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关注“近区”
江苏省泗阳中学 沈新亮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这一课程理念,强调了语文教学资源的多样性与广阔性,无论是山川风物,还是花鸟虫鱼,无论是时事热点,还是野史传说,都成了可资利用的教学资源,语文教学的资源丰富了,视野开阔了,“课堂”也变得敞亮了。如何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便成了一个让人深思,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我们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现象,所教内容相对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文化背景来说,有较大的难度,无论教师怎么用力地讲解,学生接受程度总显得很有限,甚至会出现“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的局面。这时如能适当地引进“近区”进行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谓“近区”,就是相对于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知识水平来说,认知和感受距离比较近的教学资源,教师如能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恰当、适时地引进“近区”进行教学,就可缩小学生与学习对象之间的差异,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引进近区中的“近区”,不仅指认知方面,而且还包括情感态度、心理走向、价值取向等方面。引进近区所关注的是联系和引进与学生认知心理、情感距离较近的教学资源,为发展学生的学习和丰富学生的认知而服务的。
“近区”的资源非常丰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时间近区
国内外大事,时令节日,电台、电视台的最新报道等都属于时间近区的内容,这些内容一旦引进课堂,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处理得好,既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又能印证和丰富课堂中所学的知识。高中第三册的写作与口语交际中“辩论”这一要求,就可引进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全国大专辩论会”的内容作为教学近区,从内容、形式以至辩论的表情、风度等各方面给学生以示范、启发,效果非常明显。
(2)空间近区
由于教材在阐述问题时,考虑到全面性和典型性,尤其是部编教材不可能引用各校所在地区的事例,如果空间距离比较远,学生学习中的直观性和感受性就不太明显,学生的兴奋点就不易激发。其实任何一所学校,其周围地区,总有一些可以为教学服务的文化景观、人文景观、古代英雄、古代名人的文化遗存、墓碣题字、山水平原、乃至新建的城市、商场等。如教授《鸿门宴》,身在宿迁,不可不想到“项王故里”“霸王鼎”,教授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不妨引导学生利用节假日到运河边上(或洪泽湖边)去领略诗中所写的美妙景色,从而体会“铺”字的妙用;教授韩愈的“草色遥看近却无”,尽可引导学生在麦苗吐新绿的时节,到农田边上去领略“遥看”有“草色”“近却无”的美妙感受。这些都可以引入教学中来,为教学所用,使狭小的课堂与开阔的世界连成一片。
(3)心理近区
所谓心理近区,是指学生最关心、最好奇、最感兴趣的或者又似懂非懂要急于求得解决的有关内容。如演唱会,国家或地区发生的战争,体育运动会,海底世界,出土文物,武侠小说,最新播出的电影、电视剧,乃至学生喜欢的电脑,游戏机等,都可作为心理近区的材料,如高中第三册诗词教学中的重章叠唱的体味,便可引入流行歌曲的重复手法,教授《一剪梅》时,可引进张明敏演唱的“一剪梅”歌曲,教授《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 [2]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关注“近区”】相关文章: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课堂效益的论文04-27
浅谈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论文04-28
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05-01
浅谈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04-30
浅析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04-30
TANES开发和钍资源的利用04-29
浅谈大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04-28
对我区土地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几点思考04-28
浅谈社区、家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04-29
开发和利用实验教学资源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