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实践性思考论文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内容选定原则
高中语文选修课分为“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选读”五个系列,每个系列又分为若干模块,人教社提供了15册教科书以备选择,同时还有其他各省提供的可供选择的教材以及各校根据自身实际编写的校本教材。面对如此浩瀚的课程资源,如何确定教学内容,科学有序地组织教学呢?对此,笔者结合实践确立了高中语文选修课内容选定的三个原则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构建。
(一)教师主导
教师的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教学材料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实施等方面。
1.深度阅读,早作准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决定了教师必须有丰富的阅读储备,这是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开好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前提条件。所以教师自己心中要装着几本能影响自己的人生也能影响学生人生的书,非如此就不能出现高质量的语文选修课。
2.分组研讨,合作教学。这是教师主导作用在选修课开设的备课环节上的体现。教研组据本组教师的阅读兴趣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五个选修系列分配到教师个人或教师合作小组,要求教师对所分配到的任务进行深度阅读,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学生的情况选准教学的切入点,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备课这一环节中,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研讨,明确教学目的,确定教学重点,使教学过程科学有序地进行。
成竹在胸,有效施教。进入选修课的课堂教学阶段,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教师引导学生思维,二是教师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生思维的碰撞。前者主要是针对有一定难度的阅读文本而采取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体验,引起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然后师生共同对文本进行解读。后者主要是教师先就选定的文本设计出怡当而有一定讨论空间的问题,让学生针对问题发表各自的观点,进而激发学生积极地思考。这样就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教师从中解放出来,担当起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二)学生主体
学生是选修课的活动主体。选修课的有效开设,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阅读时可以采取如下几种措施:
1.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必修课的教学虽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自我完满人格的养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必修课所提供的阅读材料毕竟是有限的,对学生的人生发展还远远不够。这时教师可向学生开出阅读参考书目,为他们提供阅读指南,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选定书籍进行阅读,同时写出读书笔记,由教师负责指导督促。
2.教会学生利用闲暇阅读。闲暇阅读是一种极具效果的阅读,因为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身心处于相对放松状态,心无杂念,情绪、性格在阅读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要学会合理利用闲暇时间阅读,培养自己滴水穿石的在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中去发现闲暇。
3.引导学生进行原点阅读。原点,即“一”、“始基”之意,原点具有化生万物的功能。原点性作品具有厚重、生生不息的文化魅力,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这种原点阅读对于人生成长的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相信学生有原点阅读的能力,帮助他们克服阅读过程中的文字障碍,鼓励他们积极地阅读。当然教师还必须有身体力行的阅读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常以自己的阅读体验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情感上接受这些原点作品,通过原点作品的阅读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师生构建
选修课的开设除了教师的主导性参与、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外,还有“教师一文本一学生”之间的多向交往构建。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中都融入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情感体验,这些不同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文本一起构成选修课丰富的课程资源。这样通过师生的积极建构,死的文本就转化为富有生机的课程资源。这一原则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1.教师眼中的文本建构教材。教学过程中将文本转化为教材,首先要求教师要对文本进行深度阅读,积极构建。教师要能让文本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将文本转化为教材。这一过程是教师对文本的“我思”而展开的C“我思”是教师教学主体性最好的表现。
教师通过对作品的“我思”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把教学文本转化成为活的教材。
2.学生眼中的文本建构:学材。学生通过课前阅读对文本的内容已有初步感知。他们或从文学的角度、或从文化的角度、或从生命体验的角度对文本进行了解读。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之间有了初步的沟通。学生是把文本作为学习材料去阅读分析的,将文本转化为学材主要通过“情绪感染、审美体验、鉴赏分析”三个环节来实现。
