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论文

时间:2024-06-26 18:17:05 体育论文 我要投稿

体育论文【精华15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体育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体育论文【精华15篇】

体育论文1

  1、影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

  1.1、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体育教学内容的走向,而教学内容设置的合理性、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虽然传统体育教育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普遍采用统一设置的教材,但是对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内容没有进行准确界定与指导。高职院校传统体育教学内容设置上存在很大问题,这便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设置上要具备一定创新能力,但是大部分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中却开始陷入了迷茫,这也是传统高职体育教育质量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应该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内容设置,教师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实践内容设置上以学生身体素质作为出发点,不仅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与技术,更要确保学生可以具备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

  1.2、体育教学管理

  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已将教学管理工作作为核心内容,而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对体育教学实践效果有着直接影响,但是当前体育教学管理与体育教学实践不匹配现象十分普遍,很多院校都没有将体育教学管理放置在与其他课程教学管理同等地位,导致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无法有效达成。很多学者在研究中都指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课堂的管理水平会对教学质量产生极大影响,而且这一理论在很多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实践中也得到了印证,所以当前高职院校必须通过加强体育教学管理工作水平,确保体育教学质量可以适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求。高职院校对体育教学质量管理的方法是一个重要环节,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管理的质量,但是当前很少有院校具备科学、完善的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制,无法对体育教学实践效果及教学质量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价与分析。因此,高职院校在发展中不仅要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质量,同时也要根据教师课前准备、课堂时间、教学效果以及教学风格等,形成一套可以适应高职院校发展需求的体育教学质量考评体系,这样才能确保其可以更好的服务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1.3、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不仅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参与者,也是体育教学计划的主要执行者,其整体素质、业务能力会对体育教学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很多高职院校一般会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进行分析,来进一步评定体育教育质量,所以为了适应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对体育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必须要通过专业培训来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意识与能力。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来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心理、身体素质的变化情况,使不同阶段学生的运动技能及思想意识在教师的指导下都可以健康发展,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要基于学生的个性来选择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整体体育素质及思维能力的同时,确保每一个学生在高职体育教育阶段都能培养出终身体育意识。

  1.4、体育教学质量评价

  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课程设计中的主要根据,只有科学、合理、准确的评价,才能帮助体育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缺陷,才能使教师通过再教育来不断提高教学能力,确保自身的业务素质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求。但是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机制难以满足其发展要求,其评价机制无法对体育教师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不利于体育教师专业技术及素质水平的提升,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要将完善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作为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内容,评价体系建设的成败将会对体育教学质量产生决定性作用,这便需要教育工作者在针对这一方面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与汗水。

  2、结束语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内涵不仅包括教师教学质量,同时也是与学生学习质量等两个部分组成,而体育教学质量一般会受到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师素质以及评价机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所以高职院校要在创新教育理念、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改革。

体育论文2

  一、开展大课间活动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在日常的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学生能有效地通过体育的课堂训练以及课间活动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从而有效地坚持下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训练的意识,让体育锻炼成为学生的一种兴趣爱好。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学生能有效地进行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配合意识,同样,学生能通过体育大课间的锻炼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加以强化训练,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体育水平。

  2.有利于提升教师水平

  在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能通过对学生体育理论的教学实践,总结出自身教学的不足,并不断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从而更好地提升体育教学的教学水平。除此之外,教师能有效地通过体育大课间活动,来有效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优点爱好以及不足,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制订体育训练计划。

  二、体育大课间活动现状

  1.没有真正地重视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运用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健康教学的教育观念,但是小学体育教师并未从传统观念中挣脱出来,教学模式及观念仍然停留在技能教学中,并未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忽视了学生的主导作用。在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真正意义,因此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做到将体育大课间落实到体育实践中,从而没有达到体育大课间开展的`最终目的。

  2.没有真正地同体育教学接轨

  小学体育教师大多毕业于体育教育专业,他们接受的教育仅仅是专业的技能教育,而在体育大课间中,教师更多的是向学生阐述体育理论,这便让体育教学明显的程序化,让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造成学生思维单纯、想法狭隘、观念顽固,这样的教育是古板无趣的,而体育大课间并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场所以及时间进行体育实践,这样,教师在固有教学模式下失去了创新能力,一味地按照旧有经验进行教育教学,这样只会逐渐让学生对体育失去信心。

  3.没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

  当前的体育大课间活动中,缺乏相应的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及方案,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整体把握不够完善,究其根由就是现如今的教育供求失调造成的,现如今,教师长期以来不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不注重学生自身努力,仅仅重视教学结果以及体育成绩,以固定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努力,这样的单一评价体系往往忽视了学生本体,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教学的主体,没有从学生的根本需求出发,而如今也只会让学生对体育学习失去兴趣。旧有的教学理念制约了体育的发展以及进步。

  4.没有完善的体育大课间活动设施

  随着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确立,学校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在不断地改革,但现如今,小学体育场地无论是修葺还是运动器材的购买或者是体育设施的完善都还需进一步的改善与加强,但,由于各种经费的缺失,场地与器材都无法得到改善,甚至连学生喜欢的运动都无法得到实施,这样严重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体育大课间活动现状的解决对策

  1.以学生为本

  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所以在日常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应努力发挥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学习热情,从根本上将体育课转型为素质教育课程,并且在教学中逐渐偏向于对学生有益的事项的教育,同时重视学生个体上的差异,有效地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激发学生自身发展的主动性。其次,在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上应该更加贴近生活,重视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做到兴趣与健康并存的体育教学模式。最后,应该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懂得体育锻炼的根本原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主动吸收。并且还应遵循新课标要求,加强体育基础建设,积极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从根本上改变被动学习的现状。

  2.转变体育大课间活动模式

  改革便是改变固有思维,发展新思维。首先应该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加强教师对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认识改革,让教师真正地重视体育大课间活动,在教学中精炼规则、降低学习难度等,同时可以将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形象化、生活化以及娱乐化,通过借助其他外部工具来改变固有体育大课间活动模式,并不仅仅是运用寻常的教学方法去教育学生,而是让学生身入其中,乐在其中,让体育大课间活动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3.加强师资素质建设

  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直接影响着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所以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务必提升自我价值以及能力,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这样,不仅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并掌握体育的发展方向以及其最新的成果,还要求教师不断地积极涉及与体育相关的其他区域的知识学习,多角度地看待学校体育教学,深入了解“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重要理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身体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而学生更是社会的未来,尤其是小学生,小学生在面临高考升学压力下,往往只关注文化课的学习,从而忽略了对身体的锻炼,将体育课视为可有可无,这样一种错误的理念只会让学生更加忽视身体锻炼的重要性,所以,如何改变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现状,已经成为新课改的重中之重。根据上述的相关分析,小学体育教学应该以人为本,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以及教师对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认识,让学生学习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同时还应加强教师的自身素质建设,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来改变现在的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现状,从而达到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标准。

体育论文3

  一、下肢长度与普通人相比要长

  经常训练的小学生通过体育舞蹈的伸、拉、提等动作的重复锻炼,尤其是一些经常使用脚尖的动作更是增加了小学生的下肢长度,使得下肢比不进行体育舞蹈锻炼的普通孩子较长。保持优美的下肢长度对于强化体育舞蹈学员的运动能力和塑造形态之美有着直接的作用,从完成动作的动力学原理来说,较长的下肢可让体育舞蹈选手表现出更加开阔的步伐、起伏错落有致的升降左右移动及灵活多变的方向转换;另外从动作形态美的主要表现形式来说,较长的下肢也有利于塑造挺拔高昂的体态。

  二、增强呼吸系统和扩充肺活量

  时下流行的小学生体育舞蹈相对来说运动强度适宜,并不像专业的比赛那样高强度、大规模的训练。适宜适度的训练可以使小学生的心血管系统以及呼吸系统功能得到加强,具体表现是在静态测量时,心率和呼吸频率较平缓、血压的指数增加,肺活量增大,心肌肌红蛋白含量增多,单位心肌营养性粗壮有力。血液输出量增加也就提高了氧气的利用率和功能效率,提高了小学生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带来的好处就是呼吸器官机能良好变化,较大的胸廓保证了呼吸肌收缩的力量和收缩幅度的加大、肺活量增加,也保证了小学生在运动时充分的氧气供应,能活跃大脑细胞,减少突发的晕倒等情况出现。

