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蒙氏幼儿数学教育的魅力论文
摘 要:
本文通过作者对幼儿蒙氏教育中的亲身经历,贴切感受系列活动的描述,经过四方面的论述,充分论证了蒙氏幼儿数学教育的优越性、科学性、先进性及可操作性。它既体现了我国现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又适合我们本地的幼儿教育现状。既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通过点面结合的论证方式有力地阐明了蒙氏幼儿数学教育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
蒙氏幼儿数学教育 幼儿数学心智 敏感期
“数学是人类思维的自由创造物”。也就是说数学是一种与思维密不可分的产物,它的核心也是以思维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幼儿数学教育,是帮助幼儿建立与发展初步的数概念,理解初步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从而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发展的一项工作。
有人认为数学抽象,比语言难学,其实语言也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只不过在日常生活中相对数学来说,成人为幼儿创造了更有利于语言学习的环境。蒙台梭利在《有吸收力的心灵》一书中指出:“大多数人对数学都有一种心理障碍,认为数学抽象难学”。其实“幼儿觉得数学困难,并不是因为数学的抽象而是成人提供的错误方法所致。”“如果把它深深扎根于吸收的心理之中,那么都将迎刃而解了。”我在蒙氏数学教学中,看到了它对幼儿的魅力。
一、 幼儿数学逻辑与幼儿“秩序感敏感期”
1—3岁间的幼儿对事物之间的排列顺序,分类,配对表现出特殊的兴趣。而数学、几何图形及测量敏感期则出现在4岁左右,幼儿在这个时期对数学、几何图形、测量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蒙氏幼儿数学教育恰恰在这个年龄段提供了数前教育内容的活动:序列、分类、对应、数概念基本练习,四盒插座圆柱体、粉红塔、棕色梯、几何图形嵌板、数棒、砂数字板、纺锤棒箱、数字阶梯等。3—4岁幼儿通过学习操作这些活动,使他们建立序列、对应概念,形成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学习认识“0”,掌握0—9的数字抽象符号,通过触觉、视觉学习数名及笔顺,与数棒相结合使幼儿掌握“数量、数字、数词”三者间的关系,通过数字与数量的配合排列,了解数有奇偶之分。红蓝数棒每棒每隔10cm分别涂上红、蓝两色,红色部分表示奇数、蓝色部分表示偶数,最短棒代表“1”的量,最长棒代表“10”的量,它是代表连续“量”的直观教具。
二、敏感期与数学心智
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断在环境中主动吸收他们所需要的数学经验。如:识别事物之间的差别,对同类物体的分类,以至生活的种种计数、测量等。都展示了幼儿越来越成熟的数学心智,这时蒙氏幼儿数学教育给4—5岁的孩子给予了适当的数学刺激,为幼儿提供了适当的直观可操作教具,如:数字与筹码、彩色串珠棒、数字卡片、几何卡片、几何形体、四方拼盘、几何体阶梯、圆柱体阶梯、几何体支柱、数字100板、四盒彩色圆柱体等。幼儿通过操作这些教具,感知、认识各种几何形体,了解数量与数名的对应关系,掌握11—19的数名、数字、数量相结合,学会连续数的排列,通过操作数字100板,了解1—100连续数之间的排列关系。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以及多1与少1的数量关系。
三、建立自信心,避免“数学恐惧症”
当你的教育让幼儿感到困难而又有负担感时,你的教育便失败。蒙台梭利认为: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应考虑如下两个方面:第一,容许幼儿去体验他们自己选择的学习所带来的乐趣,而非被迫学习。第二,帮助幼儿改善他们原来的学习方式,从而在未来的学习环境中,他们的能力将能发挥到极致。数学思维的作用存在于数学学习的过程之中,数学素质正是幼儿主体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探索而形成的,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和数学兴趣的产生就是幼儿数学素质的获得。