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作文”成因的换位透析

时间:2023-04-30 07:18:27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克隆作文”成因的换位透析

“克隆作文”成因的换位透析

浙江省诸暨市教委教研室 翁晓芳 翁善庆

“克隆作文”成因的换位透析

                     

笔者曾看到一位美国小学生写的作文,大概意思是:几个男孩在芦苇中发现两只蛋,一大一小,大的像天鹅蛋,小的像蛇蛋,孩子们的看法不一致,争论不休。于是就把两只蛋放在烘箱里去孵。当蛋壳快破的时候,大家紧张地盯着。大的蛋先破了,出来的是克林顿,小的蛋跟着也破了,出来的是莱温斯基……如果让我们来评价这篇作文,很可能会说这是胡思乱想。但仔细思考一下,其实这胡思乱想里就孕育着创造的细胞,至少它打破了常规的思维模式,给人以一种意外的感受。美国小学生写出这样的作文,抛开他们作文教学的因素不说,和他们阅读教学注重人文性、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和趣味性是密不可分的。

回顾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常常不自觉地压抑学生的想像力,用固定的规范和格式压制学生,制造一个个套中人,产生出一篇篇套中文。笔者经常到学校与教师和学生接触,随意翻开中高年级学生的作文本,“克隆作文”现象十分普遍。在一个班级中,几十个学生的作文仿佛是“克隆”出来的,从题材到结构大同小异。再翻开一个个学生三到六年级的作文本,除了篇幅长短有所变化外,“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个水”,大都也是“克隆”出来的同一样板,很难说作文的题材有多少扩展,表达方式有多大变化,作文水平有多大提高。小学生出现这种“克隆”现象,固然有我们作文教学的深层原因,但审视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难发现,它所存在的封闭性、单一性、模式化、绝对化……严重影响着小学生作文的“丰富多彩”、“不拘一格”。

逼着学生走上了教师设定的“独木桥”,走上了“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克隆”作文之路。对此,笔者就从小学阅读教学的角度,对小学生作文的“克隆”现象的成因,提出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要变教学目标的统一化为目标引导下的多向探索

我们都知道,阅读活动是双边活动,是对阅读材料的加工过程。作者通过文章作用于读者,读者则通过阅读能动地参与作者的思考,形成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认识,这就形成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时,对同一篇文章,每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也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和印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可我们的不少教师制定课文的教学目标时,往往忽视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扣住教参不放,死搬硬套。课堂上教师严格按照设计的教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跟着老师亦步亦趋,不敢有“非分之想”,不敢“越雷池一步”。学生没有自行探究、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加工阅读材料的“越轨行为”,这是产生作文“克隆”现象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既要依据教参精心设计,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又要抓住课文的特点,适当地给学生留一些“自留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开掘、耕耘,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果实,得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次,也可采取“先放后收”的教学策略。在学习课文前,先让学生尝试性学习课文,提出自己对课

[1] [2] [3] 

【“克隆作文”成因的换位透析】相关文章:

中国式英语及其成因透析04-26

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症的心理成因透析及综合干预04-29

换位的作文09-01

创维危机透析04-28

换位04-28

井蛙成因作文04-28

井蛙成因作文07-09

井蛙成因作文(精选)09-22

井蛙成因作文05-22

克隆的作文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