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的表达作用初探

时间:2023-04-30 08:15:23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标点符号的表达作用初探

[作者]  边永朴

[内容]

 

    标点符号是现代汉语知识的重要内容,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作为以书面语言为主要内容的语文教学,注重标点符号知识的教学,尤其是加强标点符号在书面语言中表达作用的教学与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

    大家知道,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更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别人的语言,但在教学过程中却有不少教师往往只注重句子的结构、语气,词语的性质和作用的分析,而忽视了标点符号在情感上的作用,这不能不说是个缺欠。下面试以文学作品为例,就标点符号在情感表达上的作用及效果加以分析。

            一、标点符号是情感信息的载体

    语言是人们用以表情达意的工具,而语言又不可能传达出言语主体所要表达的全部内容。朱光潜先生在《无言之美》一文中,对语言和达意的差异作了这样的比喻:“以言达意好像用继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也就是说,语言和作者的情感之间“只能近似”而不能画等号。

    语言若较好地完成交际的任务,必须具备语义信息和情感信息两大要素。语义信息即言语主体要传达的客观内容,情感信息则是帮助语义信息的表情、神态、情绪、态度等主观因素。据西方语言学家一项研究结果证明:人们在进行言语交际时,只有35%的信息是通过单纯的言语来实现的。其余65%的信息则是通过态势语言来表达的。(态势语言指包括体态语言在内的情感信息的综合)这足以说明情感信息的重要性。

    由于语言形式不同,负载情感信息的方式也不尽一样。作为口语,它可凭借说话人声音高低、语气强弱、神态变化、情绪波动以及体态动作来实现语义、情感信息的传递。但若把口语内容用书面语言的形式作如实记录,那么留下来的只是一些语言符号,很难再现说话人的全部情感信息。这不能不说是书面语言的缺憾。作为书面语言有机组成部分的标点符号,恰恰弥补了书面语言的不足,使有形的、散碎的、有限的语言,能最大限度地表现无形的、浑然的、无限的情感。因此,我们可以借助特定语言环境下的标点符号,揣摩它所负载的情感信息,玩索言语主体的心理轨迹。如:

    “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

    “父亲!父亲!”我叫起来。

    “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

    “父亲!父亲!!”

               &

[1] [2] [3] [4] 

【标点符号的表达作用初探】相关文章:

重视标点符号的作用04-27

流域经济的作用初探05-02

激光与岩石作用机理初探04-27

多媒体教室构建与作用初探04-28

地域文化的概念、作用及研究方向初探04-27

细数考研英语阅读中 标点符号的作用04-29

音乐对少儿素质养成作用之初探05-01

数学思维在创造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初探04-29

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初探04-28

高考英语书面表达效果突破初探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