  三、改善身体速度及耐力素质

  小学生通过体育舞蹈的训练,改善了身体机能,提高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的转换能力,加强了各肌群之间的协调协作关系,改善了身体肌肉的供能情况,从而会提高身体整体素质。而身体素质又是小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基础,小学生通过体育舞蹈的训练证明身体素质有着较为明显的提高。体育舞蹈对于提高孩子腿部力量和小腹部力量较为明显,这一点与身体形态的改变也是相一致的,正因为这些部位多余的脂肪消退和肌肉力量加强为提高身体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锻炼前后对比数据发现,速度和耐力两项素质指标均有提高,但是速度素质的提高相对不明显,而反映心血管机能的耐力素质提高却很显著。

  四、提升学生气质,提高学生意志力

  学生身体形态不仅仅包括外在的形态,个人认为还应包括内在的精神气质。通过对测量样本的整理发现经常进行体育舞蹈锻炼的小学生不仅仅可以改变身体的外在形态,增强体质,而且还能从气质上提升学生精神面貌,显得生灵活泼,达到内外兼修的训练效果。而且现在的小学体育舞蹈大都采用集中训练的方式,因此在集体训练的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为数不多的高强度训练也能锻炼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形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观念和互帮互助的协作精神。

体育论文4

  1、体育新闻报道中的人文性关怀

  目前,我国的体育新闻报道中越来越注意运用汉语言文学中的创作手段和方法,而且体育新闻曾经也一度成为了新闻界和体育界热议的话题,体育新闻报道中也越来越注重对人文关怀的特写,并且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体育传媒事业在新闻领域更加显得有激情和活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文关怀已经成为了时代特别关注的一块,不仅是汉语言文学所追求的真善美的重要的内容,而且也是体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的一块。体育中心的人文关怀是真善美工作的重要表现,与汉语言文学中追求的真善美有一定的相同之处。所以,体育新闻报道中的人文性关怀与汉语言文学在追求真善美方面追求一致。由此看来,汉语言文学与体育融合的可行性最突出的体现就是新闻报道中的人文性关怀,而且体育新闻报道中所运用的文学题材与汉语言文学也是息息相关的。

  2、体育文学的发展

  2.1、体育文学的发展情况

  随着体育事业的蒸蒸日上,体育研究越来越受到时代的推崇。并且研究的范围已经涉及到各个领域,虽然以体育为题材的体育文学确实比较冷淡,但是体育文学这方面的发展潜力还是相当大的。汉语言文学与体育融合的可行性的第二个表现就是在体育文学方面的发展,研究这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体育文学和体育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体育文学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一段时期内,由于社会的转型,体育文学曾处于一度的低靡期,与我国文学发展并不是同步的,甚至是落后于我国文学的发展。在体育文学发展的近期,体育文学也有许多的文学作品,而且这些作品有许多是借鉴了文学的体裁,在体育报刊杂志上也出现了与体育相关的内容,例如说,体育诗歌的发表,体育小说和体育戏剧的出现,增加了许多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这种趋势的发展为汉语言文学中文学的发展增加了不少的色彩,同时也丰富了汉语言文学中文学的内容。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体育比赛的前后都具有强烈的艺术感和思想深度,在某种程度上,体育与文学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是有深层次联系。

  2.2、体育文学的发展表现

  近几年来。我国的体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非常惹人瞩目的成绩,以前一贯发展较为冷淡的体育文学在近几年来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例如说,中国古典文学与体育的融合方面。中国的古典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古典文学与体育相融合的体育文学具有极其重要的并且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健身功能。这种古典文学与体育相结合产生的体育文化不仅传播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而且对我国体育的发展和文学的`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会推进我国体育事业与文学的快速发展。除此之外,文学中融入了体育中动态的因素,使得文学中静态的因素与体育中动态的因素充分地结合起来,更加突显出汉语言文学与体育融合的协调与一致。体育文学的发展变现还体现在一些具有代表的体育文学作品当中,例如中篇小说《足球流氓》,这篇小说不仅写出了一种当时环境下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同时也呈现了体育界一种特殊的真实形态。还有体育网络文学的发展,代表作有李寻欢的《足球男人》等,这些体育网络文学虽然只是一些散文、随笔或者是评论,但是他们真实的反映出体育文学当中的多元化显现,既凸显了体育的发展状况又显示了汉语言文学中的一些写作方法和手段。以上所表现的就是汉语言文学与体育融合的可行性的第二个表现,即体育文学的发展。通过研究汉语言文学与体育融合的可行性分析,不仅可以为体育文学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价值,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我国的体育文学的快速繁荣发展。

  3、结语

  通过以上对汉语言文学与体育融合的可行性分析的研究,我们能够认识到汉语言文学与体育的融合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体育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方面和体育文学的发展方面。由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体育事业所关注的中心已经不再是原来单一的竞技类赛事,体育事业的发展已经不单单是局限在一个领域,应经涉略到其他的领域,特别是,体育事业的发展关注点逐渐转移到人文关怀方面和体育文学方面。汉语言文学与体育的融合不仅可以促进体育事业的蓬勃发扎,同时也能够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注入一种新鲜的动力,使得汉语言文学逐渐由静态文学向动态文学发展。所以,研究汉语言文学与体育融合的可行性分析,是相当可行的,不仅能够丰富汉语言文学研究的领域范围,而且能够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在新闻、文学方面的繁荣与发展。除此之外,研究汉语言文学与体育融合的可行性分析对其他体育方面的研究也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体育论文5

  1、新课标下高校体育篮球教学的新局面

  1.1高校开设篮球体育教育的观念要更新

  在新课标的积极推动下,学校的篮球体育教学工作也应该有条不紊地进行相应的改革。

  第一,要进行综合体育的改革,不仅仅是在高校篮球的某一方面进行小修小补,或者是钻研其高校篮球体育教育事业的某一部分,要树立全局的观念,立足新课标,对高校篮球教学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综合性合理的改革。

  第二,要树立好终身性体育的观念而不是“一次性”篮球体育教学,教学老师要切实落新课改的条件下篮球体育教育的教学工作,使得高校学生不仅仅是为了拿学分或者是仅仅是为了上体育课而上体育课,要培养高校学生对篮球的高度热情,使得看似短暂的篮球体育教学成为终身的体育爱好,为提高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要让高校学生的篮球体育教学变被动为主动。那么何为变被动为主动呢?主要还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对篮球这项体育运动的浓厚兴趣,让学生真正喜欢和想学篮球,而不是老师追着学生跑。要做到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必须要做到的是,在篮球体育教学中要和学生玩在一起,乐在一起,这样不仅能够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能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和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水平,能够收到良好的篮球体育教学的效果。

  1.2高校要注重篮球体育教学的健身性娱乐性

  高校篮球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充分发挥篮球的健身性和娱乐性,树立“健康第一,娱乐第一”的教育教学精神。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生活物质条件也得到了较大的改观,同样,在高校大学生中也是如此,各种便捷已经覆盖了各个层面,但是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疏于锻炼,同样在篮球体育教学中也会遇到这样的较于“懒散”的学生,但是健康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主题,所以,在高校篮球体育教学中要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娱乐第一”的教育方针,利用篮球体育教育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高校学生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积极通过篮球体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终身运动的意识,掌握基本的篮球运动的技巧和方式方法,培养出一批能够适应社会的优秀人才。

  同时,在篮球体育教学中也要注意一定的娱乐性的教学方法,而不是按照传统的模式和常规的篮球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心骨,组织一些娱乐性和参与程度都比较高的活动,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可以让学生充分享受运动带来的放松和享受,调节了高校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紧张氛围,也有利于高校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交际,应变能力,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设。为篮球体育教学的参与者提供了良好的身心体验和积极良好教育教学的经验储备。

