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既要“琅琅书声”,又要“默默读思”
近几年来,提倡“琅琅书声”的呼声越来越高。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式;朗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忽视朗读训练的倾向仍然存在。因此,提倡“琅琅书声”,不言而喻,是真知灼见。
但我以为,在提倡“琅琅书声”的同时,也应提倡“默默读思”。
首先,从功能来看,朗读与默读,各有各的优势。朗读便于调动眼、口、耳、脑多种器官参与,发挥“有声语言”的作用,便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吟诵、记忆。低年级儿童内部语言还不够发达,尤其要重视朗读教学。与朗读比较,默读适应范围更广,它不影响别人,不受环境限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用最广;默读的速度儿朗读快得多,可以大量阅读,可以博览群书;默读可以默默地思考、比较、推敲、揣摩,可以自由地停顿下来重复看,反复想从而促进思考,促进理解的深人。因此,小学中高年级要在进行朗读训练的同时,强化默读的训练。
其次,从我国传统阅读教学的经验来看,古人既提倡“熟读”,又提倡“精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家喻户晓的古训。宋代以后,一些有见识的学者开始强调“熟读”与“精思”结合。苏轼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朱熹也认为:“大抵观书,必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而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熟读”,侧重于朗读;“精思”,侧重于默读。《红楼梦》描写黛玉教香菱学诗,其基本方法是“揣摩”,这“揣摩”二字.当然可以包括朗读、熟读,但侧重点是默读精思。总之,传统的语文教学,既强调朗读,又强调默读。
再次,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看,默读的作用已越来越显著。当今,人们的生活、工作已与阅读息息相关,阅读的方式,主要是默读。社会节奏起来越来越快,信息量在迅速扩大,因此,对人的默读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现代人,必须善于默读,善于广泛吸收知积,善于捕捉各种信息,善于在们读中思考、比较、鉴别,善于精读、略读、泛读、跳读。缺乏默读能力的人,在现代社会是很难立足的。因此,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我们丝毫不可忘记默读训练的重要性。最后,我们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忽视朗读的倾向固然存在,忽视默读的倾向也许更为严重。听语文课,常常给人一种从头到尾闹哄哄的感觉,听观摩课尤其如此。如果哪位教师敢于安排默读10分钟课文,那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因为那样做,会被斥之为“课堂气氛沉闷”。默读,在一些语文课中,几乎没有立足之地。
教师钻研课文,主要靠反复默读,为什么学生学习课文却不让他们默读?没有潜心的默读,能边读边想吗?能发现疑问吗?能综合归纳吗?能自得自悟吗?轻视默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极大的失误。
由此可见,加强默读训练,何等重要,又何等迫切!我们在强调“琅琅书声”的同时,岂可把“默默读思”抛在一边?
加强默读训练,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明确训练要求
小学低年级以朗读训练为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训练。默读训练有以下三方面的要求:①默读技巧方面,要求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②默读理解方面,要求边读书边思考,能理解文章的词句、思想内容与表达方法。③默读速度方面,要求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加快速度,每
[1] [2]
【既要“琅琅书声”,又要“默默读思”】相关文章:
宏观调控:既要防热又要治冷04-29
让语文课堂响起琅琅读书声论文04-28
研究生阅读:既要有“量” 又要保“质”04-30
英文电影片名汉译既要忠实又要叛逆05-02
琅琅04-29
斯琅琅04-29
浓浓书香满校园琅琅书声遍竹乡-安吉县书香校园工程建设纪实05-02
读书声04-28
《书声琅琅的三年级》读后感04-24
默读父爱作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