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大落差的利用与创设论文
落差,即由于河床高度的变化所产生的水位的差数,如甲地水面海拔为二十米,乙地为十八米,这一段的落差就是两米。那么,所谓“大落差”及其引申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自然界中,瀑布因“大落差”而呈现出壮观的景象,流星也因“大落差”而闪耀出动人的光芒。在生活中,利用和创设“大落差”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是常见的行为。例如,建造水力发电站,创造出巨大的电能,为人类造福,这是“大落差”给人类带来的实用效果;高空跳伞,悬崖跳水,会使人产生一种惊心动魄的快感,这是“大落差”刺激人的感官而带来的感知效果;平原地区公园中营造假山与高塔,产生层次感知崇高感,这是“大落差”给人们带来的美学效果……如此看来,利用和创设“大落差”,增强语文教学效果,是有其自然基础、生活基础与心理基础的,从而也是切实可行的。下面是我对利用和创设“大落差”增强语文教学效果的几点拙见,愿与同行商榷。
一、充分利用教材文学作品里存在的作者情感上或人物形象心理上的“大落差”,能增强审美、鉴赏效果。
鲁迅小说《祝福》中,祥林嫂为了“赎罪”而捐了一条门槛,“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这时的祥林嫂,感觉上已甩掉了压在身上的沉重包袱,洗刷掉了身上的污秽,完全能像一个正常人那样生活了,那样享有人的一切权利了。这种心理上升到了一个较高的海拔层面。然而,四婶的一声喝令“你放着罢,祥林嫂!”使“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只是失神的站着”。瞬间,“大钱十二千”的劳动成果和全部的希望一下子变成泡影!原来兴奋、渴望的心理陡然落到海拔为零的层面上!最终,“……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主人公心理及命运的“大落差”深深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面对如此“大落差”,教师如能反复比照、阐发、强调、渲染——比照前后关键的字词句、阐发有关的社会根源与文化背景,强调祥林嫂命运的坎坷与悲惨,那一定会使学生更加同情祥林嫂而痛恨封建礼教。从而,对祥林嫂的生存背景与影响她的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同时理解语文不仅是交际工具而且是文化载体这一基本观点。通过利用“大落差”,学生进行较高层次的审美、鉴赏活动,强烈的感性体验上升到深刻的理性认识,获得较为丰富的情感信息、文化信息与美感信息。这样的语文教学能显示出超常的力度、厚度、广度和深度,效果会非常明显的。
阿Q在“革命”“狂想交响曲”中,犹如一只天鹅在蓝天里翱翔,将“精神胜利法”高扬至最高海拔,而当他醒来的时候,却一下子落到了泥淖里,像一只饿慌了的憨呆的鸭子;玛蒂尔德十年劳苦,一朝筹清欠款,浑身轻松之时,“假项链”却使她的心灵跃进了嘲弄的'深渊,还有苏比正被赞美诗音乐感化之时却无辜被捕……一个个“大落差”分布在教材的“地表”之上,教师做“导游”带领学生去“浏览”,充分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深切体会那种动人心魄的魅力。
二、及时准确地利用古今中外时空的“大落差”,使语文教学富有比较感和历史感,以增加思维、认识效果。
巴金散文《灯》中,作者将古今中外之灯“点亮”于一文之中,它们彼此遥相呼应,无形中构成了时空上的“大落差”——由中国现实生活中的灯联想到外国古代“哈里希岛上的……长夜孤灯”和“希腊女教士希洛点燃的火炬”。我们可以通过强化如此时空“大落差”,让它不断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快车在“今——古”“中——外”之间迅速地反复往返。在思维活动中,学生进行宏观比较,微观体察,就能形成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即“灯光”的内涵具有空间的广泛性与时间的永恒性,显示着人类共同的情感、共同的精神力量和共同的人性美。列宁说过,如果人们没有“人类的情感”,那么过去、现在、将来都永远不能寻到人类的真理。在这里,学生们拥有了“人类的情感”,也就具备了“寻到人类的真理”的充分条件。由此可见,这一认识的价值已远远超出对于“灯光”的一般认识(象征着温暖与希望)的价值了。“大落差”的“时空隧道”会使语文教学具有历史纵深感,会使学生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进而提高思维品质和认识能力。这种教学效果是与语文教学的总目标相一致的。
三、宏观调整教材课文编排程序以创设“大落差”。
目前的教材,课文是按体裁编排成若干个单元的,教学自然也就按目录的顺序进行,实践证明,这样的程序与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教学对象的多种心理需求,如求变心理、憧憬心理、弥补心理、偏爱心理等等需求,结果,常常使学生造成心理疲塌、疲劳甚至厌倦,教学效果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四个角度对原编排程序作灵活调整,创设出四种“大落差”——
1、表达方法“大落差”,如在平实、规整、客观的某篇说明文后安排生动、活泼、乐观的某篇散文或小说;
2、长短篇幅“大落差”,如在《雨中登泰山》后安排《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详略讲读“大落差”,如在《记念刘和珍君》后安排《恰到好处》;
4、古今语体“大落差”,如在《南州六月荔枝丹》后安排《芙蕖》。教师如能顺应教学对象的多种心理需求,经常采用这四种“大落差”组织教学的话,那语文教学一定会赢得出人意料的效果。
四、通过变换角色而创设“大落差”。
1、师生角色互换。学生走上讲台或演讲,或辩论,或讲解课文,而教师坐在下面听课。这样,双方角色与心理都形成了“大落差”,在这样的变换和活动中,学生会先产生新鲜感、紧张感,既而产生荣誉感、责任感,同时,神态也会从紧张拘谨变得自然、大方,勇气、胆量及口头表达能力都会大大增强,心理素质和技能素质都会得到提高;教师可以充分感受学生们青春的活力与智慧的火花,了解他们的所爱所想所识,用获得的灵性与启迪去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富有针对性和灵活性。
2、将学生角色变换为演员角色。其一,可设置一些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充当社会生活中的某些角色,如父母、教师、工人、营业员、律师、医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学生与这些角色之间心理距离一下子缩小了,经过一个“大落差”,经过他们设身处地活动与体味,学生的社会意识会加强,其人生观、价值观会更加鲜明和正确,同时,还能认识到,不同职业的人有着不同的快乐与艰辛。其二,可组织编演“课本剧”,让学生担任小说、戏剧中的有关角色。这样就构成了“现实——艺术”之间的“大落差”。学生有了要将艺术形象搬上“舞台”的动机,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也就会自觉地、积极地参与编排表演。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能够更加懂得作品的内涵,而且能够增强参与意识和整体意识,锻炼组织才能和表演才能,从而使自己的个体素质和群体素质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篇目:
1、《祝福》、《灯》、《记念刘和珍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雨中登泰山》
2、《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3、《中学语文创新教法》
【语文教学中大落差的利用与创设论文】相关文章:
利用农村资源创设幼儿园教学环境论文05-22
创设教学初中语文论文10-26
中学语文教学中大语文观的树立论文01-18
物理教学情境的创设论文12-03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的应用论文11-19
利用多美创设情境再现美06-30
低段体育教学情境的创设论文04-21
拼音教学的创设情境研究论文04-20
小学语文课堂的情境创设论文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