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新课改也在静中求“活”
新课改实验,听到的课都很热闹,课堂上师生间的合作互动,气氛热烈,甚至常常看到“学生争着上台,教师欣然下台”的场面。一种深刻感受是:实验教师投入了满腔热情,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学生比以前活跃了。这似乎是符合当前的新课改精神的。可是,是不是课堂上越“热闹”就越“活”呢?
未必如此。如果课堂上只是表面热闹,学生对知识并未掌握,思维并未得到锻炼,能力尚未得到开发,这绝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活”。
就语文科而言,笔者倒很推崇一种“静中求活”的授课方式。即是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但由于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合理引导,全体学生的思维却总是处于活跃状态,并且这种思维在适时的交流碰撞中常常能走向深入。这是因为:
静堂,可凝神醒脑。比如上课伊始,在课间玩得起劲的学生,心尚未收拢。教师走上讲台,用亲切的目光环视学生,静等片刻。学生兴奋的神经会在这种“静堂”中得到“静”化。此时开课,以精彩的开场白导入,自然易入佳境。
静思,使感受深刻。有些抽象性很强的句子或文章,即使教师深入浅出地反复讲解,学生也未必就马上“转过弯”来。先让学生反复品味思考,教师再抓住时机点拨和组织讨论,却能使其豁然开朗,理解得更为深刻。
静想,可升华情感。譬如教学《天净沙·秋思》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不必在学生读后即让其大谈感受,而是让他们对这九个名词组成的意象静想片刻,在头脑中形成各种有关画面。从而在沉吟中对下文“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之“断肠”二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品味出诗的美感。
静悟,可得三味。有些文章,语言优美,内涵深刻,富有哲理。这时不必将问题加给学生,而是让其静静地反复品读、美读,做“无问题之读”,在静读中置身其境。学生会逐步领悟其中的思想和意境,对文中妙理一旦悟透,便恰如醍醐灌顶,妙不可言。此时问其感受,会说:“真爽!”静悟,亦读书一境界耳!
这样的课堂,你能说不活么?其实,新课改,也可在静中求“活”,从而达到归真反璞的境界。
【新课改也在静中求“活”】相关文章:
静也美丽04-28
新课改中的反思08-15
忍中求福05-01
新课改中的命题原则04-30
人生箴言:自己活,也让别人活12-30
于喧闹处求静初中作文(通用6篇)07-24
浅谈在新课改中的美术教学04-28
作文:居安思危,危中求安05-01
教学反思在新课改中的困境与出路04-29
研修文化在新课改中的变迁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