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论文

时间:2023-01-24 13:02:26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论文(精选10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论文(精选10篇)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论文篇1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同时,应充分注意和重视中学生的情感教育。

  首先,对于情感,我们不能简单地看着一种一般的心理品质。作为主体对于自己所认识和所做的事以及所持态度的体验,它几乎和一切心理品质相伴随,感知与观察、理解与思维都不可能不在一定程度上伴随情感活动。情感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其它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其次,中学生正处于一种情感迷茫状态,这是一种无法忽视的客观现实。一般来说,这种情感迷茫状态从初中开始出现,到高中阶段便十分明显。伴随着青春期的开始,封闭型的心理状态把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感和渴望被人理解的欲望同时带来了,而社会、家长、自身的压力及日益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名目众多的各种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都使这种情感迷茫状态无法回避。如果不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对中学生的情感教育,就不能保证他们的情感得到良好的发展。

  第三,从课程的本质特征来说,语文课与别的自然学科的课不同,它与情感教育的联系很紧密。它兼有认知训练和非认知训练两方面的内容,因而它对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如同情心,利他精神,祖国优秀的传统道德思想,想象能力,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当然,我们所说的情感教育绝不等同于传统的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思想的教育目的是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而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意在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和个性的完善。中学语文中的情感教育与政治思想及美育有着很重要的联系。怎样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这与其说是一个理论问题,还不如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实践问题。它无疑和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和教学方法的关系似乎更为密切。它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一颗博爱、宽阔、敏锐的心。进行情感教育,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教学内容方面

  初中的1至6册语文课本中,几乎篇篇文章涉及到情感教育。这些课文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几种:第一类,表达对祖国、故土、人民的热爱之情。第二类,表现一种至爱亲情。第三类,表现忠贞不渝的爱情作品。还有其它的如表现气节的等就不一一列举了。

  对第一类篇目,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流于疏漏,只照本宣科讲一些应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大道理。依据学生这时期的心理特征,对说教式的大道理是很容易反感的,常常把这类课的学习与一些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等同起来。作为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心理,讲述一些古今典型事例。如:现阶段留学归来效祖国的年轻学子,名人回祖国的具体行动、言语及落叶归根的.想法等。讲清楚作为一个公民为什么应热爱祖国,热爱故土和人民的道理,切忌只讲大话。这样,再结合读、讲、写,学生接受起来是不会有抵触情绪的。

  对第二类篇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除了紧扣课文的内容,仍要辅以大量的古今中外名人的典型事例。可抓住现阶段中学生的逆反思想和心理,他们同父母的所谓隔膜、代沟问题,把中华民族瞻养父母的传统思想,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殷之情贯穿于教学之中。让学生通过对这类课文的学习,树立一种美好的、正确的人际关系思想。

  第三类篇目,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也是我们想着重谈谈的问题。面对这类课文,学生一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有一种“等着瞧他怎样讲”的心理。过去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这个问题多有忌讳,往往顾左右而言他,轻描淡写地一晃而过。

  这种“回避或禁锢”的作法,反而加深了他们对爱情的兴趣,以及对爱情的涉足与尝试。这对中学生的健康的情感教育有百害而无一利。

  我们的看法是,现代传媒及文艺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学生成熟早,中学生早恋也似乎成了一种风气。那么何不抓住这类课文来一个“借题发挥”正确引导呢?如果中学生走入社会没有爱情方面的知识,没有正确的爱情道德观,就很难正确对待爱情。因此,语文老师应转变教育思想,不视爱情问题为禁区,针对中学生身心及思想行为特点,引导中学生小心踏入这片圣洁的土地。因而在上这一类课文时,我们不应回避爱情这个字眼。结合课文我们一方面讲清什么是真正的成熟的爱情,一方面以大量的早恋导致学业失败的实例讲清什么是所谓的爱情。与此同时再进行两次关于早恋的讨论会,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要求有定论,但教师要归纳总结,谈清自己的看法,晓之以理,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爱情,从道德上认识爱情的真、善、美与假、丑、恶,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这样,学生消除了神秘感,也从老师那得到了真正想得到的“金玉良言”,其效果是很明显的。

  二、教学方法方面

  在前面笔者已说明,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实践问题。它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它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一颗博爱、宽阔、敏锐的心。广博的知识与教学内容联系似乎更紧,它几乎可说是一个纯知识的问题。而博爱、宽阔、敏锐的心则涉及到一个教师的人品修养。

  中学生时期的心理特征是敏感而不稳定的。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有一触即发的丰富情感,但又缺乏足够的自持力。他们希望在老师、同学面前施展自己的才华,他们要求老师尊重、信任、理解他们。他们憧憬将来成为有价值的人,更期望人们承认他们的价值的存在。但由于处境不同,加上个性的差异,有很多学生在渴望认同的同时又怕失败,怕被拒绝否定。这种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感和渴望人理解的欲望,使教师的态度上稍不注意就容易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而这种影响也许是终生的。

