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教材的特点及要求与把握

时间:2023-05-05 13:39:30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论新教材的特点及要求与把握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已于新世纪第一年正式颁布。它标志着我国数学教育改革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根据新的《标准》精心组织编写,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通过,各具特色的多种版本,新《标准》下的实验教科书相继问世,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课程改革新局面。因此,学习、钻研新教材将是广大教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当务之急。以下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数学(上册)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新教材》)谈点个人的认识与看法。

  一、论教材的主要内容

  全书内容共有七章,计46节。最后设置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制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

  为使学生在心理上能较好地由小学过渡到初中,新教材设置: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该章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景中,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认识常见几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性质;再通过展示、折叠、切,从不同方向看等活动,在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由立体图形转向平面图形,在丰富的动手操作活动中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的简单性质,为后续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相互位置”的学习埋设了有益的铺垫。

  在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中,首先以学生熟悉的城市天气预报、海拔高度的主体图,提示引入一种新数—负数的必要性,使学生感受到负数就在身边。进而设置了大量的现实背景:净胜球数、水位变化、细胞分裂、折纸游戏等,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探求总结出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与运算律。与传统教材相比,本章教材注意降低了对运算的要求,尤其删去了繁难的计算。为突出重点,加深对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理解,避免由小数、分数运算的复杂性而冲淡主题,新教材先以整数运算引路,然后过渡到小数、分数运算,最后引进了计算器来完成有理数的一些简单运算。

  第三章“字母表示数”,看似平常,却包含着丰富的内涵,是人类认识数的一个重大进展。由数到式,承前启后,既是有理数的概括与抽象,又是整式和其他代数式运算的基础,也是学习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的基石。为体现本章知识的特殊地位与作用,新教材始终在知识呈现上突出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规律,充分展示知识发生过程。例如,搭火柴棒游戏、旅游团集体门票、矩形娱乐场绿地面积计算、日历图中的数学等都是一些生动的事例,而且大都发生在学生身边.由这些特例,引入新知,能使学生潜移默化感受到事物从特殊到一般的发展规律,又由一般到特殊的应用规律。用字母表示数,用代数式表示具体的算式,并能进行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的运算,是本章内容的核心。

  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以大量现实背景和游戏为素材,以线、角等简单图形及平行、垂直关系为研究对象,始终以生动活泼形式呈现有关内容。最后,通过制作七巧板、图案设计等活动,促进学生对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的进一步理解。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首先通过岁数计算、树苗长高等生动事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展现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的有效数学模型;然后运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归纳移项法则,逐步呈现求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最后运用方程解决丰富多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展现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统计与概率是一个较新且有用的知识内容。新教材安排的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和第七章“可能性”,重点发展学生的数感以及统计和随机观念。这两章内容均以大量的实际生活事例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操作学会数据的收集及表示的简单方法,并用来处理贴近生活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第六章的学习重点包括:感受大数的含义,并能用记数法表示;认识并能制作扇形统计图,从中尽可能多地获取数据信息;理解三种统计图(条形、折线、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并能根据实际总是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又如第七章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模球游戏、转盘游戏为背景,通过试验与分析,初步体验并能区分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了解事件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恰当的描述。

  根据义务教育初中学生发展的特点、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及需要,全书采取“代数式与方程”、“空间与图形”与“统计与概率”三块内容交叉编排、螺旋上升的方式,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的展开到较高层次的综合,步步推进,不断深化。

  二、论教材的基本特点

  通观新教材,笔者认为新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充分体现了新《标准》提出的新理念。具体来说,主要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

  1、充分体现出一个“全” 字

  面向全体重发展,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新《标准》对“全体”的含义是这样表述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于这一重要的新理念,为体现并力求达到义务教育阶段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总体目标,新教材面向全体学生,提供了大量教学活动的素材,为所有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使人人都能获得现代公民必需的基本的数学基本知识与技能,同时又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2、注重一个“用”字

