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发掘语文教材中趣味信息的途径
发掘语文教材中趣味信息的途径刘上福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是促使学生智力、能力发展的内驱力,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最活跃、最现实、最直接的 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兴趣,也要在学习实践中进行。课 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学习的教材本身就含有丰富有趣的教学信息,所以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的趣味 信息来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本文就语文教师利用课堂教学发掘语文教材中趣味信 息的途径作一肤浅的探索。
1.文题的艺术性的板书。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教师利用文题这只“眼睛”来窥视全文的主要内容 。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教师用彩色粉笔加以突出或逐层分写文题。教师适当运用色彩调动学生的情感,唤起 学生对所学课文的情感倾向,揭示教学重点。如朱自清的《绿》,有教师用绿色粉笔写“绿”字,让学生对课 文内容进行联想,而联想正是阅读分析该课所必需的,有的教师用白色和蓝色粉笔书写《有的人》两次:
有的人(白色) 有的人(蓝色)
教师启发学生:请大家注意黑板上的两个文题,哪个更醒目?学生回答:白的。为什么?教师解释:黑与 白是一组对比色,放在一起的黑衬白,使白色更醒目,这是对比的效果。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主要也是采 用对比写法,将两种人进行对比。教师运用文题彩色的方法自然引出课文的重点。
如《“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教师先板书文题中的“走狗”,这就是课文的第一部分内容, 根据课文的层层批驳的结构特点,依次板书“资本家的”、“丧家的”、“乏”等修饰语。这样,上完全文, 文题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2.分析文题结构。文题的“措词”以醒目为前提,以便引起读者的有效注意。文题结构的分析,可启发 学生去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掌握课文结构,有的用箭标符号,有的用语法符号,还可划横线分析文题。 如《过秦论》,有位教师分析为:过秦论,这里的箭标表示读的顺序,“论秦过”就是课文的中心内容。又如 有教师板书《济南的冬天》:
—→
济南 的 冬天
←—
首先教师在“的”上方加一箭标,读为“济南→的→冬天”,结合箭标讲课文的第一部分;接着在“的” 字下方再加一个与此反向的箭标,读着“冬天的济南”,又恰是课文的第二部分内容。讲完课文,也讲清楚了 课文的结构。
利用语法符号分析文题,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内容。譬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语法结构分析是:
(附图 {图})
让学生明白课文的主人公、打的工具和对象,同时教师提问:(1)为什么鲁提辖要打镇关西?(2)鲁 提辖为什么不用器械而赤手空拳打镇关西?这样引导学生思考,顺势导入新课,趣味横生。
除了用符号分析文题外,还可划横线来考察。将文题中的词语用短横线划出。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通过结构分析:
(附图 {图})
清楚得知与诗有关的内容:送别的气候、形式、对象、回归地点。
3.不忽视文题修辞的分析。运用修辞来定题,使文题生动、形象、含蓄,吸引读者,增强表达效果。语 文教师应用一双修辞的眼睛,一副修辞的头脑,善于从文题中挖掘修辞,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研究,由此达到理 解课文的目的。有的文题用比喻,如《变色龙》,作者把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奥楚蔑洛夫比作“ 变色龙”,这不仅暗示出作品的主要人物,而且一语道破其本质特征,收到形象生动的讽刺效果。有的文题运 用双关,如《多收了三五斗》表面上写农村的丰收,实际上是对30年代中国农村谷贱伤农的高度概括,巧妙 而深刻地暗示了丰收成灾的主题。运用对偶的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运用设问的如《周总理,你在哪里 》,……这些文题或化抽象为形象,或言在此而意在彼,或互相映衬,或唤起读者深思……分析文题所用的修 辞容易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4.探索作者笔名、作品集名的来源。有的作者的笔名、作品的集名有一定的来源,教师利用介绍作者、 作品
[1] [2] [3] [4]
【发掘语文教材中趣味信息的途径】相关文章:
发掘04-30
语文教材中作文素材系列二04-25
美好的发掘02-28
科技信息的搜集原则及途径04-28
如何从匹配中寻找节油途径04-29
旅游业发展中民俗资源的发掘与利用04-27
对中学语文教育中以人文教育途径的几点思考04-29
发掘美丽作文04-30
对中学语文教材中图片资料的认识和运用05-01
生活中的趣味作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