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论文

时间:2024-06-18 17:51:35 体育论文 我要投稿

体育论文15篇【通用】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育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体育论文15篇【通用】

体育论文1

  【摘要】:为了让中小学体育教师进一步明确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指导体育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比较的方法,对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体育课程论与体育教学论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明确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范畴问题,从而促进我国体育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体育课程;体育教学;关系

  1. 前言

  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是从学校体育学中分化出来的理论学科,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又是课程与教学的下位概念,两者都统一于教育学这个大系统。课程与教学相互独立,它们属于不同学科范畴。同时,两者又有着内在的联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课程是教学的前提,课程理论必然要考虑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没有课程理论作指导,教学活动就会陷入困境;教学是课程的表现形式,通过教学活动将课程理论转化成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课程理论,从而引领新一轮课程变革。因此,弄清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对体育教育的理论建设有价值,而且对体育教育实践也有重要意义。

  2. 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概念的研究

  2.1研究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概念的必要性

  体育属于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教育学的发展为体育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令人遗憾的是体育学科研究还不够成熟,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研究更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起步较晚,关于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研究的专著和书籍并不是很多。我们要了解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相关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含义;要了解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含义,我们必须要了解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

  2.2体育课程概念的界定

  要想界定什么是体育课程,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课程?我国教育学家胡德海认为:课程是依据一定社会的教育目标和学生年龄特征为一种载体而把作为观念形态的教学内容规范化、程序化和具体化[1]。这一观点为我们探讨体育课程概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当前关于体育课程概念的研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例如李艳翎对体育课程下的定义:体育课程是指为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和学生自主发展目标所赋予的体育内容及其结构、进度和进程 [2]。这些研究为我们进一步研究体育课程概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但是,体育课程概念界定的理由和依据是这些概念中所欠缺的。对于体育课程概念的界定,本人倾向于张学忠的观点:体育课程是国家和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规定的,或可由学生选择的体育课程内容结构、时限、进程、学习或锻炼方式的过程,以及学生在不同的学段所要达到的体育文化和技能素养、实践能力和体质健康标准的总体规划或设计[3]。这一概念的提出,进一步阐述概念内涵的基本问题以及体育课程教育的组织形式和功能特点,基本明确了体育课程的范畴。

  2.3体育教学概念的界定

  中国古代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分别出现“教”与“学”两个字。比较甲骨文中“教”、“学”两个字的构成,一般认为“教”字来源于“学”字[4]。据《礼记学记》中叙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5]在西方,learn与teach是同一词源派生出来的,关系十分密切,美国教育学者史密斯曾说:teach自古以来就同learn结下了不解之缘[6]。因此,从词源上讲,“教”与“学”被原始地规定到了一起。

  根据以上对教学的阐述,结合现代教学论的基本观点,本人将体育教学定义概括为:体育教学是为实现体育教育目标,以体育课程内容为中介,特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而进行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完善的个性品质和思想品德,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的过程。

  3. 学校体育课程论与体育教学论

  3.1什么是学校体育课程论

  根据现代课程论的思维观和方法论为依据,张学忠等人提出:学校体育课程论是研究学校体育课程领域最基本的理论、实践、管理和相关学科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的理论体系[7]。这一理论体系的提出,为解决体育课程范畴领域诸多复杂的关系问题,以及处理体育课程内部和外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学校体育课程论研究时间较短,仍然只是一种新兴理论体系,还没有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因此,学校体育课程理论体系建设中有许多问题仍然需要我们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得到补充和完善。

  3.2什么是体育教学论

  根据教育史料的考察,德国的拉特克第一个提出“教学论”概念,他的教学论主要研究怎样教的问题,提出新的教学技术为“教学论”;夸美纽斯在拉特克的理论基础上完成《大教学论》,他把教学论定义为“教授术”,后来,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把这些理论用马克思主义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形成了传统的教学论思想,对我国的教育影响颇深。教学论发展到现在,有三种主流观点:①教学论是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学科;②教学论是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③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的一种理论。

  教育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教学论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这些理论为我们研究学校体育教学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在教学论的基础上,体育教学论发展形成新的学科体系。在王伯英和曲宗湖著的《体育教学论》中阐述:体育教学理论是以特定的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揭示学校体育教学的'规律,探讨和阐明体育教学的本质、过程、原则、内容、方法和组织,以指导体育教学实践,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因此,体育教学论是研究体育教学现象、特征、本质和规律等问题的一门学科[8]。

  4.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

  4.1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现代课程论的基本观点认为,课程与教学属于目的与手段、内容与途径的关系,课程与教学虽然相对独立,分别侧重于教育的不同方面,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互为反馈的延续关系,课程不断地影响着教学,教学也不断地反馈课程。美国学者塞勒等人曾经用三个隐喻来说明这个问题的实质,对我们颇有启示。隐喻一:课程是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教学则是具体的施工。作为设计图纸,会对如何施工做出非常具体的计划和详细的说明。这样,教师便成了工匠,教学的好坏是根据实际施工与设计图纸之间的吻合程度,即达到设计图纸的要求来测量的;隐喻二:课程是一场球赛的方案,这是赛前由教练员和队员根据对手和本队的具体情况共同制定的比赛方案,教学则是球赛进行的过程。尽管球员要贯彻事先制定好了的打球方案或意图,而达到这个意图的具体细节则主要由球员来处理,他们要根据场上的具体情况随时做出明智的反应;隐喻三:课程可以被认为是一首乐谱,教学则是作品的演奏。同样的乐谱,每一个演奏家都会有不同的体会,从而有不同的演奏,效果也会大不一样。为什么有的指挥家和乐队特别受人欢迎,主要不是因为他们演奏的乐曲,而是他们对乐谱的理解和演奏的技巧。体育教学也是如此,同样的课程方案,不同的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效果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有的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的欢迎,有的教学效果不好,不受学生的欢迎。其中的问题不在于课程方案本身的好坏,而是在于教师对课程方案的理解和创造性的实施过程中,是否采用创造性的方法和手段。教学的方法科学化,教学的效果相对就好得多,就会深受学生的欢迎。

  4.2小结

  总之,课程与教学之间肯定存在着各种联系和交叉重叠部分,不可能在相互独立的情况下各自运作。课程论必然要考虑课程的实施问题,教学理论必然要考虑与教学方法相关的教学内容问题。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首先要摆正和处理好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现代课程不再局限于“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的知识载体,更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应成为课程内容的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建构与提升的过程。只有正确处理好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体育教育事业才能健康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德海,关于“课程”、“素质”两个概念的认识和界定问题[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81。

  [2] 李艳翎,体育课程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6。

  [3] 张学忠,学校体育课程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25。

  [4] 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 傅任敢,《学记》译述,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

  [6]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编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学(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7] 张学忠,学校体育课程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27。

  [8] 张学忠,学校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xx:10

体育论文2

  一、定量定性,客观评价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一直困扰着许多一线的小学体育教师。为了达到对学生评价的全面性,采用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效果比较好。毕竟单一的定量评价,只适合于对小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能给予评价,不能对学生体育方面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进行有效的评价。为了达到以人为本进行有效评价的目的,应该让教师的主观评价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建构有效全面的评价体系。因为,体育课堂教学基本处于室外,学生在学习中极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作为教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一些自制能力不强的学生自然会掉队。基于这种原因,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很有必要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有机结合,让学生参与到对自己和他人学习成果的评价中去,削弱教师的单独评价作用,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协同作用,促进在学习上的竞争,认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从而明确努力的方向。这样的评价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论。

  二、划分小组,辅助评价

  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差生和优生合理地搭配起来,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学习的互补,促进每位学生的成长。体育教师在教学之前,将所授班级进行有效分组。目的是引进竞争机制,让每一位学生都为小组去努力。为了达到组际间的竞争,对小组成员的.分配在实力上尽可能均衡。同时,若发现小组在实力上存在不均衡的情况,应当及时调整。其目的在于提高实力比较弱的小组的自信心。然后在每个小组内选拔一名组长和一名副组长,其要求是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有一定的协调组员关系的能力。并且指明组长和副组长的职责。比如组长,要求他们必须管理好本组的纪律,在测试的时候,准确地测试和统计组员的分数,并及时向教师汇报成绩。督促组员配合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副组长协助组长将以上的任务完成。组员则在各项学习任务中,做好相互的配合,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扎实教学,合理评价

