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导读法结构模式

时间:2023-04-30 06:46:19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导读法结构模式

我反对模式化的教学,但主张教学要有一定的模式。教学模式反映人们对教学内在规律的认识,或者说是教学内在规律的“外化”。模式的运用不是固定不变的,变化不是对规律的否定,恰恰表现了对规律的更为深刻的认识。“三主”作为导读法的理论设计,体现于一个有规律的教学过程之中,必然外化为相应的教学结构模式。我把这种结构模式叫做“基本式”,意即基本有“式”,但又并非凝固不变。“常中求变,变中守常”,这就是我对“基本式”的基本认识。

语文导读法结构模式

“基本式”指“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总称“四式”,与“三主”组成语文导读法的整体构思。

一、自读式

这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为目的的一种训练形式。自读,就是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自读”概念的范围大于通常说的“预习”,严格地说,两者并非同一概念,因为两者的培养目标和途径不同,训练方式不同,进行的时机也不同。自读的进行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教师先教给阅读的方法,然后学生自读(先教后读);(二)学生先自读,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加深理解,从而领悟阅读的方法(先读后教);(三)教师边作指导,学生边自读(边教边读或边读边教)。

自读的训练当然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但学生自读的成功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自读,不是学生随心所欲、各取所需的“自由”阅读,而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过程。一个“目的性”,一个“计划性”,是自读取得成效的决定因素,也是教师在自读式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两个主要方面。

目的性。从整体说,自读训练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为目的。但是,在进入具体的训练过程的时候,教师还必须把这个整体目的分解为若干层次的具体目标,才能进行指导,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先弄清楚中学生究竟应该具备哪些阅读能力,其结构又是如何。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当然可以从国内外有关阅读研究的一些论著中寻找答案,但这种答案只能作为一种参照,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一般读者的阅读问题,而是中学生的阅读问题,因此重要的还是针对自己教学对象的实际,设计一个更为切实具体的目标体系。下表只是本人实践的一个总结,作为“目标体系”尚待进一步探索。

计划性。在“能力体系”初步确定以后,对教师来说,只有把它变成了合理的“训练序列”,才有实际的价值,才可能据此进行有计划的训练。由于语文训练具有综合性大的特点,阅读训练的序列必然呈现多线并进、螺旋上升的趋势,这给语文教师制订阅读训练的计划增加了难度。但这个问题又是必须解决的。我的做法是:以“阅读步骤”的训练为主轴,带动其它训练项目,如“认读感知”的训练,可以带“朗读”、“扫读”、“使用工具书”等(下图所示,是“带练”的大概情形,不是固定的模式)。至于“阅读步骤”训练序列的构成,则是“累进式”的,即起步时不能要求学生全部掌握,而应分阶段逐步掌握,走一步巩固一步,如此步步为营,直至学生能按全过程完整地读一篇文章。至于良好的阅读心理的培养,则灵活、有机地渗透于整个阅读训练过程之中。

二、教读式

这是学生在教师的具体辅导下进行的阅读训练。教读必与自读同步进行,或先教后读,或先读后教,或边教边读。简言之,教读就是

[1] [2] [3] [4] 

【语文导读法结构模式】相关文章:

高考语文作文基本结构模式01-04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反思05-01

思维模式与语篇结构05-02

合理选择教学模式,优化语文课堂结构04-29

软件体系结构与设计模式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04-28

导学案教学模式阶段性计划11-24

论实践模式:结构、原理、运作机制05-02

旅游空间结构及演化模式研究04-28

宇宙太极中心结构模式05-02

语文导学案模板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