  1.3高校要重视篮球体育教学新型师生关系的建设,转换角色

  在新课标课改的大背景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新课标的改革要求,而且也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同样,在高校篮球体育教育中也要注意这一问题,新课标的积极推进是要建立能够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学生民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主动性以及自我创造性。在建立新型的篮球体育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时,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并理解他们。

  在旧的传统的高校篮球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是以老师为绝对权威和严格教学进度,篮球活动的组织者和最后学生成绩的判定者的,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标的推动下显然已经严重脱轨。那么新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呢?我认为,新的高校篮球师生关系是这样的,没有居高临下的指挥者,只有循循善诱的引导者,没有严苛的老师只有良师益友,这样的关系能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篮球运动,热爱篮球运动,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我努力下,教与学相辅相成,事半功倍。

  1.4高校要重视篮球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和学习方法的革新

  高校篮球体育教育面对的是一个身心都较为成熟的高知识,高水平的群体,所以,在新课改的环境背景下,我们要注重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互动,讲求合作,共同配合和发展的过程。在高校篮球体育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是像过去传统的高校篮球体育教学一样,老师是权威,学生只是简单的服从者,老师总是要求学生重复机械地完成训练,不做引导。

  老师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自演示,与学生的共同互动来完成教学工作。在新课标的条件下,高校篮球体育教育要在让学生自主学习中找到自己的方法,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思考和行动能力,合作和交际能力。高校学生是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在篮球体育教学中,老师尊重学生并且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锻炼,不仅仅是培养了学生的自觉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对于篮球这项体育运动的兴趣,同时也使教学能够事半功倍地进行,高校篮球体育教学方法的革新不仅能积极够响应新课改的新要求,而且可以减轻老师的教学负担,从传统教学模式向新的模式转变,也能使学生充分享受高校篮球运动带给自己的快乐和收获,树立良好的运动新风尚。

  2、结语

  面对新课改的新要求,高校篮球体育教学也出现了新的局面,高校篮球体育教育新的方式方法层出不穷,高校篮球体育教育的关键性好坏还是由教学老师的大力引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配合有关的,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在了解教育大纲的基础上根据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制定出一套符合教学要求,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热情的教学模式,合理科学地安排教学任务,这样不仅能够让大学篮球体育教学有新的发展,也使得教学任务有新的突破。

体育论文6

  [1][德]斐迪南.滕尼斯着,林荣远译.新时代的精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19-38.

  [2]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272-295.

  [3]汪熙,魏斐德.中国现代化问题[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4245.

  [4]孙立平.失衡--断裂社会的'运作逻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57-166.

  [5]白友涛.城市社区建设新杠杆一社区民间组织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xx:80-93.

  [6]郑芸.现代化视野中的早期市民社会一“苏州市民公社个案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346-351.

  [7]郑杭生.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拓展:当代中国社会学的前沿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230-300.

  [8]向德平编着.城市社会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184-192.

  [9]奚从清.社区研究--社区建设与社区发展[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62-75.

  [10]尹维真.中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创新:以武汉市江汉区社区建设试验为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xx:49-62.

体育论文7

  1职高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发展具体状况

  通过职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指导,社区居民的体育理论和技能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能够进行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的组织指导工作。而更为重要的是社区体育的硬件设施明显的匮乏,需要借助于职高学校的运动场地和器材设施,满足居民的健身需求。同时,职高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发展需要相关理论进行指导,要加大对社区体育的研究力度,促使社区体育具有教育性,而职高体育具有社会性。

  2职高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的资源共享策略

  2.1将职高学校体育资源对社区开放

  要将职高学校体育资源对社区开放,这样丰富社区体育资源。职高学校的体育教师和技术人员向社区输送,去培养和指导社区居民的体育活动,弥补了社区体育的教练不足问题。也职高体育组织机构服务于社区体育,以便逐步构建社区体育的组织机构。要鼓励职高生参加社区体育活动,为社区体育的发展创造活力,也为职高生的社会实践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这样也能够为职高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经验。

  2.2加强职高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组织机构

  为了能够更好地促使职高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发展,应建立组织机构负责协调和制定发展方案,职高学校和社区选派代表负责进行资源共享的合作事宜,使双方的互动合作更加紧密和有更多的收获。

  2.3社区体育为职高学校的体育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社区体育组织机构可以动员社区内企业单位进行捐助,改善职高学校的体育设施,促进职高体育得到社会支持发展。社区体育活动能够推广和宣传传统的民俗体育项目如舞龙、跳竹竿等。这样能够丰富职高体育教学内容,提高职高生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优化了职高体育教学内容。

  3职高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1两者互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职高体育与社区体育定位的方向不同,其体育功能和结构内容也不同,这样造成对两者互动的体育功能研究不足,使得两者互动操作出现盲目性,没有得到很好的规划发展。这样的结果造成了职高体育与社区体育在实践与理论上的脱节。另一方面,职高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紧密合作,缺乏社会公益性支持。

  3.2建立职高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原则

  为了能够确保职高体育与社区体育合作互动良好发展,必须建立两者的互动原则。一方面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原则,只有确保职高体育与社区体育作为参与的主体具有平等的地位,才能进行充分有效的互动。另一方面要建立资源共享的原则。该原则是职高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合作的核心,双方的合作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双向的互动促进。提高合作能更好地推广体育文化和终身体育的理念,使职高体育与社区体育都能够享受资源,产生良性循环的效果。

  4结论

  通过对职高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分析研究,得出职高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发展具有现实性,职高学校为社区体育提供了运动的器材设施和运动场地,也培养了体育教练。而社区体育成为职高体育进行实践研究的平台。要共同促进职高体育的社会化发展和社区体育的教育化发展。职高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合作,需要一定的理论进行支持,并对此进行深入研究。社区体育要提高教育的科学指导,形成适应社区体育与职高体育协调发展的理论。为了能够促使职高体育与社区体育相互结合共同发展,就需要得到社会支持,从硬件设施和软件、人力资源的投入,也需要从舆论思想的支持,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全社会的体育教育意识和健身的良好习惯。

体育论文8

  摘要

  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实现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珍惜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目前学校体育竞赛发展滞后,不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学校没有相关的竞赛计划和制度保障;学校体育场馆、器材参差不齐,严重滞后于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

  体育竞赛;校园文化

  体育事业与社会事业联系最为密切,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身体保障。奥林匹克精神带动了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提高青少年的体育意识,以此加速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1体育竞赛的相关研究

  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有着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1体育竞赛的概念

  学校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中学体育竞赛是在学校内、外进行的,参加对象以在校学生为主,教师参与组织、裁判,根据统一的规则组织实施的个人或集体间的各种体育竞赛。

  1.2中学体育竞赛的现状

  学校体育竞赛应重视集体参与,响应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对参赛者的身份提出要求,提升赛事规模,固定比赛时间,这样的学校体育竞赛,既达到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的目的,也为我国学生体育竞赛的发展方向起到引导的作用。童锦[1]总结了高校体育竞赛的现状:(1)高校体育部门及教师对体育竞赛的教育价值认识不够。(2)高校体育竞赛与“阳光体育工程”的设想还存在差距。(3)高校体育竞赛以竞技性运动项目为主。(4)过分追求竞赛成绩。现有的体育竞赛模式基本沿袭传统为主,难以促进学生形成持之以恒的锻炼习惯,在体育赛事的教育效益上缺乏长久性。不少学者对学校传统体育竞赛的发展提出了改革建议。如章玮、孔红新[2]的《改革高校运动的思考》,初永和[3]《高校运动会由单一性向全面性发展的思考》,刘晓辉[4]《江西省普通高校运动会现状的分析研究》,以及郭静[5]等《新课标背景下高校运动会改革实践研究———以赣南师范学院运动会为例》等相关文章,指出传统学校运动会存在的弊端,已无法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学校的改革刻不容缓。针对以上问题,刘宁[6]等《略论素质教育下的中学体育竞赛改革》、王士明[7]等《南昌市普通中学开展校内体育竞赛的调查研究》均提出:体育竞赛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体育竞赛与体育考核、考试相结合;学校体育竞赛与全民健身计划相结合;体育竞赛内容体现健身性、娱乐性、竞赛性特点。