  将小组进行合理分组后,对学生进行授课。由于采用分组模式,可以很好地进行合作探究模式教学。在课堂的前十分钟,教师将教授的内容给学生讲述一遍,然后对组长进行考核,在组长通过考核以后,让组长对组员进行考核。当然,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除了合作学习模式,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启发式教学,设计情境进行教学活动。不论何种教学模式,由于采用的是分组教学方式和引进竞争机制的教学,在教学环节中,教师都应该将学生的合作意识渗透进来。为了考查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整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学习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学习积极性。一般采用固定性评价和随机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如对学生站队的要求,要他们做到快静齐。作为一种固定性的评价方式。而作为学习的内容,则在各个环节中,进行随机测试,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四、创新设计,多元评价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教学要求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技能要求,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发展,终身体育已经是大势所趋。在体育教育中更应该关注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兴趣,以及体育习惯和体育能力。对单一的技能型的评价有必要创新和补充。比如学生的能力存在差异,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不尽一致。对于这些学生,应该给予分层次评价,让每一个学生有所提高。在充分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给予每一位学生激励性的评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多元智能理论框架中,对小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评价,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还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跟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采用独立性评价和创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这些都是很好的评价方式。

体育论文3

  1体育有效教学的理念

  如何进行体育有效教学,需要进行反思性实践,在反思中,教师可以不断地进行探究。新课程体育教学要求教师应该具备反思能力,不断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学习领会,并运用到实践教学当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育教师只有在体育教学中不断进行反思,自己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质疑自己的教学,找出教学低效或无效的原因,进行探讨研究,才能有效地贯彻新程的理念,并最终形成新观念、新教法、新措施,真正走向“有效教学”。

  2如何进行体育有效教学

  2.1体育课堂需要和谐的教学氛围

  (1)发扬教学民主,优化学生组织。课堂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队形队列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轻松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一味的学习技术会让学生觉得枯燥,适当的穿插一些小游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愉悦身心,进一步优化体育课堂。

  (2)体育教师要提高专业素质。教师要进行准确的示范和讲解,连贯技术动作,适当让学生观看一些大型赛事,让学生有兴趣去学习运动技术动作,从而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继而为终身体育做准备。

  (3)注重情感投入。现在的学生都具有较强的个性,如果不注重情感投入,学生容易产生敌对情绪,不利于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师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关注学生情感,投入感情,接近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关爱,与学生产生感情共鸣,这样,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2教学内容和场地设施要保证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

  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除了让学生学习掌握一项运动技能,还要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终身体育做准备。新课程标准肯定了技能教学的重要性,于此同事,对技能教学给出了一个更重要、更完善、更合理的定位,要求体育教学不仅要加强技能教学,更要有针对性、有选择、有整点地进行运动技能教学。因此,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学号教学内容是重点。例如排球运动:首先,学生对排球运动感兴趣,通过基础技术学习后可以进行比赛,而后在比赛中获得运动的乐趣;其次,排球各项基础技术的学习和运用可以发展基本身体素质,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场地和器材对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也有着重要作用,随着体育场地设施和运动器材的不断完善进步,我们的体育课堂学习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了,学生对场地、器材有了兴趣,必然会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同时在原有的条件下也可以通过改变利用方式提高利用率和学习有效性,达到预期的效果,天然资源包括学校校园的自然资源及附近公园,如,斜坡、楼梯等,通过这些利用改变了传统体育课一定在操场上的思维模式,使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学生练习变得放松,容易达到教学目的。

  2.3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把握教学进度

  当我们在进行某一项运动技术教学时,教师布置练习后应该察看每一位学生的练习情况并来回巡视指导,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完成情况差的学生克服困难,让所有的学生感到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能从教师那里得到帮助,鼓励和表扬。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了某些启示,体会到了关键的动作要求,并积极地投入到练习中,这时教师不能为了完成教学的程序而中断练习,变换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激情如果没有得到保护,即使完成了教案所设计的程序,也并不能达到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应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学习激情,满足学生合理的练习要求,使之主动学习,渴望学习乃至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2.4正确运用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理念和教学价值取向的体现,它对课程发展有指导性作用,每一个学习者通过教学评价,都能够有意识的自我反省,寻找自身的不足,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合理利用教学评价,能够让每一个学生了解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不断完善提高自己。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运用学习评价体系: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并明确体育课程评价理念,努力发挥学习评价的激励和进取作用。每节课进行适当的学习评价,让学生清楚的了解本次学习得到某些进步和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

  (2)强化学习过程评价,用终结性评价指出学生应努力的方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进行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情况,这样才能有选择的进行学习。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特别是学生年龄、心理活动和认知水平的差异,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身体素质也有较大差别,要区别对待,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评价学生,表扬较为优秀的学生,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要及时进行鼓励,避免出现学生因为自卑而产生抵制情绪,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3结语

  学校体育教学成果的好坏首先取决于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其次,要争取学校领导的重视,取得学校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体育老师还应该多思考、相互探讨学习,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为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多做贡献。

体育论文4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在小学的教学体系中占据了重要比例。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合理地运用游戏,不仅能培养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还能增加他们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兴趣。

  一、激发兴趣,调整心态

  在目前的体育课程中,大部分教师只是让学生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沿着操场慢跑或做定位操,只是单纯地让学生在上课前做好运动的准备。如此枯燥乏味的准备活动让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从而使体育教学活动达不到理想效果。因此,合理地将小游戏运用在体育准备活动中,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在进行热身运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比賽,如通过50米跑或100米跑,训练他们跑的速度。指导做关节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一对一比赛,看谁做得动作更标准,姿势更优美。这样既能在小游戏和比赛中完成教学目标,又能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

  学生在上室内课时需要全神贯注地听讲,精神处于紧张状态,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活动前可以先利用小游戏来活跃气氛,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游戏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锻炼他们的'视觉与听力,如组织学生一起做“听口令”游戏,可以说多种语言,不拘泥于普通话。目前小学生已经开设英语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简单的英语,让学生在做游戏的同时还能学习基本的英语词汇,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听力。再如,通过“找茬”和“分辨颜色”的游戏,可以锻炼学生的视觉。教师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地设置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快乐游戏,技能学习

  在体育课上,要想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必须要经过学生的努力才能完成。教师要帮助学生灵活地训练,如果训练方法一成不变或者太枯燥,学生会产生厌倦心理,对学习也会更加抵触。因此,教师应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合理地运用游戏让学生完成体育技能的训练。如进行小组接力跑的游戏时,可对不同体质的学生进行分组,让体质好的学生组成一组并规定他们跑较长的路程,体质较差的学生组成一组跑剩余的路程。

  在练习“耐久跑”时,教师可将学生集中起来进行跑步训练,采用比赛模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求胜心理。但是,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增强安全意识。

  三、因材施教,放松身心

  在开展体育活动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差异、年龄、身体状况等方面选择教学游戏,控制教学的时间和训练强度,保证每名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运动,防止学生因运动量过大或不足而达不到教学效果。在体育课结束前,教师应让学生做一些放松运动,缓解运动过后带来的疲劳,让学生舒缓身心恢复良好的状态,以便有更好的精力投入到下一门课的学习中。如组织学生分组蹲马步,并让一名学生坐在另一名学生的腿上,看谁坚持得时间长。也可做“萝卜蹲”的游戏。这些游戏简单有趣并且不耗费学生的体力,能让学生身心得到放松。同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精神状态,若学生因运动量过大而身体不适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不良结果的发生。

  总之,将游戏运用到体育活动中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在游戏模式下,体育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注重将教学内容和游戏紧密结合,突出游戏教学的趣味性,并且注意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和生理特点,因人制宜地制定教学方案,从而激发小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同时,将游戏运用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既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他们的意志,又能让教师在工作中缓解教学压力。这样的教学模式,能让体育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体育论文5

  课程目标的合理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确保在教学中学生的中心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进行科学研究。目标是指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为了达到某种期望的结果,而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方案及措施,为一切行动指明方向。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远见,要能根据现在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将其有机的结合起来。为了更好的了解课程目标设置的现状,笔者对安徽省的部分小学体育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学生的运动参与状况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体育教师的考核评价在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率和平时表现分别占23.2%、44.8%和61.4%,这说明大多数体育教师以考核评价来促使学生的运动参与。运动参与是体育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方法及个性形成的有效途径。从体育课程的考核评价内容情况,可以清晰地看出,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考核率不足,而对于出勤率和平时表现的考核率也不是太高,这就说明了我们的体育课对于运动参与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随着人类的生活观念的转变,健康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在繁忙的工作或学习之余,更多的人走出户外或健身房,进行各式各样的健身活动,这样可释放他们的工作或学习的压力,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使更多的人对生活充满信心,从而使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目前学生的惰性较大,大多数学生知道体育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但很难让他们按照教师的要求动起来,课堂上的练习密度和练习强度远远达不到标准。在日常教学中,往往会有一部分学生,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参加剧烈运动或较长时间的耐久运动。也会有一部分学生,为了逃避运动,编造出各种理由,不想参加到运动之中。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如果体育教师思想禁锢,不能够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创新,也会降低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度,广大体育工作者要行动起来,努力加强学生的运动参与。