  因而,在教学方法上,对学生,特别是对差生,教师应注意自己的态度,应竭尽全力理解自己的学生。当学生遇到困难而动摇、徘徊时,要给以鼓励。对学生的思想要透彻地了解、掌握,工作应反复做。学生的一些活动,应给予积极的支持和认真的引导。这引导应把它看作是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一环。要在对学生深入细致的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因人而异的耐心指导。对学生的每一点健康的情感内省和表达给予充分肯定,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帮助那些还处于自我封闭状态的学生从情感的天地中走出来。让学生在讲、读、写、说中成为更加乐观,更加自信,更加富有利他精神和广泛同情心的人,从而建立起高尚的道德品质。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宽厚博爱敏锐之心去理解学生,原谅学生,关心学生。学生的每周练笔本是我们抓的一个重点。从进初中第一天起,我们就作了规定:写周记不能当作只完成作业而敷衍了事,要写自己的真实感受。希望把老师当作朋友,有什么心事如果信得过老师就尽情的吐出来。对老师的教学及为人也可褒可贬,一句话:写真。这样,学生消除了厌恶心理,由被动变主动,对生活中的人、事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也从中得到了帮助和鼓励。周记的内容涉及宽广:学习、亲情、爱情、友谊、社会几乎无所不包。我们从周记中获取了学生的思想状况,并及时联系家长,避免家庭与学校在教育孩子时意见不一致。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这种教育应引起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充分重视,把它贯彻到课内课外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去。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地设计和促成一种民主的、活泼的、适合于学生情感——心理发展的文化氛围,使学生的身心在这种氛围之内得到真正完善的发展。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论文篇2

  摘要:情感教育是中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文章就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提出了三点策略,即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情感。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情感资源

  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态度及信念,是新课程改革精神的体现。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存在一定的厌学情绪。很多学生表现出情感冷漠,自私自利,不关心他们,为人处世能力差,情感道德严重缺失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中职学生的未来发展[1]。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但目前,中职语文教学重认知、轻情感的现象十分普遍,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强调语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情感方面的关怀和教育,学生人文精神严重缺失,这种问题的出现给中职语文教学敲响了警钟。

  一、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资源

  中职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佳作名篇,尽管这些优秀的作品风格不同,但无一例外都是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包含对家国、生活、亲情、好友及壮丽河山的情感抒发。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掘这些作品中的情感因素,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情感上打动学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语文教学成效。例如,语文教材中有散文《我不是一个好儿子》,作者用平实的语言记载了母亲的点点滴滴和一言一行,把一个勤劳、简朴、慈祥、关爱儿子的母亲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读起来感人至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可以唤起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还有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同样是写自己的母亲,重点突出了母亲那伟大、内隐又不求任何回报的母爱,也正是在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感染下,作者对生活和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写出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因此,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就可以从教材中找到众多的情感教育素材。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

  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因而,在中职语文情感教育过程中,中职生自身的情感体验极为重要[2]。但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听,学生缺乏体验感,致使情感教育缺失有效的载体。针对中职学生,语文教师可以联系一些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开展一些活动,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等与情感有着密切关系的节日,举办一些讲故事、诵读优秀诗文、小演讲、演课本剧、续编故事等之类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使其从中获取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又譬如,在母亲节,教师可以先介绍母亲节的由来和风俗习惯,然后以“我的母亲”为主题,举办一场小演讲比赛,让学生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演讲当中,然后让学生根据主题与他人进行亲情方面情感交流,由此,既强化了学生口头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对亲情有进一步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情感教育的作用。

  三、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情感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新课程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语文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诵读,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脑海中会不由自主地浮现与作品相关的意境和画面,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进入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从而获得思想启迪,有所感悟[3]。例如,李清照的《声声慢》,这是一首饱含深情的词,作品前几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使用叠字的'修辞手法,将作者的愁苦凄凉之情描写得淋漓尽致,后面陆续写了梧桐、黄花、细雨、过雁等,将愁绪进行层层叠加,读来让人感慨不已,使学生为作者生不逢时和人生际遇产生深深的同情。这样的一部作品,如果教师逐字逐句的翻译讲解,将大大削弱文章的情感。而如果让学生进行反复的、有感情的诵读,可以帮助学生体会作者亡国之恨和沦落之苦,同时也对我们今天幸福快乐的生活倍加珍惜。总之,情感教学是中职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借助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学生情感素质的发展是实施情感教学的目的。当然,情感教育能否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有效实施,还需要语文教师具有较高的情感修养,以及灵活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情感教学的实效,帮助中职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福亚.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1):84.

  [2]吴小丽,何君.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1):85.

  [3]陈丁胜.试论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职教通讯,2014(33):43-45.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论文篇3

  摘要:情感能够有效刺激人的大脑和心理,是学生在语文学习当中的原动力,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学习当中加入自己的情感,才能用自己的理解去思考知识,才能带着自己的情感去感悟语文课程的熏陶。因此,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提升语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强心剂,如何去加强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也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有效策略,以供广大语文教师酌情参考。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策略

  1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原则

  1.1情感教育在语文中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从内容上来看与其他学科有些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是情感性。语文当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具有作者独特的感情,只有读者运用自己的情感功能去细细品味,才能发现其中的韵味。可以说情感是语文教育的灵魂,但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法。只有注重学生的情感和谐发展,才能带领学生进入到丰富的名篇佳作当中去体悟不一样的内涵。带着感情的阅读,才会让阅读,才会让语文学习变得更加有趣,跟随着每一篇文章进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同时,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情感方面的运用,准确把握文章作者的情感走向的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学生在语文学习时候的情感走向,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积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情倒情的教学方法才是有效进行语文教学的关键。另外,在语文教学当中运用情感教育,能够更高效的促进语文学习。一般情况下,人在情感亢奋,心理比较兴奋的状态下,往往会思维更加敏捷,思考快速,而情感低落的时候,往往打不开思路。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当中,有着比较强的信号和强化功能,一些学生对于古诗词或者课文背诵不出来,但是却对自己喜欢的某些文章,或者音乐作品牢记于心,就是情感在当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将整篇文章的情感注入到教学当中,引导学生认知,不仅提升了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的情感升华,强化语文学习。