  联系实际重应用,是新教材的又一特色。筛选、精选学习有用、管用、实用、有价值的数学,贯穿教材始终。例如每节数学内容的引入,都采取从实际问题入手的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向学生提供现实即有趣、富有意义且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以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情景展现学习主题,并展开教学探究,建立数学模型,使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与方法。又如章后的回顾与思考以及总复习也都以问题的出现,有助于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梳理所学的知识,建立起符合个体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

  3、突出一个“动”字

  运用实践重探索,这又是新教材的特色之一。新《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新教材的设计正上为学生这种良好的数学学习方式和活动提供了有益的篮本。例如,所有新知识点的学习都以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为开始,努力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和发现,以自己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新教材创设大量富有启发性、挑战性的实际问题以及实践操作题,还适当编排富有意义的应用题、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实践、探索、思考、交流的充分时间与空间,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教材的正文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立了“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等栏目,促使学生“动”起来,动手、动口,又动脑思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

  总之,新教材提供的素材新、立意新、设计新,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其体现出的特点远不止于以上几点,限于篇幅,此不赘述。

  三、新教材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1、要加强学习新《标准》,认真钻研新教材

  新《标准》是编写新教材的重要依据,新教材是新《标准》下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准确地把握与遵循新《标准》精神是有效使用新教材的前提。因此既要认真学习新《标准》,掌握新理念;又要深入钻研新教材,理解编者意图与设计思路。在遵循新《标准》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应当发挥教师的智慧,重组并设计教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如改变或替换教材中的例(习)题,因班制宜到设一些学习情境、学习素材和教学用具,使教学更贴近生活与实际,最符合本地区学生教学学习的需要。

  2、倡导民主、科学、开放,实现教师角色转换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清晰可见,新教材自始至终的设计紧紧围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展开,为学生的教学学习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的平台。与此相伴,教师在关注并落实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同时,需要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实现教师角色的自身转换,力求做到“七个转变”: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向差异性教育改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由单向信息交流向合作信息交流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别化转变,真正体现“教师是教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3、突破学科本位,注意多学科知识整合

  研究新教材,不难发现,课本中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引用了许多真实的数据、图片和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教学含义的实际问题,其中涉及到相当多的各学科知识,显然有助于展现教学与现实及其他学科的联系,突出“数学化”过程。但同时也对我们数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首页主题图以一幅现代化城市建筑群为背景,汇总本章的主要图形,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图形世界的现实性和丰富多采。同时,以一句著名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提示图形主题,这句诗句出自何处,寓意何在,就需要查阅词典或向语文教师讨教。又如新教材中的所有数学名词或术语都有英文注写,做到准确读音也要向英语老师请教,等等。

  4、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灵活处理新教材中的“弹性”内容

  教科书应当满足所有学生数学学习的需求。在保证新《标准》所提出的基本课程目标基础之上,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与编排上体现一定的“弹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灵活处理新教材中的一些“弹性”内容。例如“读一读”栏目提供的阅读材料,目的在于给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相关材料阅读、思考,教师则有义务提供必要的进一步帮助。又如习题中的“试一试”仅仅面向部分学生,以满足他们进一步理解和研究有关知识和方法的需要,属高要求,就没有必要要求所有学生都去尝试完成。再如,就同一问题情景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问题,提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去探索解答,以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切,都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总之,新教材的使用对教师的创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新舞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同在,让我们与时俱进,共同迎接我国数学课程改革的辉煌未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7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数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浅论新教材的特点及要求与把握】相关文章:

认识区域学习要求的把握论文05-04

把握新教材培养想像力04-30

把握类型特点进行科学指导04-30

把握教材特点搞好单元教学04-30

把握中考特点 科学复习政治04-30

浅论城市生态公园的特点及建设论文05-04

按照新教材的要求教好“老”04-30

把握教学要求改进阅读教学04-30

把握和谐要求构建和谐高校04-29

浅论学术论文的规范要求与创新研究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