲解书本内容外,还要讲解课外、生活中的阅读知识。例如,可以合理将一些吸引小学生的童话故事、神话传说等纳入阅读内容。鼓励小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阅读,并认真撰写观后感或心得体会,并在此过程中鼓舞学生积极的进行阅读体会的交流与分享,从而改善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应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制造悬念、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探索欲望。同时还可以鼓舞学生大胆的将阅读知识实践运用在生活中,并积极的引导学生阅读著名的成语故事、神话典故等课外读物,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然后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月活动,为学生制造课外阅读开放空间,让学生在这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中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并通过读后感交流等方式分享自己所感悟到的知识与乐趣等,另外教师也可以在此期间将学生所获得阅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然后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加以利用。比如,在阅读“四大名著”之后,让学生总结出在其中学到的成语和一些比较感兴趣的诗句,在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就这些知识点进行探讨和教学,由于是学生自身搜集的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都会怀着极大的兴趣进行学习。

  3、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

  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开展效果。所以,教师在进行拓展阅读训练的时候,需要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拓展阅读的灵活性及开放性。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的融入学生,和学生共同探讨阅读时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另外,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做好阅读文章的通篇讲解与分析。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实施情境再现教学,让学生办成阅读内容中的人物进行故事再现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利用阅读比赛的形式调动

  学生给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在开展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同学虽然表现的非常的积极,但是依旧有一些同学不喜欢参与课外阅读拓展环节,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参与阅读过程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举办阅读比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与参与的兴致。例如,教师可以指定《成语故事》这本书作为学生的课外拓展阅读读物,然后分阶段的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比赛或者是成语接龙、故事接龙比赛,然后通过给予优胜者奖励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积极性和参与性。这样做,不仅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增加课外语文阅读知识,还能够进一步改善阅读的氛围,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进步。5、改善阅读评价语文教师应摒弃以答案轮结果的评价模式,教师应优化语文拓展阅读评价体系,把学生阅读后的感受与情感收获等放入评价模式当中。比如,教师在实施语文阅读评价的过程中就可以鼓舞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进行合理的评价与引导。

  四、结束语

  总之,受到新课改的影响,小学语文的拓展阅读教育与学生阅读能力的改善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所以,在进行语文阅读教育时,应完善教育手段,积极地处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改善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优化语文学科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综合运用以及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一、实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重要性及意义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初步学习阶段,在此过程中一定要为学生打好学习的基础,因为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受到新课改的影响,为了满足相关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阅读以及阅读知识储备水平,单一的依靠语文课本教学已经远远达不到预期目的。因此,开展语文拓展阅读教育则成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及知识储量的必然路径。

  1、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想要学好小学语文知识,就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拓展阅读教育期间,其作为语文学习的一种课外知识补充形式,在教育时要使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让阅读教育变得充满活力与趣味性,从而获得小学生的喜爱与欢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能够帮助学生增加知识储量,为其培养好的阅读习惯。

  2、帮助学生丰富了语言的积累

  开展语文阅读教育,能够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增长小学生的见识,增强小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通过语文阅读拓展训练,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数量,并进一步改善学生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因此,这有助于小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教学工作出现的问题

  小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接触课本获取相关知识的。所以学生的阅读知识获取途径受到限制,这将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另外,由于小学生好玩天性的存在,很多学生都对枯燥的教学方式、无趣的阅读课等不敢兴趣。因此,这就导致了我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工作效果不佳。以下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谈:

  1、阅读面不宽

  课程改革前夕,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多数是以语文课本为教学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得不到语文阅读空间的扩展及内容的更新,从而影响了学生语文阅读知识的积累,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化,使学生的语文水平也随之受到影响。另外,这也会让学生开始厌烦学习语文知识,从而影响了小学语文的教育质量及教学效果。

  2、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成为了督促学生进行阅读的主导者,而学生恰恰缺乏这种主动阅读的能力与兴趣,在家长与教师这种鞭挞的方式下,学生自然对阅读的兴趣越来越低。

  3、教学模式单调乏味

  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多采用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并且对阅读的重要性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没有做好日常的阅读训练。很多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多采用机械分析法,仅仅在课堂上讲解课本内容,基本不与学生互动;或者仅仅对部分重点段落进行讲解,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导致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不断降低,从而影响了学生思维的扩展。

  4、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过于死板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问题评价标准的把握中,往往单纯的以课后标准答案为基础,对学生自身从阅读中获得情感体验及感悟基本忽略不见,这种做法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制约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三、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问题的有效对策

  面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若不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势必会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对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水平的提升、知识储备量的增加等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负面作用。因此,相关问题的存在必须制定有效的对策进行处理。