  二、学生的运动技能状况

  运动技能是学生为完成技术动作而具备的能力,是体育课程实施的主要手段,也是实现学习目标的主要途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身体素质和专项运动技能方面分别占63.7%和53.2%,说明我们的学校对学生运动技能方面的学习。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体验运动乐趣得到多数体育教师的认可,还有一部分体育教师坚持运动技能的教学。我们要认真对待两者之间关系,它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更不能因为现阶段出现的一些片面问题,而忽视了体验运动乐趣的目标,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但也不是乐趣决定一切。运动技能的掌握具有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为体育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所以我国高师院校通识课程要凸现师范性应从师范教育的独特性和培养目标两方面着手,通识课程的教学要建立在师范性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

  三、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

  身体健康是在体能、机能和精力等方面都有良好的状态,并且拥有良好的营养状况和行为习惯。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师范学校的体育教师对身体健康目标有一定的认知度,但是对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监测较少。综合整个教师及学生问卷,学生的总体体质比较差。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培养积极的体育兴趣,运用合理的锻炼方法,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训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发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健康的运动项目,认真备课,设计的教学方法一定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定期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体质健康测试,采用形成评价和将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列入考核内容,以此来促进和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目标得以实现。

  四、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状况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是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人际交往的能力。从调查可以得出,在进步幅度、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分别占14.6%、30.7%和26.3%,这对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的实现会产生不良影响。体育课程教学中实现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的方法众多,只要教师有意识地、积极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体育道德、抗挫折能力和团队意识进行培养,而其又是一个具有长期而无规律的过程,每一位体育教师都不容忽视。综上所述,课程设置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小学体育课程要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同时也要注重实效性,要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要使学生体能得到增强;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能够对情绪进行自我调节,具有优良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团队合作精神;拥有很好的体育道德和体育精神。

体育论文6

  一、加强教学目标的分层与多元化

  班级授课仍然是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授课方式,在一个班级内,小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必然会有所不同。单一的小学体育教学目标不能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阶段性的体育学习中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以及成就感。传统的教学目标无法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因此,在当代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分层,利用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体育学习成功体验的生成。对于那些体育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来讲,教师要降低对其的体育教学要求,使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将目标实现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则可以要求他们在完成基础的目标之后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自己在体育学习中的优势。如对于体育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一分钟内做25个仰卧起坐。对于体育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在一分钟内完成40个,且不限上限。这样具有层次性的教学目标,可以使体育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找到可以实现的目标,通过努力在小学体育学习中找到成就感。也可以使体育能力较好的学生具有教学目标设置的自主性,使他们自主学习体育的兴趣得到激发。

  二、加强教学内容的分层与多元化

  小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向往不同,自然其体育学习的兴趣点也会有所不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落实多元化与多层次化教学模式,就要针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教师需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结合,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在体育学习中得到满足。教师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设计与安排不同的体育学习内容。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创造,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学习内容。如在针对跳远组织教学时,教师要在课前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点进行了解,看学生对跳远这项运动持有怎样的态度。教师在课中可以先就跳远这项运动为学生进行示范,让小学生对跳远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可针对跳远为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活动,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都针对跳远体育教学活动,教师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进行自主选择,有利于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具有层次性的教学内容,是多元化与多层次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落实的重要实践。

  三、加强教学方法的分层与多元化

  教学方法使用的科学性,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直接作用;教学方法的分层与多元化,对于教学模式的分层与多元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不同,对于学习方式的期待也会不同。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会利用单一的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没有选择的权利,即使这个教学方法不适用于个别学生,这些学生也要勉强与大家一起进行体育学习。单一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够突显,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小学体育教师要加强教学方法的多元化,促进小学生体育学习质量的提高。如在针对跑步教学内容进行方法设计时,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法或者竞赛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对于那些对趣味性关注较多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跑步游戏等引导学生投入到体育学习中。而对于那些对竞争性关注较多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跑步比赛,让学生在好胜心的引导下进行体育学习。

  四、加强教学评价的分层与多元化

  教学评价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方法的多元化与多层次化,对于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有一定作用。当前的教学评价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改变自己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利用自我评价与学生互评,让学生成为教学评价中的主体。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可以使教学评价环节成为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促进小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如在学习接力的时候,小组是一种重要的接力跑步学习组织形式。在学生完成一次接力赛跑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让小组内成员进行互评。这样的教学评价能使学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体育学习行为,也有利于学生体育学习心理负担的减小。教学要对学生的评价进行总结,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得到正确的指引,规范学生的体育学习方向。

  五、结语

  总之,多元化与多层次化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小学生体育学习需求的满足有着重要的作用,更符合我国当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同时,多元化与多层次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小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能促进小学生利用不同的方法对自己的体育能力进行提高,进而促进他们身体素质的提高。

体育论文7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2所“211工程”高校校园网站体育院系或公体部的主页面。

  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网络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搜索引擎收集法和访谈咨询法,通过登录中国高等教育网高校链接引擎的调查搜索,对112所“211工程”高校的体育主页进行检索,登录学校网站或直接访问体育部、系主页,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于无法从网站上通过直观的方式获取数据的,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向高校体育网络管理人员咨询,以获得相关数据。

  二“211工程”高校体育网站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211工程”高校体育网站链接情况

  112所“211工程”高校中,94所高校的体育网页主页有深层二级及以上链接内容,10所高校无二级链接。“211工程”学校软硬件建设发展较快,但体育网站建设却无法表现出相匹配的水平,与其他各院系学科网站合理布局、丰富内容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

  2.“211工程”高校体育网站基本内容

  多数高校的体育网站设计有配以简单图片的文章,基本栏目大多都有,但也有部分网站存在页面单调、板块杂乱、字体大小不一、色彩搭配不当等问题,影响使用者的阅读与查找。同时存在栏目设置缺乏特色、导航服务参差不齐、主页更新不及时、缺乏动态信息,成为高校体育网站的通病,网站功能有待完善。

  3.体质健康相关的服务情况

  教育部和体育总局于20xx年发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xx年修订)》,说明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工作非常重视,同时高校学生也希望网站可以提供体质测试成绩及运动指导,然而网站上有关学生体质监测的内容太少,相关知识介绍不够深入,能做到在网上查询体质测试成绩的网站非常少,这与国家的重视程度以及学生的需求形成鲜明对比。

  三对策与建议

  1.在管理方面充分重视体育网站的建设

  高校体育工作负责人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获取方式的变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认识到体育网站建设的作用,利用“211工程”高校的技术、资金和人才优势,精心策划和设计,加强在岗人员培训,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势,加快高校体育网站的建设。

  2.在网页设计上要突出特色,丰富网站内容

  根据学校体育的功能及需求来构建网站,在网站中应适当增加介绍运动知识、科学健身知识、运动保健知识等内容,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来进行网页栏目设置,以高校师生和广大群众体育的多元需求为出发点;充分利用体育网站中的BBS、E-mail收集反馈信息,吸引学生对体育网站的`关注,实现高校体育网站的最大效用。

  3.选拔高素质的体育网站管理人员,促进体育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

  高校应利用自身的人才及学科优势,培养、选拔高素质的体育网站管理人员,改变大多由体育教师兼管的现状。必须培养一批体育信息管理人才,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发的优势,更快地收集、利用、更新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保证体育网站的及时更新与顺利运行。

  四结束语

  综上,可以看出“211工程”高校体育网站的建设存在总体水平不高、板块划分不当、内容形式单一、交互性不足、更新数据不及时等问题,明显滞后于现代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的发展,建设高水平的体育网站应成为新形势下各高校的重要任务。

体育论文8

  摘要: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高中阶段很多师生都认为体育课无关紧要,高中生要把主要精力放到文化课的学习上。因此,高中体育课通常流于形式,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新时期对高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体育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构建高效的体育课堂,让高中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本文通过分析造成当前高中体育课堂效率偏低的原因,进而提出构建高效体育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

  高中体育;高中生;高效课堂;新课程

  高中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优化学生体育素养的关键,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课程。但是,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高中体育教学效率偏低,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数学、语文、英语等文化课的学习上,对于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洗礼,他们希望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复习,争取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可学生并没有做到劳逸结合,缺乏体育锻炼容易造成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新时期,体育课程标准的提出为高中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希望,体育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打破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积极创新教学策略,逐步实现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本文根据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通过分析造成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偏低的原因,进而提出构建高效高中体育课堂的具体策略,希望对体育教学有所帮助。

  一、造成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偏低的原因

  (一)体育教学手段单一,教师责任心不强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往往是体育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不给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时间,造成高中生在体育课堂无法展示自己的优势,不能全身心投入到体育锻炼活动中。同时,体育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枯燥也是造成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的体育课堂必然无法吸引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一些体育教师对待工作并不认真,缺乏责任心和使命感,课堂上只是象征性地教给学生一些体育知识和技能,然后就让学生自由活动,学生的个性得不到提升,对体育课堂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即使学生有体育天赋,体育教师也没有及时地挖掘和打造。

  (二)学生参与程度偏低,对体育课不重视高中生受到父母和教师观念的约束,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到了文化课的学习上,希望通过高考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因此他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学习文化知识,对于体育课并不重视,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反正以后也不想从事体育方面的工作。很多高中生在体育课上不能集中精力,而当体育教师给学生自由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时,他们则回到教室去学习,使体育课无法有效地开展。由于高中生对于高考过于紧张,导致他们的身体素质跟不上学习的节奏,经常出现身体不适等情况,反而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很多学生还把体育课当成活动课,完全忽视了体育课的教育意义。

