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慕课在教学手法上的创新和变革论文
摘要:大学语文”慕课“是一门受众甚广的高校公共基础课程, 相比传统教学的不足, 大学语文”慕课“作为一种新生的事务, 有其鲜明的优势和特点。所以, 利用”慕课“翻转课堂、充分发挥”慕课“视频在教学中的作用、大学语文课程团队参与教学设计、以及对”慕课“学习状况的后期追踪和支持, 都是大学语文”慕课“在教学手法上的创新和变革。
关键词:慕课; 翻转课堂; 视频; 学习社区;
”慕课“一词是从英文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翻译过来的, 取其发音而命名, 意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自2011年以来, 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带动和引领下, 国内各大顶尖高校也纷纷开始探索”慕课“, 因此, 2013年以后, ”慕课“迅速成为国内各大院校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
显然, 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而言, ”慕课“是新生事物, 它借助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化的便捷, 具有开放、免费和资源共享的特点。所以, 无论对于校园内的在校大学生, 还是对于校外的学习者, ”慕课“都可以随时提供学习的平台和资源, 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尤其对于学习者来说, 甚至可以学习世界名校以及名师的课程, 打破了地理位置的限制, ”慕课“的优势非常鲜明。因此, 有的人持欣喜的态度, 认为”其运作模式已在根本上开始触动传统高等教育的根基“;”但也有些人抱着怀疑的态度看待新生事物, 认为“慕课不大可能彻底取代传统大学。”“而”慕课“的这种争议性恰恰说明了它在教学中的优势, 它引发了对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反思, 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
一般认为, 大学语文是国内各大院校面向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 学生数量多, 各大院校所用教材五花八门,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各有不同, 教学质量也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状态。所以, ”慕课“的出现, 解决了大学语文教学的众多问题:门槛低,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名校名师的讲解;课程时间短, 视频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 适合年轻大学生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学习的时间比较弹性,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 不一定非得局限在教室。
由此, ”慕课“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发展, 如何更有效的贯彻实施大学语文人文素质教育方针, 如何让学生有效的领略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如何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身心健全的人, 都和大学语文的教学息息相关。早在2007年, 徐中玉先生在接受采访时就指出:”当前大学语文课程改革, 最迫切的问题不是教材改革, 而是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所以, 本文针对传统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结合“慕课”的特点, 有的放矢地来探讨在“慕课”视阈下, 如何对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一、利用“慕课”翻转课堂
在高校传统的学习模式中, 大学语文对于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接受过程。教师在教学中, 往往按照通常的教学步骤来讲解课文:介绍作者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分析课文的特点和艺术特色、总结课文阐释的主题等, 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讲者, 学生难以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即使采取讨论和交流等发挥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手段, 但由于高校大学语文教学, 一般是合班教学, 少则三四十人, 多则上百人, 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疑惑来安排讨论, 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上课思路来学习。显然, 这些物理局限导致大学语文课堂比较僵化, 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效果不明显。
而“慕课”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慕课”比较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教师进行嵌入式问题的布置, 学生必须通过在线答疑才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 如同打游戏闯关一般的学习模式, 非常符合年轻一代学生的学习特点, 例如,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在“慕课”中就可以得到良好的实现。所谓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 是指“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 而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 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 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也就是说, 学生在课堂外先通过”慕课“视频预习, 掌握知识要点, 提出自己的疑虑, 然后在课堂上和教师, 或者和同学有目的进行探讨和解惑, 大学语文的学习需要思想的碰撞和交流, 这种翻转课堂式的教学方法, 完成了以教师作为课堂的中心, 而变为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
