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程人文性开发研究论文

时间:2023-04-27 00:59:00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学语文课程人文性开发研究论文

  摘要:

中学语文课程人文性开发研究论文

  语文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人文气息最浓的学科,随着新课标将语文课程性质定义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人文性的研究也愈加深入。但是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实际,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研究甚少。本论文围绕语文课程内容和方法两个方面,结合新疆地域特色整合语文课程资源,同时就培养新型教师观来落实语文人文性。

  关键词:

  语文人文性;课程资源;人文性教学

  一、引言

  近年来,新疆地区对中小学双语教学实验力度逐渐加大,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开始大量使用人教版的各学科教材,汉语文开始走进孩子的学习生活,并且成为文科课程的授课语言。但是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小学阶段只接触母语文,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基础较差,师生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很多。

  二、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师队伍素质不高,制约语文人文性。伊宁市第五中学少数民族学生比较集中,双语教师配备明显不足,教师的汉语语文专业知识较匮乏,基本不具备应有的教师专业技能。部分教师语文素养不高,语文表达能力较弱,有的教师发音不标准,甚至不能流利朗读课文。有些教师接受的是母语文化教育,对汉语文中教材中蕴藏的历史文化知识不理解,在教学中便只能停留在教学生简单的识字、背诵,深层的富有文化内涵的知识讲不出来。[1]第二,语文教材难度较大,教材与学情不符。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基础薄弱,理解非母语的文化知识更具有挑战性,他们很难理解关于汉语文化的字、词、句背后渗透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的差异,造成对课文把握的不够深入,比如语文教材中有关于文学典故、寓言故事、传统节日的介绍,对他们来说接受起来十分困难。[2]

  三、少数民族地区语文课程人文性开发的理论探讨

  关于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要回归到语文课程的本质,就是在以人为本的视野下闪耀人文精神的光芒,具体到语文教学中应包好以下内容:观念层面培养学生对人、自然、社会的正确认识;能力层面使学生具备独立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素质层面学生能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收获健康人格。语文课程人文性开发应该紧紧围绕人文精神这一核心理念,旨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着染人文底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肯定学生的个体价值。少数民族地区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将语文课上成“填鸭式”,完全忽视学生自主意识培养和能力生成,更体会不到语文的人文美。人文性课程开发离不开以下教育理论。首先生命化教育理论,强调将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建立起一种内在联系,使学生受教育过程也是获得生活经验的过程。在开发过程中,考虑学生的内在体验和个性体验,使教学不在是简单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同样尊重个体人的生命价值,培养内外兼备的美好人格。其次人本主义理论,罗杰斯等人文主义心理学家主张发掘人潜在的人性,利用好每个人积极向上的发展特点,来规划人的教育。语文课程在开发过程中,应充分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需要,使得学生内在潜能获得最大的开发。最后终极关怀理论,终极关怀强调着眼当下,但又面向未来的教育理论。它充分体现了对人生命价值的终极思考,当下初中学生正处在心理成熟的关键时期,语文课程的开发应该树立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关怀意识,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人。

  四、加强汉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少数民族教师人文素养

  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双语教学质量最关键的是教师队伍,开展人文性教育最核心的部分是加强教师队伍的人文素质。第一,教师自身人文知识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谈到教师素养,指出“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这就要求教师多阅读,增加自己知识量,语文教师只有具备充足的知识和丰富的心灵世界,才能将语文课文演绎为感染学生心灵的诗。第二,教师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爱的品格。教师的自身道德水平会影响学生的健康人格养成。加里宁曾指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教师不仅是诗意课堂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向学生播撒真善美的人师。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语文学科是承载人文精神的最重要学科,语文教师与学生相处时,要理解和包容学生的不足,积极发现每个人的闪光点。第三,树立新型的教师观念。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将实现课堂教学任务作为自己工作的目标,新型的教师观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指出“语文教育要有更高的起点、更新的观念、更宽的视野,语文教育是对后代的精神的哺育。”同时,语文教师能够在现有的教材中发掘出更多人文精神内涵,尤其少数民族语文教师要能够结合民族地域特色,让学生体会到汉语文的魅力,产生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五、结合地域特色整合课程资源,对语文课本进行重组,建立起人文视域下的校本课程

  第一,完成课本内的整合。要结合少数民族学生实际情况,对语文教材进行适当删减,教材中课文篇幅较长,生字量较大的文章从教材中删除,可以利用集中识字的办法学习被删减部分的生字。另外,在不影响整体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个别语段进行适当删减,争取做到教材适应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发展。第二,各学科间的整合。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从小生活在少数民族语言环境中,为了让学生可以尽快适应汉语学习,可以通过口语训练的方式,编写与《语文》配套的口语教材,使口语教材成为理解语文教材的助手,口语教材的内容应满足各学科之间同步教学的要求,以此加强学生对汉语运用能力。第三,语文课之外整合。将新疆地区民族节日、风俗、文化等加入语文教材,激发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中学语文课程人文性开发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04-26

研究性学习报告论文03-22

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素养培养研究论文11-21

试论中国科技史研究与人文旅游资源开发05-03

人文的科学性与现代性04-29

如何开发语文课程资源04-30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论文11-23

河北文化产业项目开发的科学性研究04-29

毕业论文-论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向构建 - 语言文学论文04-30

芡实研究与开发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