  (三)教学目标模糊不清,缺乏技巧的指导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多高中体育教师没有制定明确的体育教学目标和方案,总是教师想到哪里就教到哪里,学生没有主动权和话语权,完全听从体育教师的安排,使高中生在体育课堂混混沌沌,找不到学习体育的动力和兴趣。还有的体育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与新课程改革却格格不入,不能接受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只是按照自己的教学经验去组织课堂教学,没有对高中生的体育技巧进行有效的指导和锻炼,造成高中生无法掌握体育运动规律和技巧,容易在体育锻炼中受到伤害。体育教师与学生没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很多时候都是教师霸占课堂的主体地位。

  二、构建高效高中体育课堂的具体策略

  (一)创建新型体育教学模式,打造多元化的体育课堂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体育教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机遇。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体育教学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强健体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和终身体育意识。同时还要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改革,积极创建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体现高中体育教学的时代意义。我在体育教学中,会继承传统体育教学的优秀经验,重视改造传统项目和引人新兴运动项目,教授有利于高中生发展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并且改变单一枯燥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打造多元化的高中体育课堂,让高中生能够乐于参与,勇于实践。

  (二)激发高中生的体育兴趣,进行个性化的体育锻炼高效的体育课堂需要体育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激发高中生的体育运动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营造愉悦、轻松的高中体育课堂氛围,创设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情境,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的体育锻炼内容,做到体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统筹兼顾。为了鼓励高中生发挥潜力,形成爱运动的好习惯,我对不同层次的高中生设计的锻炼内容也不同。比如对于体育尖子生,我要求他们在掌握体育运动技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优势,学习更多的体育技能和知识,不断完善自身的体育素养;对于体育后进生,我要求他们能够做到积极配合体育教师工作,培养体育锻炼兴趣,对体育教学内容能做到熟练掌握。

  (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加强体育技能的综合指导在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必须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选择高中生喜爱的教学方式,加强对体育技能的综合指导和评估。高中体育教学是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因此高中体育教师要把握体育教学的任务,体现素质教育理念,争取促进高中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在日常教学中对于每一个体育动作都会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比如学习挺身式跳远动作的时候,我会在体操垫上先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去模仿,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腹肌和背肌力量,提高身体协调能力,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体育要想构建高效的课堂,就必须得到体育教师和高中生的共同努力,让高中体育课堂真正地焕发生机和活力。体育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的束缚,把课堂教学的主人地位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给高中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同时,还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在体育课堂渗透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养,为把高中生培育成为新时期的优秀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杨鑫.成才视野下的高中体育高效课堂教学研究[J].成才之路,20xx(2).

  [2]佘东军.高中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浅议[J].江苏教育研究,20xx(4)

体育论文9

  1、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1、教育作用

  体育游戏能够在教学中起到德育作用,这也是教师在安排相关练习时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也是体育教学的基础要求。进行快乐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手段,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心理素质。例如,在进行体育游戏前,教师就可以参照德育标准起一个具备教育意义的游戏名称,从而学生便可以在体育游戏中加深思想道德培养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了贡献。另外,体育游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让学生们日常生活中也能有意识的互帮互助。

  1.2、锻炼作用

  体育游戏作为体育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其根本目的还是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身体上各个器官的系统功能。通常情况下,体育课上的体育游戏往往是学生更期待的部分,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身体素质,加强运动能力,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在日后的学习中更加活跃。体育教师将教学内容融入到体育游戏中以后,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技巧,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

  1.3、趣味作用

  爱玩爱闹是未成年学生的天性,新玩法的产生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若是体育课程中的体育游戏是学生们喜欢且颇感兴趣的项目,那么就能有效整改原先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效果有限的问题。另外,体育游戏教学还能有效挖掘学生身体素质的潜能,缓解紧张情绪,令学生在轻松快乐的体育活动中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

  2、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

  2.1、准备活动中的应用

  体育课程刚开始需要做一段准备活动,帮助学生将各个关节活动开,避免体育运动中出现身体伤害。若是能够在体育教学开始阶段就能吸引住学生的兴趣,那么体育课程的正常展开就更加方便了。所以,在准备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引进一些简单的体育游戏,例如:变换式慢跑、集体跳绳等等。在实际应用中,教师要参考实际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选择合适的体育游戏,并帮助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准备活动中充分唤醒身体机能,提升兴奋度,为接下来的体育教学做好准备。另外,教师也可以参考具体的课程要求和学生的实时状态选择体育游戏,做好安全保护工作,保证学生不会受到身体伤害。

  2.2、技能学习中的应用

  体育技能技巧的学习往往比较枯燥单一,若是能够将体育游戏运用其中将会有效丰富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并对技能技巧的教学效果进行强化。例如:在篮球科目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进行游戏化教学,将篮球中的基础技术融合到游戏中,比如一个学生同时运两个篮球,准备活动式的篮筐,进行投篮比赛等等,教学方法更加灵活,体育练习更加有趣,学生也就能够更加全身心的投入进来。再如中长跑项目的体育教学,其主要目的.除了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外,还要培养其意志品质。但是长久的绕着操场跑圈来进行锻炼,可想而知,会让学生对中长跑产生厌烦、恐惧的心理,也失去了原有的教育意义。所以,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跑步游戏,如追逐跑、障碍跑、越野跑等等,或是设置一些想象中的情境、“飞出银河系”、“私奔到月球”等等,学生在活跃快乐的氛围中完成跑步锻炼,同时达成体育教学的基本目的。还有,在球类运动中,可以参考学生的具体状况和技能技巧状况改变具体的游戏规则,让学生在不同阶段得到不同方面的素质提高。通常来讲,若是运动中的技能已经达到了泛化的阶段,就不用在进行游戏化教学了,学生要进一步加深熟练动作技能的动作,提升自适应城东,建立起后天的动力模型。

  2.3、身体素质锻炼中的应用

  体育教学一直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传统的锻炼方法已经无法吸引学生参加了,但是将体育游戏引入以后,能够改善这种状况。学生通过有意义的体育游戏完成教学目标,并在人生中树立起端正的体育锻炼理念。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产生比赛意识,等到学生锻炼效果产生,可以参加对身体素质有标准要求的游戏中以后,就进行相应的体育游戏教学。例如:蛙跳游戏训练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腿部,教学中,还可以对其他身体部位进行针对性的锻炼。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参考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设计合适的运动量,避免出现运动量过大导致身体损害的现象发生。

  2.4、整理活动中的应用

  体育课结束前需要进行一段整理活动,进行身体上的缓解放松,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这时进行一些小负荷低强度的体育游戏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尽快回复体制,放松心情。整理活动部分的体育游戏运用更加注重渗透性,内容和形式较为简单,目标就是完成课后的自我体制恢复。

  3、在体育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的注意事项

  3.1、内容选择

  开展游戏式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选取体育游戏的类型应该参考教材内容,进而在游戏中普及体育教学的知识点。教师再仔细研究过教材以后,就要改造并开展体育游戏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制定游戏规则,并鼓励学生在规则范围之内发挥自身的能力。

  3.2、科学组织

  体育游戏的形式内容多种多样,选择合适的种类既要参考学生的年龄和身体素质,还要考虑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对于年纪较小的学生,教师就要开展一些难度较低,轻度较小的游戏教学;对于年纪稍大的学生,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游戏的难度以及强度,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组织体育游戏要本着科学的理念,并在游戏过程中全程监控学生的身心状况,及时调整游戏的强度,避免出现运动量过大导致的身体伤害。

  3.3、强调纪律

  进行体育游戏教学是为了有效改善体育课堂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技巧。但是若是游戏过程中没有严格的纪律保证,学生之间很容易出现碰撞事故,不仅体育教学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对于学生也会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进行体育游戏时要格外强度服从纪律,在比赛中遵守规则,不能一味的争强好胜。

  4、结语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已经取得了有效成果,学生对于体育运动更加感兴趣,教师的教学任务能够有效达成,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得到了有效锻炼。各个学校的体育教师应该对体育游戏多加关注,并合理的应用到教学中来。

体育论文10

  第一部分 选题的意义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计划安排是根据幼儿园地教学计划以及对幼儿发展的要求来制定的。我国幼儿园是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来计划并实施一日活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按照空间角度来分,可分为室内活动和户外活动。户外活动包括户外游戏、户外学习、户外休闲运动等。

  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把“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幼儿园户外活动对发展幼儿健康身体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作为幼儿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幼儿园户外活动是在开阔、自然的户外环境中,使得幼儿能够真正自由地开放地活动。幼儿在进行户外活动时,能充分地接触日光、新鲜空气、水、土、风等,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环境适应能力。通过户外活动中幼儿的跑、跳、蹲等的练习,充分锻炼了幼儿的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增强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户外活动还能让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认知能力得到锻炼的机会,让幼儿体验到分享、移情的重要性以及养成良好的习惯。

