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校体育课程安排方式探析论文
一、陕西省体育课程专项项目设置
近年来,大多数高校对体育课程设进行了新的调整并试行,一年级第一学期(体育1)开设体育基础课,在帮助新入校学生认识和适应大学体育课程的目的和任务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提高协调性,为专项课程的顺利学习做好准备;一年级第二学期(体育2)及二年级(体育3、体育4)上专项课,其中专项课由一个项目学习一年半,修改为一学期学习一个项目,也就是两年的体育必修课可以选择3个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学习。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学生在由中小学向大学新的体育教学形式转换中有一个自然的衔接过程,便于更好的接受,在随后的选修上又可以更多的了解和学习不同体育项目,实践中的发掘自身的喜爱和运动类型;不足之处是,每个学期的教学时数与教学内容,很难科学实施,教学方法也很难把握。已经有大一学生进行了专项课程学习,并采用新大纲的教学安排,就实施的情况来看,存在课程时间紧、学生综合素质差、学习内容吃不透的问题。一年级新生为期三周的军训减少了教学时数,外加学生中小学体育课程的缺失,使得新生在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和掌握上存在很大困难。这种学习氛围导致一些问题,首先,学生在短时间内的学习任务重,心里压力大,造成对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师的抵触情绪;其次,违背了体育运动训练学的基本原理,使运动项目学习、复习、巩固和提高的不同阶段任务得不到保证;再次,在学校体质达标测试的实施上,学生体质逐年下滑已经是不争的实时,在测试的操作上形成了老师有心学生无力的尴尬局面;最后,近些年,学生在大三、大四的选修课上选择体育课已经少之又少,原因不言而喻,体育课程难学,自信心受到打击,体育教师在授课内容的要求下不得不填鸭式教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造成教与学的分离,其后果背离了大学体育“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大学生正处在思想活跃喜欢接触和学习新鲜事物,我们应着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同时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和习惯的形成。但体育教师专项结构比列不均衡,进而在课程的开设上势必出现项目开展不平衡的问题,很难满足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及需求。
二、陕西省高校可行性体育课程改革模式及展望
“主修课十辅修课”模式是指:在大一、大二的体育必修课阶段,学生自主选择主修项目课程(这里例举为A项目),主修的A专项课程设置为两年,也就是说从学生入校开始到二年级结束的必修课阶段,学生将以A专项为主线进行学习,由A专项课教师组织教学及考核。同时,此阶段我们分四个学期,设置四种不同的辅修项目进行课程学习内容的丰富,辅修课程为考评可,由辅修课教师组织教学及考评。
1.学时分配。以18周为例,主修课程为12周即占总学时的2/3,辅修课程为6周即占总课时的1/3。
2.考核方式。主修课程为考试课,辅修为考查课。主修课教师主导期终考试的方法及实施,辅修课教师只是根据该学生在辅修课期间的表现给出考评加分。
3.项目设置。课程设置上考虑将体质测试项目设为体育基础课程,在大一第一学期进行集中教授,以此提高学生的基础身体素质并为大学生体质测试考核奠定基础。同时将我校体育课现所有项目以特点整体划分,A为大球类,篮球、排球、足球;B为小球类,乒乓球、羽毛球、踢毽;C为操化类,健美操、排舞、体育舞蹈;D为套路类,武术、跆拳道。根据项目特点进行大区划分目的是为了,在学生进行辅修课程选择时能更好更多的接触其他体育项目。
4.选课方法。大一新生在初步选择体育课程主修项目后,进入该项目类别在教师的带领下组班学习。其后进行辅修选项时,应在其他各大区进行小项目的选择。考虑到我校实际情况,在辅修选项时建议整班操作。
5.教师安排。学生在主修课教师的组织下进行日常教学,主修课教师负责学生的考试、分数评定、成绩登陆、以及病休或缓考等突发事件的处理。辅修教师负责在辅修课时,记学生考勤并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加减分的考评。
这样课程改革模式方案的优势:首先,学生在第一学期以专项基本练习和体质达标项目练习为主体,即降低了学习难度,使学生较容易掌握增强了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本功,对下一步的提高教学提供可能。同时,针对体质测试的基础身体教学内容,为随后的考试做出铺垫,学生可以较好的真实反映自身水平。其次,学生体育课程学习中主项学习的教学时数较充分,贯穿四学期的必修课阶段,在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进度实施上游刃有余,能够根据运动训练学方法科学的进行学习和提高。从而真正提高了学生运动训练认识和水平,激发了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在学校的各项校园体育赛事中将会有更优表现,推动了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火热开展。最后,教师在教学中有了时间的保证,就不用赶进度,可以更好的因材施教,将体育课深入实施。被动的学习更是对兴趣的极大挫伤,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喜爱和认可,不流于形式,分层次的进行课堂训练内容的安排和实施。
三、建议
陕西省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不仅要立足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现实需求,也要立足满足大学生终身体育的长远需要和社会需要。因此,在体育教学内容选择时,应避免体育知识片面化、单一化,应更多地考虑对学生的生活技能、保健、养生、娱乐、休闲等功能的体育教学内容,积极开设大学生比较喜爱的以及能够体现时代气息的运动项目,如游泳、网球、攀岩、野外运动、排舞、毽球等运动项目。为适应现代大学体育课程发展的要求,还应该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加强对教师的短、中、长期专业培训。通过引进、培训相结合,尽快改变目前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特长单一的现状,促使体育教师专业多样化,为更好的完成我们肩上的重任。在师资队伍合理建设后结合课程改革模式进一步进行研究实施才会最终促进陕西省高校大学生体育水平的真正进步与提高。
【高校体育课程安排方式探析论文】相关文章: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趋势探析论文05-01
通识教育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探析论文05-03
体育教育行为培育方式探析教育论文05-04
探析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导向的变化论文11-03
浅析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构建论文05-02
高校公共体育瑜伽课程研究论文04-27
高中体育课程结构优化探析论文05-02
高校体育课程的高效性研究论文04-27
高校体育保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论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