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创新习作指导-学生心灵的呼唤
创新习作指导——学生心灵的呼唤 刘 继 海 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呼唤人的主体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写自己想说的话”“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是啊,世界是多元的、五彩的,那么学生的思维也应当是开放的、多维的、创新的。但目前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封闭式的教学和无端的条条框框,仍不断地挫伤着学生的写作兴趣,制约着写作水平的提高,致使学生被动地写,心态消极,生编硬造,那么“灰色作文”也就不足为怪了。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对学生的内心关注不够。习作本来就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作业,教师倘若忽略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就等于扼杀了儿童的创造力。 学习了新的课程理念,我一直在习作教学方面努力探索,在教学实践中我有以下体会: 1、 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2、 激发强烈的写作欲望。 3、 拓展广泛的习作空间。 习作课应该是开放而有创新活力的,学生创造性习作的前提是创造性的习作指导,下面我以一次习作课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一、学生心灵的火花给了我创新的灵感 习作应当是学生内心自我感受的自我表达,这种表达充满了个性化的审美情感。《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情感态度对习作的影响,突出地强调了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我觉得“珍视”一词用得再恰当不过了,它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人本理念。同时,“珍视”一词也向我们暗示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思维是充满灵性的,不多见的,有可能一闪即逝,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这可贵的瞬间。因此,习作教学中要关注学生丰富而独特的内心世界。我觉得有效的“关注”不应当是一种旁观,而是一种师生情感的互动,心灵的沟通。教师首先要在心理上“屈就”学生,甚至自己当一当儿童。只有这样,教师的创新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反之,学生的心扉不会向老师全部敞开。一次,我听一节三年级的习作指导课,题目是《介绍自己》。正当习作课进行到高潮的时候,一位同学兴奋地发言说:“老师,我想写自己是一片云,可以吗?”听到这个另类问题,我眼前一亮,多可爱的学生啊。授课教师被这个意外的问题拦住了,他迟疑一下说:“今天我们只说真实的,不说想象的,好吗?我发现那个同学的创作欲望似乎全没了。而此刻,在我的心中埋下了一颗创新的种子。 二、文前开源,寻找自己 著名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可见我们有必要指导学生带着情感去感受生活。我深知学生们对大自然的喜爱程度,于是,我决定顺应儿童的天性,引导学生到语言与思维的“源头”——大自然。事先我对习作的事一字未提,只是说想带他们到大自然中找一找“自己”。学生一听兴奋而疑惑。 “就是找一找自己的‘偶像’[1] [2]
【创新习作指导-学生心灵的呼唤】相关文章:
指导学生习作的点滴体会04-26
听从心灵的呼唤05-01
习作指导的教学反思04-03
习作指导的教学反思11-24
实践突破呼唤理论创新04-26
创新呼唤独立人格04-28
心灵的呼唤作文12-26
心灵的呼唤作文03-06
心灵的呼唤作文02-28
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习作创新能力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