  1.3体育文化的研究

  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体育意识和体育技能,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来展开,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来体现它的多样性。

  2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研究

  2.1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物质文化主要包括体育场馆、体育器材、体育雕塑、体育标识、体育图书音像资料等,是高校体育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外在物化形式的统称。

  2.1.1校园体育场地的建设

  安徽省级示范高中的体育场地和设施是学校评估的指标课题成果KETICHENGGUO之一,省教育部门对该类型的学校有相应的政策扶持,学校体育场馆的整修、建造,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1.2校园体育器材设施的建设

  安徽省示范性高中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器材设施能满足学生要求的占调查总体的10.8%,认为学校体育器材设施不能满足群体活动的占调查总体的18.4%,严重不足的占调查总体的12.4%,主要存在于体育器材设施无法满足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要求。

  2.1.3校园体育标识

  安徽省省级示范中学的体育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方式单一,宣传设施欠缺。同时学生对体育信息的关注力较低,在心理上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就很低。

  2.2精神文化建设

  2.2.1学校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反映体育的整体面貌、水平、公正、公开、特色及凝聚力、感召力和号召力,标志着体育的理想、信念、节操及体育知识、体育道德、体育审美水平,是体育的支柱和灵魂。

  2.2.2学校的体育目标

  安徽省省级示范中学的体育目标围绕水平五的目标来展开的,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四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综合实力。

  2.2.3学生的体育观念

  体育观念就是人们对体育在娱乐、健身、审美以及在道德、智力、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价值的认识态度。

  2.3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

  2.3.1学校的办学理念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教育。办学理念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是办学经验的积累、提炼与传承,学校历史是学校文化的根基,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校训中除岳西中学出现“强身”二字,其他学校均未有与体育相关的字眼。学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对自己的办学理念提出独特的要求,并形成独特风格和办学特色。

  2.3.2体育课程设置

  目前,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的体育课仍处于传统的排课模式,课程固定以球类、田径为主。学校开展体育竞赛本身就少,与体育课相协调的情况很难实现。

  3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体育竞赛的现状

  3.1社团与课外活动

  学生为了实现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的群众性学生组织为学生社团。学生社团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交流思想、切磋技艺、相互影响,扩展友谊。

  3.2体育竞赛的形式

  学校举行体育竞赛的形式主要围绕四个方面来进行,教学比赛、课外活动、单项竞赛项目、学校运动会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是学校进行体育竞赛的大好时机,作为普及度最高的'体育竞赛方式,学校每年都会花费大量精力来举行,时间集中、固定,有很强的组织纪律性,学生的参与度也非常高。

  3.3体育设施基本情况

  3.3.1师生对体育设施的满意度

  调查显示,87.3%的学生都认为自己学校的场馆普普通通,仅有2.1%的学生认为学校场馆极具创意。优化硬件设施的综合功能,提高学校硬件设施的使用效率。

  3.3.2校园体育标识

  设计独特的体育雕塑,放在校园显眼的位置,并印发在校园卡、卡片之上;独特的体育标语来增强学校的标识文化,特色的体育文化讲坛、体育知识竞赛、体育征文等,建立校园体育文化宣传阵地。

  3.4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学校开展体育竞赛情况

  3.4.1学校举办课外活动情况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建设和管理,在改善体育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协调好各部门组织开展好学校的各项体育常规工作,如运动会、体育节等。

  3.4.2学校开展体育竞赛的类型

  霍山一中、阜阳一中、铜陵一中、淮南中学都会举办广播操比赛;合肥一中、阜阳一中每年会有自己的篮球赛,同样会参加省级或市级的比赛。其中安庆一中,每年举办的体育竞赛项目较为新颖,田径运动会、啦啦操比赛、橄榄球竞标赛、乒乓球比赛,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增加了活动的平台。

  3.4.3体育竞赛衍生活动

  发展体育竞赛衍生活动,扩大体育竞赛对学生的影响力,告诉学生不仅仅只有通过成为运动员才能进行比赛,还可以通多种途径融入其中,如:啦啦队选拨、举办体育知识讲座、利用图片资料展览等方式,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竞赛之中。

  3.4.4关于体育竞赛计划

  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关于体育竞赛的计划主要围绕每年一度的运动会开展,再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存在社团的学校会组织一两次体育社团活动,如铜陵一中每年举办社团篮球赛,历时两个月(学生课余时间进行);合肥一中每年4月份的校园文化节,会定期开展足球赛、羽毛球赛等比赛。其他学校还会不定期组织一些计划中待定的项目,如阜阳一中、淮南一中、霍山一中的广播体操比赛;安庆一中、六安一中的啦啦操比赛;铜陵中学的三人制篮球赛等。

  3.5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学生对参与体育竞赛的态度

  3.5.1学生对体育竞赛的关注途径

  学生对体育竞赛的关注途径较多,主要从网络、电视、广播中了解相关的图像和音像资料;学校中的宣传栏和标语也会向学生传递相关竞赛信息;其他学生还通过杂志和一些比赛现场进行关注,保持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3.5.2学生参与体育竞赛的热情度安徽省高校的仍有学生缺乏积极性,需进一步加强引导。

  3.6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师生在体育竞赛中的角色

  3.6.1体育竞赛活动的组织者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践行者,扮演着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体育竞赛活动组织者包含党政领导、宣传部门、团委、学生会及社团、教师。

  3.6.2学生在体育竞赛中的角色

  学生在体育竞赛活动中,主要担任的角色以参赛者为主,占调查份额的54.5%。学生角色也逐渐发生了一些改变,出现了组织者(2.5%)、啦啦队(21.8%)、裁判员(22.1%)、记者(20.3%)、后勤员(39.4),学生在这些角色中的发展则更加有利于拉近学生与体育竞赛的距离。

  3.7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制约学生参与体育竞赛的因素

  制约学生参与体育竞赛的因素有很多,在学校方面主要包含:场地设施、器材设备、竞赛经费、体育教师数量和缺乏竞赛制度等原因。教师们对于竞赛制度的缺失呼声最高,它是对体育竞赛的开展形成了极大的阻碍。

  4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体育竞赛对校园文化影响的分析

  4.1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体育竞赛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体育元素的多样性烘托出不同色彩的校园文化,在众多体育活动中,体育竞赛以其特有的竞争形式,不断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同时需要教师的组织和学校的管理,体育文化填充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形成特有的校园体育文化。

  4.1.1展示特色办学理念,改善校风

  体育竞赛的发展可以展示学校的办学理念、改善学风,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这些作用得到普遍认可。学校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从精神层面打造校园品牌文化,注重融合各项课外文化活动,集教育性、娱乐性、竞赛性于一体,给予师生更多发展和参与的空间,引导其形成科学合理的三观。

  4.1.2提升学校知名度

  学校认识到体育竞赛的重要性,鼓励师生组织、参与各类比赛,尽可能的走出校门,学生和教师都会在不断的学习中得到提升,参与度提高,并获得一定的体育殊荣,学校的知名度得到宣扬。

  4.1.3规范竞赛管理规定

  体育竞赛的发展依托于相应的管理规定,要求学校领导部门针对本校具体情况规范、完善以下相关制度: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体育教师工作条例、成文的体育教师、学生奖励制度、运动员守则及校园文明规范、学生体育竞赛管理规定、场地器材设备条例等,给予体育竞赛的发展空间。

  4.2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校园文化对体育竞赛的影响

  当校园文化发展到成熟阶段,则会反作用于体育竞赛,推动各类赛事和衍生活动的发展,并逐渐形成学校的特色、优势体育项目。

  4.2.1渲染体育气氛

  具有鲜明体育色彩的校园文化在各类体育的宣传阶段,就已经将体育气氛渲染到最到点,通过体育标语、体育海报、体育专栏、学校广播,甚至是新兴的公众平台,极大的拓宽了学生了解体育活动的途径,更加直观、快捷。