  1.2情感教育的基本原则

  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

  (1)互尊互重原则。情感的投入和产出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来完成,很多小学生的情感不明确,比较脆弱,容易激动或是情感的发生比较缓慢,教师对学生的平等看待,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心理特征,树立平等的教学观念,能够实现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平等对话,这是情感教育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顺利开展的保障;

  (2)亲身的情感体验原则。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的气候,所投入的情感,所创设的情景,要尽量与教学教材内容相匹配,让学生能够真实感受到文章所蕴含的情感,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带入自己的情感走入作者的情感,才能更好理解教材,也才能实现情感教育的最终目的;

  (3)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当代教育比较提倡的一个原则,意在指出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不仅要在学习当中运用,在生活当中也不能忽视了情感教育,很多情感往往通过生活自然而然产生,小学生的情感体验种类相对于高中初中学生较少,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引导,重视学生教师之间的相互启发性,更好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

  2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2.1加强教师自身的情感修养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人设,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些很多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平时的生活工作当中,要注意加强自身的情感体验,加强自身的情感修养学习。从各个方面去给予学生情感上的熏陶或者感染,用真实的情感体验去带领学生走进教材当中的情感世界。比如,用一种比较关爱,和蔼可亲的态度去进行授课,避免冷酷和严肃,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思维观念,从心灵上给予他们更多的情感关注,加强他们与人交流的能力,因为现在的很多小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又处于一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候,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封闭的,孤独的,与他们没有情感交流,情感得不到丰富,那么在带入教学当中的时候,就要从学生的内心世界,个性特征方面对症下药,在教学当中,让他们得到情感的释放,这样,才能开拓自己的思路,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来,运用自己的情感认知,再在教室的情感带领下,完成更加高效的语文教学和学习。

  2.2在教学过程当中注意情景的创设

  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征,有效为他们创设丰富的课堂情景,能够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能够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通过特定的情景,或者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发学生的思考。传统的的教学方式,老师讲,学生记已经不符合现代的教育方式,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另外,对于学生从小语文语感方面的提高,情感教育是起到一个关键性作用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情景创设,或者在教学过程当中穿插一些比赛竞争的游戏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创造情感认知当中的良性机制,在课文讲解当中,贯穿作者的情感主线,让学生意识到某一种品质或者精神,从掌握知识的浅显层面深入到道德情操的培养,从而内化自己。

  2.3创建课堂课后评价机制

  情感教育最终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而不是灌输性的教育,认为在课堂中一定要让学生体验到积极的情感,然而在学生的情感认知当中,并不是所有情感都是积极向上的。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情感认知有一个充分的评价,合理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加以适当的引导。因为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好胜心比较强,非常看重自己在她人心目当中的位置,重视老师对于自己的关注程度,在集体中集体意识还比较淡薄,因此,教师在课堂或者课后教学时,对于小学生的一些行为,及时给予反馈,比如奖励,掌声,哪怕一个肯定的眼神,或者是直接书面的考核评价,对学生的情感认知都会是一个很大的帮助,让小学生从小就能不被束缚,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树立起各方面的信心,有效运用情感教育促进语文学习,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东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教研视点,2012(04).

  [2]吕立尊.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福建省漳平市南洋中心学校.课程与教学,2015(11).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论文篇4

  摘要:语文是一门极具人文情怀的科目,在中职语文的日常实际教学中,教师若能灵活运用情感教育这一新型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领悟课文的情感内涵,并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情感的结合教育,不仅能够强化其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同时还能在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其语文综合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能够更快地走上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本文就中职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运用予以详细分析。

  关键词:中职语文;情感教育;课堂教学

  前言:语文是一门极具人文情怀的科目,因此,情感教育是教师在就该科目对学生进行教授时的“催化剂”,同时也是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文章中心思想及作者所想所感的“强心针”.在中职语文的日常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进行课文教授时若能灵活运用情感教育这一新型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领悟课文的情感内涵,并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情感的结合教育,不仅能够强化其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同时还能在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其语文综合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能够更快地走上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本文就中职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运用予以详细分析,现作如下相关报道。

  一、情感教育含义与作用

  (一)情感教育含义

  教育界将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的利于学生学习的同时,可恰到好处地拿捏住整个教学过程中情感与认知关系,以将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极致,注重对学生情感体验培养的丰富性和内涵性,并使学生在情感交流互动中最大程度地激发其探索欲和求知欲的新型教学方法称为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能以辩证客观的心态面对所有事物,并进一步升华对人生的感悟,能够更好地实现其自我完善发展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教育责任。[1]从综合的角度来看,情感教育实际上既是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同时也是一种非常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认识并积累生字词、掌握一系列写作或表达知识技能只是该门课程最基础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学会并掌握如何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以及作者的所想所感才是进行该门课程教学更深层次的教育意义和教育目的。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和方法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强化对课文各方面的理解,同时还能够通过该方法提高其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思想觉悟。

