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如何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时间:2021-10-02 18:28:28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如何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一 、激发兴趣 培养阅读习惯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总教学理念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应用能力应当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功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而忽视其他方面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使最容易被忽略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知道,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再在此基础上加强朗读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如何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二、给学生人人平等参与机会,发挥其小主人作用。在教学中,(1)多一些师生之间和谐活动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诸如对话、问答、互动、交流等多边活动,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独角戏为群英会,变单调为丰富,变枯燥为愉悦;(2)、给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让学生有发现、思考、想象的余地,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新的教学体系;(3)、给学生质疑的权力,允许怀疑,允许挑战,允许创新,允许探索和错误,要使学生形成尊师而不畏师、重本而不唯本、好问而不耻问的良好习惯;,只有唤醒学生的民主意识和主体意识,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敢于参与,勇于创新。只有师生双方合作,建立这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敢想、敢说、敢质疑、,激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课堂训练多样化,让学生善于主动参与学习。  

在教学中,通过练习,学生才能将所获得的知识逐步内化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同时也才能评价学生参与学习的效果。为激励学生继续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分兴趣小组、小博士课堂等不同形式进行。在练习题设计上要讲求实效,讲求梯度,讲求形式,基本练习题的设计,即是对课堂新知识的巩固,也能使每个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体会到“我能行”的喜悦。有针对性的练习,可以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角度积极参与学习,探索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满足了一些学生的心理需求,使之进步与提高。 

    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乐学是学会的前提。学习数学,靠什么去吸引学生。我始终认为,那种外在的形式需要,“你真棒!”“你真了不起!”要!孩子们需要赞美他们,需要赏识他们。但是语文,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用语文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语文的心脏是什么?问题。问题是语文的心脏!只有在一个个问题的生成中,我们才可能掀起思维的高潮,闪现孩子们的智慧。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有问题意识,关注过程方法,就是要关注一个个问题的出现。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课堂。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