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与英语教学的论文

时间:2023-05-04 20:16:16 英语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概念隐喻与英语教学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概念隐喻 认知语言学 隐喻 教学

概念隐喻与英语教学的论文

  论文摘要:Lakoff&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为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概念隐喻理论得到了正反两方面的拓展。但是,这一理论在发展过程中所得到的重视更多地集中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很少涉及到与教学的结合。本文对概念隐喻理论的特点进行简单综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其与教学相结合的可能性。希望可以为这一概念和教学的结合贡献有用的探索。

  1.概念隐喻理论的发展

  Lakoff&Johnson(1980)首次将概念隐喻理论作为独立理论提出并进行分析,这一提法为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指出,人类的思维方式在认知基础上来说是隐喻的。不同的隐喻会支配人们对世界的不同认识。为了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隐喻,在认知语言学中采用了“概念隐喻”这一提法。简单来说,隐喻就是用一个领域内的语言来解释说明另一个领域内的事物和经验。语言的源领域称为“源域”,与之相对应的被称为“目的域”,如在“Youarewastingmytime”一句中,“wasting”本来是用来表达金钱方面的概念,但是这里被借用来表达时间方面的概念,在这里,金钱就被称作源域,时间就是目的域。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类似的隐喻表达远远不止这一句话,“Ispentthreehoursonthepaper”“Ilostthreeminutesonthatquestion”等等诸多表达都是在运用金钱方面的词语来表述关于时间的概念。我们可以“spend”时间,可以“waste”或者“lose”时间,通过研究Lakoff&Johnson发现在诸多隐喻表达背后,存在一个支配的规则,就是“时间就是金钱”。这个规则支配了所有的隐喻表达的产生和更新,所以这一规则有着不同于其他隐喻表达的特点,这一规则就叫做概念隐喻。在《我们所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作者列举出了大约20多个普遍存在的概念隐喻,并说明这些概念隐喻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

  然而,概念隐喻理论也并非十全十美。随着概念隐喻的提出和发展,其不足和缺陷也渐渐显露出来。JohnTaylor(2007)曾简要说明过概念隐喻中存在的两方面问题:

  首先,死隐喻的问题。所谓死隐喻是指不再具有生成功能的隐喻。比如,“lookforward”,这个表达实际上其概念隐喻就是“时间是空间”以及“看是期望”的结合。但这一表达已经不再具有隐喻所必需的生成功能,我们无法从这一表达中得到更多的隐喻表达。如“looktoward”“seeforward”等虽然都是从这一表达中派生出来的,但是却已经无法真正起到概念隐喻的功能,更多接近于基本表达。所以,对于这一类隐喻的讨论已经失去了真正的意义。而Lakoff&Johnson更多的论述主要集中在类似领域,所以,在这一方面,概念隐喻理论的发展面临挑战。

  其次,概念隐喻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方式是隐喻的。正常的认知过程是通过具体的源域认识抽象的目的域。但是,人的情感是不必通过隐喻就可以感知的,关于这一领域的隐喻表达并不是为了让我们自己认识这些情感,而是让别人了解这些情感。所以,隐喻化了的到底是人的认知模式,还是人的交流模式。这一问题在根本上挑战隐喻的地位。

  但无论隐喻有什么样的缺陷,概念隐喻理论始终是一个重要概念。作为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之一,概念隐喻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对很多领域进行研究或拓展。

  2.概念隐喻理论和教学的结合

  在概念隐喻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Lakoff进一步拓展了概念隐喻的应用范围,这一概念可以被应用于包括数学、政治、文化等众多领域在内的学术研究。然而,这一理论在教学方面的探索尚不多见。

  概念隐喻理论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感念隐喻对认知发展的重要意义。基于这一理论,在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注重对普通表达背后的概念隐喻原则的探索,并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众多纷繁复杂的表达进行有效的归类和总结,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根据已经总结出的概念隐喻创造更多新颖的隐喻表达。为学生的学以致用和学习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如在写作中,就可以鼓励学生在描写时间的时候,更多借鉴财富方面的字句丰富自己的表达;在口语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总结更多俚语和俗语背后的概念隐喻,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记忆变成主动的分析。

  另一方面,概念隐喻认为人的认知模式是隐喻化的。虽然我们已经知道这一思想受到了挑战,但至少在对概念隐喻的挑战中,交流的隐喻性还是得到了承认。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更注重语言的交流性,从而将我们教学的重点由抽象的逻辑表达转移到具体的隐喻表达的教学上来。平时的教学中应深化学生对于概念隐喻的探索、分析和运用,在这一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在和母语国家的语言使用者进行交流时,不至于对其隐喻方式感到陌生甚至造成误解。

  3.结论

  概念隐喻理论从提出到现在已经将近三十年的时间,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仍然处于一个起始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相关原理还处于完善和探索的过程中,因而,虽然认知语言学及其相关理论发展迅速,但是这一理论与教学的结合尚不完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教育工作者们应该主动研究这一流派中的主要理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概念隐喻理论的完善和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提供新的论证,拓宽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GeorgeLakoff,2007,TenLecturesonCognitiveLinguistics.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

  [2]JohnTaylor,2007,TenLecturesonAppliedCognitiveLinguistics.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

  [3]Lakoff,G.,&Johnson,M.,1980,MetaphorWeLiveBy.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

【概念隐喻与英语教学的论文】相关文章:

概念语法隐喻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教育论文05-02

英汉心的概念隐喻对比05-02

概念隐喻的工作机制及途径05-02

实体隐喻-新概念的源泉05-02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人生的概念隐喻论文05-03

概念隐喻与人际隐喻级转移的逆向性04-30

隐喻的微观研究:俄语中心灵的本体概念隐喻分析05-02

从认知角度比较英汉概念隐喻05-02

委婉机制的概念隐喻认知解读04-30

关联-概念隐喻的认知学诠释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