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

时间:2024-08-17 13:33:47 数学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

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1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从高高在上的教者转变为与学生平等的学习体,尊重学生的学习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及不同的学习需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一起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使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参与与探究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还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小学生虽小,但是却有着鲜明个性与巨大的潜能,为此,我们要信任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期待,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展开学习,勇于发表个人不同见解,体现教学的民主,让课堂上能够有更多不同的声音。这样,才能使教学氛围更加愉悦、轻松,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其中,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性学习。

  二、开展互动探究教学,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传统教学,学生是教学的附属,只是在机械而被动地接收着经由教师传递的书本上现成的知识。教师眼中的成功课堂是学生没有疑问,取得高分。这忽视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探究,只重书面成绩这是传统教学的重要弊端。在新课改下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知识与能力并重的教学目标,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不是教学的附属,而是学习的主人,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构建者。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代之以启发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与教师展开积极的探究,形成师生互动,这样的课堂才是新课改下成功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以问题来诱发学生探究动机,以问题为主线在师生之间展开互动探究,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大更宽的互动平台,改变传统教学的单向灌输,实现教学的多向互动与交流。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首先让学生任意出数,多大的数都可以,只要学生说出来,我很快就能判断出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学生发现我总是能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出来,而他们在判断时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费时费力不说,结果还一定准确。此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在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时,有没有简便算法,如果有的话,是什么规律呢?这样学生便会以此问题为主线来认真地观察这些数的特征,不断地进行假设、验证,展开充分的交流与激烈的讨论。在教师的相机诱导与启发下,从而透过表象,达到对深层次的内在规律性认识。这样的学习不再是教师将现成的结论型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而是经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达到的规律性认识。学生真正参与到了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来,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这将会对学生的今后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究掌握了知识,更能够感受到数学探究学习所带来的乐趣,更利于学生对数学学习形成正确认识,产生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兴趣。

  三、建立健全评价体系,灵活评价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考试是教学环节中一个特殊的过程,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根无形的指挥棒,能够指挥并激励着学生努力刻苦的学习。在传统教学形势下,考试几乎就是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为核心的试卷考试形式,它侧重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忽视学生的能力和品质,在一定程度上会束缚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抑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推广。为了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就必须探索出适应素质教育理念的考核及评价制度,建立起以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相结合的教学评价制度。我认为在考试中可以采取闭卷和开卷两种方式,在试卷中设置知识考查题、能力考查题以及素质考查题,运用更加灵活的习题形式来让学生各抒己见,在满足学生表现欲望的同时,也能够让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促使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四、结语

  总之,新课程改革为我们的教学提出更为全面的更高要求。这正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思想,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改,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念,以观念为向导,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进行全面改革,从而为学生打造一个开放、富有活力而高效的魅力数学课堂,让学生爱上数学学习,享受学习所带来的乐趣,达到知识、素养与能力的全面提高。

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2

  摘要:新的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之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还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文章从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微课教学,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结构;加强合作探讨,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四个方面论述了新课改视域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小学教育新课改从小学生的身心实际和学习情况出发而制定,更加关注学生整个学习活动中的感受及体验,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更加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发展,以促使学生掌握相关学习技能,更好地成长。因而,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众所周知,兴趣不仅是实现高效学习的首要前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在深入挖掘教学素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多媒体优势创设问题情境,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例如,在进行“分数”教学时,教师事先准备了一张蛋糕图片,并创设了如下情境:“妈妈过生日,爸爸买了一个蛋糕回来,东东十分欢喜,并跟妈妈说他想吃蛋糕。妈妈告诉他可以吃二分之一,但东东觉得二分之一太少了,想吃四分之一。同学们,如果换成是你,你选择吃二分之一大的,还是选择吃四分之一大的呢?为什么?”在学生进行充分思考与讨论后,教师通过图片折叠的方式进行了实际演示,并对两个概念进行对比,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思维认知,而且明确了二分之一大于四分之一的原因。在问题情境中,学生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并实现了抽象概念的形象化转换,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将知识点转化为具体任务,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探究,使学生加强理性认知和生活感悟,进而拓展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进行“比例尺”教学时,教师利用互联网搜索到北京城市地图,并制作成简易地图利用多媒体PPT向学生呈现出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该地图上标注了天安门广场的.具体位置,然后给出天坛、八达岭长城、鸟巢水立方、颐和园、北京大学等景点到天安门广场的直线距离和方位,让学生自己动手在简易地图上利用所学知识标出各景点的具体位置,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动手制作简易地图,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获得了一定的提升。

  三、利用微课教学,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结构

  微课是以微视频为核心教学媒介和手段的现代课程。在信息技术支撑下,开展微课教学实践,能够有效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于微课的知识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学来获取,因此,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也更加深刻。例如,在进行“时、分的认识”教学时,教师通过相关主题的微视频,在具体学习任务的引领下,组织学生自主观察和挖掘钟表背后的数学知识。如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个大格,钟表上有大格12个,小格60个,一小时等于60分钟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认知和经验,可以初步读出某个具体时间。所以教师将此作为微课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结合实际展开自主学习,若是遇到问题就进行反复观看、认真思考,直到全面掌握所有相关知识点。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缩短教师讲解新知识的时间,优化课堂结构,而且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有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

  四、加强合作探讨,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分组合作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数学探究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思辨能力。例如,为了考查学生数学综合应用能力,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小鹏要与2个朋友去西安旅游4天,总共的旅游费用为2500元,且至少要游览5个景点,请为他们计划具体行程,设计最佳旅游方案。在设计中一定要注意住宿、交通、游览景点、时间与经费安排等问题。”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搜集资料、设计方案。在学生完成任务后,组织学生集体探讨,互相指出各组方案的不足并提出改善建议。如此,学生在合作探究之中既发散了思维,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结语

  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教师需想方设法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其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学生也需摆正心态,正视学习是自我成长和发展之必由之路,需付出辛苦与努力。如此教学相长,才能成功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曾玉清.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黑河教育,2016(1):85-86.

  [2]彭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1):77.

  [3]高书琴.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考试周刊,2014(13):75.

