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原则论文
摘要:数学具有相对的抽象性与枯燥性,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将这些抽象枯燥的知识点寓于直观的场景与活动之中,这样更能引导学生展开快乐而主动的探究。那么如何有效创设教学情境这是我们所要重点探索的课题。本文针对高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原则展开简要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情境教学;创设原则
建构主义提出:知识并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符号,而是存在于具体的情境和可感知的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应该在情境化的活动中进行。高中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创设适当的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来展开数学探究,可以改变以往枯燥而机械的数学知识灌输,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探究的激情,让学生在情境探究中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这正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而在教学如何具体运用,也就是说情境创设的好坏直接决定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情境创设的原则展开论述。
一、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展开快乐学习这一点不会随着教学形势的变化而有所改变,是任何形势下教师所要首先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那么在创设情境中同样需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否则情境再好,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也注定是失败的。因此,在创设情境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知识与认知规律等智力因素,在新知与旧知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以完成对新知的探究;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等非智力因素,找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引起学生的关注,集中学生的思维与注意力,这样的情境才是有效的。如幽默生动的故事情境,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情境,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具体可行的操作情境等等,都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的导火索。
二、真实性
数学学科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学科,这是数学学科的本质特征。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充分考虑到学科的特征,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学生所熟悉的各类生产生活现象来引入新知,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学科的距离,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直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增强数学的实用性,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让学生从现实生活国中提取数学素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将数学教学引向生活这一无限的空间,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开放化,这正是数学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因此,我们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选择的素材要具有真实性,要切实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数学与生活,通过具体可感,真实存在的生活事物与现象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来展开认真的观察、独立的思考与积极的思维,层层深入,直达事物的本质,进而抽象出规律性认知,达到对抽象深奥知识点的深刻而形象的理解。如在学习“等比数列”时,我们就可以选取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如计算机病毒的传播、细胞的裂变、纸张的对折等来创设真实情境,用计算机进行直观而动态的模拟,以引发学生探究动机,实现学生主动探究。
三、梯度性
学生的认知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循序渐进过程。这决定了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梯度过大,而是要步步为营、层层深入地展开,这是由学生本身的认知规律所决定的,同时也是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所决定的。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是教学中不可回避的事实,而传统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势必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创设情境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兼顾学生间的差异性,设计出梯度性的问题,将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设计成递进的几个小问题,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够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一系列的问题链,更能够使教学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唤起学生探究的热情,使学生能够通过这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链来展开探究,运用所学知识来成功地解决问题,达到对所学知识点的真正理解与掌握。
四、探索性
创设情境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这样才能改变以往教学中将教材上的结论型知识单向地由教师传递给学生,而是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积极的互动。这就决定了情境本身要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如果只是简单地对知识的回顾,并不能在学生之间展开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只能成为对基本知识点的检查。因此,教师要设计富有一定思考性的问题,使教学更具探索性与挑战性,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来展开深度的探究。学生面对问题无法个体解决时,就会产生合作探究的强烈需求,在小组内展开交流与讨论,发挥小组成员的共同优势,群策群力,这样才能在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以问题为契机,让学生成探究的主人,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五、开放性
传统教学中,提问只作为一种检测手段,并不能发挥问题的全部功能。在新课改下创设情境时不能只是局限于对知识的简单掌握,也不能只是局限于课堂,而是要设计开放性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经验进行再次整合,从多个角度展开思考,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富有开放性的情境可以将学生的视野引向更宽广的空间,并不是用概念与定理来直接解决,而是需要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从中提取有用信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激活学生的思维,闪现智慧与创新的火花,让学生的思路更活跃,学会思维,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掌握数学思想与方法,学会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张峰.浅谈高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3).
[2]杨于忠.关于高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J].中学数学研究,2011(5).
[3]凌玲.高中数学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与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11.
[4]张峰.浅谈高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1(13).
【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原则论文】相关文章:
情境教学法在秘书专业教学中的运用04-29
巧设情境,听说结合,感知运用论文05-01
情境教学法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04-27
案例教学法在审计教学的运用论文04-29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分析法的运用论文04-27
兴趣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05-01
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趣味教学法运用论文04-29
中学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运用论文04-30
母语教学法的运用04-28
愉快教学法的运用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