  国外学前教育对幼儿园户外活动格外的重视。欧洲国家中,北欧的挪威、瑞典等由于地理环境的优势,“在开展学前教育课程中充分重视户外活动”.英国学前教育理论研究人员和一线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户外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较室内活动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英国教育机构的主要活动中注意兼顾室内活动与户外活动,常见的活动活动区包括玩水区、玩沙区、体育区等。

  美国保育学校的教学内容包括室内活动和户外活动(如“玩大积木、大型玩具,爬迷津梯,去动物园”等)。日本学前教育健康领域“强调要在大自然和户外开展幼儿健康活动”.日本幼儿园户外活动重视的是“幼儿多种体验的获得,是积极情感、态度的形成”.我国对幼儿园户外活动开展的研究较少,主要是对体育活动、户外游戏、户外活动场地环境等的研究。如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生郑晶,对武汉市幼儿园户外游戏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生田丽莉,对长沙市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当然也有对户外活动的研究,如朱家雄对国内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及设备进行过调查研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健康领域中,提出有关户外活动的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与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幼儿园在实施过程中,会依据本园的教学特点来开展户外活动。在实习期间,笔者发现幼儿园户外活动的时间比较零散,主要是在晨间户外活动、教学活动之后、午睡之后,每次大约20分钟左右;户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以户外游戏为主,玩大型玩具、荡秋千、攀岩、玩沙包、毽子等;幼儿园每个年级段户外活动会受本班所在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之类的问题。

  由于当前对幼儿园户外活动的调查研究比较少,尤其对丽水市幼儿园户外活动的调查少之又少。因此通过对丽水市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现状调查,了解户外活动开展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包括户外活动开展的持续时间及开展频率、户外活动的场地及设备、教师在组织户外活动中遇到的疑难等,并对户外活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对今后幼儿园开展户外活动提供些许帮助。

  我们共同制作了多种玩具,如:利用废旧的纸箱做的飞碟;用碎布制作小沙包;将易拉罐用绳穿起来成为高跷;用废纸做纸球;把竹子截成很多段变成竹棍;还用一拉罐装沙制作铜铃……利用户外游戏时间带领幼儿参与其中,让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使每个孩子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

  第二部分 有关幼儿园户外活动现状的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幼儿园的户外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多种材料,采取多种形式,享受空气、阳光等自然因素进行锻炼的积极措施”.它一般“包括户外学习、户外运动以及户外休闲活动(如春游,亲子户外活动)”.

  观察孩子的玩耍,了解他们的活动和兴趣,从中知道通过增加玩的材料和孩子的需要来进一步开发新的玩法。就这点我观察到我班幼儿在晨间锻炼玩跳圈的时候,大部分幼儿对此已不感兴趣了,我就把本来是摆成直线的圈摆成弧形或蛇形等,通过不断的变换圈的摆放形式并且适当的增加圈的'数量,这时我发现幼儿对跳圈又感兴趣了,又喜欢玩了而且玩的很投入。变换游戏的方法可以增加儿对游戏的兴趣可以慢慢的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创造新的玩法。在体育活动中,教师的自我创新能力是不容忽视的。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用创造性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才能更好的来实施教育活动。

  我们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根据季节的不同以及幼儿在活动中的不同需要,组织开展一系列的体格锻炼活动,有早操活动、小型器械、集体活动和体育游戏等形式,以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保证每天不少于二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让幼儿在日常活动和游戏中达到锻炼身体、增强自信心,促进幼儿智力、个性品质、审美情趣、交往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在本次调查研究中,幼儿园户外活动是指在幼儿园建筑物以外的露天场所,由教师组织、幼儿自由进行的活动。本研究从户外活动的场地、设备,户外活动开展时间与频率,户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几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二、相关研究

  在相关文献中,研究者主要通过问卷、实地观察法、测试、访谈法等方法调查了国内目前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现状,研究结果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一)有关户外活动场地研究

  冷小刚在1994年对上海市市区幼儿园体育活动现状进行了调查。从他的调查可以看出:

  1.“上海市区幼儿人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从1988年的平均1.05O升至1994年的平均2.06O”,已经慢慢接近《规程》规定的人均2.4O,但是数据显示“只有15%的幼儿在平均2.5O”的场地上进行体育活动。

  2.上海市区幼儿园中水泥地的面积远远大于草地、山坡面积,这样的场地现状是不适合幼儿的发展。在1999年,冷小刚又对上海、天津、广州、成都四个城市幼儿园体育活动再次调查,发现:1.平均“每个幼儿实际活动场地面积为6.3O”,已大大超出了《规程》中的幼儿人均面积要求。2.幼儿园中“水泥地的比例很大,为45%,相当于草地、泥地、塑胶地和玩水池的面积和(46%)”.这种场地类型是不适合3-6岁幼儿的身体发展。

  20xx年大连市幼儿园“幼儿人均活动面积为3~4O”,与《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中的规定“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每生4O”有些出入,难以保证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充分的活动空间。此外,每个幼儿园的户外环境也不一,有的以草坪为主水泥地为辅,而有的多为水泥地草地很少。在20xx年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生郑晶对武汉市幼儿园户外游戏现状的调查中,发现“户外游戏场地最常见的区域是集体运动场和大型组合运动器械区”.所有的样本园多具有这些设备。另外“83.3%的样本园设置自然区,55.6%拥有沙水区”.然而自然区和沙水区在实际户外活动中起到的作用很少,有的沙水区无水,有的仅有沙池而无水池,有的养殖区荒废。

  20xx年浙江大学硕士生孟成伟对丽水某幼儿园户外环境进行调查,从他的调查中发现:户外集体游戏场地有2个,包括“大班游戏活动场地(30米地跑道)和小班游戏活动场地”.其户外固定器械活动场地--组合式大型游戏器械有2个,一个分布于校门口到教学楼的通道东侧,铺有草坪;另一个在走廊的西侧铺有软质塑胶。另外“沙池是孤立在两栋建筑物之间的”,不利于幼儿的户外活动发展。而20xx年田丽莉关于长沙市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的研究表明整体偏少,以不带塑胶跑道场和泥地为主,这限制了幼儿的户外活动的空间。

  (二)有关户外活动器械的研究

  光有教育是不够的,家长工作也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开学初,我们与家长进行了沟通,介绍本学期我们班级的目标、方法等等。为了让家长们更了解我们的工作,我们还通过家园联系册来介绍幼儿在园的情况,家长们也认真地进行了填写,让我们知道孩子在家的表现。当时,班上有个叫李梦洁的女孩子,她的妈妈就在联系册上告诉我们,小孩有尿急的现象,而且有二次把小便解在身上了,说实话,这正是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大班的孩子怎么会呢?这也许就是我们工作中的小小失误,原来这孩子在家就有尿床的习惯,知道这些后,我们对她更加注意,再也没有类似现象发生。

  相对于户外活动场地的研究。户外活动器械的研究就比较少。

  20xx年武汉市幼儿园户外游戏玩具的配置情况如下:“88.9%”的样本园拥有滑梯,“83.3%”样本园配有大型多功能组合式玩具,“55.6%”的样本园有秋千、荡船类玩具,有攀登架(网)的样本园占“61.1%”,而跷跷板、木马、平衡桩等的拥有率相对较低。然而“2.4%的幼儿教师表示,近三年本幼儿园的户外游戏玩具设施几乎没变”.20xx年大连市“幼儿园体育设备比较齐全,但是普遍存在过时落后的现象。”

  1994年冷小刚的调查中显示出,上海市区幼儿园“幼儿占有小型器械的比例为1∶1”,“大型与中型器械与幼儿的比例为50∶1、10∶1”,由此看出每个幼儿都能参与体育活动,等待时间较少。1999年,冷小刚的调查显示:幼儿占有小型器械比例为“1∶3.5”,幼儿与固定器械比例为“20∶1”.而中大型和小型的运动器械种类“平均每所幼儿园有9.3和18种”.这数据说明近年来幼儿园重视运动器械的投入。

  (三)有关户外活动开展频率及持续时间的研究

  游戏玩法:每个家庭由一名家长和一名幼儿参加,首先让幼儿认识家长的鞋子,然后让家长将鞋子脱下后放入圆圈内,老师将鞋子打乱,游戏开始,幼儿从圆圈内找出自己爸爸(妈妈)的鞋子,并帮家长穿好,先穿好的为胜利者

  从20xx年武汉市幼儿园户外游戏的开展来看,“超过半数的教师每天开展1~2次的户外游戏”,但“仍有30.9%的教师每周才开展3~4次户外游戏,甚至7.4%的教师每周开展1~2次地户外游戏”.而“户外游戏持续时间在半小时以内的有80.9%,另外19.1%的教师会让户外游戏持续半小时到1个小时”.