比如:对沈从文的名篇《萧萧》的学习, 首先让学生在课下观看视频, 了解沈从文其人、沈从文的创作题材和创作风格、沈从文的文学理想和湘西世界。然后, 在课堂上和教师一起讨论《萧萧》如何体现了沈从文的写作风格和文学理想;如何理解萧萧这个人物;湘西的农人对待萧萧的态度反映了沈从文怎样的理想追求;文中出现的女学生有何深意等。
建构主义认为, 所谓建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 每个主体根据自己的心路和历程、体验和经历, 有意识的学习和接受的过程。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 对课文的学习, 不再是中小学课本的延伸, 基础知识的掌握完全可以通过”慕课“视频来达到, 而和教师的讨论, 以及和同学的协作研究, 则是对课文的深入探讨, 以及拓展和发散。比如, 课文《萧萧》学完以后, 教师可以建议学生课下阅读沈从文的其他名篇, 比如《丈夫》、《边城》, 以达到进一步的学习。所以, 通过”慕课“来实现翻转课堂, 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颠覆, 它有效的提高了大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二、充分发挥”慕课“的视频效果
在传统大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放映视频也很常见, 比如讲解《宝玉挨打》, 为了增强学习效果, 教师会放映电视剧中相应的宝玉挨打的视频, 这种方法虽然也能够起到活跃课堂, 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但对于学生的学习热情而言, 却并不持久。所以, 如何更有效充分的利用”慕课“视频, 也是大学语文教学需要关注的问题。
在”慕课“中, ”内容的编排通常要遵循注意力集中的原则, 通过对知识点的精炼与碎片化加工, 控制视频时长在10-15分钟, 从而保证高效的学习效率, 同时便于学习者在移动环境下学习。“”由于视频时间短, 可以缓解学生听课的疲倦以及注意力集中的问题。所以, 每一段视频, 其实就是一个知识点细化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 需要设置“兴奋点”, 采取多种手段相配合来进行传达, 比如运用ppt、情感输入和情景再现式的互动。
那么, 如何有效的利用“慕课”视频呢?首先, 教师可以设置一个主题, 比如爱国主题、爱情主题、生命主题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要求, 在大学语文篇目里选择出重点篇目, 在具体内容不被打破内在逻辑的前提下, 细分为多个知识点, 然后录制成几个10-15分钟的视频。而学生则根据教师的要求, 提前阅读相关的重点篇目, 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然后在课堂上, 和教师通过多种手段来进行讨论和交流。
例如:选择爱情主题, 重点篇目包括《沈园二首》、《伤逝》、《我愿是一条急流》。
这个主题一共有三篇文章, 必须提前让学生熟悉课文, 了解文章作者, 比如陆游和唐婉的故事、涓生和子君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裴多菲诗歌中比喻的独特性等。这些基础知识点, 学生很容易把握, 所以, 视频完全不必要浪费时间来讲述, 为了视频的短小精悍, 视频可以通过PPT直接呈现三篇文章的核心知识点:《沈园》是如何借景言情和运用反衬笔法的?《伤逝》反映了鲁迅先生如何看待五四运动背景下的自由爱情观?《我愿是一条急流》的五组意象是如何一一对应的?
由于前期的准备和核心问题的精简, 视频的兴奋点被铺垫得很好, 即对爱情观的讨论, 不仅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且还可以进行延伸拓展, 引导学生对古今中外的爱情佳作进行阅读。
视频的程序详细安排为:
首先, 教师运用ppt展示三篇文章的核心知识点, 并讨论; (6分钟) ;其次, 提出问题:在当下爱情被贬值的年代, 我们还相信纯真的爱情吗?配合经典爱情画面播放。 (7分钟) ;最后, 进行拓展阅读, 教师推荐古今中外描绘爱情的佳作。 (2分钟)
以上15分钟的视频里, 包含了多种教学手段的探讨, 不仅仅有师生互动的讨论;而且有情感输入的引导;以及课外学习的延伸, 配合文字、画面、音乐、视频等,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做一个具有完善的人格、拥有正确人生观的当代大学生。
概括来说, “慕课”视频不但可以作为学生熟悉知识点的一种工具, 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法的重要途径。
三、课程团队参与教学设计
大学语文是国内各大院校面向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 涉及到的学生数量很多, 语文水平也参差不齐。所以, 对于教学而言, 需要大量的教师参与到大学语文的授课中来, 由于每个教师的研究方向、知识沉淀都有所区别, 因此, 即使在教学中, 每个教师都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指定的教学篇目来进行授课, 所呈现的教学效果也还是有区别的。
针对此情况, 大学语文“慕课”的制作是一个团体的行为, 因为设计制作一门精良的中文“慕课”课程, 不仅依赖主讲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也取决于课程的设计质量, 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单打独斗都是无法完成的。
首先, 在设计制作篇目之前, 教学团队不仅要参考所在院校的教学大纲, 更需要授课教师的集体讨论, 因为要从众多的大学语文佳作里, 挑选出代表性篇目进行制作, 这不仅关涉着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 还要和所在院校学生的知识水平相适应。
其次, 课程篇目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学生的需求, 教学团队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 调查学生的要求所在, 以及学生在大学语文课程中所期望得到的收获, 比如有的学生注重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熏陶, 而有的学生则希望加强应用写作方面的训练, 虽然对学生的`调查结果不足以完全作为选定篇目的参考标准, 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大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如果把学生的需求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体现出来, 那也是对大学语文传统教学的一种革新了。