  当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由于学生对古诗词的各方面(词句用法、表达方式等、)均不太熟悉,因此大多数学生都会觉得古诗文尤其是长篇大论的文言文比现代文更难以理解。但通过情感教育这一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以古诗文中作者的思想情感为突破点,抓住文章的中心和主题,进而逐步对课文进行“蚕食”,最终达到掌握全文的学习目的。学生通过对各类课文中或喜或悲,或愤怒批判等多种情感的体验和感受,能够进一步明了学生对生活各方面的认识,并在语文教师的恰当指导下学会如何正确处理和调节这些情绪,使情感的正面作用得以最大化地发挥。

  二、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一)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互动

  较之传统模式中的教学方法,不断增进和强化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是情感教育最明显的.优势。学生本身就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主动且耐心地与学生们进行沟通交流,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循循善诱,给予学生更多的包容和鼓励,[2]从各方面了解和关心学生,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和批评。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和情感后,也同样会在情感上作出相应的回应。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信任,就能够使学生将老师当作人生中的良师益友,以在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并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教师教育责任感,提高其教学水平。

  (二)指引学生领会情感内涵

  不管是普通中学语文还是中职语文,在该门科目的考试中,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的所想所感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考点。这就充分体现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表达文章主旨与作者思想知识技能的重要性。因此,这便为各从事语文教学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职语文教师指出了一条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这一块知识技能的明路--引导学生领会文章情感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予以适当的指导和点拨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抛砖引玉”的积极作用,当然,这就要求教师应将点拨、引导的力度拿捏得恰到好处,既不能像直接说出答案这样点拨过度,不给学生一丝一毫的思考空间,亦不能光提出问题却不作任何的提点,造成非常尴尬的教学场面。

  (三)理论与实际情感的结合

  放眼古今,理论教育和应试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界的着重点。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忽视,造成了学生只会“纸上谈兵”的不良局面。随着时代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阶层对实用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不再只是注重理论知识丰富的人才,而是更倾向于吸收实际操作能力卓越的人才。而各中职学校一直以来都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教育注重点,力求达到使其所培育出的人才更符合社会各岗位需求的教育目的。是以各中职院校应更为注重对语文这一学科教学的实用性[3].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语文这一学科知识的灵活性和使用性非常高,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文字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比如说中职语文教师要求学生以“母爱”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而在学生写作之前,教师可充分利用上述第二点中的《游子吟》这一课文,除了让学生通过情景演练等方式深化对诗文中心思想以及诗人情怀的理解,还应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发现生活中的母爱:“同学们,既然咱们学了这篇关于母爱的古诗,也从诗人简朴的语言中深刻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那么接下来就给大家几分钟回想一下你们的妈妈带给你们的母爱,然后给大家分享。”实际上,当学生思考完后,内心对自身所受到的母爱是有非常多的感触和领悟的,甚至情感细腻且感触颇深的同学在向大家分享其从自己母亲身上所感受到的母爱时,通常会因情到深处而流泪,同时还会在情感上感染其他学生。这就非常有效地促进了理论与实际情感的结合,同时也使得学生所作的文章更具真情实感,能够打动人心,并使其作文的质量有了质的改变和提升。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感有机结合,既能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亦能锻炼其运用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一举两得。

  结语:

  总之,情感教育不仅是顺应教育发展和语文教学需求的新型教育模式,更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极佳途径之一。考虑到职业型人才是各中职院校的重点培育方向,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情感教育来帮助学生不断促进其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琳.情感渗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D].鲁东大学,2016.

  [2]刘田田.中职工科类学校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6.

  [3]胡伟.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方法与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0.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论文篇5

  摘要:语文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情感性和思想性,而情感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将情感教育应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选择。本文主要涉及情感教育的内涵,情感教育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以及在语文教学的应用三方面。

  关键词:情感教育;高中;语文

  随着现代教育模式在高中校园的普及,情感教育作为新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应重视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还能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提高其综合素质,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教育是学校教育方式中的一种新思路,其特点是以心灵感应为基础,教学主要手段为师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情感教育关注的重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情绪以及情感问题,教师在进行情感教学时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总之,情感教育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培养全能型复合型人才,将学生的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式教育方式。

  二情感教育应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高中阶段树立正确三观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其中文学部分是我国古代文化中最为璀璨的一部分。当代青年肩负着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的责任,这就要求青年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而高中时期是学生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最重要的时期,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这一阶段将情感教育应用到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情感教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的道德思想观念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情感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领略文学的魅力,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情感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还可以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促进师生良好关系的发展。教师通过情感教育可以时刻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及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情感教育,学生可以深刻认识到认真学习和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同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自觉地为了促进自身全方面的发展而努力学习,积极主动地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三情感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教师应该对教材内容的情感进行深度挖掘

  教材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基础资料,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的桥梁,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无论是古代诗词曲赋,还是现代散文小说,都是经过时代的检验沉淀下来的文学经典,无论是从文字、语言或者结构任何一方面,都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内容,是实现高中语文情感教育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应该对教材中蕴含的情感进行深度剖析,从中获得情感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与实际内容进行紧密结合,这样不仅可以充分体现文学作品的韵味,加深学生对课文中情感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与文章产生情感共鸣,进而积极主动地将热情和自身情感融入语文的学习中。例如,在进行《行路难》的教学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体现了李白终于摆脱歧路的迷惑和彷徨,重新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终有一天,他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表现了诗人虽然身处黑暗却依然对未来充满了自信的强大精神力量。由此可见,教材中情感教育无处不在,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内容,促进高中语文情感教育的发展。

