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语文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四重境界”
语文学科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不少同行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成了先行者。本文想就如何达到语文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四重境界”谈些粗浅的看法。
杜甫的《春夜喜雨》十分形象、逼真地刻画了春夜雨景,我们不妨将课中的八句诗分解为四幅图景。用这四幅图景注释语文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的“四重境界”,倒是颇有可取之处的。
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爱国主义的显性素材。
杜甫笔下的春雨之好,在于它知时应节,当发乃发,滋润万物。语文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也当“知时应势,捕捉显性素材,润泽学生的心田”。
语文教学应文道结合,文以载道,这早已为大家所认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首先应该对教材中现成的、显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予以充分的开发利用,防止过分偏重语文形式,一味追求“知识点”而将教材中现成的爱国主义素材弃置不顾。
语文学科不同于数、理、化、生,它总是带有一定的政治倾向,寄寓一定的褒贬爱憎。其中不乏主张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歌颂革命,颂扬廉洁为民,以死事国,忠贞不渝的内容。对于课文中一些十分明显的爱国主义内容,我们应该及时、充分的利用,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例如:《雨中登泰山》中赞美祖国好山好水的倾向十分鲜明,我们可以用作者极尽笔墨描绘的由山岗烟云、飞泉瀑布、古祠翠柏所构成的奇伟景观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和悠久文化传统的情感。
又如:教学《<指南录>后序》,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早为同学熟知,我们可以借助文天祥在困难当头时挺身出使元营以及身受羁糜、冒九死一生逃归永嘉的史实,把文天祥“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撤播在学生的心田,鼓舞学生,为国奉献一切。
充分利用教材中显性的爱国主义素材去感染、熏陶学生的心灵,是语文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理应达到的境界。
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势利导,潜移默化。
春风伴随着和风悄悄乘夜而来,细细而下,只求润物不求人知。它富于特色,贵在“潜”字,妙在“无声”。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应潜移默化,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决不是生搬硬套,牵强附会贴标签,也不是离开课文另搞一套,文不载道。否则,学生听之无味,教师上得苦恼。巧妙地利用教材中的内蕴,借题发挥,因势利导,“于无产处”引起学生共鸣同识,才
[1] [2] [3]
【浅谈语文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四重境界”】相关文章: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适度05-01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质疑04-30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04-29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艺术04-29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作业设计04-29
加强语文教学中口语能力的培养05-01
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语感培养04-28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认识与心得04-28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04-29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