  20xx年田丽莉发现,长沙市“89%”的幼儿园能将体育活动时间安排在2个小时及以上,而“11%的幼儿园没有达到《规程》的标准”.

  (四)有关户外活动组织形式的研究

  在冷小刚1994年的调查中发现,参与调查的所有幼儿园都将《规程》中提出的“每天必须安排1个小时户外体育活动”落实在一日安排中,只是“在时间的具体安排上种类繁多”.1999年,上海、天津、广州、成都四地所被调查的幼儿园中“54%的幼儿园达到了2小时甚至2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并以“集体和分散相结合的组织形式”来开展户外体育活动。20xx年,宁姝对大连市幼儿园体育活动现状展开现状调查。他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安排的内容单一”. 然而在田丽莉于20xx对《长沙市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调查分析》一文中,可以了解到长沙市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户外体育活动、早操活动、远足和短途游览、幼儿运动会和体育教学活动”.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形式呈现出较丰富的趋势。

  在我们的努力下,幼儿开始喜欢上幼儿园了,喜欢与小朋友一起上课、做游戏了,也结实了许多好朋友。他们还学会了不少礼貌用语,有了初步的生活自立能力。在教学方面,幼儿更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念儿歌、听故事、唱歌等方面,有了很好的成绩。幼儿在身心愉快的气氛中,生长也特别好,出勤率较高。

  这些研究中,都涉及到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现状。无论从幼儿园户外环境的布置,还是户外游戏的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都能了解到部分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体育论文11

  一、下肢长度与普通人相比要长

  经常训练的小学生通过体育舞蹈的伸、拉、提等动作的重复锻炼,尤其是一些经常使用脚尖的动作更是增加了小学生的下肢长度,使得下肢比不进行体育舞蹈锻炼的普通孩子较长。保持优美的下肢长度对于强化体育舞蹈学员的运动能力和塑造形态之美有着直接的作用,从完成动作的动力学原理来说,较长的下肢可让体育舞蹈选手表现出更加开阔的步伐、起伏错落有致的升降左右移动及灵活多变的方向转换;另外从动作形态美的主要表现形式来说,较长的下肢也有利于塑造挺拔高昂的体态。

  二、增强呼吸系统和扩充肺活量

  时下流行的'小学生体育舞蹈相对来说运动强度适宜,并不像专业的比赛那样高强度、大规模的训练。适宜适度的训练可以使小学生的心血管系统以及呼吸系统功能得到加强,具体表现是在静态测量时,心率和呼吸频率较平缓、血压的指数增加,肺活量增大,心肌肌红蛋白含量增多,单位心肌营养性粗壮有力。血液输出量增加也就提高了氧气的利用率和功能效率,提高了小学生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带来的好处就是呼吸器官机能良好变化,较大的胸廓保证了呼吸肌收缩的力量和收缩幅度的加大、肺活量增加,也保证了小学生在运动时充分的氧气供应,能活跃大脑细胞,减少突发的晕倒等情况出现。

  三、改善身体速度及耐力素质

  小学生通过体育舞蹈的训练,改善了身体机能,提高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的转换能力,加强了各肌群之间的协调协作关系,改善了身体肌肉的供能情况,从而会提高身体整体素质。而身体素质又是小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基础,小学生通过体育舞蹈的训练证明身体素质有着较为明显的提高。体育舞蹈对于提高孩子腿部力量和小腹部力量较为明显,这一点与身体形态的改变也是相一致的,正因为这些部位多余的脂肪消退和肌肉力量加强为提高身体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锻炼前后对比数据发现,速度和耐力两项素质指标均有提高,但是速度素质的提高相对不明显,而反映心血管机能的耐力素质提高却很显著。

  四、提升学生气质,提高学生意志力

  学生身体形态不仅仅包括外在的形态,个人认为还应包括内在的精神气质。通过对测量样本的整理发现经常进行体育舞蹈锻炼的小学生不仅仅可以改变身体的外在形态,增强体质,而且还能从气质上提升学生精神面貌,显得生灵活泼,达到内外兼修的训练效果。而且现在的小学体育舞蹈大都采用集中训练的方式,因此在集体训练的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为数不多的高强度训练也能锻炼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形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观念和互帮互助的协作精神。

体育论文12

  创新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形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维方式,挖掘教学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技能和技术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目前小学体育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变换队形提升创新欲望

  小学生好奇心强,我们应保护好这种好奇心,所以我从简单的、平淡的集合队形入手,用不断变换队形的方法,来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意识。体育课集合队形一般常规采用4列横队,时间一长,学生觉得单调。为此我引导学生去想一想,在集合队形上能否变化一下,于是,同学们很高兴,个个想办法、出主意,每次课后根据学生提出确定下次课的队形,这样,每节课都有新的花样,而且这样一来,学生兴致高、集合快、精神面貌大大好转,学生们早早的排好队在等待老师的到来。对创新也充满了信心,对体育课的关注大大提高。

  二、精心的组织分组的变化

  在教学中可以从改变教学的分组形式入手,通过学习小组形式的重新组合,来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具体的方法有:

  (一)自由组合的分组。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一般按男女学生高矮的分四组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八个小组。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有利于学习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

  (二)互帮互学的.分组。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和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使各小组都适当安排一部分好的学生和稍差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组员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在跳绳的练习中,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好的学生在技术上对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充当小老师,让差的学生学有榜样、学有目标,提高他们的体育成绩。

  (三)分层次教学的分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男女八个小组。结合因材施教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实行因材施教。

  三、教学情景的设置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中应遵循儿童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以迎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需要。因此,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使课

  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如在游戏练习中,将"障碍接力"改变为"小八路送情报"这一情景游戏,将游戏内容故事化。将游戏过程的各个障碍改为为绕过"敌人的哨岗"、跳过"小河"、爬过"山坡"、最后奔跑到"目的地"等,使学生在练习中置身于故事情景之中,身临其境的练习使他们兴致高涨,乐趣无穷,既学会了动作,又培养了克服困难的精神。

  四、兼顾分层教学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因为身体素质的不同一节课中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结合分层次分组,尝试了分层次教学的实践。目的就是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教学中,先按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好层次,再因人而异地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课堂上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如在"跨越式跳高"的教学中,将学生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高低分为男女各四个小组,各分为a组(素质好)、b组(素质中上)、c组(素质中)、d组(素质差)。练习中,"横杆"的高度根据各小组学生层次的不同而调节。这样,使到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各自的要求,获得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五、评价要细化

  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围绕了体育的各种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等,细化了评价项目,确定了的体育常识、运动素质、技能技巧、出勤表现、身体素质等项目对学生进行评价。将百分制改用a(优秀90-100分)、b(良好75-89分)、c(中等60-74分)和d(尚需努力60分以下)四个档次。实践中,各项目的评价只对学生公布等级的档次,而不直接公布具体分数。这样,减少分数的负面影响,同时,由于差异的减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和自尊心,达到全面、中肯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在不断的探索和尝试中,要上好有创新意义的课,老师必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大胆改革,敢于尝度,敢于摆脱原有的模式,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状态,具有不断创造的欲望,不断活动的欲望。同时还要学会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本领。只要我们多尝试、多实践,体育课堂一定会有一片崭新的天空。

体育论文13

  摘要

  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实现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珍惜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目前学校体育竞赛发展滞后,不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学校没有相关的竞赛计划和制度保障;学校体育场馆、器材参差不齐,严重滞后于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

  体育竞赛;校园文化

  体育事业与社会事业联系最为密切,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身体保障。奥林匹克精神带动了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提高青少年的体育意识,以此加速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1体育竞赛的相关研究

  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有着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1体育竞赛的概念

  学校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中学体育竞赛是在学校内、外进行的,参加对象以在校学生为主,教师参与组织、裁判,根据统一的规则组织实施的个人或集体间的各种体育竞赛。

  1.2中学体育竞赛的现状

  学校体育竞赛应重视集体参与,响应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对参赛者的身份提出要求,提升赛事规模,固定比赛时间,这样的学校体育竞赛,既达到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的目的,也为我国学生体育竞赛的发展方向起到引导的作用。童锦[1]总结了高校体育竞赛的现状:(1)高校体育部门及教师对体育竞赛的教育价值认识不够。(2)高校体育竞赛与“阳光体育工程”的设想还存在差距。(3)高校体育竞赛以竞技性运动项目为主。(4)过分追求竞赛成绩。现有的体育竞赛模式基本沿袭传统为主,难以促进学生形成持之以恒的锻炼习惯,在体育赛事的教育效益上缺乏长久性。不少学者对学校传统体育竞赛的发展提出了改革建议。如章玮、孔红新[2]的《改革高校运动的思考》,初永和[3]《高校运动会由单一性向全面性发展的思考》,刘晓辉[4]《江西省普通高校运动会现状的分析研究》,以及郭静[5]等《新课标背景下高校运动会改革实践研究———以赣南师范学院运动会为例》等相关文章,指出传统学校运动会存在的弊端,已无法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学校的改革刻不容缓。针对以上问题,刘宁[6]等《略论素质教育下的中学体育竞赛改革》、王士明[7]等《南昌市普通中学开展校内体育竞赛的调查研究》均提出:体育竞赛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体育竞赛与体育考核、考试相结合;学校体育竞赛与全民健身计划相结合;体育竞赛内容体现健身性、娱乐性、竞赛性特点。

