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 词义自现
词义即词的意思。它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也是进一步进行运用的必要一环。但是,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把词义教学过多地寄托在让学生抄词语,背词解上,以应付测试。这样的理解词语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思维及表达能力的发展,又增加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负担。可以说,学生不仅对词语不感兴趣,更会厌恶这些词语。所以,结合课文内容,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义,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不知不觉中积累,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这难道不是每个学生想要的学习词语的方式吗?笔者就所教的人教版第九册《再见了,亲人》一文为例,谈了自己结合教材特点,进行词义教学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这篇文章中的第一自然段中有这样一段话:“……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和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学生对“雪中送炭”这个词是很陌生的。如果让他们背背字典中的解释,那学生会觉得很枯燥,很快就会忘掉了,更谈不上运用;如果让他们就字面上理解这个词语,那又是很局限的。笔者结合体现“大娘”为“志愿军”所做的事,体会“志愿军”对“大娘”的感情这一过程,把词义的教学与内容的理解、思想主题的深入紧密地融和在一起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师:今天你们就在那炮火纷飞的战场上,就是空着肚子与敌人已经战斗了三天三夜的志愿军,,你们现在最需要什么?
生:要是有部队增援一下,敌人就会更快地被消灭。
生:要是能让我睡一会儿,那该多好啊!
生:要是现在能吃点东西,再喝点水,我相信我还能撑个两天。
……
师:这是你们现在最需要的东西——需要睡、吃、增援等等。那在朝鲜人民的帮助下,你们有没有得到你们现在最需要的东西?
生:得到了食物。大娘给我们送来了打糕,让我们吃饱了继续和敌人进行战斗。
师:现在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吃饱了,有力气和敌人战斗了,太感谢大娘!
生:大娘送来的打糕太及时了,就如“及时雨”一般。
生:我想对大娘说,我们的胜利全靠你。
……
师:那书上的“雪中送炭”指得是什么?
生:我想就是指大娘对我们的帮助。
师:那什么样的帮助也可以叫做“雪中送炭”呢?
学生们举了很多例子进行了说明,教师在此基础上归纳: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了帮助,这就叫“雪中送炭”。课后,作业中设计了用“雪中送炭”说一句话,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将它正确地运用。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感知语言是也是用容易感知的语言文字的来触类旁通的。比如,在对陌生的词语的理解时,很多学生都喜欢用该词的近义词来代替它的注释。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多多发现,根据教材的特点来安排好教学环节,那么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词义,积累词语就会变得很轻松了。
所以,笔者认为:学习语文不能脱离它的语言环境,不管是理解词语,还是积累句子。要从教材的角度考虑,从学生的需要和认知特点的角度考虑教学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乐意学习语文,在快乐中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应该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也就是这个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