  (二)教师通过诗歌的有感情朗读实现情感教育

  朗读是实现情感传递的最佳途径之一,教师在朗读时给诗歌注入了真情实感,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就会被深深打动,自觉融入诗歌的情感中,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从而实现情感的传递。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此过程中也能得到有效提高,而学生情感的融入也能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也会随之提高,情感教育的教学目的也得以实现。例如,屈原的《离骚》,这首诗歌表达了屈原对于国家危难、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担忧,教师在朗读的过程中,应带着凄凉、忧愁的感情,使学生能够深切地体会到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

  (三)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为了实现高中语文的情感教学,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交流,从而实现情感的传递。教师在实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并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养,要想办法拉近与学生的关系,争取与学生做朋友,以此来奠定师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基础。同时,教师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要细心捕捉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能够培养一定的情感素养,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把实际生活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将自己的亲身体验和真情实感融入教学内容中,这样,就能进一步实现学生文学素养和情感素养的提高,达到将情感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学科的教学时,要实现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情感教育的基础上提高文学素养,进而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基础。

  (四)教师精心设计,创设多样化教学情景,实现情感共鸣

  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单纯地将本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告诉学生,学生做笔记背诵以应付考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字词句的分析冗长而乏味,学生很快就会对语文课堂失去兴趣,根本无法将情感投入到课堂中。新的教学模式的出现为教师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方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引进新媒体教学,为以往的传统课堂增添了新鲜元素,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切地感受文学知识的魅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学科的教学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或者其他现代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加强学生对课文的情感理解,并将自身情感融入课文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和文学修养,同时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四小结

  将情感教育应用到高中语文科目的教学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接受情感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语文能力和文学修养,还能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应用途径有:对教材内容的情感进行深度挖掘;通过诗歌的有感情朗读实现情感教育;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多样化教学情景,实现情感共鸣等。

  参考文献

  [1]李存银.浅谈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7(7):46.

  [2]赵晓阳.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9):349.

  [3]周仲来.浅析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4(4):87.

  [4]庄奇娜.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4(14):253-255.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论文篇6

  摘要: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传授者,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所传授的知识让学生接受,让我们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和兴趣,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魅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曾经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也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足以看出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而在语文教学中对情感因素的教育又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很多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里面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贞、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对故乡亲人的思念,赤子之心、朋友之情、手足之谊尽显;里面还有对社会拍案而起的激愤、有个人人生路途的催人泪下的凄凄切切、有细雨霏霏的柔婉;有描写天地动容的悲惨;里面有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愉悦、无名的忧愁……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挖掘出作品的这些内涵,让一切真、善、美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笔者觉得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注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充分挖掘教材,营造情感氛围

  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作家笔下的作品都不能打动人心。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愉悦的学习。而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有他特定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每一篇作品都有着特定的情感表达。因此,在学生初读作品时,教师就抓住这篇作品的的情感个性,精心设计导语,把学生带入到这篇作品的情感之中。从情感出发,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击情,才能真正扣击心灵。示范朗读时,用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情、心境,以及结合课文中所做的`提示性的语言、动作,创设一种学习情境,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充满期待。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真正走进课文,走近作者,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比如在教《故乡》一课时,笔者就创设了这样一个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乡,我们都深爱着自己的故乡,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写故乡、思故乡。赞美故乡,他们或描写故乡的风土人情;或抒发对故乡离情别绪;或抒发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激动和欣喜之情……大文豪鲁迅也是一个凡人,他一九一九年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感受又是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跟随《故乡》中的“我”的足迹一起去感同身受一下吧……”这样就激发了学生阅读作品的兴趣,带着情感去体会文中我”回故乡的喜乐哀愁了。使学生真正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2走进作品,读出情感信息

  我国古代有“三分诗,七分读“的说法。也就是说在朗读训练中寓于情感教育。试想我们教师如果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用悦耳动听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为学生朗读作品,学生能不被感染吗?能不激发起求知的欲望吗?每种文章有每种文章的风格,这也决定了不同风格的朗读。这就决定了在朗读时,语调、声音需要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每篇作品根据情感用不同的风格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释放出来。用朗读的恰到好处的声量、浓郁的氛围、与作者共鸣的情感,来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作品的画面,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学生就会更快的闯进作品的意境中、与作者的心灵,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产生情感共鸣。一起体会作者的喜怒哀乐。比如《沁园春雪》的上阕要读得豪情万丈、下阕要读得居高临下、最后三句要读得意气轩昂才能体现作者伟大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心。同样只有用真诚的心态、恳切的语气朗读才能体会得到《出师表》中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良苦……要使学生在读时读得真、悟得深,语文教师在课前还有一件重要事情要做,那就是做足功课,深刻透彻地去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并把这一信息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带着这些知识,真正走进作品,走进作者的心灵。