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3

  数学来源于现实,因而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如果脱离了那些丰富多彩的而又复杂的背景材料,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材作为师生联系的纽带,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由国家或省编写的向学生传递学习信息的载体,是师生教与学联系的纽带,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和地区性。由于时空、经费、资源等条件的限制,他一经编写,在一定时间内,其内容一般不作改动,这表明同一教材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与学生实际、教学实际存在脱节现象,它不应成为学习信息的唯一表达方式和唯一阐释。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学习的需求。”

  教师要使用好教材,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即数学不是符号的游戏,而是现实世界中人类经验的总结,同时数学又是充满了各种关系的科学,通过与不同领域的多种形式的外部联系,不断充实和丰富数学内容。数学学习的内容不是固定的,而是多彩多姿的生活的反应,与学生的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

  因此,作为一个数学教师,他的数学观,对从事的数学的教学,影响不言而喻。其次一个数学教师应该清楚,教材传递的是其中蕴藏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规律等,我们所培养的学生不应该只是个解题能手,学生习所得的也不应该只是解题方法。一个称职的数学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发现其中蕴藏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规律等,结合学生的实际,再不改变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采用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素材,激发学生探究的勇气,愉快地进行数学化。从根本上改变数学教材的统一模样,编出符合本地、本班实际的教材,从而使学生更容易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动力。数学也会因此变得生动、丰富多彩。

  事实证明,只有给教材注入生命的活力,教材这棵参天大树,才能生生不息,枝繁叶茂;只有不断地对教材加以改进,才能符合时代的气息,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只有具有一定的鉴别、编写能力的教师,才能与时俱进,成为一个合格的数学教师。

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4

  一、前言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有效的学科之一,《全曰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以及新一轮的数学课程实验的开展,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随之迎来了一场新的变革。《新课标》提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理念具有跨越式的意义,对于全国的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正确理解《新课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所提出的新要求,对其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行调整与改进,是其面临的主要任务。

  二、新课改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1、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转变教学思想

  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对学生充分尊重并及时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要予以积极评价,进而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理解、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踊跃展示自己的个性,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对学生给予充分的关注,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出现错误的学生要予以耐心地引导,帮助他们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信心。

  2、新课改要求能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创造能力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摆正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导与主体的地位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给学生动口、动脑和动手的机会,通过启发或引导,帮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得出结论,最终达到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过程的目标。

  新课改还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启发学生通过自身的认真观察,主动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概括和应用对规律予以发现和掌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3、新课改要求教学方法能够更贴近生活

  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能够更贴近生活,能够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提取学习材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其实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存在,并非遥不可及,积极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与发现数学。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将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与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善于利用生活中有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积极性。

  三、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高效导人课堂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情感活动会影响其认知活动,愉悦的情感会使小学生的感知更加敏锐,思维更加活跃,记性也会更好。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小学生愉快地走进数学世界。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生动的开场白、新奇的教学方法、有趣的案例、精彩的结尾,都会让小学生处于兴奋的情绪状态,学习激情爆棚。

  小学生正是处于好奇心旺盛的年纪,在课堂伊始如果能用一个新奇有趣的案例导人教学,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那么他们就会有浓厚的兴趣听完整节课,进而课堂教学的效率必然会比开篇就直接进人教学内容的效果来得高。

  2、合理选用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传统的因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以及教师缺乏教学技巧而采取的'填鸭式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新课标所倡导的新型教育理论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及时淘汰传统的教育方法,及时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与革新。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小学生们就像一张张纯洁的白纸,需要教师拥有足够的耐心与爱心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与呵护,帮助学生培养和锻炼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3、深人研究教材,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新课改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促使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人研究,以教材的内容为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主动求知与探索的精神,从而使得教材的作用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更要引导学生主动从生活中探索和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对生活进行细致观察,主动发现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反思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分析,从中发现自身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进而通过合作或者其他方法对其教学加以改进。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重要方法,教师可以从中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的得失进行分析,其过程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结论

  发现新问题。小学数学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客观分析,总结其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教学经验,对以后的教学更是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总结经验教训,找出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进而指导今后的教学,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结语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全国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其课堂教学的改革,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致力于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5

  数学思考能力对于人一生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在这个阶段重视对他们思考能力的培养更将影响着他们的未来。所以说,注重对小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素养,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方法、规律等的认识,训练他们的数学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数学的学科任务来说,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也应该是小学数学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是数学教育的重心。从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的模式来看,更多的教师强调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思想主导下的课堂体现的是教师的思考或者是个别优秀学生的思考,大部分学生更多的时候只能是充当“收音机”的角色,是极其缺乏学习主观能动性的。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来看,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对学生思考本能的抑制,是对学生思考能力的限制与摧残,是非常不可取的。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放在首位的学习目标。所以说,小学数学教师要从根本上扭转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切实把培养小学生数学思考能力提到教学的中心工作中来。那么,新课程改革背景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呢?

  一、让小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锻炼思考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数学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需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作为教学内容”。由此可见小学数学学习之于生活的'关系密切。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积极创设与数学学习相关的生活情景,让小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感受、体会、思考,进而使他们的数学知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小学生如果能在与数学紧密联系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学习,那么他们就能够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在学习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获得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只要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稍加指导就能促使他们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进行积极思考和相互交流,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把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并且在活动中不断提高思考能力。数学概念往往是比较抽象的,要想让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透彻就需要小学数学老师善于去创设情境。例如我校一位数学学科带头人在教学《周长的认识》的时候就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体育课上,小明和小强在操场上赛跑,小明沿内圈跑,小强沿外圈跑,这样的比赛公平吗?”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小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经过短暂的讨论,同学们很快就认识到这样的比赛是不公平的,也因认识周长的概念。经过这一环节之后,接下来的教学就简单顺当多了。