第三, 课程设计团队把大学语文的教学篇目定下来以后, 该是教学内容的设计了, 这是制作“慕课”的关键步骤。教学团队要对讲授的课文篇目进行梳理, 厘清思路, 经过讨论和商定以后, 教学团队可以充分利用多年积累的优秀的教学课件, 在“慕课”制作中, PPT是最重要的教辅工具, 如何简洁有效的反映上课的重点和难点, 使PPT的色彩和字数搭配得当, 做到行文并茂, 都是关涉到慕课设计的重要因素。
第四, 在“慕课”制作中, 视频是关键。视频是最主要的课程内容的传递形式, 录制视频和在课堂授课肯定不一样, 因此, 录制视频的时候, 主讲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不但要熟悉授课的内容, 还可以去现场看看灯光和场地, 以及服装台风等上镜要求, 试着录制一节课来找感觉, 做调整。
对于大学语文课程来说, 由于受众甚广和传统教学的局限性, 以及教学团队的全体参与, 保障了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 实现了最大程度的课程优质化,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 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坚实基础。
四、重视“慕课”后期的学习支持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给大学语文课堂带来了新的生命, 国内很多院校都建设了大学语文课程团队, 着手制作大学语文“慕课”, 并在校内进行推广和使用, 但在众多的大学语文“慕课”中, 通过“慕课”平台搜索可以发现, 比如中国大学慕课, 学堂在线等, 其中反响较为热烈, 评价较高的却并不多, 而评价较好的精品制作, 比如王步高教授主持的“大学国文”, 以及张东来教授主持的“大学语文”, 之所以成为典范之作, 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均由名师带头主讲、课程设置系统合理、内容制作非常翔实, 后期的追踪服务也很全面和及时。所以, “慕课”制作是一个完整的流程, 哪一个环节都不可缺少, 比如对学习者学习状况的后期追踪和支持, 是检测学习效果的一个必要环节, 但很多大学语文“慕课”团队却很难做到这一点, 即使做了, 也难以做好。
因此, 要做好“慕课”后期的学习和支持, 大学语文“慕课”团队可以组织学习者一起创建学习社团, 旨在提供丰富的学习支持服务, 给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 以便学生相互之间, 或者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答疑和解惑, 让他们的情感和思想有归属感, 以达到共同进步。
其次, 大学语文“慕课”团队教师还可以经常举行一些读书交流活动, 通过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来鼓励学生投入热情和付出精力, 进行持续和稳定的学习。比如举办沙龙或者讲座, 让主讲教师和学生零距离的沟通和交流, 给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帮助, 这样才能真正产生学习的效益。
此外, 当下的年轻人热衷于自媒体的交流方式, 手机成为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 利用这个特点, 教学团队可以成立微信群或者建立公众号, 也可以开通微博, 让学生第一时间就可以接收到学习信息。而且, 教师还可以及时回复学生的问题, 在互动之中, 让教师和学习者建立较为密切的联系, 不仅符合年轻人的学习特点, 也让大学语文的课程学习效果更持久和高效。
综合来说, “慕课”视阈下的大学语文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 更重要的是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和创新, 教学者不但要认真反思, 总结经验, 而且要以学习者为中心, 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分离出来, 扬长避短, 最大限度的发挥“慕课”的优势, 为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 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生活都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
参考文献
[1]曹继军. 颜维琦。“慕课”来了, 中国大学怎么办?[N].光明日报, 2013-07-16.
[2]吴万伟.“慕课”热的冷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 2014, (01) :10-17.
[3]汪瑞林.大学语文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访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名誉会长徐中玉[N].中国教育报, 2007-08-22.
[4]彭常明.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一般结构与学习案例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4:31-45.
【大学语文慕课在教学手法上的创新和变革论文】相关文章:
慕课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5-31
慕课对《财政学》传统教学形式的影响论文06-09
超星慕课-学校01-16
慕课,微课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论文01-17
教育改革视角下慕课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论文11-17
慕课视域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思考论文01-11
慕课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反思论文12-12
高职大学语文课思考论文01-19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慕课教学改革研究论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