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开放题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时间:2021-09-12 12:26:59 数学论文 我要投稿

浅析小学数学开放题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传统的数学教学,向学生提供的大多是条件完备、答案固定的“封闭题”,虽然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适度设计一些开放性习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析小学数学开放题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关键词:开放;关注;能力;方法

  适度引进开放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开放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较好的载体。开放题的开放性、灵活性、多变性可以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为学生展现自我、获取成功带来机遇,获得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在积极的探索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激发,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培养。

  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有如下三类开放题值得引起教师的关注:

  1、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的数学问题称为开放题。相对于传统的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封闭题”而言,问题的条件要么是不足,需要进行探索和补充;要么是多余,需要进行多种选择,蕴含着多种可能性,需要解题者自行推断,称为条件开放。

  2、答案不确定的数学问题称为数学开放题。如日本的泽田利夫认为,“有几种正确答案似乎都带有可能条件的问题,称为未完结的问题、开放的问题,……目的在于使之思索几种得出答案的方法和过程,……动机在于培养造就数学的思考方法和处理方法的.能力和态度”。

  3、条件开放、结论开放、策略开放的数学问题。对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去探索,并且条件在不断变化,多结论或没有结论,称为条件和结论开放。解决问题时,有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没有固定的解题模式或程序,称为策略开放。

  小学数学的习题中,大量是常规题,也有一些条件不充分或者结论不确定的非常规题,统称为开放题。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更应重视开放题的作用。开放题的“开放”有条件性开放、结论性开放、策略性开放和综合性开放等多种形式,解答开放题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全方位地积极参与学习创造了条件。

  为了更好的利用开放题教学,笔者就小学数学开放题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如下几种观点:

  1、用于“动手分类”教学。在低中年级要尽量多利用实物和直接形象的数学语言,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解题。如:“有10根小棒,每几根分一份,正好分完,有几种不同的分法?”解此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可以从每两根一份开始,对问题感受一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其次,要鼓励学生多猜、多试。例如对“鸡兔同笼”的问题:“笼子里有鸡和兔共8只,有22只脚,问鸡和兔各几只?”很多学生不会做,原因在于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强调用假设法来解题,此题也就成了封闭题,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实际上,教师观念变一变,它就是一道开放题。假如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维水平稍低的学生也会用凑数的办法去解决,教师应允许学生这样做。这种办法看似很笨,恰是学生获得数感并对数学产生深刻体验必不可少的。

  再如,一年级上册的“分类”教学,在学生学习了新知识,做课本第54页第1题“分一分,说一说时,当学生都把题中的人物头像分为男和女的两类圈起来后,教师问:”还可以怎样分?“,没有学生举手。教师作出示范:大人分为一类,小孩分为一类。这样学生受到启发,思维开放了,纷纷发言:可以扎头发的分为一类,不扎头发的分为一类。

  2、用于“师生互动”教学。相对封闭题而言,数学开放题的解决往往需要较长时间,而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持久,容易转移,所以经常看到在开放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两难境地:时间不足,学生对问题探索不充分;时间宽裕,课堂上秩序混乱、教学低效,教师难以控制局面。实际上,开放题使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对老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变教师单向传授、一讲到底为师生平等参与、多向交流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应创设一种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敢于争鸣的民主气氛,应紧扣教学目标和教材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智能水平,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然而如何发挥好教师的主动作用,使学生能积极有效地探索,一些教师的经验值得借鉴。比如,在“简单邮路问题”的教学中,教师首先问学生能否给出满足条件的路线,而学生已经给出大量的符合条件的路线后,教师又树立新的目标,引导探索向纵深发展:“怎样的路线算是最好的呢?”期间当有学生提及“如果有加急邮件怎么办”时,教师在肯定学生的想法后,可以说“先不考虑加急邮件的情况,只考虑……”,把学生的思路拉回到要解决的问题上。可见,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并在教学中分阶段逐次呈现,是保持学生注意力的一种有效办法。当然,让学生动手操作,也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办法。

  3、用于应用题教学。小学数学开放题的最基本特征是开放性,所谓开放性,是指构成题目的要素不是封闭的,也就是说,这些要素不是唯一确定不变的,有些是条件呈开放状态,即题目的条件有盈亏,在解题时,要求学生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或补充;有些是问题呈开放状态,即题目中的问题隐去,由学生根据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求解;有些是结论呈开放状态,即题目的结论是不唯一的。请看几个例题:

  例1:图书馆有童话书46本,科幻书比童话书少18本,请问: ?

  例2:杨树比柳树多20棵, ,杨树和柳树共有多少棵?

  例3:积木14元/盒,洋娃娃25元/个,小汽车36元/辆,铅笔2元/捆,小布熊16元/个。①小明花了43元,你猜他买了哪些玩具?②说一说买1盒积木可以怎样付钱。

  在应用题教学中,就如以上例题,教师可以设置如例1、例2这样补问题、补条件的开放题让学生练习,能让学生把握应用题的结构,理解条件与问题、条件与条件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用例3这样的答案开放题让学生练习,能检验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知识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

  总之,将小学数学开放题引入课堂教学,能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可以有多种策略,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对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浅析小学数学开放题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论文】相关文章:

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浅析论文10-04

浅析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论文12-28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运用01-20

浅析环保工程中化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论文09-25

浅析二胡演奏中力度的运用论文12-08

小学数学开放性课堂教学探讨论文01-18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开放01-20

微课在小学数学自主学习中的运用论文09-25

现代教学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