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介入的新型识字教学──上海市实验学校电脑识字教学简介
上海市实验学校编写的语文教材与计算机数学密切结台,引入双拼汉字输入方法,把认字、学拼音和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结合起来,使小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就与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学生们在学习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A”后就要在计算机键盘上找到它的位置,当字生在键盘击“A”键后,屏幕上显示汉字“阿”(一码字),计算机发出该字的读音,随后发出含有该字组成的词语的句子的读音,让学生从中了解了该字的含义。一节语文课能让学生不仅学会字母,还字会汉字输入,并能认字和读句。其容量之大,效果之佳,负担之轻,兴趣之浓,是多少年来教改所未能达到的目标,也是广大教师梦寐以求的事。梦想成真是将多媒体技术引向语文教学,它提供了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经过几年的实践,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不仅增加了学生认字量,而且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有效的多媒体识字教学使神话变成了事实
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两个月后能认1000个汉字。进校一个半月的学生能在电脑中输入 600多个汉字,“写”96句话。进校时只认64个字的学生,经过不到两个月的训练,会认720个字了。有人认为这是“神话”。不,这是事实。
上海市实验学校自1991年利用电脑辅助学习汉字以来,学生的识字量逐年提高。1997年当媒体技术介入识字教学后,学生进校两个半月的平均识字量已达990个,98年竟达到1240个字。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小字生在电脑输汉字速度达20字/分种,最高的达到42字/分钟。有些进校时就认1000个字的学生已能在电脑中“写”童话故事,尽管他们还不会写这些字。许多学生能流畅地读《365夜》故事书。
也有人认为,能进上海市实验学校学习的学生都是“神童”。其实不然。95学生能在入学后的三个月中平均认700-800个汉字。96年上海浦东明珠小学引进了这套教学方法,平均识字量与上海市实验学校持平,达990个汉字。98年又将该识字教学推广到河南信阳实验小学,学生学习汉字,运用汉字的效果达到了教材要求的各项指标。江苏苏州国际外国语学校、浙江温州新世纪学校、云南昆明春城小学的教学反馈是令人满意的。
二、电脑是识字的好帮手
1991年开始上海市实验学校自编的语文教材中,识字教学引进了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扶良文教授发明的“智能双拼编码”,改变了先学汉语拼音再学汉字的传统教学方法,让小学生在入学后两个月内边学双拼输入法,边学汉字一千个。由于不断研究,学生平均识字量逐年提高。
其中有教师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观念的改变,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等原因外,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几年来电脑的迅速发展。教学中使用电脑多媒体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其理论是在60年代就由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特端赤拉证明了的。他提出过这样—个结论:人们学习,1%是通过味觉,1.5%是通过触觉,3.5%是通过嗅觉,11%是通过听觉,83%是通过视觉。也就是说,人们通过听觉和视觉获得的信息是他获得所有信息的94%。此外,特瑞赤拉在说明人类的记忆与感官之间的关系时指出:人们一般可以记住自己阅读到的10%,自己看到的30%,自己听到的20%,自己看到和听到的50%。他的结论,说明了从记忆角度考虑,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听觉和视觉,能明显地提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