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课文中的文化底蕴及其教学
大纲(试用修订版)对语文学科重新定性,开篇就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语文课固有的传播文化的功能得到了恢复。因此,分析课文中的文化底蕴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组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什么是文化?张岱年、方克立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下的定义是: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这说明,反映人类个体与群体不断提高和完善的成果更是文化。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 1.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反映在课文中的有物质文化遗产,诸如颐和园、长城、赵州桥、卢沟桥等;有精神文化遗产,如风格各异的古诗,节选(改编)自《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名著的课文;有已积淀为民族心理的爱国情感和奋斗精神。 2.当代先进文化。中国当代先进文化,是百余年来通过激活传统文化以及对西方文化的吸收、整合而成为最具活力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具体表现在: 一是开放意识。中国当代先进文化最显著的特点是从封闭走向开放,与世界多元文化进行交流。我们可以从外国作品的选用、反映中外交往的课文与反映外国的人和事的课文中体会到开放意识。 二是科学意识。中国传统文化重德轻智、重人伦轻自然、重直觉轻分析,以致阻碍了近代科学的发展。在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中,科学意识逐渐增强。表现在课文中的,有反映高科技发展成果的,如《电脑管家》;有体现富有挑战权威的科学探索精神的,如《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有反映科学探究方法的,如《蝙蝠和雷达》等。 三是生命意识。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怎样的人生最有价值?生命科学启示我们,人的自然生命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有生命力的存在。因此,人活着如果符合生命的本性,就活得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所以人应该激发保持和加强生命力的力度,使有限的生命具有无限的生命力。我们从《为人民服务》、《大森林的主人》、《挑山工》等课文可以体会到强悍的生命力的存在。 四是环保意识。天人合一,即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越来越被世界上有识人士所接受,融入全球性的环保意识。反映在课本中的,有《只有一个地球》、《我和企鹅》等课文。 那么,怎样引导学生领会课文中的文化底蕴呢? 汉语是一种意合性的语言,呈现一种以形示意的文化形态。因此,必须遵循汉语学习规律,在语言的感悟、积累和熏陶中领会课文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1.在语言的感悟中培养文化意识。课文中的文化底蕴,是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汉语的意合性特点,决定了它不能像学习拼音文[1] [2]
【课文中的文化底蕴及其教学】相关文章:
铜及其化合物复习课的教学设计04-29
文化底蕴作文12-13
人间佛教的文化底蕴04-27
知识经济的文化底蕴04-27
简析小学语文中的故事教学04-27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反思04-27
提升文化底蕴打造现代闽商04-27
论大学语文中的口语交际教学04-26
作文取胜技巧-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取胜04-30
大音希声文中子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