  二、让小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锻炼思考能力

  教育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上单纯的依靠听和看的学习,效率是极其低下的,而课堂上的动手操作的学习效果却是最佳的。所以说,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转变以往简单地传授、灌输知识的习惯,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动起手来,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去发现、尝试,去验证猜想、去碰撞思维。只有学生经过分析、思辨、比较、反驳等思维活动之后他们才能从对表象的粗浅认识深入到对本质和内在联系的认识上,才能真正完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就好比始终站在岸上死记游泳口诀是永远也学不会游泳的道理是一样的,当学生遇到对抽象概念理解障碍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去动手操作一下。比如说在教学“可能性”的时候,不让小学生动手去验证种种的可能性而是不停地用言语讲授是没有效果的。所以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放手让学生去动手操作是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是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的最佳办法,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三、让小学生在合作交流中锻炼思考能力

  合作交流是被许多国家地区普遍采用的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合作是指儿位学生围绕相同的学习目的而进行的行动上配合的过程,交流是指儿位学生针对共同的学习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实践证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增进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总之,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合作交流也是要讲究时机的,简而言之,合作交流是要在有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小学数学教师如果在合宜的时候进行学生小组间的合作交流的话是能取得预料之外的效果的。例如我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时候,为了研究对称图形的特征,我让前后桌的四位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让他们联想见过的所有图形,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先把图形画出来,然后再动手把这些图形折一折,看看它们到底有儿条对称轴。正是因为有了组内成员间的通力合作,这项浩大工程才有了完成的可能,同学们都在合作交流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快感,既复习了以往学过的图形知识,又加深了对当前学习任务的理解。

  总之,不管是以前、现在还是未来,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都将是数学教学的重心,是小学数学老师们永恒的话题。但是,小学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是要看数学老师能否更新教学观念,能否坚持通过创造具体情境、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和引导学生合作交流等方法来进行有效培养。

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6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树立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数学教学理念。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将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对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有一个初步的体会,激发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对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实践能力进行培养,让他们在广泛的数学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一、运用生活化的数学语言,加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教师运用生活化的数学语言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和学好数学的关键手段。本人在教学活动中注重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特点及心理特征等个体差异,以不影响知识为前提,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和装饰,让数学语言富有情趣、通俗易懂。例如,在认识“”、“”时,我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对于小学生来说,区别这两个符号具有一定的难度,而这个富有童趣的顺口溜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区分。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设置生活化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对数学有更深的感悟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出了更多的强调。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探索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对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加以设计,并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在学生面前展示出来,让学生对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有所感悟。如在教学估算课时,我会让孩子们估算一下凤尾完全小学的学生人数、估算每天晨跑需要的时间等。这样就会让学生们对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一个真真切切的感受。

  三、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让学生从中体验数学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努力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激发,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主要有以下几点方法:(1)借助故事情境;(2)模拟生活情境;(3)再现生活情境。这样的情境创设,有效沟通了现实生活和数学学习、具体问题和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带着兴趣去学习,有效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布置生活化的数学作业,学会运用数学

  作业是学生思维拓展与创新的广阔天地,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比如在教学完数的认识后,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数;教学完方向与位置后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辨认方向、找位置等。又如在学习了应用题后,让学生尝试着根据生活中的场景编应用题;学习完时间单位时、分、秒及认识了钟面后,让学生回家自己去体验1小时、1分钟和1秒钟的时长,统计家里人在这些时间都能做些什么。这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开展了积极、主动的学习,开阔了思维,激起了兴趣。

  五、在数学课堂中积极引导,指导学生学习数学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是引导者的特点。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在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地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畏惧登山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将他内在的精神力量激起,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1、加强引导,扶放有度。

  如在教学一年级的分与合时,既是拓展前面所学的认数知识,又是为学习加与减的学习奠定基础,是由认数过渡到运算的学习。但考虑到学生在幼儿园已学过了2~9的分与合,并且大多数学生对1O以内数的加减法都已经学会。这时教师就不应机械地传授知识,仅仅是单纯地教学生如何分、如何合,而是要以引导者的身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摆、动脑去想,在自己动手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将物体的分与合推广到数的分与合。而对“有序分”这一教学难点,

  教师就要将“扶”的工作做好,从无序到有序,从无序摆放物体的分与合到有序放置,最后抽象到有序思考,让学生体会到有序分与合的美,初步体验到数学的美感。不管是在“扶”还是在“放”的过程中,教师都应加强引导,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有效合作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并适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学会欣赏,从而获得学习的快乐。

  2、抓住时机,引导到位。

  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还应注意把握好时机。如在教学统计知识时,在将简单的统计图表呈现出来以后,可要求学生据此提出问题。开始时,一些学生提出了关于“和”的问题,如“小猴和小狗一共有多少只”等,但更多的问题都没有切入到教学目标上。这时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和点拨,一味地让学生提下去,就会错过教学时机。据此,我及时改变教学策略,通过举例说明,把问题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激活,很多学生提出了求和、求差或比多、比少的问题,教学效果良好。

  总之,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数学是生活的缩影。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师应积极地创造条件,架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热情地牵着孩子们的手,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不但形成能力,还要让他们获得乐趣,并且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7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进行反思,适应小学新课改的需要。因此,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新课改的教学反思与总结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改;教学反思;总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严格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做好教学反思与总结,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因此,本文就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当前的小学教学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在新课改前提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小学数学课堂设计反思

  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传统的课堂设计中,有的小学数学教师以大纲为纲,机械的把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基本的教学设计,做好教学导入环节,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要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在教学准备上,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器材,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针对同一个问题,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法,重点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设计能够为小学数学做好准备,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2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反思

  课堂教学使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平台。课堂时间对小学生而言,是十分宝贵的,学生知识学习主要从课堂实现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解题技巧,明确解题思路。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要帮助学生学会检验的方法,就是把得出的结果带到题目去检验,也可以对解题步骤进行检验。在很多情况下,有的学生虽然学会解题了,但是往往只是记住了解题的步骤,但没有真正理解问题的解题思路,没有真正理解数学公式的来龙去脉,导致学生在遇到类似的问题以后,依然存在解题困难的情况。因此,在具体解题过程中,要多问几个问什么,在解决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和障碍,然后是怎么解决的。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创造思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学生很难融会贯通,对知识只能是一知半解,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结合实际中的事例,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创造合理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观察,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断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上预留一定的练习和思考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遇到的难点和难题,保证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及时消化,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学生以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反思