  4.2.2增强凝聚力

  学生在谈到体育竞赛对自己的影响时,认为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这就是加强凝聚力的表现。

  4.2.3提高学生体育比赛的参与度

  校园文化注重对学生的不同潜力,或者爱好进行挖掘和引导,将极大的吸引学生走进体育比赛,再结合自身的优劣势选择自己的参与方式,这就是校园文化对体育竞赛组基本的作用。

  4.2.4促进赛场文明

  体育赛事中文明比赛是真正的体育精神,学生的文明行为来源于学校的教育,这就要求校园体育文化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态度,强调赛场文明,这是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的体育竞赛发展滞后,活动类型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学校没有相关的竞赛计划和制度保障;参差不齐的体育宣传设施和手段,严重滞后于校园文化建设。

  5.2建议

  (1)学校要拓展体育衍生活动,增加学生参与体育竞赛的途径,发现学生不同的兴趣点,吸引更多的学生和教师;要定期举办主题体育文化节,真正实现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发展体育教育,培养健康人才”的宗旨。(2)完善学校体育竞赛制度,使更多的教师和学生有参与和组织学校体育竞赛的机会,使体育竞赛能够走进校园,走进学生群体,学生的角色由参与者,向组织者、实施者方向发展,从而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3)重视体育竞赛,一是经费支持,学校体育教育工作除体育课外,需要依托体育竞赛建立本校的体育特色和团队影响力,充足的经费保障学校体育竞赛的顺利开展;二是学校办学理念的转变。建设以体育文化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有助于形成具体特色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童锦,纵艳芳,王红雨.高校体育竞赛发展的思考—以安徽省部分高校体育竞赛现状为例[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xx,30(2).

  [2]章玮,孔红新.改革高校运动的思考[J].宣春学院学报,20xx,27(6).

  [3]初永和.高校运动会由单一性向全面性发展的思考[J].20xx,28(6).

  [4]刘晓辉.江西省普通高校运动会现状的分析研究[J].科技向导,20xx,36.

  [5]郭静,吴玉华,兰师文.新课标背景下高校运动会改革实践研究———以赣南师范学院运动会为例[J].贵州体育科技,20xx,3.

  [6]刘宁,王国洪.略论素质教育下的中学体育竞赛改革王士明[J].贵州体育科技,20xx,3.

  [7]王士明,马晓芒,郭晓琴.南昌市普通中学开展校内体育竞赛的调查研究[J].科技信息,20xx,12.

体育论文9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体育教学中体育电影的应用分析也越来越重要。其能够有效地将体育文化与教育文化结合为一体。体育教学能够使得大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将体育电影应用到体育教育教学领域也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色。而且还能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致,让学生的综合实力得到全面的提高。本文主要针对大学体育教学中体育电影的应用方法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对其作用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体育电影;应用分析

  体育电影在体育课堂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其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其可以不受天气的制约进行教学。而且还能全方位、多角度进行体育知识的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体育电影在教育中,已经初步得到应用。其不仅拓展了体育教学的方式,而且对于学生的思维改善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加强体育电影的应用至关重要。

  一、大学体育教学中体育电影的应用概况

  (一)体育电影发展的趋势。

  在目前,很多人已经有了体育锻炼意识,而体育运动也成为了一种健康的运动模式。基于这种背景,体育电影也应运而生。体育电影作为一种电影类型,是体育与电影的有机结合,其可以利用体育素材为基础,对人物的形象进行深刻的描述,而且还能以精神为主旨,让人们养成一种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体育皇后》开创了中国体育题材电影的先河,这部20世纪30年代出品的.无声电影直接奠定了我国体育电影的发展基础。体育电影在取材方面通常为一些真实的故事,甚至一些片段为真实的片段,这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我国体育电影的发展十分迅速,在20世纪50~60年代。以《两个小足球队》和《球场风波》等为代表的一类体育电影无不散发着新中国特有的气息。谢晋导演的《女篮五号》作为中国第一部彩色体育题材电影,取得了巨大成功。由此可以看出,体育电影极大推动了整个体育文化的发展。使得人们的体育电影文化逐渐加深,从而使得体育电影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二)体育电影在大学教育中的发展。

  由于体育电影具有较强的体育文化理念,其影响力也在进一步增强。近几年以来,很多大学已经开始尝试以体育电影来促进学生的思维模式的开拓,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而且体育电影使得学生对于体育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在逐渐的学习以及反思中,学生逐渐形成了正确的体育观念,从而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但是,在目前很多高校还未树立体育电影教学的教学体系。部分院校甚至还没有体育电影教学的意识,这就使得体育电影在大学教育中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是体育电影却能够给学生带来很深的印象。例如以周杰伦主演的体育电影《大灌篮》就十分有教育意义,不仅让学生明白一种坚持不懈的人文精神,还让学生懂得了体育精神的弥足珍贵。虽然体育电影的发展速度还不是很快,但是其发展趋势已经十分明显。体育教学中,体育电影的作用不可忽略。

  二、大学体育教学中体育电影的作用

  (一)能够有效地激发学习热情,开拓学生视野。

  在大学的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较为单一。除了基础的列队以及体育活动,基本没有其他的体育教学模式。很多体育教师都喜欢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这样学生玩得开心,老师也教得省心。但是长此以往,学生会发现在体育课中不仅一无所获,而且单调的自由活动也会让学生觉得单调乏味。所以为了在体育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体育电影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十分关键。其能够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有效激发。而且体育电影能够用声音和图文将体育形式以最为直观的现象体现出来,让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有了更多的认知。体育电影的教学能够较好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体育知识能够有更好的认知。使用体育电影能够较好结合教学素材,让学生在体育电影的回忆和反思中对自己的体育课程进行思考,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体育教学效果。

  (二)能够让学生积极进取,培养体育精神。

  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电影通常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其将传统的说教方式,转化为视频动作,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够更好去把握学习的细节。而且体育电影一般具有很深刻的内涵,学生在观看之后基本都会有观后感,在这种感悟中,学生会逐渐养成爱国主义以及集体主义的意识。大学生在欣赏这部电影的过程中,仿佛看到了一个最真实的自己。很多大学生都能从这部电影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而该电影所表现出来的体育精神,必然能够鼓舞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积极向上,奋力拼搏。而且学生的体育精神必然能够得到极好的培养。因为在体育电影中,他们更明白“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人生哲理。

  三、大学体育教学中体育电影的应用分析

  (一)应用体育电影,力争教学创新。

  在大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逐渐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体育电影作为媒介,逐渐引导学生在电影中去反思、去学习。从而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教师要加强教育上的创新,在教育模式以及教育方法上要有所突破以及创新。例如:在应用体育电影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用心筛选电影内容,将一些积极向上,引人深思的体育电影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内容中,同时教师还应当让体育电影与自己所授理论知识相互吻合,要杜绝出现电影与教学相互脱节的现象发生。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体育电影的应用也要适当而且合理,如果能够将传统教学中的优势与体育电影教学相互融合,那么必然能够在教学中扬长避短、各取所长,实现教学的全面创新。

  (二)要加强体育电影与体育学科间的融合。

  在应用体育电影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清楚认知体育电影的运用只是为了辅助体育教学,但是其并非是体育教学的全部。在教学中,一定要对学生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同时还要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以及规律,对教学知识进行整合。在选取体育电影的过程中,要从其本质意义上出发,如果没有任何的教育意义,那么只会浪费教学的时间。另外,要注意其对学生的吸引力,如果电影太过于深奥或者其没有什么亮点,那么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这样也会影响教学的效果。所以在应用体育电影时,一定要加强其与体育学科之间的融合。让每一位学生在体育电影的引导下,更加热爱体育,热爱运动。

