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两难情景下任务结构与价值取向的效用特征转换
内容提要】实验采用两难对策任务的情景模拟,研究决策者在群体决策情景当中的效用特征转换。62名被试参加了实验。研究发现,任务结构与个体价值取向都是影响决策效用特征转换的重要因素,并且这种效用特征的转换有稳定关系存在,以此为基础来设计组织计算机团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摘 要 题】研究报告
1 引言
随着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工作方式,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工作团队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多年来,群体合作问题一直是社会心理学与群体动力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计算机工作条件的出现,使得这个传统命题又增加了新的色彩。如何实现电子条件下多个成员之间的协调,高效率地完成工作已经成为研究的前沿课题。
如何使人们都采取合作行为,达到群体利益最大化是群体任务研究的焦点[1]。研究发现,任务结构、群体规模、成员之间的沟通、对他人行为的期望、道德标准、个体价值取向、对策策略、任务目标、框架效应等许多因素都可以影响群体合作行为[2~6]。
在群体任务的情景下,决策者的行为是与他所掌握的信息和决策者个人的价值判断紧密相联的。Simon所说的价值要素,在决策者的信息加工的范围之内,是与决策者的目标紧密相联系的[7];而当决策者的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的时候,决策者的价值要素更多是判断成分。总之,价值是有取向性的判断,是引导决策者进一步行动的依据。心理学家对个人价值研究得最多的是个体一群体取向[8]。
根据以往研究,我们发现,决策的任务目标、决策者本身的价值取向会影响到决策者在具体的任务情景下的行动。Kelly与Thibaut[9]提出,决策者通常是把决策任务情景通过一系列的转换,考虑任务结果对自身目标的作用,把任务矩阵转换成为一个决策效用矩阵,通过这个矩阵,最后决定下一步应当采取的行为。所以我们把研究的焦点聚集在任务特征与个人的价值判断两个方面。
1.1 任务结构与目标
群体的决策任务应当具有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性(Interdependence),群体任务绩效要通过多方的行动决定。同时,群体的任务是要能够通过一定的效率指标来衡量群体决策的效果。根据这两点,我们选择两难问题作为我们的研究任务。
经典的两难问题的对策情景如表1所示。如果变化对策矩阵中的结果数值,我们根据两难问题解决的主动性,可以发现两种主要的结构类型。在第一种情况中,事先提出对策的一方总是处在被动位置,对方能够提出相应的对策予以报复,提高自己收益,这种情况我们称为后手两难;在第二种情况中,先提出对策的一方总是处在主动位置,决定了自己的利益得到保障,对方的选择范围更小,这种情况我们称为先手两难。可以看到,在后手两难问题中,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要比在先手两难中的冲突大,所以,这个结构的特点将引起决策行为的变化。我们的假设如下:
表1 两难问题的结构
结构矩阵 任务结构特点
例子 1.后手两难任务
◇ 方案(BY)是一个均衡的方案解决
X Y 点,在这个点双方的利益都不会是这
A 3,3 1,4 4个值中最小的,X[,2]的利益对双方都
B 4,1 2,2 是有保证的。
◇ 事先提出对策的
[1] [2] [3] [4] [5] [6]
【两难情景下任务结构与价值取向的效用特征转换】相关文章:
个体道德价值观取向两难简析04-30
剧创作的价值取向和戏剧的动作特征论文04-30
论当代中国行政伦理价值取向的基础与特征05-01
语篇翻译中的情景取向05-02
后现代精神的科学取向和价值取向04-30
例谈物理图像与情景的转换05-01
霍布斯政治哲学的价值取向04-28
西方审美价值取向的流变05-02
浅谈教育目的价值取向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