  在以往的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把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和教材上。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学内容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新课改的目标,小学数学教学就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常识,切实学生提高数学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数学态度。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丰富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扩大学生知识范围,提升学生实际的数学能力。另外,作为数学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实践性,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比如在进行《商不变性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内容上,教师编排一些生动的小故事或者小游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提升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4小学数学教学理念反思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学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学生依依然是被动的接受,对知识没有融汇贯通,学习效率不高,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占有大量的学生课堂时间,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信息反馈质量不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甚至会让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摈弃传统的学科中心教学理念和模式,始终落实和贯彻新课改的要求,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保证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提升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理性认识,在提升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实际动手和刻苦钻研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始终以促进小学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期教学目标,保证每个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获益,积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避免采取强硬或者命令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和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做好寓教于乐,要根据不同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

  5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反思

  就目前而言,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体系中,很多教师依然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重要标准,对学生评价不够合理和完善,无法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做好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成为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结构,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为了提高评价的效果,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为教师做好教学反思和改进教学方式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教师要做好基础知识和课堂作业的评价,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等级,丰富评语方式,掌握好每一个学生进步的程度,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指导、鼓励,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的数学态度,为以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秀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智慧生成的案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郭焕然.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J].赤子(上中旬),2015,05:283.

  [3]王国利.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8:102-103.

  [4]郑官清.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反思[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6:90.

  [5]喻俊云.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研究[J].学苑教育,2015,21:57.

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8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新课标的教学精神符合当前社会人才要求。为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为学生传播这种精神,本文以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为载体,从有效教学、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氛围和发挥学生个性这几个维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数学教学 有效教学

  一、概述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传道授业,而且还需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性的控制。有效教学的宗旨是提升教师的工作质量,在提高工作质量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在新课改下,这种教学理念越发明显,在这种教学氛围下,有效教学主要包括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心智的全面发展,学生情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我学习,激发自我学习兴趣的发展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任务就是挖掘、培养、发展学生的巨大潜力,而这种潜力应该从小培养。

  在新课标教学过程中,不少老师为此目标不断努力,也求日常教学工作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有效性,在课堂中不断体现出时间与效益的有效性。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时常找不到章法,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拼命地讲,而学生在下面认真地学,岂不知这种传统的学习方式需要一种坚持的精神。现在的小学生大凡都缺乏这种精神,如果还用传统的方式,刚开始可能会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到后期,定然会导致学生的整体成绩的下滑,教学成果没有有效发挥。新课标小学教学是教育教学课程观念上的改革和教学策略上的革新。这种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主题传播的作用,与学生直接发生联系,新课标的教学精神,培养的人文理念应该由教师将其潜移默化地传播到学生的思想中去。所以新课标下,教育教学工作成果高低的主要环节还取决与教学老师。如果教师还没有真正领悟到新课标的教学思想,或者是已经领会了教学思想与目的,但是不知道具体的操作方法,那也就无从谈思想传播,更不用说对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

  二、丰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应该丰富而且多样,并且要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虽然教学过程追求多样性,但是教学内容主题应该不变,需要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方法”“解决问题方法”“情感态度”四个维度去出题与教学思维引导。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认识和解决课本上的基本数学问题,而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这些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将其联系到实际生活,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去解决生活中数学应用技能,并加深对数学的了解,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其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小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我们都知道口算不是在课堂上能够练习出来的。为了陪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可以在课堂上教其方法以及基本算术然后布置其家庭作业,让其随同父母一起逛市场,然后在买卖过程中让学生对其进行应用,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家庭生活实际作业,但是这种小事,往往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三、数学教学课堂应该有个和谐的氛围

  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初级小学教育,教育教学的过程都应该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氛围的关键。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的教学对象,而老师是教学主导。小学生都比较聪明可爱,天真无邪,我们除了在教学知识上给予其帮助外,在课外活动、课间时间对其生活进行关怀,让这些学生在心里可以真正喜欢老师,这样就能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来。学生也不会因为教学内容的难度而感觉到恐惧。除此之外,作为老师,作为孩子的长辈,也在日常的教学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

  四、发挥学生自主特性

  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是让学生做课堂的主导者,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以学生自己的主观意识通过动手、动脑等主动去获取知识的一个教学过程。比如在讲解多边形的面积计算过程中,我们应该讲解长方形、正方形等基本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然后让学生自主去学习探究由基本四边形组成的多边形的面积公式,以及推演出圆柱体的表面积公式等教学内容。

  合作学习是以自主探究作为基础,如果人没有自主探究能力,那就谈不上是合作交流学习。例如在学习几何《圆》时,可以从日常的车轮进行引导,可以先设计了一组马拉车的图画,车轮的形状各异,可以有正方形、正多边形、圆形等不同的形状,整个画面要求活泼有趣、直观形象,然后再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对车轮的形状进行讨论,请各组成员自己动手整理、归类,并派代表汇报、交流整理物品的新感受,以此来完成合作教学工作。

  总之,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应该遵循社会现实,将教与学引入到实际生活,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孟飞浅谈小学数学的教学[J].青年科学,20xx.6。

  [2]周君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J].时代教育,20xx.7。

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9

  课程改革既要改变教师的教,也要改变学生的学,同时也改变了教材内容呈现的方式。由于过去数学教学大纲存在的局限和弊端,以及传统教学因其单一性、封闭性、依附性过强,探索性、开放性、发展性不足而受到了批判和质疑。新课程给教师带来了新观念、新思路、新手段。但是,一系列的新课程改革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存在不少问题,以下几点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思。

  第一,来自家庭环境的影响。在农村小学学生家庭中,父母离异、长期外出打工、县城经商等,留下未成年的孩子与爷爷奶奶生活或寄养于亲戚朋友家。父母不在孩子身边,就形成了一个“隔代”管理或监护管理的怪圈,爷爷奶奶、亲戚朋友管不了、不好管或不敢管。常以“不是我的孩子”为托辞,这样的孩子在如此的生活环境中,又怎能不“与众不同”呢?