  四、结语

  体育电影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其对于体育教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体育知识有更深的认识,还能让学生明白一些人生的道理。所以体育教学与体育电影相结合,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师应当从实际出发,认真筛选适合体育教学的电影,加强其与体育学科的融合。让学生在体育电影的辅助下,体育成绩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屈雯喆.从体育电影看中国体育文化的演进[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xx

  [2]孙永胜,屈雯喆.中国体育电影的文化资本探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xx

  [3]郦苏元.“十七年”的中国体育故事片[J].当代电影,20xx

体育论文10

  创新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形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维方式,挖掘教学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技能和技术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目前小学体育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变换队形提升创新欲望

  小学生好奇心强,我们应保护好这种好奇心,所以我从简单的、平淡的集合队形入手,用不断变换队形的方法,来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意识。体育课集合队形一般常规采用4列横队,时间一长,学生觉得单调。为此我引导学生去想一想,在集合队形上能否变化一下,于是,同学们很高兴,个个想办法、出主意,每次课后根据学生提出确定下次课的队形,这样,每节课都有新的花样,而且这样一来,学生兴致高、集合快、精神面貌大大好转,学生们早早的排好队在等待老师的到来。对创新也充满了信心,对体育课的关注大大提高。

  二、精心的组织分组的变化

  在教学中可以从改变教学的分组形式入手,通过学习小组形式的重新组合,来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具体的方法有:

  (一)自由组合的分组。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一般按男女学生高矮的分四组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八个小组。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有利于学习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

  (二)互帮互学的分组。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和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使各小组都适当安排一部分好的学生和稍差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组员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在跳绳的练习中,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好的学生在技术上对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充当小老师,让差的学生学有榜样、学有目标,提高他们的体育成绩。

  (三)分层次教学的分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男女八个小组。结合因材施教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实行因材施教。

  三、教学情景的设置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中应遵循儿童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以迎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需要。因此,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使课

  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如在游戏练习中,将"障碍接力"改变为"小八路送情报"这一情景游戏,将游戏内容故事化。将游戏过程的各个障碍改为为绕过"敌人的哨岗"、跳过"小河"、爬过"山坡"、最后奔跑到"目的地"等,使学生在练习中置身于故事情景之中,身临其境的练习使他们兴致高涨,乐趣无穷,既学会了动作,又培养了克服困难的精神。

  四、兼顾分层教学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因为身体素质的不同一节课中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结合分层次分组,尝试了分层次教学的实践。目的就是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教学中,先按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好层次,再因人而异地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课堂上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如在"跨越式跳高"的教学中,将学生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高低分为男女各四个小组,各分为a组(素质好)、b组(素质中上)、c组(素质中)、d组(素质差)。练习中,"横杆"的'高度根据各小组学生层次的不同而调节。这样,使到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各自的要求,获得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五、评价要细化

  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围绕了体育的各种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等,细化了评价项目,确定了的体育常识、运动素质、技能技巧、出勤表现、身体素质等项目对学生进行评价。将百分制改用a(优秀90-100分)、b(良好75-89分)、c(中等60-74分)和d(尚需努力60分以下)四个档次。实践中,各项目的评价只对学生公布等级的档次,而不直接公布具体分数。这样,减少分数的负面影响,同时,由于差异的减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和自尊心,达到全面、中肯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在不断的探索和尝试中,要上好有创新意义的课,老师必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大胆改革,敢于尝度,敢于摆脱原有的模式,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状态,具有不断创造的欲望,不断活动的欲望。同时还要学会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本领。只要我们多尝试、多实践,体育课堂一定会有一片崭新的天空。

体育论文11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2所“211工程”高校校园网站体育院系或公体部的主页面。

  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网络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搜索引擎收集法和访谈咨询法,通过登录中国高等教育网高校链接引擎的调查搜索,对112所“211工程”高校的体育主页进行检索,登录学校网站或直接访问体育部、系主页,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于无法从网站上通过直观的方式获取数据的,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向高校体育网络管理人员咨询,以获得相关数据。

  二“211工程”高校体育网站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211工程”高校体育网站链接情况

  112所“211工程”高校中,94所高校的体育网页主页有深层二级及以上链接内容,10所高校无二级链接。“211工程”学校软硬件建设发展较快,但体育网站建设却无法表现出相匹配的水平,与其他各院系学科网站合理布局、丰富内容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

  2.“211工程”高校体育网站基本内容

  多数高校的体育网站设计有配以简单图片的文章,基本栏目大多都有,但也有部分网站存在页面单调、板块杂乱、字体大小不一、色彩搭配不当等问题,影响使用者的阅读与查找。同时存在栏目设置缺乏特色、导航服务参差不齐、主页更新不及时、缺乏动态信息,成为高校体育网站的通病,网站功能有待完善。

  3.体质健康相关的服务情况

  教育部和体育总局于20xx年发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xx年修订)》,说明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工作非常重视,同时高校学生也希望网站可以提供体质测试成绩及运动指导,然而网站上有关学生体质监测的内容太少,相关知识介绍不够深入,能做到在网上查询体质测试成绩的网站非常少,这与国家的重视程度以及学生的需求形成鲜明对比。

  三对策与建议

  1.在管理方面充分重视体育网站的建设

  高校体育工作负责人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获取方式的变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认识到体育网站建设的作用,利用“211工程”高校的技术、资金和人才优势,精心策划和设计,加强在岗人员培训,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势,加快高校体育网站的建设。

  2.在网页设计上要突出特色,丰富网站内容

  根据学校体育的功能及需求来构建网站,在网站中应适当增加介绍运动知识、科学健身知识、运动保健知识等内容,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来进行网页栏目设置,以高校师生和广大群众体育的多元需求为出发点;充分利用体育网站中的'BBS、E-mail收集反馈信息,吸引学生对体育网站的关注,实现高校体育网站的最大效用。

  3.选拔高素质的体育网站管理人员,促进体育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

  高校应利用自身的人才及学科优势,培养、选拔高素质的体育网站管理人员,改变大多由体育教师兼管的现状。必须培养一批体育信息管理人才,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发的优势,更快地收集、利用、更新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保证体育网站的及时更新与顺利运行。

  四结束语

  综上,可以看出“211工程”高校体育网站的建设存在总体水平不高、板块划分不当、内容形式单一、交互性不足、更新数据不及时等问题,明显滞后于现代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的发展,建设高水平的体育网站应成为新形势下各高校的重要任务。

体育论文12

  1分析与讨论

  运动是良药,让大学生拥有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是大学公共体育课的目标和意义所在。有研究表明45%的男大学毕业生,10%的女大学毕业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60%的男毕业生,15%的女毕业生形成体育特长。从“不自然,有意”到“比较自然,似乎已经有了从事此种活动的欲望”,再到“不经意间做出某种行为或动作”,一旦跨入这个阶段,习惯通常会伴随一生、。

  1.1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养成基本情况分析

  艰苦专业大学生多为理工科,通常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学习处于中上等,男女生比例不协调甚至没有女生,将来工作的环境艰苦,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拥有很多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特别是刚入校的大学生,生活方式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调查发现,艰苦专业大学生喜欢体育的程度,男生约为女生的2.5倍,喜欢体育的程度处于中间水平的男女比例基本接近,调查人数中一半以上学生表示喜欢体育,对体育没有兴趣的学生大约为调查总数的5%左右、。、态度决定一切。笔者认为,艰苦专业大学生对于体育的态度除和自身有关系外,也和学校对待体育的态度以及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影响及体育运动氛围有关。大学生的生活相对独立自由,有很大的群体性趋势。本研究结合我国的体育人口判定标准及其操作定义“每次运动30min以上,每周三次以上,每次中等强度以上”,另外规定参为体育运动习惯养成者。由表1可见,拥有体育运动习惯的比例男生明显高于女生;高年级与低年级拥有体育运动习惯的比例基本一致,原因一方面为低年级上体育课,时间也充裕,另一方面高年级学生步入社会,急于找工作等;处于动荡期的学生(即不确定是否拥有体育运动习惯)占到了调查人数的27%,这部分人群需要及时引导,环境影响,假以时日会成为体育运动习惯拥有者的成员。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存、生理、尊重、交往和自我实现五种层次,而体育可谓贯穿于每一个层次之中。大学生为完全民事行为人,参与体育的动机自然也比较明了。由图2可见,运动减肥、缓解压力、人际交往、文化环境、习惯娱乐所占比例较大,特别是艰苦专业大学生家庭和就业压力比较大,人际交往也相对薄弱,大学的文化和氛围更促进了他们投身体育之中。大学生一个最奢侈的优点就是拥有大把的属于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就是除上课、吃饭、睡觉等完成必要事情之外的时间,我们把他叫做“余暇时间”。由图3可见,闲暇时间用来看电视上网、打游戏、睡觉的大学生分别占到了调查总数的64.4%、34.3%和47.3%,看书学习仅为23.1%此外谈恋爱和社交活动也占据了不少比例,明确表示余暇时间参与体育活动的艰苦专业大学生比例为31.1%。调查发现,时间不足,身体困乏、懒惰,天气因素是影响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参与度的首要原因。综上所述,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现状不容乐观,应该引起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的高度重视。

