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善意”的扼杀
金坛市涑渎中心小学 徐吉华 近期,学校组织观看了电影《鲁冰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一幕幕总萦绕于脑际,挥之不去。天真烂漫的林志鸿酷爱绘画,又由于他是乡长的儿子,学校特别关注,老师倍加青睐。为了提高林志鸿的绘画水平,众老师按着自己的意愿“尽心”辅导,严格要求他以实物为主,画得越像越好,为其预制了一条发展轨迹。林志鸿不负众望,画得较为逼真。然而,面对“画出自己最想画的事物”时,他却一筹莫展。没有规定的主题,便不知画什么;没有实物观察,便不知怎么画。完全丧失了儿童纯真的想象,无一点创作能力,不能表现自己的思想。绘画成了简单的复制,缺乏个性,没有生命。其发展下去充其量是个画匠,绝非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家!众老师的意愿是为了促使林志鸿发展,是善良的,而结果却扼杀了他的创造力。事与愿违的结果,足以引起我们的深思! 我们的教学中不也有这种现象吗?有些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为了使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他们不放心学生独立学习,希望问题的解决“完美化”,总是把自己的思想硬强加给学生,完全不顾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时,处处以“标准答案”为准则,不允许学生有其他见解,本来个性鲜明、极富想象力、创造力的学生一个又一个地驯化为机械、呆板、缺乏生气的“林志鸿”。悲剧不能重演,“善意”应有“善果”!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人性,张扬学生个性,解除束缚学生的桎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自由的、健康的发展。 一、屏弃“专政”,营造“和谐氛围”,解除学生心理桎梏。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对老师言听计从,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是“好学生”;相反,不服从教导,敢于顶撞,好动的即为“坏学生”。教学中,在学生对问题有独到见解,对教师的思维进行反驳时;回答问题有所偏差,几次引导未果时。有些教师往往为求一时安宁而不分青红皂白,不顾学生思维简单粗暴地阻止。长期以往,造成学生心理一直处于防御状态,认为只有听老师的话,才能得到表扬。学习时,总是揣摩老师在想什么,就是教师说错了,也乐于听从,毫无辩驳意识。从而抹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个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性,张扬学生的个性,不依仗权威强制规范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1、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己的自觉因素,即人们依据自己的社会环境的发展而形成的有关自己的正确认识以及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正确的自我意识对青少年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青少年的自信心与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密切相关,正确的自我意识能够增强自信,充满信心地进行创造,发挥巨大的创造潜力。教师应充分发挥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中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引导学生认识一个先天素质正常的人,是很有潜力可挖的。据科学家研究,人的大脑有140亿之多的细胞,面积约有2200平方厘米,可以储存4600万亿个信息单位——相当于目前全世界所有图书馆藏书数量的总和:7/7亿册。而先天素质不正常的人早在幼年时就被淘汰了,我们今天能在这里学习,就证明我们的先天是完全正常的。美国心理学家奥托认为: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4%。如果你现在学的还不是很好,那可能你的脑力只被利用了1%,甚至更少,你还很有潜力。实际上,即便是科学家,他的脑力在没有被挖掘时,也曾表现得很不理想。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三岁还不会说话,小时候功课不好,制作的小板凳连老师都忍不住说是世界上最差的,被老师认为是“智力不佳、反应迟钝、笨头笨脑”的孩子,高中毕业报考工科大学,因植物和法文不及格而名落孙山。相信自己,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你以后肯定也会成为一个成功者。教学时,既要对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照顾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不断地唤起学生的主[1] [2]
【“善意”的扼杀】相关文章:
你是否善意地扼杀了孩子的理想?05-02
扼杀04-30
能力如何被扼杀04-26
用问题来扼杀问题04-30
材料作文扼杀了谁?04-28
教育还是扼杀作文450字05-01
谁扼杀了员工的敬业度04-30
善意04-29
依赖书本会扼杀孩子创造力04-30
善意的谎言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