  第二,来自教师自身的素质与观念的转变。农村地区教育基础差,经济底子薄,加之,教师长期拼搏于“应试教育”中,习惯了“应试教育”的教材、教法,而对课程改革的要求、观念,以及新课程内容的教法思之甚少,做之更少。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现状不如人意,能实实在在体现新理念的课堂不多,部分仍然是面貌依旧,与新课程相对应的课堂教学模式没能得到有效构建,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得不到提高。

  1.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未能全面落实

  目前,农村小学相当一部分数学教师新的目标观没能真正确立,在数学课堂中对目标把握不全,一进课堂,就开始把目标紧紧锁定在课本中的几个知识点上,他们手里拿着的是新教材,用的是老一套,守的是旧观念,完成的是老目标——知识与技能。他们有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深入探究的愿望,却总不愿也不敢花时间等待,认为这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却不知自己的目标是一种片面的'目标。这在小学不同年龄的教师课堂中都有表现。

  2.传统教学方法仍占主导

  当下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许多教师尤其是老教师,依然热忱于粉笔、教本加嘴巴,讲解、练习加作业。还有的教师不习惯使用现代化的教育媒体,不习惯使用相配套的教育资源,自己又想不出更好的方法,所以课堂上教师只是讲得多、演得多,看的是结果是否正确,听的是是否有大呼隆地齐声回答,一节课下来很难见到有生动有趣的体验场景。新课程倡导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展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师包办包揽中失去了应有的光泽。

  3.教学方式注重形式实效低

  新理念所倡导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目前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落实情况表现以下两种:A、在一些教师的课堂上,由于受“灌输式”教法影响,学生已养成等、要、装的依赖思想,课堂上不习惯发言,不会发言,不习惯表达意见,不会表达看法,不习惯互动,不会互动,不习惯质疑,也不会质疑,这一类很让人担忧。B、更多的一些课堂,在学生们学习中已出现新的学习方式,从形式上看,教师在课堂中能创设情境,课堂中不时出现探究学习影子,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然而因内容空泛,缺少启发性,仍处于浅层次的水平,多是形式而已,哪能谈得上深度与质量。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提高家长素质,转变观念

  孩子是否能成人、成才,家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及正确方法,使家长重视关心子女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提高家长素质,提高家长的认识水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二、改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1.加强学习,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认识

  教师长期拼搏于“应试教育”中,对实施课程改革的实践,还有诸多难以适应的地方。比如“应试教育”在文化知识的教学中重考试科目,轻非考试科目。要使数学新课程能在农村小学顺利有效实施,首要问题是要解决教师们的认识问题,因此要抓好教师对数学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提高两方面认识。其一,目前与新课程相对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尚不成熟,分数至上观念并非一时半会就能转变,但许多在新课程方面率先实践的同行们深切体会到:实施新课程与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不矛盾,新课程也需要成绩,只是更需要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其二,要明确数学教师角色。新时期,在课堂中数学教师也是一个组织者,一个引导者,一个合作者,而不是传授者,课堂不是教师的演讲场所、表演场所,凡是学生能表达、能动手、能完成的内容,要坚决让学生独立完成,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要学会课堂等待技巧。

  2.开展活动,促进教师发展

  目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驾驭新课程课堂、驾驭新教材的能力不高,致使部分教师在践行新课程过程中失去了信心,迷茫了方向,有的走回了封闭、传统的课堂教学路子;有的停滞不前。一要加强培训活动,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培训是必要的,实践证明,这项活动可促使教师转变观念,吸收新知识,提高综合工作能力;二要加强竞技活动,通过听课、评课、品课、教学设计比赛等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把教师对课堂教学钻研推向深层次。

  总之,课程改革要在农村小学发挥其作用,社会、家庭和各级主管部门都应齐抓共管,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必须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要主动适应教育改革的新要求,积极投身于改革的潮流之中。

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10

  最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主”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论,提出“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因此,本人在教改实验中,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在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的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角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习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合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各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比如我在讲“循环小数”这一部分内容时出示蜗牛4分钟看爬行7米,蜘蛛3分钟行驶5米。让学生自己提出想知道哪些数学问题,当提出想比较两种动物谁跑的比较快时,自己去找寻答案,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循环小数的问题时,由于好奇心自己依靠课本这位“老师”找到答案。在讲“三角形面积计算”中出示课件让学生帮助农民伯伯计算不同图形的菜地的面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程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如我在讲“圆的周长”时,让学生帮助农民伯伯设计圆形的牛栏。激发学生的兴趣,用不同的方法求得篱笆的总长度。再如:公园的门票每张10元,50张可以购买团体票,每张8元,我们班一共有45人,该如何购票?学生们通过计算、思考得出多种解法,在比较中选择最佳方案。

  四、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数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我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数学课本是你们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学具也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学生结合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过程和对三角形的认识,用自己准备的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拼成自己以前学过的图形,自己总结出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由自己总结出的知识点,可以很好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他们真正参加到教学中,让他们去创造性的学。

  五、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只有学生和老师交流,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构建新的教学体系。例如学习“分数化成小数”,首先让学生把分数一个个去除,若像教材上一样将各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分母里是不是只含有2或5,最后得出判断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这样哪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呢?学生的表情是木然的,像机器人一样,如此没有兴趣学习,效果又能如何呢?可以先让学生猜想;这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是什么原因?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好像无从下手。可以把学生分成各个小组,找到自己辩论的观点,小组之间展开辩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辨,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课改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教育的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新的课程体系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习方式,它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和教学方式。新课改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一生,新课程中的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将与学生共同成长。

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11

  教育改革的提出,是对传统应试教育的一种挑战, 这次改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彻底性,在全社会强调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工作者立足自身工作,从理念和行为双向层面上做出改变。在教学思想上,数学教师要顺势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思维,找到学习数学知识的科学方式。在行动上,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知识必备的材料,善于利用多媒体学习技术改善教学条件, 让他们学会利用便捷的互联网技术自主学习,成为知识学习的主体,有效促进教学效果,提升义务教育的质量。

  一、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改革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帆风顺。改革政策的推行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带来了多方面的推动作用,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1.对小学生数学知识接受心理的考虑不周