  3用情教育,学会做人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深刻阐明了情感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因此,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当学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的激发时就要顺势引人课文深层次的学习中。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主思维的动力,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此时教学的重点就应落到学生对作品意境如何理解和让学生如何介入并创新思辨的层面上。这时候,教师可以以解词析句为手段,以剖析结构为依据……都要披文入情,出情入理。我们要抓住情感与情理的联系,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丰富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从深刻领会作品创造的艺术境地,完成由情入理,文中悟道的思维迁移。从而激起一种积极的审美愿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比如《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忧”“乐”情;《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悲”“恨”情;《黄鹤楼》中崔灏的思乡情;《我的老师》魏巍的师生情等等,都是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表现出来形象感、浓情感来领悟深刻的哲理。去追求那不变的真理,这样就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也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例如在教完《故乡》一文后,针对作者文后抒情,笔者布置一道题目:中年以后的“水生”和“宏儿”,让学生去比较社会主义背景下的的“情”和封建社会背景下的“恶”。起到了“课”尽而“情”未了的效果。让学生在愉悦中提高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4重情感交流,建和谐关系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除了参与、促进学生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

  同时,爱心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起点。师爱可有多种形式。“爱是教学的媒介,友爱更是消除戒备心理的传感器”。消除对立情绪及情感障碍,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地维护班级的荣誉。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教育,这样既陶冶学生的情

  操又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情感教育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一颗博爱、宽阔、敏锐的心。把它贯彻到课内课外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去,并且教师还应该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地设计和促成一种民主的、活泼的、适合于学生情感――心理发展的文化氛围,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人格健全,适应时代发展的有用人才。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用情感去感化学生,鼓舞学生,让学生走进作品,走进作者的心灵,也让语文教学在情感教育的感化下变得更加动人、精彩。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论文篇7

  摘要: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语文教师应作为情感教育的设计师、牵引者,通过多种方法,科学引导学生读出情感信息,努力创建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新课堂。

  关键词:情感教育;语文教学;体现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朋友之情、手足之谊;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天地动容的悲惨;这里有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悦、无名的愁……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这些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笔者认为首先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注意抓好以下几方面的环节。

  一、要创设情感氛围。

  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得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处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而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他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学生正要接触作品时,教师就抓住本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带入境。导语的`设计要从情感出发,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击情,才能扣击心灵。那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情、心境,以及结合课文所做的提示性的语言、动作,会创设一种学习情境,会激活学生思维,会让学生产生期待。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比如我在教《故乡》一课就设置了这样一个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乡,我们都深爱自己的故乡,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写故乡、思故乡。赞美故乡风土人情的有之……抒发对故乡离情别绪的有之……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激动和欣喜的有之……鲁迅也是凡人,他一九一九年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感受又是如何呢,我们来跟随《故乡》中的“我”的足迹一起去感同身受一下吧……这样就激起学生带着情感去体会“我”回故乡的喜乐悲愁了。

  二、要读出情感信息。

  “三分诗,七分读”是我国古代就有的说法。也就是说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中。朗读是以声音传达视觉信息的活动过程,而声音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一种形象。加里宁曾经说过:“没有任何人象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捕捉住一切细微的事情。”试想教师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那悦耳动听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能不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情感,能不产生销魂摄魄的效果吗?文章的多种风格,就决定了多种风格的朗读。朗读的语调、声音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它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恰到好处的声量、充沛浓郁的氛围j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作品的画面,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的闯进作品的意境中、作者的心灵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比如《沁园春雪》上阕要读的豪情万丈、下阕要读的居高临下、最后三句要读的意气轩昂才能体现作者伟大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心。而《周总理,你在哪里》以沉缓的声音(只在倒数第二段语势稍高扬)、深切的语调来朗读才能体味人民对总理的无限深情。同样只有抱着掏心掏肺的心态、带着恳切无比的语气朗读才能体会得到《出师表》中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良苦……要使学生在读时读得真、悟的深,语文教师在课前还有一件重要事情要做,那就是广采博览,深刻透彻的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并把这一信息传达给学生。

  三、要出情人理。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深刻阐明情感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因此在学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的激发时要顺势引人课文深层次的学习中。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主思维的动力,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此时教学的重点落到学生对作品意境如何理解和让学生如何介入并创新思辨的层面上。教师或以解词析句为手段,或以剖析结构为依据,或以时空范围为线索……都要披文人情,出情人理。抓住情感与情理的联系,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丰富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从深刻领会作品创造的艺术意境,完成由情人理,寻文悟道的思维迁移。从而激起一种热烈的积极的审美愿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比如设计《茶花赋》教学时,“醉了”就是传神之笔,为了讲透这个“醉”,就可用“前呼后拥”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情感意境中:前是身在异乡的思念之情,却因“画不成”而总难释怀,而回国的机会让他久藏心头的情感一下喷涌而出,就象喝了葡萄酒一样感到甜美、欣喜、兴奋和陶醉。在这种情感意境的想象中,学生自然能体会作者的深情。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中表现出来的“文感…‘象感”“意感”“情感”来领悟起深刻的哲理。这样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例如教完《故乡》一文后,针对作者文后抒情,我布置一道题目:中年以后的“水生”和“宏儿”,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的“情”,反衬封建社会的“恶”,起到了“课”尽而“情”未了的效果。让学生在愉悦中提高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只要我们科学地引导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创设较好的情感氛围,通过多种方法与渠道让学生要读出情感信息,披文人情人理。相信情真意切里定能舞出一片新天地,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新课堂。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论文篇8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发展智力、开阔视野和提高文化素养。由此可见,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语文课当作只是进行语文教与学的课,它同时还担负着思想教育和心理发展的任务。因此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潜力,培养能力,从而使学生以极大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有“情”

