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悟性培养

时间:2023-04-30 09:18:16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悟性培养

提要 悟性是指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悟性对感知课文、分析和理解课文内容甚为重要。语文课堂 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课文的内容,通过情境感悟法、词句联系法、同体文章比较法,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 力,领悟文章的内涵及主旨等。总之,悟性对学好语文极为重要,这种能力,还可通过各种方法培养。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悟性培养

    * * *

    悟性一词,是德国古典哲学里的术语。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悟性是生动地、直观地感知周围世界的形象、 画面、现象和事物,并进行逻辑思维分析从而获取新知识的思维活动。《现代汉语词典》则概括为“人对事物 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换句话说,也就是领悟能力。

    汉语言文学,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文字表达内容,有时“拙辞或孕于巧义,庸词或萌于新意”,有时表 里不一,上下各异。其实,有价值的作品往往是“藏锋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人们在阅读作品时 ,要对作品思想上和艺术上的底蕴处、精妙处进行品味、玩赏,对那隐含在语言深层的用意仔细揣摩,并进行 逻辑思维,进而辨得曲折是非,理解其内涵、主旨。学生若具有了领悟能力,教师则可以不必喋喋不休地分析 、挖掘,学生自可获取深层的知识。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对这种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时,这种能力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加以培养,这里仅谈如下三种。

    (一)情境感悟法。教师在教学中设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一定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此情此景与课文内容 的联系,从而领悟出课文的内容。以解题为例,解题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是讲授每篇课文首先接触到 的问题。解题包括对文章标题的理解,对作者有关情况的阐述,对文章时代背景及相关内容的介绍。在这个环 节中,可以利用情境感悟法培养学生的悟性。如教李健吾《雨中登泰山》一文,要向学生交代泰山位置,描述 泰山特点(五岳之首,主峰玉皇顶海拔1524米,山高、路陡,世界文化历史名山之一等等);介绍本文作者, 也是登山者李健吾的一些情况,特别要指出他已是55岁的人了,而登山那一天正好下雨,他却登上了顶峰。教 师设置了这一些情境后,让学生去领悟。自然地,他们就会领悟出:作者那种迎难而上的豪情,而在雨中登山 ,登的又是历史文化名山,那么,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肯定要选雨中景,景中又必须与文化历史有关。到此,教 师则可进而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时,把握好下面几点:

    选材上:与雨有关,与文化传统有关。

    构思上:雨贯穿全文,写冒雨登山所见所闻所感。

    主题上:赞颂祖国河山,悠久的文化传统,抒发勇于攀登、迎难而上的豪情。

    对这篇课文,学生若能通过对解题中这些情境的感悟到对课文选材、构思、主题上的感悟,也就掌握了全 文脉络、重点,为以后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开了一个好头。

    (二)词句联系法。叶圣陶先生在《谈教学的着重点》中指出:“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对 一篇文章深奥一些的地方,对那些“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在学生未必能够领会的情况下,“给学生指点 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luō@①哩luō@①嗦,能够使他们开窍就行”。这里的“开窍”实际上就是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读书的领悟能力,也就是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的领悟能力,那么,教师的指点则 是使学生抓住相关内容,联系上下文词句,使深奥一些的地方也能因学生的开窍而

[1] [2]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悟性培养】相关文章:

将能力培养融在课堂教学中04-29

悟性04-29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04-29

试析大学英语课堂学生悟性与个性的培养的论文04-27

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04-29

寓人文素质培养于英语课堂教学中05-02

科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04-30

浅谈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04-26

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04-28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初探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