  1.2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特征研究

  1.2.1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形式和场所分析大学是个小社会,大学生更愿意彰显个性,更愿意到社会中去历练。高校社团则为他们提供了平台,比如体育社团就会带动了学校体育的发展和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艰苦专业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形式排在前三位的为集体社团、和社会人、个人自己,场所选择以学校和俱乐部居多。一方面说明大学具有更高的社会性和群体性,另一方面也表明大学生有了独立自主的一面。尤其参与体育社团组织,可以更好地发挥大学生的特长。特别是艰苦专业大学生,很多来自农村,对很多城市学生习以为常的东西不太了解,积极参与社团,参与体育运动,可以增进学习,扩大交际圈,提高办事能力。

  1.2.2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项目选择分析大学生具有了独立的人格,做事拥有自己的主见,在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上也表现出了特定的时代潮流,当然艰苦专业学生由于经济和传统观念等影响会稍有区别。由表4可见,艰苦专业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主要以球类(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自行车、轮滑、足球、游泳、跑步等项目为主,在俱乐部中进行力量练习的学生也占到了一定的比例。每一个体育运动项目都有其精彩吸引人的一面,艰苦专业学生切不可因为攀比或追风而选择超出自己经济允许范围内的体育项目,最终得不偿失,事与愿违。

  1.2.3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稳定性分析体育运动习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稳定性。体育运动本来就需要持之以恒才能让人发现其魅力所在,当然在参与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考虑天气、环境、搭档等诸多问题。结合“体育人口”的操作定义,发现在校学生是最容易成为体育运动习惯拥有者的人群。艰苦专业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稳定性主要体现在:时间点、次/周、时间/次、运动强度和量以及年限等方面。由表5可见,利用课下时间、周六日和体育课从事体育运动的学生占很大比例,而由于寒暑假学生忙于找工作或者打工、旅游,所占比例相对较少。艰苦专业大学生每周参与体育运动的次数以1次居多,但每次活动的时间超出1h以上的占到了调查总数的44.7%,很少有每次活动不足半小时的学生。艰苦专业大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身体机能相对较好。从图5可以看出,一半以上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时达到了中等强度以上水平,即身体出汗,感觉休息下后身体比较疲惫;强度较大的学生比例为24.6%。由此可见只要是参与体育运动的艰苦专业大学生,基本达到了体育锻炼的目的。运动年限是体育运动习惯稳定性最直观的体现。结合表1、表7可以得出,拥有和处于“动荡期”运动习惯的大学生,运动年限通常在半年以上;一半左右学生达到了一年以上。

  1.3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中存在陋习情况分析

  体育运动过程中会表现出一些明显的特征或现象,有些是好的,有些事坏的。大学生生活相对自由松散,自主性强,往往拥有很多不好的习惯,我们暂且叫做“陋习”。文章所指陋习主要为艰苦专业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时存在的不好习惯,主要包括不做准备活动、穿便装,戴首饰、空腹或饭后运动、活动过量成瘾、运动后立即冲冷水澡或喝大量水等。准备活动往往最容易被大学生忽视,即使是慢跑也要适当做一下拉伸和体转等活动,毕竟让身体直接进入剧烈状态,心脏等系统是无法马上接受的。从图6看出,空腹、不做准备活动、运动后立即冲冷水澡和大量饮水的学生比例颇高;穿便装戴首饰运动的大学生时有出现;每次运动过量的学生占到了总数的一半左右。建议大学体育教师在上课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规范、合理、科学、安全的运动。

  2结论与建议

  2.1结论

  1)体育运动习惯应是个体主动积极性的需求,体现在从事体育运动的场所、形式、项目类别、稳定性四个方面。

  2)艰苦专业大学生拥有体育运动习惯的现状不容乐观。

  3)艰苦专业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形式以集体社团、社会人士、个人为主;场所以学校、俱乐部、小区及公园为主;项目类别以球类、自行车、轮滑、足球等居首,自主性较强;时间点以课下时间、周六日、体育课居多;周次数以一次居多,持续时间则较长,强度和量基本适宜。

  4)艰苦专业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存在“陋习”严重。

  2.2建议

  艰苦专业大学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将来参加工作基本在偏远地区,工作环境艰苦,要求身体机能要过硬,所以一定要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期望通过体育活动提高生活质量,体育必须走入生活,在此基础上还必须构建成为人们生活组成部分的体育活动方式,即体育生活方式。建议高校整合教育手段,以人为本,改善教学内容和方法,增加体育硬件和软件建设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大学生运动兴趣;及时反馈评价,加强意识教育,提高艰苦专业大学生的体育成就动机,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论文13

  1、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虽然体育游戏课堂魅力无限,但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者要合理适度的选择游戏内容,明确游戏规则,保证游戏安全,达成三维目标。完成体育教育教学任务。总而言之,体育游戏的选择不能盲目地为游戏而游戏。

  1.1、游戏中激发兴趣

  体育兴趣是学生对某种体育项目和活动产生的一种心理倾向。浓厚的体育兴趣能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进入最良好的学习状态。兴趣是激发一切创造的源泉,体育游戏的多样化特性恰恰能够更好地激发体育兴趣教学,让学生自主组织与创造体育游戏都将能够增添不一样的课堂氛围和教学实效。可见,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如在教学“健美操”的教学内容时,每学习完一组动作,我都要组织临时的小擂台,激发学生主动温习,增强课堂教学的情趣,提升团队意识,提高协作能力,收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再如,在“乒乓球”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后进行比赛竞技,以小组比分的形式定输赢,让学生在追赶比分与互相切磋球技的过程中享受到体育兴趣教学的快乐。

  1.2、游戏中体验快乐

  体育课中若少了快乐,教学就会像枯树一样了无生机。让学生在体育游戏中感受快乐、体验到快乐也是当今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学生一旦在运动中体验到运动的快乐,体育运动就会形成一种自觉行为,体育运动必将成为学生继续参加体育锻炼的绵绵动力。我们知道:运动的快乐源于多种因素,游戏中体验快乐是最直接的一种。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只要制定好游戏规则,把握好游戏环节之间的关联性,设计好游戏技术的'挑战性、开放性,就一定能使学生在挑战、交流、创造的情感体验中提高竞技水平。如在教学男生的跨栏跑时,障碍物的形状、高度、放置等要反复试验、精心策划,既不能让学生“一伸手”就“摘到桃子”,也不能让学生“跳一跳”仍“摘不到桃子”,学生在自定目标、挑战目标中不断体验快乐,提升了运动学习的乐趣。再如,教师可以利用各种球类丰富教学,如让学生传递排球、小组投篮等都可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