  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着学生的活动。一般说来,学生对某位教师喜欢,其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得学生不怕出错误、敢于开口说语文。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这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学生初学语文时都兴趣盎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容量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加大,兴趣的保持程度则会因人而异,出现差异,有的学生甚至会完全丧失兴趣。针对这一自然现象,我们不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而应该多关心鼓励,多给予实际行动上的帮助,从众多方面着手,要防微杜渐,更要亡羊补牢。

  著名作家冰心讲过:“我只觉得‘师’和‘生’应当是互相尊重、相亲相爱的朋友。”要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就应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交朋友。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主要以交际为主,如果学生不敢或者不愿开口讲,哪怕考试的分数再高,我想这个老师也不能称之为成功的老师。为了能使学生敢于开口、愿意开口,教师应对他们有亲切感和信任感,多和学生在一起谈心交流,参加学生的课外活动。

  二、优化心理状态,使学生感到有“功”

  所谓心理状态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情感、意志基础上所产生的相对稳定而又尚未形成品质特征的一种特殊的情绪状态和行为方式。“求成功”是人类共有的天性,即使是一点一滴的'进步,也会使小学生感到愉快,是学生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学生学业取得进步时,教师对学生的成绩给予正确的评价,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光荣,产生积极学习的动力。在课堂上教师经常使用鼓励性语言,可以激发学习成功的动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对问题回答得好的学生说“你真棒”、“好样的”等,有时还可借助同学们的掌声进行鼓励,对于回答得不好的学生说“再努力,相信你一定行”等。学生听到这些肯定和赞扬的声音,就会洋溢在欢乐之中,他们的大脑皮层就会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学习兴趣也就会有效地激发出来。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有回答不出来的问题,老师不能加以批评,特别是对学习上不是很好的学生更不能如此,因为这样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那些学生对学习更不感兴趣,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我们应该给学生们更多的鼓励,对他们在学习上的错误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课上用浅显的语言和他们交谈,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产生成就感,这样才会有更进一步的学习动力。

  三、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有“味”

  在教学内容上要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形式上力求新颖多样,以满足学生新奇感的心理要求。如通过集中识词,让学生从已感知的语言材料中,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活动,自己发现读音规律,再将读音规律运用于单词的记忆中,使学生感到单词并不难记,激发学生取得成功的动机,同时也降低了学习难度,从而提高了成功的机率。又如,通过不断变化教学手段――有时引导学生做游戏,有时引导学生进行竞赛,有时引导学生进行表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大脑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充分发挥优势机体的潜能,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滋味是非常好的。

  四、组织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到有“用”

  五、运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法,使学生感到有“礼”

  小学的语文特别注重口语交际,因此,它不可能像语文数学那样,很多地依赖书面考试的分数来评定学生的水平。为此,教师应在学习评价上力求形式多样,通过不同层面的考察,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开学初,我就提出了三种平常语文测试的方法:第一种是观察学生,平时的朗读和平时的作业(这是针对品学兼优、口语好并且胆子大的学生提出来的);第二种是教师选定考试的内容,学生自由找同伴表演给老师看,平时书上的朗读作为加分项(这是针对语文水平还可以、胆子较小一点的学生提出来的);第三种是教师选定考试的内容(书上的内容)表演给学生看或者朗读给学生听(这是针对大部分学生提出来的)。当然,第一种的分数要高一点,第二种稍微低点,以此类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其中的一种,也可以三种同时进行,教师过一个星期评价一次,选择最好的一种给学生打分。通过这样的评价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很受尊重,教师对待自己是非常有礼貌的,连考试都可以让自己选。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论文篇9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文学基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小学素质教育的主要教育载体及手段,还承载着提升小学生情感认知的职能。小学生因自身年龄限制对于事物仍处于认知阶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小学生的思维成长、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仍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不能满足小学的实际成长要求,因此,如何加强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作用,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所共同探讨的重要教学课题。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现状分析,从小学生实际成长需求出发,对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交流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对小学生的教育情况,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内容。在小学教学体系中,小学语文教学占有重要地位,这是由于小学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小学生生活、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这一特性决定的,相应的小学语文教学承载了更多的教学职能。小学语文除去基本的语文知识教学职能外,还承担着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职能,对小学生的情感教育是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通过小学语文所包含的情感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健康成长、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但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不能满足小学生的实际成长需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从小学生成长需求出发,在教学中投入更多的心血,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水平。[1]

  一、小学语文中开展情感教学的实际意义

  1.增进师生间感情

  情感教学的实质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积极情感的促进作用,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丰富学生的情感内容,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索、求知精神,最终塑造学生自身健全、独立、个性的人格特征。[2]

  开展情感教学的基础是教师无私地情感投入,同时小学生出于对事物的认知阶段,对于接触对象的态度是极度敏感的,当教师无私地投入自身情感的同时,无形间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这对于开展后续教学工作、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塑造学生独立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3]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教师无私地情感投入,将会营造出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中,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及同学间的合作,可以更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进而发现学习的乐趣、激发自身学习兴趣。

  3.提高学生情感认知能力

  情感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功用就是通过教师情感的投入,影响、丰富小学的情感内容,并引导学生对于情感与认知间的关系,进而塑造学生自身的健全、独立、个性的人格特征。这个过程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影响都是巨大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人生态度。