蒙氏幼儿数学教学正是从幼儿生理、心理特征出发,培养幼儿良好的数学意识,消除幼儿的“数学恐惧症”。蒙氏数学教育从感官教育入手,积累数学经验,指导幼儿在感知过程中,把具体事物的数量抽象出来,以帮助幼儿形成数概念。在5—6岁这一年龄时期蒙氏数学为幼儿提供了这样的活动:金色串珠棒、金色串珠、100—9000数字卡片,以绿、蓝、红、绿分别表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以此类推的颜色数字定位。邮票四则运算游戏、金色珠银行加法游戏、黑白珠、灰色珠、彩色串珠棒、金色串珠棒组合进行连加、连减运算。运用加、减、乘、除法板进行四则运算。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心算盒。12—102的串珠板、串珠链,13—103的串珠立方体、串珠链、二项式、三项式进行平方、立方的认识。立体直观的分数小人座使幼儿轻松了解分数的意义及表示形式,知道1个整体如何分成若干等份。借助几何图形橱,构成三角形,赛根板,以“三阶段教学法”帮助幼儿操作“数棒”、“纺锤棒箱”、“筹码”学习数概念,当幼儿会点数实物,并能记住总数时,数字卡片便同步出现在实物旁,使实物、数量、数字三者结合起来,最终形成数概念。
这正如蒙台梭利自己所说的那样“像梯子一样”,可以让幼儿自己主动向着自我实现挺进。
四、蒙氏数学给了幼儿充分的想象空间
蒙台梭利所设计的各种数学活动,并不要求幼儿一定形成相应的抽象数学概念及掌握计算技能,而是以满足幼儿学习数学的愿望,使其获得具体的数学感知经验为主要目的,是为了给幼儿将来学习与此有关的抽象的数学概念做好具体的经验准备。让幼儿在数学活动中,通过操作教具获得数学经验,并以此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蒙氏数学教具种类繁多,但每种教具都具有多重功能,给孩子留有广阔的想象和创造思维的深度,如“数棒”既可在建立数概念教育时用,又可在学习10的合成时用,“分数小人”、“二项式”、“三项式”既可在数前教育学习分类,组合与分解时用,又可在学习代数,几何概念时用,利用“数棒”学习1~10的组合与分解时,在活动延伸中幼儿会发现1与9、2与8、3与7、4与6组合为10等一些有趣的问题,并会发现“1+2+3+4+5+6+7+8+9+10的总数等于55”等有趣的现象,从而对自然等差数列产生兴趣,蒙氏数学教具无不体现数学科学所特有的规律性,体现了“十进制”原理,如,“粉红塔”和“棕色梯”是按几何级数递增规律设计的。“长棒”、“数棒”和“彩色串珠”等是按算术级数递增规律设计的。平方、立方概念教具是按12—102;13—103的规律设计的,这样让幼儿更多地感受数的增减是如何按“十进制”规律变化的,并从中学习加、减、乘、除的“进位”与“退位”的运算。规律性的变化刺激幼儿不断探索,追寻新的变化。如我班王敬小朋友有一天他选择了“彩色数棒”的工作。直接目的是学习10的合成分解,知道2—10各数分成两个部份,分的方法比总数少1(如2分成两个部分有一种分法即1和1,3分成两个部分有两种分法即1和2、2和1……)学习合成分解间接目的是为学习加、减法打下基础。王敬小朋友用彩色数棒从10—2依次分别做分合式,他发现,数字在逐次递减,他摆出的彩色数棒正方形体也在逐次变小。这一发现使他很惊喜、兴奋,当时他手舞足蹈,按捺不住心中的激情,但又不好高声喧哗,打乱蒙氏教室安静有序的工作环境,只好张大嘴巴,瞪圆眼睛但却压低嗓门,以悄悄话的形式跑过来对我说:田老师,怎么这个彩色数棒拼成的正方形越来越小呢?(王敬的意思是说:构成10以内分合式的彩色数棒拼成的正方形体随总数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构成10的分合式的彩色数棒每边长都是10份,9的分合式每边长是9份……,直到2的分合式每边长2份) 。
从王敬的发现中不难看出,这不仅是实物数量使抽象的数学变得具体形象一些,更是让幼儿领略了摸得着,看得见的直观形体,使抽象的东西物化,这就是蒙氏数学特有的魅力。
主要参考文献:
书籍
1、原著[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肖咏捷译《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3年6月
2、原著[意]玛利亚·蒙台梭利,高潮、薛杰译《有吸收力的心灵》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3年6月
【蒙氏幼儿数学教育的魅力论文】相关文章:
蒙氏教育心得02-05
蒙氏教育理念11-15
幼儿《蒙氏数学》专题教研总结04-30
蒙氏数学教案01-04
蒙氏数学排序教案04-25
蒙氏数学教案04-25
培训蒙氏数学的心得05-01
蒙氏数学培训心得11-24
蒙氏教育培训体会04-27
幼儿园蒙氏数学教案09-22