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智,陶冶情操
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古以来,爱美就是人的天性,为了追求美,许多人甚至付出了血的代价。从我国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方针也可以看到对美育的重视。美能陶冶人的性格,塑造和谐完善的个性,而这正是现代化建设人才所必需的。学生的个性只有在美的情感作用下,才能得到发展,由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文字中承载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发挥语言的功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道德情感,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是语文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功能之一,文艺载道,美能育智,塑造全面发展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人才。一、引情入境、感知美
我国的著名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叶圣陶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美的情感是需要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陶冶的。在教学中应通过引读创设情景,使学生入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具体形象的实体,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就应特别注意挖掘和捕捉美的实体,从而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耳濡目染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万千景象,感知美的无处不在。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教师要精心设计语言,创设美感的环境,引导学生去领悟树海之美。文章第一节中“几百里连成一片,像绿色的海洋”一句,要求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激发自己的想象,用具体的形象去感知,体会由数不清的红松、白桦和栎树汇合而成绿色的海洋,使学生的眼前出现风吹林海碧波翻滚的壮丽画面。这时森林的博大和起伏与波涛汹涌的大海有异曲同工之妙。只这一句就能让读者体会小兴安岭的特点,然后,再通过春、夏、秋、冬四季小兴安岭不同的景色来具体感受林海的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完成了美的感知,为欣赏美和追求美提供了保证
二、理解语言、欣赏美
欣赏美能使人精神振奋。心理学研究表明:仅仅凭借对美的事物的感知,所体会的美是肤浅的,并不深刻。只有通过欣赏才能产生相应的体验并得到深化,文章的语言与作者的情感关系很密切,所谓情动于衷,而形于言,就是说特定的语言是表达特定的情感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环境的基础上去欣赏,通过文中的重点词、句的挖掘、比较理解词句的妙处。例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重点是理解对荷花静态美的描绘。在第二自然段中,第一句是描写荷花的,第二句应该继续描写荷花,作者为什么描写荷叶挨挨挤挤,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文中“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涨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一句中,“饱涨”换成“膨胀”行不行?让学生理解“饱胀”能表达花骨朵里有股劲儿似乎想尽快地展开自己的花瓣,表现一种生命的力量。同样,“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把“冒”换成“长、挺、开、钻”好不好,为什么?因为“冒”字形象地描绘了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使劲生长出来的样子。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些词句。用语言文字启发想象,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画面,仿佛身临荷池欣赏盈盈荷叶、烁烁荷花。只有经过语言的细细品味和琢磨,才能用心去欣赏荷花的亭亭玉立,情态有别,才能感受文章传递的思想感情,从而促使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情感朗读、体验美
朗读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文章中的情感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著名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叙事、叙情的文章最好还是美读。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读文章就要把文章的神读出来,以实现传情达意的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通过抑扬顿挫的声调,轻重缓急的语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作者产生共鸣,激起感情的波澜,体验文章的美,陶醉在美的境界之中。《荷花》一课是以荷花的清香为起点,以荷姿为线索,最后以美点题。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荷花的美丽。又以想象自己是一朵荷花及风吹来和风吹过的情景,表现作者从“物我两忘”移情为“物我同一”的境界,表达了“我”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整篇文章宛如一首歌,一幅画。因此,教师在指导朗读时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