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成语教学点滴谈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它一般由四字构成,结构匀整 ,含义丰富,风格高雅,有很强的节奏感和表现力。通过成语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成语的一般常识,开阔眼 界,增加知识,提高认识水平和阅读、写作能力。作为对各科教学有重要指导意义的高考,历来都把成语作为 语文测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试看近年来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关于成语的试题情况:
(附图 {图})
由上表可以知道,高考语文试题中成语的数量逐年增加,比分逐年提高。测试内容,除了成语的字形、字 音、含义以外,还涉及到成语的结构方式、成语的出典和成语的辨析运用等方面。由此可见,成语教学在中学 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决不能等闲视之。
笔者近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对成语进行了一些规律性的归纳,以指导学生掌握、辨析成语的音、形、 义,提高成语的运用能力。
一、揭示成语的丰富内涵
有些成语,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哲理性,通过揭示成语的丰富内涵,可以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成语“鞠躬尽瘁”,出自蜀汉诸葛亮的《后出师表》,可教育学生为革命为人民竭尽全力,奋斗终生。“ 先忧后乐”出自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可教育学生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学而不厌”出自《论语·述 而》,可教育学生虚心好学,永不自满。
出自《孔子家语》的“载舟覆舟”,说明人民力量的伟大,取得民心的重要。出自《淮南子》的“塞翁失 马”,说明了坏事与好事互相转化的道理。出自《吕氏春秋》的“物及必反”,说明事物发展到顶点,就会向 相反方向转化。通过这些成语的学习,可以启发学生树立辩证观点。
二、辨析成语的形、音、义
形、音、义三者之间,义是首要的。掌握了义,音、形也就容易解决了。成语“再接再厉”,原指公鸡相 斗,每次接战前都要磨快它的嘴。明白了“厉”同“砺”,磨快的意思,就不会再写成“再接再励”了。“汗 流浃背”形容出汗很多,湿透了背上的衣服。明白了“浃”是湿透的意思,就不会把成语写成“汗流夹背”了 。“走投无路”中的“投”,是投奔的意思,不能写作“头”;“装腔作势”中的“势”,是姿势的意思,不 能写作“死”;“旁征博引”中的“征”,是寻求的意思,不能写作“证”。89年高考试卷中的“明察秋亳 ”,91年试卷中的“淋漓尽至”,92年试卷中的“貌和神离”、“迫不急待”,93年试卷中的“直接了 当”、“名列前矛”、“好高鹜远”,94
[1] [2] [3]
【成语教学点滴谈】相关文章:
如何写好教学反思点滴谈04-29
苗乡课改点滴谈04-29
高考作文“感情”点滴谈04-30
辐射报表预审经验点滴谈04-27
班主任工作点滴谈04-26
高考作文“立意”点滴谈04-30
古典诗词炼字技巧点滴谈05-03
谈“点滴积累,终成大志”05-01
高考作文“内容”点滴谈04-30
成语中的异读例谈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