  1、拓展语文教育内容

  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关键之一就是拓展阅读内容,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要讲解书本内容外,还要讲解课外、生活中的阅读知识。例如,可以合理将一些吸引小学生的童话故事、神话传说等纳入阅读内容。鼓励小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阅读,并认真撰写观后感或心得体会,并在此过程中鼓舞学生积极的进行阅读体会的交流与分享,从而改善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应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制造悬念、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探索欲望。同时还可以鼓舞学生大胆的将阅读知识实践运用在生活中,并积极的引导学生阅读著名的成语故事、神话典故等课外读物,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然后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月活动,为学生制造课外阅读开放空间,让学生在这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中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并通过读后感交流等方式分享自己所感悟到的知识与乐趣等,另外教师也可以在此期间将学生所获得阅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然后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加以利用。比如,在阅读“四大名著”之后,让学生总结出在其中学到的成语和一些比较感兴趣的诗句,在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就这些知识点进行探讨和教学,由于是学生自身搜集的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都会怀着极大的兴趣进行学习。

  3、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

  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开展效果。所以,教师在进行拓展阅读训练的时候,需要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拓展阅读的灵活性及开放性。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的融入学生,和学生共同探讨阅读时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另外,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做好阅读文章的通篇讲解与分析。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实施情境再现教学,让学生办成阅读内容中的人物进行故事再现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利用阅读比赛的形式调动

  学生给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在开展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同学虽然表现的非常的积极,但是依旧有一些同学不喜欢参与课外阅读拓展环节,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参与阅读过程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举办阅读比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与参与的兴致。例如,教师可以指定《成语故事》这本书作为学生的课外拓展阅读读物,然后分阶段的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比赛或者是成语接龙、故事接龙比赛,然后通过给予优胜者奖励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积极性和参与性。这样做,不仅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增加课外语文阅读知识,还能够进一步改善阅读的氛围,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进步。

  5、改善阅读评价语文教师应摒弃以答案轮结果的评价模式,教师应优化语文拓展阅读评价体系,把学生阅读后的感受与情感收获等放入评价模式当中。比如,教师在实施语文阅读评价的过程中就可以鼓舞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进行合理的评价与引导。

  四、结束语

  总之,受到新课改的影响,小学语文的拓展阅读教育与学生阅读能力的改善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所以,在进行语文阅读教育时,应完善教育手段,积极地处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改善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优化语文学科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综合运用以及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5

  做人做事,快乐是最重要的。怎样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快乐起来呢?实践证明,如果实施“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是可以实现快乐教学的。

  “以读为本,由读生疑,由读求悟,由读生情”是这一训练方法的指导思想。这一训练方法强调的以读为本,是对传统的讲读式教学方法的更新。讲读式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和朗读两方面。徐世英先生在《谈谈朗读教学》中,将朗读与讲解做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呈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徐世英先生的一席话,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朗读的优势充分体现了出来。在讲读式阅读教学基础上创立的“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发扬了讲读教学法中的“读”之长,避去了“讲”之短,是一种更合理、更有效的阅读教学训练方法。

  为什么实施“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就可以实现快乐教学呢?

  一、“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

  早在几十年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嘴,使他们能谈;给以空间,使他们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给孩子以时间,使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这就要求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语文论文去读课本、自己去提问、自己去感悟、自己去说、自己去评价。而教师则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激励,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读、分组读、齐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能做到认真读文、大胆提问、勤于思考、用心感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学生自主感悟到的一些知识,是讲读式阅读教学法无法做到的。说明学生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真正读懂了课文。自主的`学习使学生悟出了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变得爱读、爱问、爱答、爱动脑了,由“怕学”变得“爱学”了。

  二、“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使学生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在读的过程中,一方面是课文的丰富的内涵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一方面是学生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文作出的多元反应,培养了语言的想象力,形成了良好的语感。

  学生在读、疑、思、悟的基础上,动手查一查(资料)、画一画(场景)、演一演(故事内容);动脑编一编(课文后续),谈一谈(读后感想)、评一评(同学作品)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积累了知识,锻炼了语言能力,拓宽了思维能力。

  三、“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是以尊重学生为前提的阅读训练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他们的智慧、潜力和创造力。学生在回答相互提出的疑问时,要采取开放式的补充回答方式,不要拘泥于单一的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了不同的回答,这些回答个个都与问题有联系,都是学生感悟的结果。如果学生的回语文论文答不够完整,可请其它同学进行补充,只要沾边,都应视其正确,予以肯定。即使学生的回答毫不沾边,也不要指责学生不对,反过来要肯定他敢于发言的一面,并表示老师相信他下次能答好。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非常重要。如果教师对学生足够尊重,认为他行,他的表现就会很棒。正如一副对联中写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是“不服不行”。可见教师是否信任、尊重学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信心。受到尊重的学生必然会信心实足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愉快地学习。

  四、“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法

  使教师从刻板、僵化的教学模式中挣脱出来,接触到更多、更新的教学观念,能创造性地组织、策划教学,有了更多发挥能力的机会,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发挥他们的个性,形成开放性思维、积累语言知识等都有很大作用;对饱受讲读式教学之“苦”的教师,也是一个值得推广和探讨的好教法。它使教变得宽松,使学变得愉快,是一种快乐教学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1-2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7-24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5-2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合集]07-18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5篇05-30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论文06-04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8篇05-2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实用15篇)07-19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论文优选【15篇】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