  1.3体育文化的研究

  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体育意识和体育技能,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来展开,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来体现它的多样性。

  2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研究

  2.1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物质文化主要包括体育场馆、体育器材、体育雕塑、体育标识、体育图书音像资料等,是高校体育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外在物化形式的统称。

  2.1.1校园体育场地的建设

  安徽省级示范高中的体育场地和设施是学校评估的指标课题成果KETICHENGGUO之一,省教育部门对该类型的学校有相应的政策扶持,学校体育场馆的整修、建造,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1.2校园体育器材设施的建设

  安徽省示范性高中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器材设施能满足学生要求的占调查总体的10.8%,认为学校体育器材设施不能满足群体活动的占调查总体的18.4%,严重不足的.占调查总体的12.4%,主要存在于体育器材设施无法满足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要求。

  2.1.3校园体育标识

  安徽省省级示范中学的体育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方式单一,宣传设施欠缺。同时学生对体育信息的关注力较低,在心理上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就很低。

  2.2精神文化建设

  2.2.1学校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反映体育的整体面貌、水平、公正、公开、特色及凝聚力、感召力和号召力,标志着体育的理想、信念、节操及体育知识、体育道德、体育审美水平,是体育的支柱和灵魂。

  2.2.2学校的体育目标

  安徽省省级示范中学的体育目标围绕水平五的目标来展开的,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四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综合实力。

  2.2.3学生的体育观念

  体育观念就是人们对体育在娱乐、健身、审美以及在道德、智力、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价值的认识态度。

  2.3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

  2.3.1学校的办学理念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教育。办学理念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是办学经验的积累、提炼与传承,学校历史是学校文化的根基,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校训中除岳西中学出现“强身”二字,其他学校均未有与体育相关的字眼。学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对自己的办学理念提出独特的要求,并形成独特风格和办学特色。

  2.3.2体育课程设置

  目前,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的体育课仍处于传统的排课模式,课程固定以球类、田径为主。学校开展体育竞赛本身就少,与体育课相协调的情况很难实现。

  3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体育竞赛的现状

  3.1社团与课外活动

  学生为了实现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的群众性学生组织为学生社团。学生社团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交流思想、切磋技艺、相互影响,扩展友谊。

  3.2体育竞赛的形式

  学校举行体育竞赛的形式主要围绕四个方面来进行,教学比赛、课外活动、单项竞赛项目、学校运动会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是学校进行体育竞赛的大好时机,作为普及度最高的体育竞赛方式,学校每年都会花费大量精力来举行,时间集中、固定,有很强的组织纪律性,学生的参与度也非常高。

  3.3体育设施基本情况

  3.3.1师生对体育设施的满意度

  调查显示,87.3%的学生都认为自己学校的场馆普普通通,仅有2.1%的学生认为学校场馆极具创意。优化硬件设施的综合功能,提高学校硬件设施的使用效率。

  3.3.2校园体育标识

  设计独特的体育雕塑,放在校园显眼的位置,并印发在校园卡、卡片之上;独特的体育标语来增强学校的标识文化,特色的体育文化讲坛、体育知识竞赛、体育征文等,建立校园体育文化宣传阵地。

  3.4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学校开展体育竞赛情况

  3.4.1学校举办课外活动情况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建设和管理,在改善体育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协调好各部门组织开展好学校的各项体育常规工作,如运动会、体育节等。

  3.4.2学校开展体育竞赛的类型

  霍山一中、阜阳一中、铜陵一中、淮南中学都会举办广播操比赛;合肥一中、阜阳一中每年会有自己的篮球赛,同样会参加省级或市级的比赛。其中安庆一中,每年举办的体育竞赛项目较为新颖,田径运动会、啦啦操比赛、橄榄球竞标赛、乒乓球比赛,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增加了活动的平台。

  3.4.3体育竞赛衍生活动

  发展体育竞赛衍生活动,扩大体育竞赛对学生的影响力,告诉学生不仅仅只有通过成为运动员才能进行比赛,还可以通多种途径融入其中,如:啦啦队选拨、举办体育知识讲座、利用图片资料展览等方式,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竞赛之中。

  3.4.4关于体育竞赛计划

  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关于体育竞赛的计划主要围绕每年一度的运动会开展,再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存在社团的学校会组织一两次体育社团活动,如铜陵一中每年举办社团篮球赛,历时两个月(学生课余时间进行);合肥一中每年4月份的校园文化节,会定期开展足球赛、羽毛球赛等比赛。其他学校还会不定期组织一些计划中待定的项目,如阜阳一中、淮南一中、霍山一中的广播体操比赛;安庆一中、六安一中的啦啦操比赛;铜陵中学的三人制篮球赛等。

  3.5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学生对参与体育竞赛的态度

  3.5.1学生对体育竞赛的关注途径

  学生对体育竞赛的关注途径较多,主要从网络、电视、广播中了解相关的图像和音像资料;学校中的宣传栏和标语也会向学生传递相关竞赛信息;其他学生还通过杂志和一些比赛现场进行关注,保持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3.5.2学生参与体育竞赛的热情度安徽省高校的仍有学生缺乏积极性,需进一步加强引导。

  3.6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师生在体育竞赛中的角色

  3.6.1体育竞赛活动的组织者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践行者,扮演着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体育竞赛活动组织者包含党政领导、宣传部门、团委、学生会及社团、教师。

  3.6.2学生在体育竞赛中的角色

  学生在体育竞赛活动中,主要担任的角色以参赛者为主,占调查份额的54.5%。学生角色也逐渐发生了一些改变,出现了组织者(2.5%)、啦啦队(21.8%)、裁判员(22.1%)、记者(20.3%)、后勤员(39.4),学生在这些角色中的发展则更加有利于拉近学生与体育竞赛的距离。

  3.7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制约学生参与体育竞赛的因素

  制约学生参与体育竞赛的因素有很多,在学校方面主要包含:场地设施、器材设备、竞赛经费、体育教师数量和缺乏竞赛制度等原因。教师们对于竞赛制度的缺失呼声最高,它是对体育竞赛的开展形成了极大的阻碍。

  4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体育竞赛对校园文化影响的分析

  4.1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体育竞赛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体育元素的多样性烘托出不同色彩的校园文化,在众多体育活动中,体育竞赛以其特有的竞争形式,不断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同时需要教师的组织和学校的管理,体育文化填充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形成特有的校园体育文化。

  4.1.1展示特色办学理念,改善校风

  体育竞赛的发展可以展示学校的办学理念、改善学风,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这些作用得到普遍认可。学校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从精神层面打造校园品牌文化,注重融合各项课外文化活动,集教育性、娱乐性、竞赛性于一体,给予师生更多发展和参与的空间,引导其形成科学合理的三观。

  4.1.2提升学校知名度

  学校认识到体育竞赛的重要性,鼓励师生组织、参与各类比赛,尽可能的走出校门,学生和教师都会在不断的学习中得到提升,参与度提高,并获得一定的体育殊荣,学校的知名度得到宣扬。

  4.1.3规范竞赛管理规定

  体育竞赛的发展依托于相应的管理规定,要求学校领导部门针对本校具体情况规范、完善以下相关制度: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体育教师工作条例、成文的体育教师、学生奖励制度、运动员守则及校园文明规范、学生体育竞赛管理规定、场地器材设备条例等,给予体育竞赛的发展空间。

  4.2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校园文化对体育竞赛的影响

  当校园文化发展到成熟阶段,则会反作用于体育竞赛,推动各类赛事和衍生活动的发展,并逐渐形成学校的特色、优势体育项目。

  4.2.1渲染体育气氛

  具有鲜明体育色彩的校园文化在各类体育的宣传阶段,就已经将体育气氛渲染到最到点,通过体育标语、体育海报、体育专栏、学校广播,甚至是新兴的公众平台,极大的拓宽了学生了解体育活动的途径,更加直观、快捷。

  4.2.2增强凝聚力

  学生在谈到体育竞赛对自己的影响时,认为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这就是加强凝聚力的表现。

  4.2.3提高学生体育比赛的参与度

  校园文化注重对学生的不同潜力,或者爱好进行挖掘和引导,将极大的吸引学生走进体育比赛,再结合自身的优劣势选择自己的参与方式,这就是校园文化对体育竞赛组基本的作用。

  4.2.4促进赛场文明

  体育赛事中文明比赛是真正的体育精神,学生的文明行为来源于学校的教育,这就要求校园体育文化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态度,强调赛场文明,这是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的体育竞赛发展滞后,活动类型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学校没有相关的竞赛计划和制度保障;参差不齐的体育宣传设施和手段,严重滞后于校园文化建设。

  5.2建议

  (1)学校要拓展体育衍生活动,增加学生参与体育竞赛的途径,发现学生不同的兴趣点,吸引更多的学生和教师;要定期举办主题体育文化节,真正实现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发展体育教育,培养健康人才”的宗旨。(2)完善学校体育竞赛制度,使更多的教师和学生有参与和组织学校体育竞赛的机会,使体育竞赛能够走进校园,走进学生群体,学生的角色由参与者,向组织者、实施者方向发展,从而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3)重视体育竞赛,一是经费支持,学校体育教育工作除体育课外,需要依托体育竞赛建立本校的体育特色和团队影响力,充足的经费保障学校体育竞赛的顺利开展;二是学校办学理念的转变。建设以体育文化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有助于形成具体特色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童锦,纵艳芳,王红雨.高校体育竞赛发展的思考—以安徽省部分高校体育竞赛现状为例[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xx,30(2).