  1.3、游戏中鼓励创造

  在学校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某一特定学科的事。高职体育教学中肩负着培养创新意识的、开发创造潜能的历史使命。做为一线的高职体育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为学生张扬个性搭建平台,要为学生创新超越铺路架桥。创造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在每堂体育课中慢慢渗透,逐渐建立体育创造思维。创造力的培养还要讲究实效,讲究方法,体育游戏恰恰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创造,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创造力培养的成效。如在篮球训练教学中,小组分头行动。创编出自己喜欢的、具有新意的、有利于提升篮球技术的游戏活动。同学们创编的“投球得分”、“叫号接球”、“接球击人”等多种游戏。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如在体育舞蹈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充分发挥个人潜力,自由编排舞蹈动作,自主选择舞蹈音乐,只要作品积极向上、能够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就可以推荐并推广,让同学们都可以参与进来进行锻炼。

  2、结束语

  总之,只有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愉快地学习,才能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在今后的体育游戏教学活动中,只要我们广大一线教师正确运用游戏在教学中的效应作用,就能激发学生运动乐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体育论文14

  课程目标的合理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确保在教学中学生的中心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进行科学研究。目标是指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为了达到某种期望的结果,而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方案及措施,为一切行动指明方向。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远见,要能根据现在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将其有机的结合起来。为了更好的了解课程目标设置的现状,笔者对安徽省的部分小学体育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学生的运动参与状况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体育教师的考核评价在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率和平时表现分别占23.2%、44.8%和61.4%,这说明大多数体育教师以考核评价来促使学生的运动参与。运动参与是体育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方法及个性形成的有效途径。从体育课程的考核评价内容情况,可以清晰地看出,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考核率不足,而对于出勤率和平时表现的考核率也不是太高,这就说明了我们的体育课对于运动参与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随着人类的生活观念的转变,健康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在繁忙的工作或学习之余,更多的人走出户外或健身房,进行各式各样的健身活动,这样可释放他们的工作或学习的压力,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使更多的人对生活充满信心,从而使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目前学生的惰性较大,大多数学生知道体育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但很难让他们按照教师的要求动起来,课堂上的练习密度和练习强度远远达不到标准。在日常教学中,往往会有一部分学生,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参加剧烈运动或较长时间的耐久运动。也会有一部分学生,为了逃避运动,编造出各种理由,不想参加到运动之中。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如果体育教师思想禁锢,不能够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创新,也会降低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度,广大体育工作者要行动起来,努力加强学生的运动参与。

  二、学生的运动技能状况

  运动技能是学生为完成技术动作而具备的能力,是体育课程实施的主要手段,也是实现学习目标的主要途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身体素质和专项运动技能方面分别占63.7%和53.2%,说明我们的学校对学生运动技能方面的.学习。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体验运动乐趣得到多数体育教师的认可,还有一部分体育教师坚持运动技能的教学。我们要认真对待两者之间关系,它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更不能因为现阶段出现的一些片面问题,而忽视了体验运动乐趣的目标,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但也不是乐趣决定一切。运动技能的掌握具有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为体育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所以我国高师院校通识课程要凸现师范性应从师范教育的独特性和培养目标两方面着手,通识课程的教学要建立在师范性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

  三、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

  身体健康是在体能、机能和精力等方面都有良好的状态,并且拥有良好的营养状况和行为习惯。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师范学校的体育教师对身体健康目标有一定的认知度,但是对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监测较少。综合整个教师及学生问卷,学生的总体体质比较差。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培养积极的体育兴趣,运用合理的锻炼方法,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训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发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健康的运动项目,认真备课,设计的教学方法一定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定期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体质健康测试,采用形成评价和将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列入考核内容,以此来促进和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目标得以实现。

  四、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状况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是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人际交往的能力。从调查可以得出,在进步幅度、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分别占14.6%、30.7%和26.3%,这对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的实现会产生不良影响。体育课程教学中实现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的方法众多,只要教师有意识地、积极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体育道德、抗挫折能力和团队意识进行培养,而其又是一个具有长期而无规律的过程,每一位体育教师都不容忽视。综上所述,课程设置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小学体育课程要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同时也要注重实效性,要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要使学生体能得到增强;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能够对情绪进行自我调节,具有优良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团队合作精神;拥有很好的体育道德和体育精神。

体育论文15

  1快乐体育的定义、内涵与特点分析

  将快乐体育的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从教学指导思想方面来看,它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从情感教学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乐好、好学,快乐学习,最终达到育体、育心的双重功效,并促进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

  (2)从教学关系方面上看,快乐体育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要积极引导学生快乐学习,让体育课程的教学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构建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实现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

  (3)从教学理念方面来看,它所提倡的是一种快乐的、终身的体育,促进学生的情感与身体共同发展,它应该是集认知、情感与身体发展于一体;

  (4)从教学的组织上来看,虽然“快乐体育”提倡的是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教学,但不意味着是一种松散的教学氛围,要做到“宽而有序”,要有一定的课堂纪律,但不可过死,要能够合理地把握、组织教学;

  (5)从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来看,体育教师必须解放思想,积极采取现代化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的创造性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教学质量。

  2快乐体育实施原则分析

  2.1教育性原则

  要努力将“德育教育”“美育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要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以及审美素养。快乐体育还是以学生的好学与乐学为基本出发点,这也有利于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2.2平等和谐原则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以及人格的发展,不能搞特殊化,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师生之间也不再是传统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长幼关系,而应该是一种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构建出这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3情境性原则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多种形式以创设不同情境,让学生能够融入到相应的氛围当中,快乐学习。

  2.4趣味性原则

  教师应该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标准,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一种入境动情的环境当中,积极主动地进行运动活动,提高运动技能,体验进步与成功的乐趣。

  2.5激励性与实效性原则

  在快乐体育教学的实施过程当中,不仅要激发学习的学习热情,而且要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要教学活动当中,要做到正确诱导和及时反馈,对于学生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性的评价,让学生能够体验到进步与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自信,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当中去。

  3学校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的实施分析

  3.1快乐体育实施的必要性分析

  学校体育教学应该对其传统的“本位观”与“技能观”进行调整,要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使其为终身体育服务。通过调查发现,在我国普遍存在着学生讨厌上体育课的现象,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的体育教学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乏味、课程活动较累,使得学生失去了运动的兴趣,因此,实施快乐体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有必要的。

  3.1.1传统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兴趣的培养我国的学校体育,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以及传统评价体系的影响,很多学生都是以一种被动的状态参加体育活动。在我国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实行的都是一种统一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师根据学校制订的教学大纲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授课,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甚至进入大学,学校进行的都是这种教学模式,这样缺乏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必然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进而失去兴趣。除此之外,学校在体育教学中,没有注重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也没有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的价值作用,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自然难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3.1.2学校体育与大众体育严重脱节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的制订上。在体育课堂的设置上,应该注重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上,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要根据社会需求,开设一些学生喜爱的大众运动项目。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并大力倡导全民健身活动,让学校体育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大众体育。

  3.2学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快乐体育的教学方法分析

  3.2.1情境教学法在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将学生引入到一个富有形象性以及感情色彩的氛围当中,这对加深学生的认知与体验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合理地将教学内容故事化、情节化,教师与学生分别饰演故事情境中的角色,对于加深认知具有重要作用。

  3.2.2多媒体教学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现如今,多媒体教学法已经成为了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并且大量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法可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便利,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3.2.3游戏教学法通过实践发现,运用游戏教学法能够较好地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使教学内容以一种游戏的形式进行,学生也更乐于接受。现如今,游戏教学法也被广泛地运用到体育教学当中,特别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人们更是加深了对体育游戏的关注度,以多种多样的体育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3.2.4分组合作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是将班级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为多个小组,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分工合作,合理地运用资源,合作学习。利用小组本位的评价并且设定一些组与组之间的比赛活动,以团队比赛的形式,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也有重要作用,这也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学习效率。

【体育论文】相关文章:

体育论文06-14

大学体育论文06-20

大学体育论文04-27

小学体育论文06-11

小学体育论文15篇06-12

体育论文15篇【通用】06-18

(实用)小学体育论文15篇06-16

体育论文汇总[15篇]06-25

[精华]大学体育论文6篇06-22

小学体育论文(集锦15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