  传统教育史的漫长和影响至深,对教学工作者和教育工作的后续影响是短期内无法消除的。传统教育的粗放、以教师为中心、忽视教学过程等内容都是素质教育所不容的。在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科任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一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心理和能力是不同的,教师不能从自身的立场出发来教导学生,也正是教师较少的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小学生对部分数学知识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最终的学习效果不太理想。

  从现实状况看,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学习习惯正在养成阶段,一方面,他们对新事物容易产生较强的兴趣,另一方面,他们的注意力转移的速度较快, 对事物的兴趣会瞬间消失,因此,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应当考虑心理活动对小学生学习知识的影响,不能按照自己的个人意愿对小学生施教。

  2.教学内容难度较大导致小学生出现了不适应的症状

  新课改实行之后,各年级、各科目的教材和辅助教材的内容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一是在丰富度上有了明显的变化,图片、文字等内容的配合使得教材的表达手段多元化;二是在难度上有了大幅的提升,对学生各种思维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应用较广,如果在思维方式上跟不上,低年级的小学生很有可能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进度。另外,新课程改革之后数学课程中的一些概念、新的知识点对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是不易掌握的。 在教师理解不透彻的情况下,是很难向学生讲解清楚的。因而,一些思维跟不上、基础薄弱的小学生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中出现了困难,这一点需要引起小学数学教师的注意。

  3.对知识本身的强调忽略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并要求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才能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当前,一些学校和教师有时候过于强调学生的解题能力及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忽略了对小学生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实际应用和知识之间无法建立紧密的联系,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也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大问题。需要明确的是, 只有课程改革与教学方法之间紧密配合才能通过新课程内容的讲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目标之一也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如果不能及时认识到这一点,也就违背了课程改革的初衷。

  二、课改背景下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关键

  从前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既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小学数学教师首先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然后找准对策,争取使问题得到很好解决。

  1.体现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课程改革之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安排需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化,使教学内容前后衔接, 遵循由简到难、由少到多、由一元到多元这样一个路线。 综合性是指数学知识教学的全面性,教学内容丰富, 重难点突出,主次分明,在教师的讲解下学生能够透彻的掌握;小学数学教学还需要在内容上有所选择, 结合考虑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对主要知识加以重点讲解,对难度较大的知识有选择的取舍, 保证课程进度的正常进行。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传统教育时代,教师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性不明显,往往被定位为被动的知识接收者。在新课程改革的情境中,不仅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的认识,保证教学过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同时也要求学生要转变旧有的学习方式,提高自身在数学课程学习中的自主性,培养自身独立学习的能力;养成勤于发现问题、 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数学知识的质疑、调查、 探究能力;在发散性思维的指导下,从多个层面看待问题,做到一题多解、一问多答,锻炼自己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将当下应用较广的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创新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呈现方式,发挥新媒体在学校教学中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高效的学习工具。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关系

  小学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紧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家长通过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来开导孩子的智力。同样,在课堂内外,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科目与实际生活的关系, 从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现象,同时也可以运用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教会学生处理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两方面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加深学生的记忆,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

  在信息化时代,数学教师不得不重视对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利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利用校内图书馆、实验室、数学教学的专用教室等,让小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便利的信息服务方式,渐渐熟悉并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搜索技术,学会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

  三、改进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措施

  环境在变,小学数学科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理念也在随之发生变化。结合当前一些前沿的教学思想,本文认为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寻找改进思路。

  1.创设游戏情境激发认知兴趣

  小学生天性好动、好玩、喜欢做游戏,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创设游戏式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游戏中进行学习。实践证明,创设游戏情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学而不厌,乐此不疲。 如教学“小动物回家”的练习时,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队,分别是小鹿队、小兔队、小狗队、小熊队, 老师在四个队各放了一些不同答案的算式,各队队长带着动物头饰 ( 头饰上有号码 ),带领小队成员分别到四个小组中寻找和头饰上号码相对应的算式,小队之间进行比赛。这样设计,不仅巩固了新知,而且调动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创设质疑情境营造宽松氛围

  重视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显著特点。问题是数学的核心,问题对数学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决定了思维的方向,也是思维的动因,好的数学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实践证明,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对于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是极有帮助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与新知有密切联系的数学素材,设计出形式生动、可供探究、空间宽绰的数学问题。“问题情境”的出现,要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引发学生的探索行为。

  3.创设操作情境培养探索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的自律能力不强,他们往往需要家长和教师的正确指引才能及时完成课程的预习和复习等工作。在指导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应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在课堂上巧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在由教师和学生一同创设的虚拟环境中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借助数学教材之外的实物、图形、表格或符号表达出来的教学观念进行操作的活动。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用3根小棒可以摆出1个三角形,摆两个这样的三角形最少要用几根小棒?摆3个呢?用10根小棒最多能摆出几个正方形?”等这些问题时,在数学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不仅学懂了这一数学知识,也能够更加深刻的记住这个问题,获得更高一级的学习体验。

  4.创设想象情境引发想象思维

  拓展创新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培养创造力。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设计这样的活动情境,用一根线拴住一个螺帽。

  师问:如果先固定一个点,再把它快速地甩动起来, 可以得到一个什么图形?

  生:是一个圆。

  师追问:想一想,圆在哪儿?说一说,圆是怎样得到的?

  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空间想象能力,让生初步形成定点、定长、曲线等概念。让学生想象在甩动过程中不断把线放长可能得到的图形,把一个简单的判断置换成有价值的思考,特别是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构成了挑战。