  [2]章玮,孔红新.改革高校运动的思考[J].宣春学院学报,20xx,27(6).

  [3]初永和.高校运动会由单一性向全面性发展的思考[J].20xx,28(6).

  [4]刘晓辉.江西省普通高校运动会现状的分析研究[J].科技向导,20xx,36.

  [5]郭静,吴玉华,兰师文.新课标背景下高校运动会改革实践研究———以赣南师范学院运动会为例[J].贵州体育科技,20xx,3.

  [6]刘宁,王国洪.略论素质教育下的中学体育竞赛改革王士明[J].贵州体育科技,20xx,3.

  [7]王士明,马晓芒,郭晓琴.南昌市普通中学开展校内体育竞赛的调查研究[J].科技信息,20xx,12.

体育论文14

  体育游戏是一种带有竞争性的体育游戏,这对学生的主动投入和拼搏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在竞争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好学生的安全。安全是永远的第一位,不仅在游戏设计时要考虑保障游戏实施的安全性,在体育游戏过程中也要时刻注意安全隐患,在此基础上大大提升游戏的竞争性,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提升体育游戏开展的合理性。

  2.游戏开展要灵活而不乱

  在实际体育游戏教学中,常常会看到游戏过程失控,达不到应有效果。这一点需要体育教师仔细讲解游戏的内容要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清楚游戏规则,以促进游戏过程顺利进行。教师们要做好裁判员工作,灵活改良游戏,照顾好学生情绪发展,确保游戏过程的和谐有效开展。

  3.遵循先教学后游戏的原则

  归根结底,体育课堂中最重要的部分还是教学,游戏只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辅助手段而已,且不可让游戏占据教学的主体地位。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只对体育游戏感兴趣,不重视课堂的主体教学内容,教师要树立学生的课堂主动学习意识,只有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完成,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4.在游戏中注重能力的培养

  游戏不仅是为了玩,而且是教师锻炼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主要载体,更是初中教学中加强学生合作能力的主体课堂。另外,游戏还具备锻炼学生体育教学基本技能的作用,是提高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给学生更好的身体以适应沉重的学习任务的过程。大部分初中体育教师已经注意到体育游戏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它能满足初中生的好动、好玩的特点,因而在教学中需要不断以游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我们需要不断结合其他教师的游戏教学优点,并将其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体育教学中,加强体育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并赋予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

体育论文15

  论文题目 抚州市游泳池馆经营现状的调查研究

  选题意义、研究现状及现在存在的问题 选题依据及意义

  游泳运动是在我国开展最为普及的运动项目之一,其发展程度与游泳馆的建设有密切联系。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游泳馆的体制也发生了本质的变革,其主要标志是社会化和产业化,其中经营性游泳馆以其独特的竞争优势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一定的规模,显示出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几年来,抚州市体育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游泳馆的建设也有跨越式的的发展。

  研究现状

  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到与本问题标题相关的论文112篇,硕博论文5篇,硕士论文6篇,报纸7篇,这些文献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1. 有关组织管理的研究

  在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以后,大多数体育场馆已从行政管理模式转换成企业经营模式,场馆的效益成为了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游泳馆的功能单一,利用率低,管理水平不高,向群众开放度不够;缺乏有效维修与更新措施,限制了游泳馆的利用率;游泳馆建设过程中,融资方式简单,资金来源单一;游泳馆距离居民区远;抚州市的经济水平,游泳事业的发展程度还有市民的休闲娱乐方式都影响着抚州市体育中心游泳馆的开放使用和经济效益。

  2. 有关经营策略的研究

  关于游泳场馆经营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加,普遍认为:伴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游泳场馆的运行思路不断扩展,比较好的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运行经营方式上日益多样化,健身、培训市场蓬勃发展,娱乐、养身、餐饮等配套服务项目不断增加,游泳市场逐渐成为集体体育、娱乐、消费一体的综合市场,但游泳场馆的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矛盾与问题。主要体现于场馆的闲置、浪费、未能有效的开发利用,维修改造资金不足,经营管理人才的缺乏,税费缴纳较多,负担沉重等。

  3. 有关游泳消费方面的研究

  在运行经营方式上日益多样化,健身、培训市场蓬勃发展,娱乐、养身、餐饮等配套服务项目不断增加,游泳市场逐渐成为集体体育、娱乐、消费一体的综合市场,市场更加吸引群众消费,游泳的好处也得到更多群众的重视,游泳消费带来的积极效益更加可观,但游泳场馆的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矛盾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游泳消费。

  还有个别学者对游泳馆服务内容的开发,管理机制和运营模式,建设规划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从现有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研究的对象几乎都是一、二线大城市比较有名气的水上中心。游泳中心,游泳馆,地方城市的游泳馆很少有人关注到;二是更多的关注组织管理、经营策略和消费定价方面的研究和探讨,是比较注重多个场馆的对照研究,主要是通过比较找到各中心或各馆的差异和优势与不足。但是,一、二线大城市的游泳场馆,不管组织管理、经营策略、消费定价还是服务内容都存在诸多不同,地理位置和当地经济水平也是有着直接关系。而地方游泳池馆、游泳池占了全国近70%的份额来看,这些游泳馆,游泳池如何管理,如果经营,如果服务,如何创新,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较为全面的掌握目前抚州市现有游泳池地理位置、规格、资质、环境条件、组织管理、开放形式、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等现状,梳理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明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改善对策,促进抚州市游泳池更加规范的健康经营,为抚州市市民提供良好的健身环境提供参考。

  研究内容

  1. 研究对象

  以东华理工大学游泳池、新体育馆游泳馆、老体育馆游泳馆、阳光游泳池、江南春晓游泳池等五个游泳池为研究对象。

  2. 研究内容

  本文拟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东华理工大学等五个游泳池的地理位置、规格、资质、环境条件、组织管理、经营模式、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等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和比较研究,探讨抚州市游泳池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对策,以期抚州市游泳池更加规范的健康经营,为抚州市市民提供良好的健身环境。

  论文提纲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抚州市游泳池的基本概况的调查与分析

  3.1.1 抚州游泳池地理位置的分布

  3.1.2 抚州市游泳池的规格参数

  3.1.3 抚州市游泳池的环境条件

  3.1.4 抚州游泳池的经营资质

  3.2 抚州市游泳池的经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3.1 抚州市游泳池的组织管理

  3.3.2 抚州市游泳池的经营理念

  3.3.3 抚州市游泳池的服务对象

  3.3.4 抚州市游泳池的服务内容

  3.3.5 抚州市游泳池的收费标准

  3.3 抚州市泳池消费者的调查与分析

  3.3.1 消费者的年龄结构

  3.3.2 消费者的职业结构

  3.3.3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3.3.4 消费者的体验评价

  3.4 制约抚州市游泳池经营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原因分析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2建议

  参考文献

  调查问卷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收集了关于抚州市体育中心游泳馆的资料和文献,并对其进行整理与分析,全面,准确的把握了该研究问题的现状,作为本论文的研究基础。

  2. 调查法

  本文拟通过问卷对东华理工大学游泳池等五个游泳池的消费者、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管理者及业内行家进行访谈。

  3. 数理统计法

  将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采用SPSS结合Excel XP分析调查的原始数据,并根据数据进行各种因素间的关系分析。

  4. 逻辑分析法

  对所收集的文献资料以及数据统计的结果进行科学汇总和分析,得出相关的研究结果。

  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研究进度

  20xx.11.06~20xx.11.**:接受 “毕业论文任务书,在导师指导下选题、定题。

  20xx.11.17~20xx.12.06:查阅相关文献,撰写文献综述。

  20xx.12.07~20xx.12.26:设计问卷,撰写开题报告,制作开题答辩PPT,开题答辩。

【体育论文】相关文章:

体育论文06-14

大学体育论文04-27

小学体育论文06-11

小学体育论文15篇06-12

(实用)小学体育论文15篇06-16

小学体育论文(集锦15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