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简析于永正掀起课堂教学高潮的艺术
胡海舟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课堂教学总是高潮迭起,气氛热烈,学生如坐春风,不仅在自主探究中进入了豁然开朗的境界,而且在精神上产生了愉悦、振奋甚至心旷神怡的感受。潜心探讨于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高超的教学艺术,认真观摩、研读于老师大量的教学案例,发现了他的八字“真经”:新、活、实、疑、爱、情、趣、美。他是以“爱”为立足点,以“情”为纽带,以“趣”为氛围,以“美”为手段,着眼教学的“新”“活”“实”,设“疑”启思,来组织一浪高过一浪的课堂教学高潮的。下面特撷取几个精彩片断,以飨同人。
求“活”形成高潮凡是听过于老师上课的人都有一个强烈的感受:活泼、生动,充满魅力。这是因为于老师能创造性地将教学理论、方法、原则灵活运用于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实现了教学的科学性、生动性、多样性,形成了教学的一个又一个高潮。
教学《狐假虎威》后半部分,为了帮助学生通过读了解狐狸如何借老虎的威风在百兽面前神气活现的样子,领会寓意,于老师独具慧眼,抓住“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这个很不起眼但极富启发性的问题,借助模拟表演这一形式,引导学生研读,学生如临其境,抽象的语言文字顿时“活”起来了,儿童的思维也“活”起来了:师:下面两节就是写他们到森林去的情景。这两节写得非常精彩。请仔细读一读,过一会儿,我请几个小朋友把这两节写的事表演一下。要想演好,必须读好。
(学生认真读书。之后,老师找了五位小朋友,一位戴上老虎头饰,一位戴上狐狸头饰,另外三位分别戴上小鹿、兔子、野猪头饰)?师:其余同学都来当导演,导演更了不起。各位导演看看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请读书,根据书上的要求指导。
生:狐狸在前面走,老虎跟在后面走。因为书上说:“再往狐狸身后一看,一只大老虎?”
生:图上画的狐狸在前,老虎在后。
师:这二位导演读书很认真……小兔啦,野猪啦,应在什么地方?
生:他们在森林深处,要站得远一点。
师:(问“老虎”)你东张西望什么??“虎”:我看看动物们是不是怕狐狸。(众笑)
(“狐狸”“老虎”继续往前走。“小兔”“小鹿”等一见“老虎”,“呀”地一声,撒腿就跑。)?师:(问“小鹿”)你为什么跑?害怕谁??“鹿”:我怕的是老虎。
师:不是怕狐狸?
“鹿”:谁怕它呀!(众笑)?师:同学们,不,各位导演们,对他们的表演有什么意见吗??
(小朋友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务“实”赢得高潮高林生先生称赞于永正老师教学艺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从心所欲”,赞的正是上面提及的于永正课堂教学的“活”:出神入化,收发由心;但“活”是形式,是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学生学得“实”。“不逾矩”,夸的就是于老师课堂教学的另一面:实。外“活”内“实”,常使他的课赢得满堂喝彩,赢得高潮涌动。
《草》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极有代表性:
师:小朋友,放学回家谁愿意把诗背给妈妈听?(学生纷纷举手,于老师请一名小朋友到讲台前)现在,我当你妈妈,你背给我听听好吗?想想,到了家里该怎么说。
生:妈妈,我今天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师:好!(生背)?师:我女儿真能,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众笑)?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指一名学生到前边来)现在我当你哥哥,你该怎么说?
生:哥哥,今天我学了一首古诗,我背给你听听好吗??师:哪一首??
生:《草》
师:噢,这首诗我也学过,它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师:反正都有个“白”字!(众笑)我先背给你听听:离离原上草,一岁……
生:一岁一枯荣?
师:野火烧不尽,春……春……哎,最后一句是什么来着??生:春风吹又生!?师:还是弟弟的记
[1] [2]
【简析于永正掀起课堂教学高潮的艺术】相关文章:
简析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的艺术04-30
矛盾修辞简析04-28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课堂教学语言简析04-28
简析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05-01
《登快阁》简析05-01
简析自我设障04-29
简析文学与政治的关系04-30
儒家“德治”思想简析04-27
英语听力教学简析04-29
创新思维方法简析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