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给学生“几把钥匙”
——中学语文教学应注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十字诀》中说过这样一段话:“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 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的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这里的“几把钥匙”和“自动的 开发”谈的就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问题。自学能力是学生自己主动独立进行学习的能 力。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包括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概括等多种能力。就中学语文教学来说, 学生具有自学能力,就会“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叶圣陶 《语文教育书简》)
近些年,世界上科技文化发展迅速,随着祖国的改革开放,知识量急剧膨胀,知识更新过程空前加快,这 就对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学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学得现有知识,而应着力发展学生的智力,适 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广大教师越来越感到改变长期以来实行的一套教法的必要,积极采取在以教为主导的前提 下,以学为重点,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地进行学习的方法。
在教学中,学是主体,教是为学服务的。学习是一种独立主动的认识活动,教只是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 起作用,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内容和结果,无论简单或复杂,都要落实到学生的学 上,否则,一切都是空的。所以我们要真正摆正教和学的关系。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是应该而且能够统一起来 的。国内外的各种实验证明,采取由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的办法,能比较好地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的关系。因为学生亲身实践,独立探索,全面地动手、动口、动脑,十分有利于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据《中 国教育报》1995年5月2日报导,郑州一中为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明确提出了“减少课时,提高密度,提倡 自学,培养能力,发展特长”的口号,对学生具体实施“六解放”,即解放学生的时间、空间,解放学生的手 、眼、耳、大脑。其核心问题是增大学生的自由度,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 生内在的积极性。这样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古代教育家、学者就很注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问题。《学 记》中关于自学的问题有这样的论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这里的“善学”“ 不善学”的区别,主要在于有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会不会自学。
课堂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要解放学生,给学生学习主动权,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 量。目前,中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拼体力、拼时间”的现象,课上一些老师“填鸭”式的“满堂灌”,课 下学生被“练习”“作业”所围困,师生疲惫不堪,而成绩的提高却不明显。只有教师要教好,学生要学好, 二者互相促进,才会“师逸而功倍”。正象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要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 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意思是教师之为教,不在一味的注入,而 在相机诱导,促使学生自己研究探索,自求解决。这才叫“善教”。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不注意对学生的诱导 ,学生在接受知识时只动用记忆力而缺乏思维的训练,对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做法压抑了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他们智力的发展。中学语文教学进行自学的诱导有其优势,语文教材不同于理科内容 ,学生一般是可以初步看懂的,教师只要善于点拨和启发,学生通过自学完全可以深刻理解掌握。因此,没有 必要每篇课文都以讲授为主,许多课文可以采用“自学”、“共学”和“练习”的方法。
所谓“自学”,指学生预习课文。通过预习,理清脉络、理解内容、体会特点、发现疑难、提出问题。所 谓“共学”,就是让学生在充分预习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