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12

  一、当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当前,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方法种类比较多。老师不同教学方法就千差万别,数学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会根据课程内容进行规划,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难易的搭配,然后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学方法的制定未必就能带来学生成绩的变化,很多情况下,老师制定了教学方法,可是由于多种原因,在现实教学中不能实施,或者是实施起来并不能收到想要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老师在制定教学方法的时候要注意贴近性,不要只追求新、变,而失去了教学方法的真正意义。一般情况下,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出现最多的教学方法就是,老师通过板书在讲台上讲解,然后学生进行被动的接受。这种教学方法存在着极大的缺点,首先,教学方法呆板、无趣,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学生在数学课上并不积极。其次,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被动者,学生应该是课堂的学习主体,而这样的方法使得学生不能自由发挥自己的想法,使得思想受到了束缚。再次就是这样的教学方法需要学生全神贯注的听,因为数学是一种连贯性、思维性极强的学科,所以一旦其中一个环节没有听到就会导致后面的整个内容都不能理解。但是这种教学方法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足够多的知识。还有一种常见的方法就是通过向学生提问来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这种教学方法,在实施中有很多的问题。首先,学生刚刚接触一个新的知识点,并没有一定的基础,采取这种方法,会有很大的难度,而且这种方法降低了教学进度。使得教学缓慢,而且学生理解上也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作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应该努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在原有的教学方法上,提取精髓,摒弃糟粕。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能力。同时,还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这样的.做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随着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为了紧随教学的改革,就需要小学数学老师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方法的总结,不断的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革,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有自身的数学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小学高年级教学是由老师与学生共同配合才能顺利完成的,高年级数学教学对学生日后升入初中、高中学习数学有着极高的影响力。高年级数学教学不能只进行数学的知识的讲解,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老师应该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紧跟教育发展的形势,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实施。

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13

  新课改提出了一系列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更应该走在教学改革的最前沿。新课改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不能再抱着旧观念、旧模式,而是加强学习,勤于实践,勇于创新,这样才能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与策略来展开论述。

  问题一:忽视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这是制约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数学知识非常抽象,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常常会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无视学生情感的激发与培养,造成学生消极情绪滋生、厌学现象严重。小学生虽年龄小但活泼好动,追求创新,喜爱新鲜有趣的事物与活动,如果教师依旧照本宣科,强制灌输,只会让学生更加反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地面对学习。

  对策一:精心设计,激起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教师要重视学生积极学习情感的激发,引导学生作为鲜活的生命个体来展开主动学习。而要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就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彰显数学学科的魅力。

  1.设计悬念吸引学生。小学生虽小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精心地来设计富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展开主动学习。

  2.收集故事吸引学生。故事是学生的最爱,教师可以收集一些数学家的趣闻逸事,或是数学探究过程中的小插曲,抑或是教师自主创编的趣味故事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带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引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3.设计游戏带动学生。游戏教学更加符合小学生好动爱玩的天性,这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如计算较为枯燥,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计算大赛,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问题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将学生视为信息的接收者,认为学生只要记住教材上的知识点就可以,视学生为接收信息的容器,只重学习的结果,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封闭落后的教学观念不符合现代化教学的要求,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缺乏创新,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数学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不透彻,无法从自身做出转变,依然按照应试教育的要求去教学,使数学课堂缺乏生机,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甚至有教师错误地认为如果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体,那么数学课堂将会失去秩序,不便于管理。按照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出的学生只是一味地听从教师的安排,没有自己的.想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和差异。

  对策二:主体探究,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人

  在新课改下我们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的转变,以彻底改变学生的被动参与与机械接收,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体,在探究中自主地构建知识。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一讲到底,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与思考,而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的时问与空问,引导学生展开主体参与与独立思考。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这一内容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主探究,来探究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这样就可以给予学生更多思考与探究的时问,让学生有更多的主动权与选择权,这样更能展现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富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有的小组将三角形画在纸上,然后逐一测量内角度数,相加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有的小组用纸板制作三角形实物模型,将三个内角剪下来拼接成一个角,测量后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此时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的三角形只是个别的,那么内角和是180度这是个别现象还是本质属性。这引发了学生进一步的思考,此时再让学生将一个三角形剪切成两个,将两个三角形拼接成一个,来探究剪切与拼接前后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经过学生的一番探究与思考,在教师的启发下使学生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一规律性认知。

  问题三:忽视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往往数学教师在课堂中设计的教学环节都是备课时提前设计好的,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同时,教师为了确保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时问内讲述给学生,在一些提问或者练习的环节上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对学生来说是不负责任的。数学教师没有理论结合实践,只关心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有一些数学教师单纯地给学生布置练习和作业,希望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如果不能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只通过练习是达不到要求的。数学知识繁多,如果教师不能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只会使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在学习中出现越来越多的漏洞。

  对策三:激活思维,引导学生创造性学习

  现代教学的目标不是将学生培养成知识的容器,机械的运用者,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展现个性,运用知识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以所谓的师道尊严、教材的权威来压制学生,将学生的思维束缚在教材内,而是要鼓励学生敢于挑战,勇于质疑,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以引导学生展开富有个性化的学习,创造性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以教师与教材的经典与权威来限定学生,而是要以富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独立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到教材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开发智力,活跃思维,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学会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教无比境,我们要以新观念、新思想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学生打造富有活力的课堂,实现学生的快乐学习、主动探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14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给数学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让课堂有了情趣,学生不再感到数学学习枯燥无味。从四个方面论述怎样落实新课改精神,演绎快乐小学数学课堂: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采用游戏教学法;采用鼓励性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

  由于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现在仍然有很多老师在固守着“教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教学方式,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只是按照教师的思路“依葫芦画瓢”。这样的课堂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没有自由,没有快乐。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给我们的数学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让我们的课堂有了情趣,学生不再感到数学学习枯燥无味。因此,作为一名新形势下的教师,怎样落实新课改精神,演绎快乐小学数学课堂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任务,下面就针对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中国的数学教育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起步较早,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因为受经验主义的影响,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还是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教学环节设计不和谐,过于注重传授知识,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式陈旧等等。这样的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课堂是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只是 “听众”“看客”,因此,学生对此不感兴趣,更谈不上快乐学习。所以,在学习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时,需要积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允许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制订学习计划,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发挥出来,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的心情是愉悦的,是快乐的。

  二、采用游戏教学法

  游戏是儿童认识周围环境、模仿他人的一种较为自由的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不仅有更多机会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还能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边游戏、边学习,给学生带来轻松愉悦的感觉,同时,游戏是一项集体活动,学生可以在游戏过程中学会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因此,在学习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时,我常常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特点以及数学学科特征设计游戏情景,例如,在学习“简单的计算”时,组织学生进行抢答游戏,把全班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组选派10个代表,学生每做对一题就换下一名学生,10个学生最先做完的那组就是优胜组。这样的方式学生喜欢,使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整个课堂一片欢乐、一片祥和。