  二、小学语文中开展情感教学的实际措施

  1.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教师作为情感教育的执行者,其自身素质是决定情感教学效用的重要因素。这不仅需要教师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还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现阶段的小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在他们的内心中希望与人交流、交很多的朋友,但是缺少有效、正确的表达方式。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和思想动态,做到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培养自身在学生中的信任度,进而实现有依据的、针对性的情感教育。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过教材中着重体现的德育教育内容,对小学生的思想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讨论教学、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通过活动实践,将自身对于情感的感悟转化为自身的知识。[4]

  2.创造恰当的教学情境

  由情境教学的定义可得,小学语文中情感教学可行度最高的方式,就是通过创造恰当的教学情境进行情感教学。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绝对的.教学主体,对学生实施“灌输式”教育,即教师单方面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教学,这种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情感成长。

  情感教学情境是指结合教学内容设定特定的情境,这个情境包含着教师想表达的情感内容。教师依托这种特殊情境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引起学生与教学情感的共鸣,通过这种共鸣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对这种情感的认知,最终由形成学生自身的知识。

  3.实施合理的评价标准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正处于对事物的认知阶段,故而在对一些情感的理解上,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偏差。学生产生错误的情感认知,在小学语文情感教学中是正常且可接受的现象,对此教师不应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这样会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主思考积极性,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理解偏差入手,通过实例讲解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正在讲解《乌鸦喝水》一课。《乌鸦喝水》主要表达的是,当我们面对困难时,应学会变通,灵活运用已有资源,进而解决问题。教师在上课时,有的学生提出“乌鸦为什么不能到别的地方喝水,为什么一定要喝瓶子里的水?”的疑问,这是由于学生对故事所设定情境不清而导致的。教师在教学时不应直接否认学生的想法,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可以对故事情境进行适当的扩展,进而对学生提问:如果瓶子周围存在其他水源或没有石子时,乌鸦的正确做法又是什么呢?这样即完成了教学目标,同时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性、发散性思维,进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更多的教育职能,其中包含的情感教育对于丰富学生的情感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索、求知精神,进而塑造学生自身健全、独立、个性的人格特征,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成长需求出发,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教学中注重情境的应用以及对学生实施科学的评价标准,通过这些实际措施,充分发挥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促进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姜吉敏.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5(01).

  [2]赵雷娜.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实施策略探究[J].未来英才,2016(01).

  [3]张玉琼.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施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02).

  [4]杨炜.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未来英才,2015(12).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论文篇10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情感缺失问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教学问题,会直接影响到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新课程标准中,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了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满足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改革要求

  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育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其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情感教育作为语文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要合理的利用情感教育,将其与常规的教育手段结合起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充分地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下,更加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更重视对学生情感、心理方面的培养。传统的教育过程只重视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因素,因此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合理的应用情感教育进行语文教学,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除此之外,情感教育的开展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帮助青少年正确的了解、认识社会,降低青少年犯罪的概率。

  二、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实现情感教育的具体策略

  1.寻找读者与作者情感的契合点

  情感的出现并不是偶然,其往往都具备一定的必然性,通常情况下人情感的出现都有着一定的`情景。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相关的文化,感受文学的美感,进一步体会到文学中蕴含的情感,教师需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创建一种更加贴合的教学情境,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到教学情境中,更加深入的体会文章的情感。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一篇文章之所以能够打动读者,是因为这篇文章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能够触动人们内容最深处的情感。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一定要有优美华丽的辞藻,但是其通常都蕴含着十分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指着就是这些优秀的语文作品。在语文情感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相关的情感,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找到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契合点,帮助学生根据深入的体会文章的情感内容,全面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2.以情感来激发情感进而调动课堂的积极性

  语文是情感最直接的体现,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情感培养,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也大都是都有着十分丰富的人文精神。由此可见,要想学好语文,必须要深入的体会文章作品的情感内容,深入的体会文章的文学意境,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以及掌握,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关的语文学科知识。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文章中的情感,教师应当结合课程内容进行课堂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加全面充分的了解相关的文学情境,让学生深入的体会文章的情感内容。例如,在学习《琵琶行》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资料来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因素,然后通过播发一些有代表性的琵琶曲,来为文章的学习创建良好的情景氛围:月下弹琴的画面很美,皎洁的明月,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弹琴的高超演技,叙述早年曾走红运,盛极一时,到后来年长色衰,飘零沦落的可怜身世。这样一来,每个学生读到这里时都会凝思回神,泛起情感的波澜。

  3.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学习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其更多的是学习相关的文章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阅读写作能力。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往往也更加的融洽。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的呆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不到位,导致了学生无法深入的了解文章的情感内容,所有的学习过程都只能够依靠自己的思考与探索,在脑内创建出相关的情景。这样的教学过于缓慢,也不利于学生的实际学习。对此,在新课标下进行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因当努力创建一个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保持一个平地的地位进行交流,这样能够有效的在师生之间建立稳定的交流关系,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思想交流,进一步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

  三、结语

  语文学科是一门情感十分丰富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一定要加强对情感教育的应用,合理的引入情感教育来丰富语文课堂,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相关的语文知识以及情感因素,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及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赫彩云.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社会科学,2016,(03):146.

  [2]阳亚玲.新课标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5

  [3]许明涛.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方略探索[J].吉林教育,2017,(22):145.

  [4]赵七玲.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情感教育的课堂实践[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

  [5]王少评.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考试周刊,2016,(37):39.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论文】相关文章:

论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05-02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04-30

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05-02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04-30

论情感因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04-29

论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04-28

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论文05-27

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影响论文04-29

浅析创新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