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改换比较法培养语感

时间:2023-04-30 09:13:30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运用改换比较法培养语感

培养语感,是提高学生感受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中,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前提下,运用改换比较法培养语感,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遣词造句、使用标点的一片苦心,定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1?改换词语。

培养语感首先要抓咬文嚼字,以领悟所隐含的意义。可以将有丰富内涵的`词语改换成另一词语,让学生在比较中去品味。如《在烈日和暴雨下》中有一句“每一口井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不管刚拉了几步,见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启发学生:“奔”“灌”分别改换成“走”“喝”好吗?让学生明确,“奔”“灌”除了分别有“走”“喝”的意思,还能突出缺水之苦,喝水之急。通过人物的缺水之苦和喝水之急的敏捷动作,映衬出天气酷热难耐。改了之后,远不如原文感染力强。词语对换,如《听潮》中有“大海上一片静寂……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和“……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渐渐向我们脚下的岩石掀过来……”,将“吻”和“掀”对调行吗?学生明确,对调后不符合语言情境,不能对换。以此引导学生锤炼词语培养语感。

2?改换句子。

有意改换句子,并与原文进行比较。议论文中的改换,可让学生体会议论文语言的逻辑性;说明文中的改换,可让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叙述、抒情性文字的改换,可让学生体会其语言的生动性,等等。如有一首写“蜜蜂”的诗:“纤腰一扭/甜歌一路/吻过笑靥万千/带回温馨两篓。”改成“到处飞翔/嗡嗡作响/采花千万朵/年产蜂蜜一两。”启发学生对两者句子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确,虽然前者写虚后者写实,但这样一改意境全无,语言的感染力度差多了,不能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又如1995年11月4日,武汉六中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洪镇涛,在湖北大学《中学语文》杂志社组织的“特级教师教学艺术演示报告会”上,讲“语感教学演示课”《荷花淀》时,将文中“女人没有说话……我回来谢你”的人物对话作了如下改写:

①……“你走,我不拦你。小华,你带去;爹,你也带去。”“那咋成呢?”“那咋不成?”“我也不是走亲戚。”“你也不替我想想,上有老,下有小,我这是何苦啊!”———这不是水生嫂,觉悟低。

②……“你走,我不拦你,咱们一块儿走。”“我们去打鬼子,你一个娘们去干什么呀?不成。”“那咋不成,你打鬼子,我可以帮你们做饭、洗衣……”“不成。我不同意,队上也不答应。”“唔,不嘛!”———这也不是水生嫂,娇里娇气的',想软化水生。

这两种经过改写的对话,显现了水生嫂性格迥然不同的两种妇女形象。再如《陋室铭》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在“调”前加“慢”或“轻”,并且去掉两个“之”字行吗?学生读后明确,不行,这样就破坏了语言节奏在上下文中的和谐感。“孔子云:何陋之有?”改换成“故而吾以为,陋室不陋矣。”行吗?学生明确,不行,改后句式固然较整齐,但远没有原文干脆有力,且有拖泥带水之嫌。如是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确,语言的运用要符合上下文的情境,要从文章的整体上把握。这样一比较,学生自然能更深刻地感受语言的丰富内涵。以此引导学生推

[1] [2] 

【运用改换比较法培养语感】相关文章:

语感培养的策略04-30

比较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05-04

阅读教学与语感培养04-29

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05-02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05-01

诗歌教学中语感的培养04-30

归纳比较法在《伤寒论》教学中的运用04-29

2015考研英语 语法与语感如何运用04-30

英语语感的培养(通用8篇)05-02

新课标下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