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层浪-三年来全国中小学语文教育现状讨论综述

时间:2023-04-30 09:03:54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石激起千层浪-三年来全国中小学语文教育现状讨论综述

    自1997年11月以来,全国诸多新闻媒体就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纷纷发表文章或举行座谈会,展开热 烈的讨论,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

一石激起千层浪-三年来全国中小学语文教育现状讨论综述

    引发这场大讨论的是《北京文学》1997年第11期的三篇文章。以“忧思中国语文教育”为专题,此刊刊登 了一位小学生家长、一位中学语文教师、一位大学文科教师的三篇文章:《女儿的作业》《中学语文教学手记 》《文学教育的悲哀》。三篇文章涉及的问题很多,例如,《女儿的作业》谈到,学生的作业要花很多时间去 分析字(部首、笔画、读音、义项),很像在抢辞学家的活;教师要求练习答案不能与标准答案有丝毫出入, 否则就算错;学生作文很多都是儿童八股,充斥着假话、假感想、假故事。《中学语文教学手记》认为,目前 使用的语文教材内容陈旧、落后。以高中第一册为例,真正从语文角度来编选的篇目大约只占一半,全书竟没 有一篇反映当代社会生活、议论精辟、文字精彩的作品。从初中到高中,议论文的分析和写作教学都是按“提 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条著名公式来进行的。1997年12月4日, 《北京文学》杂志社召开了关 于“忧思中国语文教育”的研讨会。《文艺报》1997年12月13日,在头版发表会议综述。综述提出的问题主要 有这样几点:第一,不管走到哪里,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学方法都大同小异,千篇一律;第二,教师、学生和命 题者都围绕着考试打仗,题目所要求的答案越来越苛刻;第三,教材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利润而被有关部门垄断 。同一期的《文艺报》还发表了题为《我不同意这样评价中学语文教育》的署名文章,针对《北京文学》的几 篇文章展开了争鸣。

    在《北京文学》杂志社的这些举动之后不久,《中国青年报》在“专题报道”栏目里,选登了这期《北京 文学》的两篇文章,对其标题作了评价性的改动——《对女儿那些毫无意义的作业,我们真是深恶痛绝》《中 学语文教育实在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了》,并附上了“编者按”。为把讨论引向深入,让更多的人认识语文 教育的现状和未来,《中国青年报》从1998年2月26日起辟出专门版面——“教育导刊”, 进行“语文,该怎 样教”话题的讨论。“话题讨论(一)”首刊该报记者的专题报道——《语文,该怎样教》,并配发了一幅压 题照片。该文以北京一高校教师和少儿出版社一编辑的女儿的作文为例,指出了作文内容的假大空、八股气。 在3月4日的“语文,该怎样教”“话题讨论(二)(三)(四)(五)”中,发表了如下的文章:《我们无奈 》《教师身不由己》《学生:作文如“八股”》《教师:语文教学本末倒置》《人文精神的失落》《语文贵在 实践》……

    就在大众媒体正在开展语文讨论的同时,《北京文学》继1997年第11期之后,1998年第3期再次刊载署名的 讨论文章。3月10日的《中国青年报》在“专题报道”栏目中,抢先摘发其中的两篇文章——《误尽苍生》《我 们失去了什么》。《误尽苍生》一文认为高中语文课本以及相关的“教参”、考卷,给人总的感觉是烦琐而荒 唐,试

[1] [2] [3] 

【一石激起千层浪-三年来全国中小学语文教育现状讨论综述】相关文章:

三年来以人为本研究综述04-28

近年来虚拟哲学研究综述05-02

中国镍矿床的研究现状综述04-29

中国当代翻译标准讨论综述04-26

对煤泥水处理技术现状的综述04-25

滑坡稳定性研究现状综述05-01

对比语言学的历史与现状综述04-26

关于以人为本理论讨论情况综述04-26

哲学研究制度的可能性讨论综述04-27

近年来以人为本理论研究综述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