  三、采用鼓励性原则

  新课改精神积极倡导转变评价方式,采用激励性评价原则。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原则,那就是渴望被人赏识、被人肯定”,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这种愿望更加强烈。因此,在学习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时,我总是采用鼓励性原则,例如“你真聪明,这么难的`问题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老师真佩服你,你简直是一个数学天才”“你的作业真认真,值得大家学习”等。例如,在学习“认识钟表”一课时,平时爱调皮捣蛋的张晓同学,可能是对本节课的内容感兴趣,他表现得异常安静,还正确回答了一个问题,于是,快下课时,我这样对学生说:“张晓同学今天的表现真棒,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张晓同学这节课的表现真好,我相信,他会这样坚持下去的,你们说对吗?”从此以后,他的表现越来越好,我们的课堂再也没有因为他而不愉快、不高兴。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

  仅仅只有教师掌握这种新式教学方法还远远不够,正如信号的传输过程一样,发射信号没有问题,而接收信号出现问题,信号便无法正常传输,同样道理,学生便是信号接收器,倘若机器出现故障,那么教师所做的也只是无用功。因此,为了让学生适应这种教学方式,首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这种方式,然后再逐步适应。小学生学习数学时容易分心,喜欢胡思乱想,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小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有助于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例如,看到数字9,教师可以问问同学们想到了生活中的什么,有人回答豆芽,有人回答蝌蚪,还有人回答是6在倒立,这些五花八门,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却也体现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而且这些答案都是他们从不多的生活阅历中总结得到的,既有趣又生动,数学学习过程仿佛一下子摆脱了乏味无趣的魔咒,知识竟然已经存在于脑海中,这就是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魅力。

  新课改犹如一股煦暖的春风吹到了课堂的角角落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践行新课改精神,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演绎快乐的小学数学课堂。我相信,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因新课改理念更精彩,我们的课堂定会因新课改理念更快乐、更祥和。

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15

  摘要: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小学数学教育模式也必须及时的改革、创新,这样才能够满足新课改的发展需求,也才能够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本文以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简单的探讨做好新课改小学数学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育措施

  新课改的实施,对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比如说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精神以及新的教育要求等等,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从而为国家、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基于这一点,小学数学教师也必须及时的整合自身的教育模式,这样才能够不断的改革,不断的符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育的要求,最终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

  一、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尽管小学数学不像中学数学、大学数学那样枯燥、乏味,但是其教学的内容相比小学的其他科目,仍然会显得不受小学生欢迎,从而导致了小学生对小学数学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而兴趣又是教学的关键,如果没有兴趣作为基础,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

  (二)教师教学观念比较落后

  虽然教育的改革已经推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传统的教育模式仍然影响到了教学的顺利开展,绝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仍然比较落后,比如说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忽略了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过于看重自身的主题地位,忽略了学生的主题作用等等。

  (三)没有准确的把握好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既包括了开展教学活动的教材,又应该增添学生所熟知的内容,而在就目前小学数学的教育现状来看,教学内容仍然是一个比较显著的问题,比如说教师刻意回避教育内容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联系、教师过于简单化教材等等,这样不仅仅没有起到教育的目的,甚至误导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二、做好新课改小学数学教育的措施

  (一)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以及源泉,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因为它们还处于认识世界的初级阶段,其自身的自我约束能力以及学习模式还没有良好的形成,对于知识、经验的接收往往会受到兴趣的影响。正是因为这样,在新课改毕竟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积极的、及时的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够保证小学数学教育的顺利开展。

  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比如说以学生感兴趣的例子为导体,使小学生能够成功的通过环境进入到学习的状态;第二,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以融洽的师生关系确保小学生能够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第三,鼓励小学生大胆的探讨、发言,使其能够自觉的开展合作学习,并以合作学习的氛围逐渐的养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引导小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尽管被动的学习也会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其质量必定比不上主动学习,更何况新课改的目的是要培养小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积极的引导小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够转换学习的角色,也才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引导小学生对知识能力的自我迁移,从而真正的实现小学生自我的深化发展,强化其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二,激励小学生质疑以及释疑,也就是让小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与学习小组交流中产生新疑,并敢于提出质疑点,最终通过小学数学教师的点拨、启发、诱导,帮助小学生能够归纳、释疑;第三,指导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学生疑,比如说让小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内容来发现自己能力范围以内所解决不了的问题,最终根据问题的提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第四,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就是在教学开始的时侯,首先创设一个能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个自尊、自信的心理机制。

  (三)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与实践

  知识、经验的初步认识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习,而要想推动小学生对教学知识、经验的内化,就必须积极的加强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只有通过不断的应用、不断的实践,小学生才能够更加全面的理解知识,从而将知识内化成为自身的东西,而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教学的质量以及效果,也才是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加强课堂练习。小学数学教师在完成教学活动之后,必须及时的开展课堂练习,而通过课堂练习,不仅仅能够更加全面的掌握学生学习的状态,更能够帮助学生应用知识,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的印象;第二,加强课外联系。教师在完成教学之后,应该适当的、科学的为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能够利用课外时间巩固新的数学知识,也才能够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应用、实践;第三,融合知识与生活。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还应该积极的将新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不仅仅能够拉近小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更能够帮助学生整合知识结构,明白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帮助学生消化知识、理解知识,最终转换成为学生自身的能力。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积极的、及时的整合自身的教学模式,正确的、客观的认识到自身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结合自身的实际教育特点,探索出适合的、科学的以及合理的教育模式,这样才能够推动新课改的实施,才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全面成长、综合发展,最终实现预期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田红奎.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J].现代阅读(教育版),20xx,(08).

  [2]陈其冰.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施[J].新课程学习(上),20xx,(05).

【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相关文章:

【集合】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08-18

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集合)08-19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初探论文05-02

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数学新课标下的“体验学习”04-30

新课改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论文05-04

新课改的小学音乐唱歌教学思路论文05-05

新课改形式下小学语文论文05-06

浅析新课改对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指导研究论文05-04

基于新课改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探究论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