3.课堂活动中的文本建构:课程。课程是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文本由外在教学过程的状态而进入师生间交互建构的教学过程之中,就转变成为正式的课程,这是语文选修课课堂教学活动的真正开始。课堂活动中,教师、学生要围绕着转化为课程的文本而展开教学对话,达成对文本的理解,生成生动的富有生活意义的教学内容,最终实现语文选修课的教学目的。
二、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过程的“实”与“活”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开设要以文本为基础,但又不能拘泥于文本。以文本为基础使语文课堂落到实处,不拘泥于文本语文课堂就显露活力。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实”与“活”怡到好处的结合,语文选修课的开设才能更有效。
(一)教学的“实”
“实”是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科学而有效的关键。选修课教学的“实”必须做到如下两点:
1.选修课的教学要抓牢“语言”这个思想的外壳。紧扣文本,以语言解读为基础,顾及文本的文学性、文化性。陶本一教授认为语文应由三个部分组成:“作为天赋的语文是指人天生具备、获得的语言本能。作为素养的语文是指人在言语实践中逐渐习得、学得和内化的一种综合语言素质。作为学科的语文是一个系统培养素质的逻辑体系。”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主要是以天赋的语文为基础,在素养的语文和学科的语文的基础上而开展语文教学活动。通过选修课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进行深度解读,读透㈠句话,牵动㈠篇文章,带出㈠种流派。对语文学科而言,语言表达形式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意义其他学科都是通过语言形式去学习和掌握其内容,而语文学科则重在学习其语言表达形式。按张志公先生的说法是“带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即“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教学要既有深度,又能以点带面既对学生进行语言的感知和鉴赏能力培养,又通过写作练习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㈡教学的“活”
教师要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
1.教学形式的活。选修课的教学形式不拘一格,教师可以把讲台还给学生,在明确目标、确定内容、有效指导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在语文的天地里自由驰骋,施展才华。“专题讲座”、“定篇研究讨论”等都是非常有效的选修课教学形式。
2.自主探究学习。语文选修课的自主探究学习可以安排在课内,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也可以安排在课外活动中,教师明确学习目标,分配好探究任务,学生独自查阅资料,完成学习的任务。这两种形式的区别在于,第一种探究形式,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严密的监控第二种探究形式,学生的学习摆脱了教师的监控,学生的探究行为是在自然状态下完成的。
3.小组合作学习。高中语文选修课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确定一个选修课题,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合作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合作完成组长分配给自己的探究任务。学习结果以研究报告、文艺、课件等多种形式展示。小组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研究成果和学习体会,也可就对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相互发难辩论。
三、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的教学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语文选修课的开设也是如此。一所学校选修课开设要有一个整体规划。三年、五年、十年,一代人、两代人才铸就一个教学传统。所以选修课的教学规划要放远目光,不能太急功近利。
(一)文化习染
语文选修课不同于其他选修课之处在于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这种文化底蕴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当代的语文教学,人文性问题进一步凸显,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焦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就非常明确地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素养提高的有效途径就是习染和历练。学生在语文选修课提供的背景下渐生渐长,这是文化习染。
(二趣味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修课的规划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但尊重不是附和,教师还有引导的责任,以弘扬优秀的民族语文传统。选修课开课之前教师必须做一个阅读兴趣调查,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阅读重点。或从文化经典中培养语言能力,感受文化的厚重或从诗词韵律中品味文学艺术的美感。
(三)降低坡度
这是选修课开设成功的重要条件。教师要对选修的材料做到融会贯通的处理,从浅近处着手,将学生领进门,然后鼓励他们自行探索。这就要求选修课的内容设置具有阶梯性。
(四)教师垂范
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对教师是一个挑战,它改变了必修教材的教学特点,要求教师从课程的角度对教材进行全面的解读,并融入自己的教学思想。面对学生,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位恭心阅读的长者。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实践性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思考论文08-23
选修课教学高中语文论文11-04
对英语教学中实践性教学思考论文12-13
选修课教学中的高中语文论文11-03
湖南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指瑕论文08-12
谈改进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思考论文05-08
《网页制作》选修课的教学思考10-07
高中语文新课改的思考论文07-01
对高中语文实践课教学设计的思考论文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